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选择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信(实在)难求语(谈论)天姥掩(遮掩)赤城魂悸(受惊心跳)B.向天横(遮断)欲倒(拜倒)殷(震动)岩泉渌(绿水)水C.势拔(超出)五岳鸾回(驾)车因(因为)之向来(原来)D.海客(航海的人)清(凄清)猿啼脚著(穿)中(中间)开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忽魂悸以魄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吾尝终日而思矣C.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D.迷花倚石忽已暝儿已薄禄相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渌水荡漾清猿啼B.失向来之烟霞C.古来万事东流水D.使我不得开心颜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四弦一声如裂帛5.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A.寻找虚无缥缈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
B.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优秀9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优秀9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篇一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二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文解释」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文】【翻译】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赏析简答题及答案

必修上册第八课赏析简答题目录: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二、登高/杜甫三、琵琶行/白居易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赏析简答题】1.《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答: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2.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什么?答: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登高》/杜甫【赏析简答题】1.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答: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冷天高-人渺小、孤独猿啸-哀鸟飞回-孤独。
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2. 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答:“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3.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答: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4.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答: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5.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答: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6、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译文及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译文及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译文及赏析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及赏析。
欢迎阅读!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
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
(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2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栗.(lì)澹.(dàn)剡.(shàn)溪暝.(míng)B.屐.(jī) 渌.水(lù) 訇.(nōng) 天姥.(lǎo)C.霓.(ní) 扉.(fēi) 瀛.洲(yíng) 长嗟.(jiē)D.鸾.(luán) 悸.(jì) 青崖.(yá) 恍.(huǎng)然解析B.“訇”应读“hōng”,“姥”应读“mǔ”。
答案 B2.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解析B.颠—巅,栾—峦;C.瞑—暝;D.崔—摧。
答案 A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解析D.暝:天黑、夜晚。
答案 D4.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解析A、C、D三句为比喻。
答案 B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②①③D.④①③②⑤解析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注释与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注释与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 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1/9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 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部编版必修上册】
班级: 姓名: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天姥.(m ǚ) 天台.(t āi) 渌.水荡漾(l ǚ)
B .剡.溪(shàn) 熊咆.(páo) 訇.然中开(h ōng)
C .瀛.洲(yíng) 虹霓.(ní) 殷.岩泉(y ǐn)
D .魂悸.(jì) 长嗟.(ji ē) 水澹.澹(dàn)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B .势拔.
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C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
D .栗深林兮惊.层巅 惊:惊动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列.缺霹雳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自可断来信.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 .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岳
B .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凄清)猿啼
C .列缺.(缺少) 鸾回.(回旋)车
D .觉.(睡觉)时 向来.(助词,不译)
6.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8.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表现了与东鲁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9.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10.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12.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4.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15.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16.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7.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
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
感。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D 3.C 4.B 5.A(B:因,依据C:缺,云的缝隙D:觉,睡醒) 6.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B“雨”名作动D“鼓”名作动)7.D 8.D 9.C分析: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10. A 分析:A项与例句都是怎么之意;B、C两项均可作哪里讲;D项为安稳之意。
11. D分析:D.暝:天黑、夜晚。
12.D. 分析:或:有时。
13. B分析:D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14. B 分析: B项语气副词怎么。
15. B 分析:A、C、D三句为比喻。
16. D分析: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17. D分析: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
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
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18. D分析: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
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