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离子反应的表达方式-离子方程式;3. 能够通过离子方程式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离子方程式的编写和预测产物;3. 实验中离子反应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等;2. 实验试剂:NaCl溶液、AgNO3溶液、BaCl2溶液等;3. 实验操作: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4溶液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发生反应?产生了什么变化?2.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原理:讲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离子反应是指发生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反应物是离子化合物,反应物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离子。

3. 离子方程式的编写: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编写方法。

例如: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可以分解为Na+ + Cl- + Ag+ + NO3-,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法则,预测产物为AgCl(s) + NaNO3(aq)。

强调离子方程式中的离子需要用离子符号表示,且反应物和产物需要标明状态。

4. 离子方程式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例如: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4溶液中,可以写出离子方程式为Ba2+ + 2Cl- + 2Na+ + SO42-,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法则,预测产物为BaSO4(s) + 2NaCl(aq)。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离子方程式的准确性。

5. 实验操作: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离子方程式;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

离子方程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电解质、水溶液引入概念【板书】:1、离子反应⑴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理解定义,诵读并记笔记强化概念学习【设疑】离子反应会引起离子数目变化吗?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做实验2-1,观察现象,分析离子种类和数目是否有变化。

【投影】实验2-1做实验,分析变化,并汇报。

1号实验无现象,混合前后离子种类和数目均无变化。

2号实验有白色沉淀生+-2- 2+成,混合前后Na和Cl无变化,SO Ba生成白色BaSO沉淀而减少。

综合分44析可知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数目减少。

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的思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⑵、实质:离子数目的减少思考,记笔记【创设情境】表达变化我们一般用方程式,初中表达化学物质变化用化学方程式,为表达电解质的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达离子反应就用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 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室器材。

2. 学生准备:学生实验台、实验用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例如:“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知道原子通过失去或者获得电子来形成离子,那么离子方程式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呢?”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PPT或者板书对离子方程式进行讲解,包括离子方程式的定义、例子和书写方法,并强调离子方程式的作用。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例如溶液电导实验。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惑,然后由每个小组汇报出讨论的结果。

5. 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要求学生根据方程式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进行讲解和纠正。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离子方程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应用实例。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概括离子方程式的要点和要领,并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并掌握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同时,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等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本次教学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演示的内容和时间过于简单,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下次教学需要再加以改进。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教案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教案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其作用。

2.掌握化学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作用。

2.化学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中生成离子的判断。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仪器、教材、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的离子生成过程。

2.讲授离子方程式的概念(10分钟):讲解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及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

3.化学反应中离子生成判断(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判断化学反应中哪些物质会生成离子,加深对离子生成条件的理解。

4.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15分钟):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示范并让学生跟做。

5.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6.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七、板书设计:化学离子方程式1.概念及作用2.书写方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水平。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能够运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现象,知道了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大量的离子。

那么,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理论讲解(1)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①确定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按照反应类型,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③离子拆分:将电解质拆分为离子,注意保留非电解质、气体和沉淀。

④约简离子:消去两边相同的离子,使方程式简化。

⑤检查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确保方程式两边电荷和物质的数量相等。

3.案例分析(1)酸碱中和反应例题:写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这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硫酸钠和水。

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离子拆分:2Na^++2OH^+2H^++SO4^2→2Na^++SO4^2+2H2O约简离子:2OH^+2H^+→2H2O离子方程式:2OH^+2H^+→2H2O(2)沉淀反应例题:写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这是一个沉淀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离子拆分:Na^++Cl^+Ag^++NO3^→AgCl↓+Na^++NO3^-约简离子:Cl^+Ag^+→AgCl↓离子方程式:Cl^+Ag^+→AgCl↓4.练习与讨论(1)练习题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c.氯化钡和硫酸反应(2)讨论同学们,你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了书写方法和步骤。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子的概念,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理解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实质。

3. 让学生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能够运用离子方程式来描述离子反应。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发生条件、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离子概念、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等。

