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

合集下载

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

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

文化纵横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杨顺玺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摘要:“文化线路”近年来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新概念。

文章对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苗族蚩尤文化研究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线路;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苗族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为满足有关研究的需要,出现了“文化线路”这一新概念。

“文化线路”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同时融合了物质性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要素。

笔者就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两者的关系“文化线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

当时,由西班牙政府主导,召开了马德里文化线路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会议。

在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提出了“文化线路”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相关阐释。

会后,根据这次会议形成了《专家报告》文本,其中,也将“文化线路”概念、理念进行论述,并系统阐述了这一基本定义。

当然,从有的文献性资料中分析发现,也有学者称为研究资料梳理总结成果显示,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线路”的概念可以在更早的时间坐标中找到答案或是影子。

如可以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世界遗产报告”运动实践中发现相关来源。

从1972年其,全球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开始认真实施,将这一公约执行到实践当中。

1998年,建立了“文化线路国际科学委员会”。

这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采取官方主导模式,建设的专门工作机构,从这些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线路”这一概念已经被认可和接纳,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线路”已经成为引领方向和潮流的新理念,成为世界文化保护事业领域的新方向和新范围。

2001年,《无形遗产与文化线路的多元性》一书问世。

这是由“文化线路国际科学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独立著作,可以说是一本专门针对“文化线路”研究书籍。

这本书从基本理论学说、基本事业发展原则、基础性研究工作指导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文化线路”提供了比较全面、准确和权威的研究资料。

深圳文化传统线路

深圳文化传统线路

深圳文化传统线路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先锋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这座城市中,有着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线路,这些线路承载着深圳人民的情感和记忆,也是深圳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深圳的文化传统线路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深圳的历史建筑。

比如,深圳的古村落和古建筑群,如东湖村、南头古城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着深圳的历史和文化,走进这些古村落,仿佛可以穿越时光,感受古代深圳的风貌和气息。

其次,深圳的文化传统线路还包括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传承。

比如,深圳的丝绸、陶瓷、手工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品,在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蕴含着深圳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走进深圳的传统手工艺品作坊,可以感受到深圳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最后,深圳的文化传统线路还包括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的舞狮、舞龙表演,以及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是深圳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深圳文化传统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深圳的文化传统线路包括了许多古老的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这些线路承载着深圳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是深圳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这些文化传统线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深圳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感受到深圳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希望未来,深圳的文化传统线路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深圳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策略

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策略

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策略浅析(本文内容为国家文物局重点课题“文化线路申请世界遗产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进步和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诸如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文化线路”或相关类型遗产也开始进入世界遗产申报的进程,相关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线路遗产究竟如何以适当的策略提交世界遗产申报,提高成功的概率,是日益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简要回顾“文化线路”保护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就文化线路作为特殊类型申报世界遗产的策略作了简要分析,在遗产认定、价值阐释、比较研究、真实性与完整性阐述、遗产构成的筛选与组合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abstractthe nomination of cultural routes as world heritage has increasingly been a foc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with the projects such as silk roads and the grand canal on the tentative list of world heritage.this essay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cultural routes projects nominated as unesco world heritage by discussing the topic of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interpret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statement of authenticity andintegrity, select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ites.关键字文化线路,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正文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出现在国际上的新遗产类型。

欧洲文化线路展示与利用初探

欧洲文化线路展示与利用初探

1861.“欧洲文化线路”发展历程1.1“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成立及影响“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一词,最早由欧盟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下文简称欧盟)于1987年提出,旨在以“时间范畴”与“空间范畴”上的旅游为手段,向社会展示欧洲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是怎样构成一个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整体1。

在欧盟的推动下,成立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EuropeanInstitute of Cultural Routes)(下文简称欧洲委员会),负责推进欧盟各国的文化线路研究和保护工作,增强欧洲文化共识。

1993年,欧盟第一条文化线路遗产“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是上述机构的研究成果下促成的。

