煤热值与供电煤耗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公司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公司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能耗指标计算说明一、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初设文件)根据国核电力设计院热机初设文件(全厂热经济指标表):我公司全年平均发电热耗率为7127 kJ/kW.h,发电厂用电率8.1%。

发电煤耗按照火电厂主要经济指标计算标准(DL-T904-2015)通过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汽机发电热耗率/(管道效率*锅炉效率*29.271)其中管道效率为99%(设计值),锅炉效率93.5%(设计值),标煤发热量29.271MJ/kg,将全年机组平均发电热耗率代入上式得到:发电煤耗=7127/(0.99×0.935×29.271)=263g/ kW.h供电煤耗=发电煤耗/(1-发电厂用电率)=263/(1-8.1%)=286 g/ kW.h二、能评后供电煤耗2015年4月公司委托国核电力设计院完成我公司节能评估报告(终版),能评后我公司机组全年平均发电煤耗为250 g/ kW.h,发电厂用电率为7.39%。

则供电煤耗=发电煤耗/(1-发电厂用电率)=250/(1-7.39%)=270 g/ kW.h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能源统计术语释义:1、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

计算公式为: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2、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是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不作为能源使用的其它副产、联产品),在计算投入量和产出量时,必须按当量热值折为标准煤。

3、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是指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损失量,即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的能源和产出的能源之间的差额。

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4、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即能源加工转换的产出率。

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投入量)×100%5、能源加工、转换损失率是指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与投入的能量之间的对比关系,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损失率(%)=(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100%6、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7、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

火力发电厂指标影响煤耗的因素及经验值

火力发电厂指标影响煤耗的因素及经验值

火力发电厂指标影响煤耗的因素及经验值供电煤耗又称供电标准煤耗,是火力发电厂每向外提供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克/千瓦时、g/kWh)。

它是按照电厂最终产品供电量计算的消耗指示,是国家对火电厂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呈上影响供电煤耗因素汇总,以供参考。

从2013年至今,全国60万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煤耗每年以3克/千瓦时幅度持续递减,2017年全国60万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09克/千瓦时。

发电厂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煤耗,因此如何降低煤耗是发电厂节能的重点工作。

降低机组的发电煤耗从反平衡角度分析,取决于降低汽轮机热耗和提高锅炉效率,同时加强管道的保温,提高管道传热效率。

对煤耗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汽轮机汽耗降低汽轮机热耗的方法有:(l)通过对汽轮机通流部分及相关热力系统的改造,提高热循环效率、降低热耗;(2)运行中应及时地对主辅机进行调整,以保证机组在相应工况下参数、真空等指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3)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系统无负压泄漏,无额外热源漏人凝汽器,无回热系统故障等影响经济运行的缺陷。

2、锅炉热效率提高锅炉效率应根据需要进行受热面、燃烧器等主辅设备的技术改造。

运行中要及时调整燃烧和辅机运行,减少锅炉各项损失,特别是排烟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

另外,要加强对来煤煤质的预报,杜绝严重偏离设计煤种的燃煤入厂、入炉。

3、负荷率和机组启停次数机组启停次数对热耗和发电煤耗影响很大,统计资料表明,每次启停消耗的燃料约为本机组在满负荷下2~3h消耗的燃料,机组每次启停增加热耗约为3kJ/(kw˙h),相应煤耗增加约0.1~0.15g/(kw˙h)。

负荷率每变化1%,机组热耗将变化0.08%~0.10%,大型机组的热耗增加8~10kJ/(kw˙h),煤耗增0.3~0.38g/(kw˙h)。

因此降低煤耗,一方面要增加负荷率,另一方面要做好经济调度;必须提高大小修质量,减少停机次数;重要设备要有运行状态检测手段,逐步实行状态检修。

发电煤耗计算法

发电煤耗计算法

发电煤耗计算法发电煤耗是指用于发电的煤炭消耗量,是衡量发电厂经济性和环保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发电煤耗计算法。

一、煤耗计算公式发电煤耗计算公式为:煤耗=发电量×煤耗系数÷发电热值其中:发电量:指发电厂一定时间内的发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煤耗系数:指单位发电量所需煤炭数量,通常为0.35~0.45kg/kWh。