2. 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2.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形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离子的基本概念。

3. 讲解离子反应: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实质,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4. 讲解离子方程式: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让学生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的应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电解、盐的水解等。

2. 介绍离子反应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如制碱、制盐等。

3. 引导学生探讨离子反应的环保意义,如废水中离子的处理和回收。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第一篇: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案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一、教学目的1、掌握电解质化学反应的本质2、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3、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三、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物质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而参加化学反应绝大多数都是酸、碱和盐,而这些物质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中或融化状态能够解离成离子,然化学反应都是水溶液进行的,试猜想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板书: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一、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离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反应方程式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用离子形式来表示的方程式例:BaCl2+Na2SO4=2NaCl+BaSO4↓Ba2++SO42-=BaSO4↓讲述:上述反应再一次解释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离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如何将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地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呢,这就成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二、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1.根据化学反应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要配平)讲述:书写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要注意物料守恒,原子守恒。

板书:例:Na2CO3+CaCl2=CaCO3↓+2NaCl2.将反应中的各物质写成相应形式(离子形式、分子形式)a、参考P279附录三,溶解性物质写成离子形式,不溶或微溶物质写成分子形式讲述: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的才能电离成离子,不溶或微溶物质是不能电离的。

注意:不溶或微溶物质可能也是电解质讲述: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不溶或微溶物质水中不电离但融化状态会电离板书:b、参考P278附录二,弱酸、弱碱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分子形式(H2O)讲述:电解质包括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板书:c、气体物质和固体物质要写成分子形式讲述:我们来看看上述反应如何来改写板书:2Na++CO32-+Ca2++2Cl-=CaCO3↓+2Na++2Cl-讲述:Na2CO3、CaCl2、NaCl可溶要写成离子形式,而CaCO3不溶要写成分子形式板书:3.等量消去反应前后相同的离子(相同个数、相同离子)CO32-+Ca2++=CaCO3↓++4.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并检查反应电荷守恒、原子守恒CO32-+Ca2+=CaCO3↓练习:①KBr+AgNO3=KNO3+AgBr↓②Na2CO3+2HCl=2NaCl+CO2↑+H2OBr-+Ag+=AgBr↓CO32-+2H+=CO2↑+H2O 练习:NaCl+KNO3=NaNO3+KCl+讲述:上述反应中所有物质都可以写成离子形式,等量消去没有剩余,我们就可以说它没有发生离子反应,那么到底发生离子反应需要什么条件?板书: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讲述:根据上面我们写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我们发现凡是能写成分子形式的反应方程式都可以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那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就是物质必须能写成分子形式。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通用4篇)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通用4篇)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通用4篇)《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篇1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HNO3 ⑤Cu(OH)2⑥AgCl⑦Na2CO3 ⑧C2H5OH ⑨H2O ⑩Fe ⑾SO2 ⑿石墨(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答案:②③④⑥⑦ (2)①⑤⑨ (3)⑧⑾ (4)②③④⑦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来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①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②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④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Ba2+ + SO42- = BaSO4↓)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设计思路】
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
【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
【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电解质、水溶液引入概念
【板书】:1、离子反应
⑴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理解定义,诵读并记笔记强化概念学习
【设疑】离子反应会引起离子数目变化吗?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做实验2-1,观察现象,分析离子种类和数目是否有变化。

【投影】实验2-1 做实验,分析变化,并汇报。

1号实验无现象,混合前后离子种类和数目均无变化。

2号实验有白色沉淀生成,混合前后Na+和Cl-无变化,SO42- Ba2+生成白色BaSO4沉淀而减少。

综合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数目减少。

培养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的思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⑵、实质:离子数目的减少思考,记笔记
【创设情境】表达变化我们一般用方程式,初中表达化学物质变化用化学方程式,为表达电解质的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达离子反应就用离子方程式。