在此背景下,“文化线路”才在国际遗产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1994年,以文化线路为主题的专家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之后,文化线路作为遗产类型的理念开始形成。

1998年,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的CII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并在2008年正式通过《文化线路宪章》(简称宪章),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及特征有了纲领性的界定。

与此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在2005年版的《实施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中,以“遗产线路(Heritage Routes)”为名,将文化线路列为世界遗产的特殊项目2。

作为概念的发源地,欧洲文化线路的认定、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也在近30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2“欧洲文化线路”的核心理念CIIC《宪章》详细阐释了文化线路的定义和特征;2014年版的《操作指南》也明确提出了作为世界遗产类型的“文化线路”的定义;欧洲委员会则在《扩大“文化线路”的部分协议的规定》3和《“欧洲文化线路”授予条件修订》4两个文件中,对“欧洲文化线路”的概念作了最新阐释。

上述三者的定义,本质都是以保护文化线路的价值作为出发点,但又有所区别。

秦直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

秦直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
利用秦直道沿线的自然景 观,开发生态探险游,吸 引游客进行徒步、露营等 户外活动。
文化节庆游
举办与秦直道文化相关的 节庆活动,如秦直道文化 节、历史剧目表演等,吸 引游客参与体验。
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展示
文物展示
挖掘秦直道沿线的文物资 源,建立博物馆、遗址公 园等,进行实物展示和讲 解。
历史剧目表演
挖掘秦直道历史故事和人 物,编排剧目进行表演, 让游客了解秦直道的历史 。
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秦直道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为当地经 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促进区域经济
繁荣。
02
秦直道文化线路保护现状
当前保护工作的进展
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对秦直道沿线的遗址和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深入了解秦直道的修 建历史、使用功能以及沿线的人类活动。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对秦直道沿线的环境进行整治,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恢复植被、 治理环境污染等,以改善秦直道的自然环境。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秦直道文化交流活 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 者和社会人士参与,加 深对秦直道文化的认识 和理解。
引导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秦直道文 化线路的保护工作,发 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共 同推进秦直道文化线路 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历史价值
秦直道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线路,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见证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跨区域合作
加强与秦直道沿线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共同开 发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04
秦直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 的对策建议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保护机制
制定严格的保护法规
针对秦直道文化线路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明确保 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京西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内容

京西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内容

京西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京西古道文化线路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古道,它承载了古老的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该线路位于中国的京西地区,横跨了多座古代王朝所设立的都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条古道上,人们可以领略到多个朝代的文化痕迹和建筑风格,体验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

京西古道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建筑,以及沿途的雕塑、石刻、纪念碑和碑林等文物。

这些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京西古道的重要景点和景观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紫禁城、颐和园、夏禹陵等,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外,京西古道沿线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和森林等,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然而,京西古道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受到了破坏和丢失。

同时,对古道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存在不足,年轻一代对古文化认识的程度有待提高。

因此,京西古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古建筑和文物,我们能够保留历史记忆,传承文化智慧。

同时,通过积极推广和开发,可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京西古道的价值,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京西古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与整修工作,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古道文化的传承中来。

同时,要加强国内外的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古道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共享。

总之,京西古道文化线路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遗产,通过保护与传承,我们能够认识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

同时,通过推广和发展,我们可以将古道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并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部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引言主要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总结。

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

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

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Introduction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是为游客提供一个全面体验并深入了解当地独特文化的旅行方案。

通过规划精心设计的线路,游客可以参观各种文化景点、体验传统活动以及品尝当地美食,从而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针对不同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提供游客一次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

1. 中国北京文化旅游线路设计1.1 颐和园描述颐和园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2 故宫博物院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收藏的文物,让游客了解中国古代皇室文化。

1.3 北京传统小吃美食探索推荐一些著名的北京小吃,如炸酱面、豆汁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当地饮食文化。