发电热值:指煤炭每单位质量所释放的热量,通常为5500~6300千卡/kg。

二、煤耗计算过程1.确定发电量发电量可以通过电表或计算得出。

其中,电表读数为发电厂实际发出的电量,计算方法为:发电量=发电机容量×发电时间×发电效率其中:发电机容量:指发电机额定容量,单位为千瓦(kW)。

发电时间:指发电机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发电效率:指发电机的实际发电效率,通常为0.8~0.9。

2.确定煤耗系数煤耗系数是根据发电厂的设备和技术水平、煤炭质量等因素确定的。

一般来说,燃煤发电的煤耗系数为0.35~0.45 kg/kWh。

3.确定发电热值发电热值是根据煤炭质量、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等因素确定的。

一般来说,煤炭的发电热值为5500~6300千卡/kg。

4.计算煤耗将发电量、煤耗系数、发电热值代入煤耗计算公式中,即可计算出发电煤耗。

例如,某发电厂发电量为1000 kWh,煤耗系数为0.4 kg/kWh,发电热值为6000千卡/kg,其煤耗计算如下:煤耗=1000×0.4÷6000=0.067 kg因此,该发电厂的煤耗为0.067 kg/kWh。

三、煤耗控制方法1.提高发电效率提高发电效率可以有效降低煤耗。

发电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进燃烧方式、优化锅炉结构、提高蒸汽参数等方式实现。

2.优化煤炭质量优化煤炭质量可以降低煤耗和排放。

选择高质量的煤炭,可以降低煤耗系数和提高发电热值,从而降低煤耗和排放。

3.开展节能减排开展节能减排可以减少煤耗和排放。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是衡量电厂燃煤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电厂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评价标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的含义、影响因素和优化方向,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1.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的含义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单位发电量所需的标准煤的消耗量。

它反映了电厂在发电过程中煤炭的利用效率,是评价电厂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克标准煤/千瓦时来衡量,煤耗越低,说明电厂的燃煤效率越高。

2. 影响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的因素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煤种质量、燃烧方式、锅炉型号、发电设备技术水平等。

其中,煤种质量是影响供电标准煤耗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品质的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热值高,煤耗自然就会降低。

燃烧方式和锅炉型号对供电标准煤耗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燃烧方式和锅炉型号会导致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

3. 优化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的方向为了降低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的供电标准煤耗,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是在煤炭选择上,优先选择高品质的煤炭,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发电效率。

其次是改善燃烧方式和锅炉设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发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也是降低供电标准煤耗的重要举措。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供电标准煤耗是一个直接反映电厂燃煤效率的重要指标,其优化是提高电厂运行效益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燃煤效率,从优化煤炭选择、改善燃烧方式和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降低供电标准煤耗,提高电厂能源利用效率。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我认为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厂应当重视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供电标准煤耗。

影响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影响火力发电厂供电煤耗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通过根据供电煤耗正、反平衡经验计算公式进行逐步推理,得出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关调整和控制措施,进一步为火力发电机组经济运行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时为火电机组设计、建设和调试运行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概述火力发电厂每向外提供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按照电厂最终产品供电量计算的消耗指示,是国家对火电厂的重要考核指标,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供电煤耗分为正平衡供电煤耗、反平衡供电煤耗两种方法。

近些年来,国家鼓励相关火力电力企业继续担当我国的主体能源重任,加快清洁高效技术改进,进一步推进“上大压小”和“能源利用节约”政策,不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机型,保证火电机组容量等级结构持续向大容量、高参数、低耗能方向发展,促使供电标准煤耗等主要耗能指标大幅下降,同时各大电力企业正努力向污染零排放、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保证发电煤耗低于310g/kW.h的目标全力进军,争取是火力发电在国家绿色发展的整体形势中迎来新生机。