【板书】⑶表达:离子方程式
①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诵读、理解、默写引出离子方程式概念
【设问】作为初学者,按怎样的步骤书写可完整表达离子反应呢?自学课文32页
【交流互动】⑴书写步骤的第二步拆写,哪些物质可以拆写哪些不可以?⑵为什么易溶、易电离物质要拆写为离子形式,而气体、水、沉淀不拆呢?⑶易溶、易电离物质主要都包括了哪些类物质呢?⑷单质、氧化物、微溶物的处理呢?单质、氧化物不以离子形式存在,不可拆。

微溶物,若为生成物则不可拆,若为反应物,比如Ca(OH)2若描述为澄清石灰水则要拆,若描述为石灰乳则不拆。

⑸第三步删离子时要等量删去(6)方程式检查两个守恒,特别是电荷守恒,因为电解质溶液始终为电中性。

(7)【投影仪实例讲解】⑴易溶、易电离物质要拆写为离子形式,而气体、水、沉淀不拆。

⑵易溶、易电离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而气体、水、沉淀不以离子形式存在。

⑶强酸、强碱、易溶盐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板书】②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投影练习】1: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若是请写出离子方程式,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2)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3)铁跟稀硫酸反应
(4)硝酸钾与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混合
(5)氧化铜溶于盐酸独立练习和小组讨论结合
(1)CaCO3+2H+= Ca2++H2O+CO2↑
(2)不是离子反应,非溶液状态(3)Fe+2H+= Fe2++H2↑(4)不是离子反应,混合前后离子种类和数目未发生变化(5)CuO+2H+= H2O+Cu2+
考察本节所学概念。

考察本节重难点掌握情况。

【创设情境】透过现象看本质,观察2-2实验现象分析变化,找本质,并探寻规律
【投影】实验2-2 做实验2-2,观察实验无现象,写表中四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
H++OH-=H2O 考察难点掌握情况,探寻中和反应的实质并使学生发现规律
【投影练习】2: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1个即可)
(1)2H++CO32-= CO2↑+H2O
(2)Fe+2H+=Fe2++H2↑
(3)2H++SO42—+Ba2++2OH-=BaSO4↓+2H2O 书写并班内交流
考察本节重难点掌握情况。

【板书】③意义:一个离子方程式可以代表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也可以代表一类反应。

集体阅读课本32页
【创设情境】学习了离子反应的定义、实质、学会了表达、我们来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2-3,请同学们利用初中所学知识判断反应的类型,答:复分解型
【板书】2、发生条件(复分解型)明确学习的对象,以免以偏盖全
完成实验2-3,1号实验产生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 + 2OH- = Cu(OH)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

2号实验加入酚酞先变红,滴加盐酸后变为无色,离子方程式为
H++OH-= H2O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水。

3号实验产生无色气体离子方程式为2H++CO32-= CO2↑+H2O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气体和水。

培养观察能力,严谨规范的表达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能力
【板书】生成沉淀、气体、水理解、记忆
【投影】思考与交流举例如粗盐提纯、SO42—检验等等了解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实验中的应用
【小结】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定义、实质、表达以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投影】作业:课后2、5、9、10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
⑴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
⑵实质:离子数目的减少
⑶表达: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
①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②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③意义:可以代表一个反应也可以代表一类反应
2、发生条件(复分解型)
生成沉淀、气体、水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所有实验都安排为学生实验,。

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理解化学比观看老师做要深刻,更能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当学生看见蓝色絮状氢氧化铜生成,都说好漂亮的蓝色。

简单又安全的实验学生自己做,学生很有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极大兴趣。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的难点,为强化理解和记忆及应用,先采用自学,再教师讲解并和学生交流理解关键词句,最后立即训练。

从课堂练习信息反馈来看,本节难点顺利攻克。

3、离子方程式检查的两个守恒在课堂上都作了明确要求和应用,只是由于时间关系,电荷守恒原因只用一句话---电解质溶液始终为电中性讲解,未做过多解释,有待在以后的练习中再继续要求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