2. 法国巴黎文化旅游线路设计2.1 卢浮宫介绍卢浮宫的建筑和艺术藏品,重点关注法国艺术和历史文化。

2.2 埃菲尔铁塔描述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历史和象征意义,以及其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业的影响。

2.3 蒙马特区艺术之旅探索蒙马特区的艺术氛围,介绍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和画廊,让游客深入了解巴黎的艺术文化。

3. 日本京都文化旅游线路设计3.1 金阁寺描述金阁寺的建筑特色,以及其在日本宗教和文化中的地位。

3.2 清水寺介绍清水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参观清水寺的传统仪式。

3.3 茶道体验提供游客参与传统日本茶道仪式的机会,感受和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Conclusion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设计是一种为游客提供文化交流和体验的旅行方案。

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游客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能够在旅行中获得愉快的经历和回忆。

对于旅游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将会成为一次难忘且独特的旅程。

非遗研学线路简介

非遗研学线路简介

非遗研学线路简介

非遗研学线路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式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参与者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非遗研学线路简介:
1.丝绸之路:这是一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古道,沿线有许多非遗文化,如敦煌壁画、张掖丹霞、西安兵马俑等。

研学线路可以安排参观这些景点,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2.江南水乡: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非遗文化丰富。

研学线路可以安排参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乌镇水乡等,学习江南地区的非遗技艺如刺绣、剪纸、茶艺等。

3.客家围屋: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象征,研学线路可以安排参观深圳大鹏半岛、梅州围屋等地,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民间艺术等。

4.苗族侗族地区:这里的苗族侗族风情独具魅力,研学线路可以安排参观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广西程阳八寨等地,体验苗族侗族的非遗文化,如苗族银饰、侗族鼓楼等。

5.西藏:西藏有着独特的非遗文化,研学线路可以安排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等,了解藏传佛教文化、藏族服饰、民间艺术等。

6.草原丝绸之路:这条线路可以安排参观内蒙古的大草原、鄂
尔多斯的响沙湾等地,了解草原非遗文化,如马头琴、摔跤、套马等。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建议的非遗研学线路,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线路:世界遗产新类型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个新类型——“文化线路”的诞生,要求人类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看待自身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重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在2003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拉美国家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一个新项目——“印加文化线路”。

这个项目沿拉丁美洲西海岸南北延伸,跨越6个国家,囊括了整个印加文化区域,它以古老的文明为主线,串连起历史建筑、考古遗迹、古代城市遗迹、文化景观等多种文化遗产项目,构成了一种崭新的遗产类型,内涵远远超过了现存的任何单一类型文化遗产。

这一新类型的出现马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了世界遗产中心支持。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这种以文化线路为主的的新类型更多地出现在世界遗产的申报名单上。

日本的“纪伊山圣地和朝圣线路”、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以及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10个国家联合申报的“斯塔伏大地测绘体系”先后入选。

★圣地亚哥朝圣线路1985年被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是基督教中与罗马、耶路撒冷齐名的三大圣城之一,并由于其地理位置偏远,在中世纪被人们称为世界的尽头。

以此为终点的跨越比利牛斯山脉,连绵蜿蜒于西班牙、法国边境的漫漫长路,就是鼎鼎大名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从遥远的中世纪直到今天,不计其数的虔诚信徒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沿着这条荒凉的朝圣之路奔向终点圣地亚哥顶礼膜拜。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最早于9世纪就已出现,沿途有1800座建筑,在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与欧洲本土的文化交流中担负重要角色,对于基督教信仰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纪伊山圣地和朝圣线路”跨越了日本1200年的历史区段,保护对象不仅有三处重要圣迹和朝圣路线,还包括了山野森林等特定的自然环境。

除了物质的文化遗产之外,这一项目还包含了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道教和佛教的相互融合,纪伊山圣地建筑作为一种建筑模式对日本其它地区寺庙、神庙建筑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地区文化景观对日本诗歌和绘画的影响等。

★“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和沙漠城市”所涉及的是一条从公元前3世纪
开始的香料和草药的贸易通道。