二、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因素(一)发电煤耗的正平衡计算公式bf=Bb/Wf (式一)式中:bf—发电煤耗,g/kW.h;Bb—发电标煤耗量,t;Wf—发电量,kW.h;bg=bf/(1-η)(式二)式中:bg—供电煤耗,g/kW.h;η—厂用电率,%;Bb=By×Qy/29307(式三)式中:By—发电原煤耗量,t;Qy—原煤入炉煤热值,kJ/kg;综合上述发电煤耗正平衡计算公式可知,影响发电煤耗的因素主要有负荷率,原煤的发热量、厂用电率。

1、负荷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通过对比锡林发电两台机组一年生产指标来看,在燃煤煤种不变情况下,机组平均负荷在机组容量50%以上时,供电煤耗平均在306g/kW.h;机组平均负荷在机组容量80%以上时,供电煤耗平均在295 g/kW.h;机组满负荷运行时,供电煤耗平均在287 g/kW.h。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资料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资料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资料三、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一、主要指标介绍1、供电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单位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他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用电率水平的消耗指标。

因此,供电标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供电煤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供电量(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发电量X(1-发电厂用电率)(千瓦时)2、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指标1)锅炉效率:锅炉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热量与燃料带入炉内热量的百分比。

2)空预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比。

3)主汽温度:主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温度。

4)主汽压力:主汽压力也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压力。

5)再热汽温:再热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再热蒸汽温度。

6)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是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

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7)飞灰可燃物:是指锅炉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8)汽轮机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发电机组每发出一千瓦时电量所消耗的热量。

以机组定期或修后热力试验数据为准。

9)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

10)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11)高加投入率:是指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运行时间与机组运行时间的比值。

12)给水温度:是指机组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出口的温度值(℃)。

13)发电补给水率:是指统计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注:以上指标偏离设计值对煤耗的影响见附表3、综合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即: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100%。

电厂燃煤管理中热值差的控制分析

电厂燃煤管理中热值差的控制分析

电厂燃煤管理中热值差的控制分析摘要热值差的大小是衡量企业燃煤管理到位与否的重要依据,华能系统对入厂煤与入炉煤之间的热值偏差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两者的差值应小于502J/g。

调查显示,国内电厂普遍存在差值超过此规定值。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0 引言针对大多数火电厂,入厂煤与入炉煤之间,容易存在热值差偏大的现象。

本文从煤质、存放、设备差异和人员采制化水平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热值差产生的原因,并讲述了控制热值差的办法,阐述了热值差偏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

1 电厂燃煤管理中控制热值差指标的重要性燃煤是我国的基础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更是电厂的主要生产原料。

对于火电厂,燃料成本占发电成本的60%左右,燃料成本与电厂的效益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煤炭管理工作是我们火电厂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当前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下,燃煤供应较为紧张,燃煤质量难以保证,燃煤价格居高不下,使得火力发电企业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在企业不断深化管理、提高效益、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中,入厂煤与入炉煤的热值差已成为火力发电企业重要的经济管理指标之一。

将入厂煤、入炉煤热值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体现出燃料管理和采制化工作的水平。

1.1 指标统计与分析通过对热值差数据进行跟踪统计、分析总结,及每周内各煤矿热值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变化较大的矿点及时查找原因,确保热值差可控在控。

作为两个重要部门,燃料部和运行部须紧密联系,做到热值差和供电煤耗同步对比,遇有异常及时分析查找原因。

有关部门报表和数据应协调一致,出现不一致时,应及时分析,如涉及到数据调整时,要附调整依据和文字说明,从而从另一角度验证热值差的准确性。

1.2 产生热值差的常见原因产生较大热值差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主要涉及进厂煤和入炉煤两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煤质均匀性的影响;计算热值差的入厂煤和入炉煤不是同一批次;采制化人员不规范操作,采样、制样、化验过程中的偏差超过允许值;数据统计人为调整,煤耗计算不准确;煤炭中转、运输及长时间存放发生氧化的影响。

