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历史)

合集下载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题提纲(重点部分要填空)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题提纲(重点部分要填空)

1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岳麓版)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1、581年, (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2、 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A 、政治上实行“ ”;B 、 制度,采用 的办法选拔人才,到隋炀帝时又设立进士科。

4、隋代大运河:三个点:中间是 ,北到 ,南达 ;分为四段:自北向南一次为 、 、 和 ; 沟通了五大水系:即 、 、 、 、 。

5、 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贞观之治1、618年, (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 (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1)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3)选贤任能,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第3课 开元盛世1、唐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其后是中宗,大权旁落到 手中,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2、史称武则天有“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学案(无答案)岳麓版【学习目标】1.了解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子午线以及唐朝的医学成就2.体会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讲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一:欣赏赵州桥的图片。

这座看似普通的桥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呢?情境二:观看视频《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刷术产生于何时?这一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二、自主学习1.问题导学隋唐时期有哪一些显著的科技成就?2.自主练习①赵州桥:设计者: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

历史地位:赵州桥是的石拱桥。

比欧洲最早建立的石拱桥早约年。

②雕版印刷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和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帝时出现,唐朝晚期,雕版印刷术已比较兴旺。

著名的印刷中心有:和等地。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晚唐印制的《》。

意义:有利于。

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僧一行的主要贡献:首次实测的长度;制定《》,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体系;首次发现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的发现早了近年。

④唐朝医学方面的成就:孙思邈:编成了《》一书。

后世尊称他为“”。

唐政府颁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典性专著。

三、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自主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拓展延伸1.学生质疑:;。

2.教师质疑:①赵州桥历经1300多年,至今仍巍然屹立。

想一想,它在今天有何价值?②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升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显著: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僧一行是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

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是科技进步的前提;科技进步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六、课后学习指导1.古人用“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形容下列哪项建筑()A.赵州桥 B.长城 C.运河 D.大雁塔2.下列科技成就在隋朝时期就出现的是()①赵州桥②雕版印刷术③《金刚经》④《千金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3.如果你在唐朝时写作了一本论著需要出版,从印刷速度以及成本方面考虑,可以选择A.人工手抄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电脑录入()4.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隋朝统一南北一、知识梳理隋建立时间建国事件政权名称都城建立者历史上称为统一时间统一事件意义或影响581 废北周皇帝隋长安杨坚(隋文帝)589 隋灭南方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二、问答题: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答:1、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2、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3、隋建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4、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

大运河的开凿时间在位皇帝开凿目的运河三点运河四段跨五大水系意义605 隋炀帝(杨广)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北:涿郡(今北京)中:洛阳南:余杭(今杭州)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开创皇帝具体办法正式形成时间正式形成时皇帝形成标志科举制的目的作用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人才606年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来吸收、笼络人才来加强统治。

1、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

本课思考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朝代秦朝隋朝统治时间15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37年(581--618)曾在位皇帝秦始皇秦二世隋文帝隋炀帝伟大工程都江堰长城大运河灭亡原因法律严酷;兵役、徭役繁重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对后世的影响重用人才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唐承隋制;重人才设科举第2课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618 李渊(唐高祖)唐长安2、玄武门之变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过程结果626 玄武门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太子李建成认为李世民的势力威胁到自己地位联合李元吉害李世民李世民用箭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迫李渊立他太子,不久做了皇帝,史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内容1、原因:吸收隋亡教训。

(1)多次减免租税经济上:轻徭薄赋2、具体措施:(2)大力提倡节俭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

隋唐的科学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科技成果,提高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背景2. 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3. 隋唐时期的医药学发展4. 隋唐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5.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技术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2.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科技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隋唐时期的典型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2. 教学内容讲解:分别讲解隋唐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医药学发展、数学和天文学成就、手工业技术创新。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隋唐科技成果,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探讨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评价:对隋唐时期的科技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其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隋唐科技成就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历史教材是最重要的七年级历史课程资源,学习教材目录,可以掌握具体历史事件的本质内容。

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目录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第6课隋唐的科学艺术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第16课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第17课清朝的制度与政策第18课清朝对边疆的经营第19课保卫国土奠定疆域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文知识隋朝的统一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3、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①、隋文帝的措施:A、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B、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隋炀帝的措施:开凿大运河A、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隋朝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分为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沟通的水系: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隋朝的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下)教学讲义_第一单元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下)教学讲义_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教学目标】掌握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隋初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及对大运河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南北人民渴望统一,要求结束长期的战乱和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一、隋文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3、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史称“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于公元605年开通了大运河。