它开始于以色列西北部城市哈路扎,结束于靠近约旦边界的毛阿,总长度约2000公里。

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这条商路成为联系阿拉伯半岛南端也门、阿曼等国城市和北非、地中海地区的重要通道,构成了一条平行于红海的人类文化宏伟景观。

这一遗产项目涉及到了四座城市、大量的要塞和驿站,还有有许多其它遗迹,如沿途的记里石系统、道路残迹、农业遗迹等。

The four Nabatean towns of Haluza, Mamshit, Avdat and Shivta, along with associated fortresses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e Negev Desert, are spread along routes linking them to the Mediterranean end of the incense and spice route. Together they reflect the hugely profitable trade in frankincense and myrrh from south Arabia to the Mediterranean, which flourished from the 3rd century BC until the 2nd century AD. With the vestiges of their sophisticated irrigation systems, urban constructions, forts and caravanserai, they bear witness to the way in which the harsh desert was settled for trade and agriculture.
★“斯塔伏大地测绘体系”(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所包含的子午线测量地点群,总长度超过2800公里,从挪威的哈墨尔夫斯特到黑海,跨越了10个国家,包括了34个测量站点。

The Struve Arc is a chain of survey triangulations stretching from Hammerfest in Norway to the Black Sea, through 10 countries and over 2,820 km. These are points of a survey, carried out between 1816 and 1855 by the astronomer 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 which represented the first accurate measuring of a long segment of a meridian. This helped to establish the exact size and shape of the planet and marked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 sciences and topographic mapping. It is an extraordinary exampl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mong 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monarchs for a scientific cause. The original arc consisted of 258 main triangles with 265 main station points. The listed site includes 34 of the original station points, with different markings, i.e. a drilled hole in rock, iron cross, cairns, or built obelisks.
★万里长城(中国)
文化线路意义深远,更有利于缓和与解决的世界遗产的不平衡,但它需要崭新的评价检验标准,对现有的保护管理体系更形成了严峻挑战。

这些项目具有几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是它们与重大文化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它们所表现出的线性特点;第三是它们所涵盖的范围远远超出以往的任何一个文化遗产类型。

通过这些项目,一个被称为“文化线路”的新的遗产类型已经变得清晰起来。

2005年冬天,作为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西安召开的第19届科学大会上把文化线路作为四个核心议题之一进行了专题讨论。

文化线路类型的出现,将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文化遗产传统项目的点状特征,使项目变得更具综合的特征,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在类型上也将具有更大代表性。

其次,由于涵盖了其它文化遗产的传统类型,文化线路将要求在原有的评价标准基础上,建立一个更具综合性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同时文化线路类型的文化遗产项目往往跨越行政界划,甚至跨国界,空间尺度巨大,这一方面使得文化遗产项目在空间上与自然遗产具有了更大可比性,使二者之间的保护有可能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则要求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保护管理体系。

2005年新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实施指南》要求文化遗产项目,在满足针对“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六项标准和真实性的检验基础上,还要满足对“完整性”的检验。

显然它使得传统类型的文化遗产项目面临更严格的检验,对文化线路项目而言,这一标准则则更能突出自身特有的价值。

1994年以来在关于世界遗产的讨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平衡的、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文化遗产类型之间的不平衡、分布地区的不平衡、保护水平的不平衡,以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不平衡。

文化线路项目的出现显然有助于缓和与解决的不平衡问题,从而改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

除万里长城和大运河之外,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蜀道、长征之路……中国文化线路的遗产资源比比皆是,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现,去保护和珍惜。

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言,文化线路类型遗产的资源非常丰富。

只要以一种新的态度,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文化的发展、文明的传播、重大的历史事件等,都可以构成文化线路遗产项目潜在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线路保护体系。

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的过程中,这一问题也开始得以展现。

如就如何审定涉及到长城和大运河的重要历史遗迹时,专家就提出了是否将这些历史遗存参照文化线路的做法,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