发电企业燃煤热值对燃煤成本的影响

发电企业燃煤热值对燃煤成本的影响

价、 途损 、 场损 一定 的情况 下 , 采 购 的燃 煤 热值越 高 ,
到厂 煤 、 人 炉煤 的标煤 单 价 就 越低 。 因为 在原 煤 量
相同的情况下 , 运费相 同, 原煤热值越高 , 标煤量越
大, 单位标 煤运 费就越 低 。 因此 , 发 电企业 总是 尽 可 能采 购高 热值 燃煤 。当然 , 如果 P :为 0, 即煤 炭 不 需要 运输 , 那 么任何 热值 的标煤 单价 就相 同 , 这 就失 去 了本 文探讨 的意 义 。因 此 , 在不 考 虑 其 他 因素 的
从Q 。 降到 Q点时 , 标煤单价几乎不变 , 对降低燃煤 成 本 的影 响微乎 其微 , 但 燃煤 热值 从设 计 值 降到 Q 时, 标 煤单价 明显 下 降 , 降本 增效 明显 。
随 着经 济 的 不 断发 展 , 我 国年 发 电量 已超 过美 国位 居世 界第 一 , 但 燃 煤 发 电仍 是 电力 生 产 的 主要 形式 , 燃 煤发 电装 机 容量 约 占全 部发 电装 机 容量 的
厂单价为( P 。 Q / Q 0 +P 2 ) / ( 1 ~叼 1 )=R ( P 1 Q / Q o + P ) ; 原煤到厂标煤单价为 R ( P Q / Q 。 +P )÷ ( Q / 2 9 2 8 8 )=2 9 2 8 8 R( P 。 / Q 。+ P 2 / Q ) ; 入 炉标煤 单

要: 以 M发 电企业 为例 , 分析了燃 煤热值 与标煤单价 、 发 电标煤耗的关系 , 给 出了确定发 电燃煤热值 的方 法 , 指 出对
于远离 煤矿 的燃 煤发 电企业 , 为实现发 电效益 的最 大化 , 燃煤 热值 最好介 于煤耗 最低点 和单位 发 电燃煤 成本最低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热值与供电煤耗的关系-探讨
电厂一般上报煤耗报表采用的数据为:入炉煤的热值、皮带秤的煤量及关口表发电量的数据。

前一阵子帮某一电厂分析某月煤耗异常升高(与去年同期比较上升13g左右)原因:初步分析可能原因有三:1、机组经济性大幅下降导致煤耗升高;2、皮带秤计量偏大,实际煤量不大,造成统计煤耗高;3、入炉煤热值分析偏高,实际热值低,由此造成煤耗升高。

于是首先从机组经济性角度分析,结合机组实时数据对机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循环水温度、负荷率、老化等)造成煤耗上升4-5g左右,其他参数均正常。

由此认为机组经济性恶劣值影响了4-5g煤耗升高,其余7-8g仍然需要查找。

接着,分析皮带秤计量是否异常:根据电厂煤场盘煤状况,没有盈余,并且电厂通过直加仓(不经过煤场堆放,直接入炉燃烧)发现,入炉皮带秤与入厂皮带秤计量相当,认为皮带秤准确。

如果皮带秤计量偏大,则长期盘煤煤场应有盈余,加上两根皮带秤均每月实物校验两次,基本排除皮带秤问题。

最后就是入炉煤热值问题了。

根据电厂采制化装置的要求,在入厂煤及入炉煤均安装采制化,通过采制化性能试验及直加仓(比较两套采制化装置),均没有发现问题。

但是有个疑点,煤自动采样装置由于采用缩分装置,煤在制样过程中必然存在水分损失,而采制化装置验收标准中只要水分损失不大于1%,即认为正常。

但是随着煤种变化(水分偏大)、天气原因(汽温高)等,有可能造成水分偏差大于1%,由此可能造成制样后煤热值偏大,根据经验大约热值偏大100大卡(神木煤)。

由此造成入炉煤热值偏大1.6-1.8%,统计煤耗上升7-8g。

与此前的怀疑一致。

但是由于上一年度统计煤耗据电厂讲,热值没有修正过,因此同比还是没法验证,还是没法解释。

不知道有没有哪位专家分析过该方面的问题,给指点迷津下。

总体感觉,电厂统计煤耗一旦涉及到燃料管理部分,总归有说不清楚的地方,外人无法判别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