3、起止: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二千多仅公里。

(三点)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4、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于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建立;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文成公主入藏等相关史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文成公主入藏”。

难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隋文帝统治时期,民众积累起来的财富,被隋炀帝用于开通大运河、游玩、征伐高丽等挥霍一空。

繁重的劳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一、唐朝的建立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3、僧一行测量( 子午线 ) 4、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 ) ,编成了( )一书,后人 《千金方》 尊称他为( “药王” )
再见
文昌中学 曹轼凤
桥身全长50.82米 大拱跨度37.37米
跨度大而和拱高较小, 有什么作用?
特点三
造型美观
赵州桥栏板上的兽面花纹
一、赵州桥
设计者: 李春 ( 隋朝 )
设计科学、便于交 1、赵州桥: 特点:
通、造型美观
意义: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启示:
体现了中国古老人们的聪明和智慧。
我们的课本是用什么方法 印刷出来的?
除此之外,僧一行还有哪些重大成就?
成就:(1)测量子午线
(2)制定《大衍历》 (3)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四、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
1,孙思邈是什么时候的医药学家? 2,孙思邈的医药学名著是什么?主要记录 了哪些医药学成就? 3,孙思邈有哪些重要的卫生保健主张? 4,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 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但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的
隋唐时期 发明时期:
发展: 唐朝晚期 印刷中心: 城都、洛阳
代表作: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 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意义: 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张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年),唐朝魏州昌乐 (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 张遂自幼天资聪颖、刻 苦好学,博览群书。青 年时代到长安拜师求学, 研究天文和数学,很有 成就,成为著名的学者。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时期 发明时期:
发展: 唐朝晚期 印刷中心: 城都、洛阳
代表作: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 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意义: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多伟大的成就。

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个方面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成就。

一、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1.码头建筑学在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十分兴盛。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建造的龙舟就有七十余艘之多。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不断创新,发明了很多关于船只的科学技术,比如码头建筑学。

唐代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令修建鄞州惠世县江乐堤,这在当时被称为“人间第一码头”。

它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结构非常复杂。

它采用了复式坡道、绞车吊篮等多种现代化形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码头建筑之一。

2.火药隋唐时期的火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据史料,《武经总要》中就有一组介绍火药制作的图解,其中详细描述了火药的制作方法。

同时,唐皇朝也规定生产火药的工艺必须保守,以制止泄露。

唐代将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3.农学唐朝时期,农学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广泛。

隋唐时期的农民根据土地的特点和气候条件,研究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自创耕作方法。

如唐代李时中所著《农桑辑要》这部农学著作,对前代农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加以改进和发展,为后代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1.诗歌隋唐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诗歌更是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2.绘画隋唐时期的绘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阶段。

唐代画家张择端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他用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南低、中高、西北孪生的山水风光和风情人物,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兴旺。

3.戏曲隋唐时期的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戏曲的重要历史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知识点梳理:
1.赵州桥:隋朝时著名的工匠李春主持修建,位于今天河北赵县洨河上,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供
桥,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2.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朝,唐中叶后,开始在全国推行。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1.孙思邈: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称为“药圣”。

巩固练习:
1. 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分别是在()
A.西汉和隋唐
B.东汉和隋唐
C.西汉和南朝
D.东汉和西晋
2. 被誉为“天下之雄胜”的桥梁是()
A.赵州桥
B.卢沟桥
C.玉带桥
D.十八孔桥
3. 要实地参观赵州桥,应该去()
A.河北赵县
B.河南洛阳
C.陕西西安
D.河南开封
4. 雕版印刷术在全国推行是在()
A.隋朝初期
B.唐朝初期
C.唐朝后期
D.唐朝中叶
5. 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6. 我国四大发明中有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和印刷术
B.印刷术和火药
C.指南针和火药
D.造纸术和火药
7. 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A.隋朝的李春
B.唐朝的李冰
C.唐朝的李春
D.春秋的李冰
8.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印制的《佛经》
B.唐印制的《古兰经》
C.唐印制的《金刚经》
D.唐印制的《圣经》
9. 被后世尊称为“药圣”的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0. 孙思邈以毕生心血写成的医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7. 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桥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设计并主持修建此桥的是___朝的_____。

(3)此桥有什么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