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预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知识整理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言知识整理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概述1.1 作者简介:杜甫生于唐朝,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简介:这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在天姥山祭拜时的所见所想。
二、诗歌解读2.1 诗歌内容:诗人杜甫在梦中游历天姥山,感慨人生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叹。
2.2 诗歌结构:本诗共四十行,五言绝句共十首,句句押韵。
三、诗中意象3.1 天姥山:天姥山是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山峰,象征着高远、神秘、无限的境界。
3.2 游天姥山:诗人梦游至天姥山,意味着超凡脱俗,追求心灵的升华。
3.3 时光流转:诗中多次提到时光的流转,象征人事如梦、光阴虚度的现实。
四、文言知识解析4.1 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用于古代文献和经典的书面表达。
4.2 文言知识:了解文言知识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如诗词、传统文化等。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特色5.1 感慨人生:作者通过对时光流转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短暂的感叹和对光阴易逝的思考。
5.2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详细描绘了天姥山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感和想象力。
5.3 表现手法:通过对时光、自然、心灵的描绘,用抒情的手法体现了人对于岁月流转的无奈和感慨。
六、《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义6.1 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呼唤人们珍惜生活。
6.2 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气质:本诗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结论对于杜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来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通过细致描绘山川的壮丽,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们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虚无的思考。
了解这首诗歌不仅是对文言知识的了解,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和审视。
通过此次整理和解析,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杰作,感受其中的深意和美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全文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法和知识点:
1. 开头部分,诗人通过引子来引出天姥山的描写。
引子部分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遭遇,他希望能够通过神仙世界来摆脱困境。
而他对于海上仙山的描绘,其实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
2. 中间部分,诗人开始详细描绘天姥山的景色。
这部分采用了许多意象和比喻,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3.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梦醒后的感受,来结束全诗。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感慨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韵脚的变化和对比手法。
例如在开头部分,诗人采用了“烟涛微茫信难求”和“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对比,突出了天姥山的神秘和壮丽。
综上所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描绘梦游天姥山的诗歌,主要采用了引子、描绘和结尾三个段落,以及意象、比喻、韵脚变化和对比等手法。
这
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追求和幻想,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与强化训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3、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 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 诏入京之时,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赐金放还”之后,他 愤然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不失 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 金笼中生。”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 保持着人格的尊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 愿长西卒不复。”
• 强化训练2、课内阅读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 B.栗深林兮惊层巅 • C.云青青兮欲雨 • D.对此欲倒东南倾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
昏暗
• 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因为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 等待
•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 识点整理与强化训练
• 一、文言词汇积累 • 1、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 • 2、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 3、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 4、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 • 5、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 6、虎鼓瑟兮鸾回车(掉转) • 7、惟觉时之枕席。(醒) • 8、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 9、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 • 1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
• 9.《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 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人 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二、各种文言现象积累
• (1)通假字 • 列缺霹雳。(列同“裂” )
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

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
实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
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同“裂”
词类活用
1、古今异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2、一词多义
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3、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⑵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栗;惊,使……惊)
⑶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句式:
省略句
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我)脚著谢公
(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
(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
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

3.使动
词类活用
◆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 惊,使……震惊
特殊句式
1.(大海)烟涛微茫(瀛洲) 信难求
2.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3.(我)脚著谢公屐 4.(我)且放白鹿(于)青崖
间
省略句
1.熊咆龙吟殷岩泉
主谓倒装句
通假字
1. 列缺霹雳 列:同“裂”,分裂。 2.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通“需”,需
要。
1.名作动
词类活用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作动,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作动,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作动,下雨 ◆越人语天姥 名作动,谈论
词类活用
2.名作状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
读准字音
yínɡ yǔ
zhuó
瀛洲 语天姥 脚著
yù dàn
欲雨 澹澹
丘lu峦án
fēi luán
jì
石扉 鸾回车 魂悸
jiē
长嗟
重点字词
1.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词,代越人的话 2. 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游 3. 云霞明灭或可睹 有时 4. 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断 5. 仙之人兮列如麻 排列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动词,侍奉
6.失向来之烟霞 前文所写的仙境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眉、低头
8.訇然中开
动词,打开
9.使我不得开心颜 动词,舒展
10.古来万事东流水 名词,事情
11.列缺霹雳 雷鸣声
12.丘峦崩摧 倒塌毁坏
13.忽魂悸以魄动 心跳
古今异义
1.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2. 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 3.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4.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唐代伟大诗人,有“诗仙”之誉。
李白众体兼善,但最擅长写古风及绝句。
前者多用乐府古题而自出新意,后者多为七绝。
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
现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等,代表作有《离骚》《蜀道难》等。
2、文化常识五岳:中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青冥:天空。
金银台:金银筑成的楼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鸾:传说中的神鸟。
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
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
从隋代始,不再设大司马。
唐代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二、词语释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难以识别、实在今义:细微、相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消灭古义:有时今义:或者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高出今义:选拔4.湖月照我影:古义:投下今义:照片5.绿水荡漾清猿啼古义:凄凉今义:清洁6.身登青云梯古义:石级今义:楼梯7.千岩万转路不定古义:无数的峰峦、迂回蜿蜓今义:数字、岩石、转弯8.迷花倚石忽已暝古义:不知不觉今义:忽然9.熊咆龙吟殷岩泉古义:震撼今义:殷切10.栗深林兮惊层巅古义:重叠的今义:层次11.水澹澹兮生烟古义:升腾今义:生气12.青冥浩荡不见底古义:空今义:冥想古义:边际今义:底层13.日月照耀金银台古义:宫阙今义:台子1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古义:神仙今义:君王15.虎鼓瑟兮弯回车古义:运行今义:回归16.别君去兮何时还古义:离开今义:出去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古义:低头今义:摧残、眉毛18.使我不得开心颜古义:能今义:得到古义:舒畅今义:开关(三)一词多义1.欲我欲因之梦吴越(动词,想)云青青兮欲雨(副词,将要)2.行世间行乐亦如此(实行,在此指“享受”的意思)须行即骑访名山(走)3.忽忽魂悸以魄动(忽然)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不重视,不注意)4.事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5.青云青青兮欲雨(黑沉沉)青冥浩荡不见底(碧)且放白鹿青崖间(青青的)6.来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句中助词,无意义)失向来之烟霞(刚才)古来万事东流水(以来)7.之我欲因之梦吴越(指代“越人谈天姥山的奇观”)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8.忽迷花倚石忽己暝(不知不觉)忽魂悸以魄动(忽然)9.行世间行乐亦如此(作)须行即骑访名山(行走)10.摧丘峦崩摧(坍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11.开訇然中开(打开)使我不得开心颜(舒畅)(四)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趋向,向东南)2.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3.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作动词(弹奏)4.訇然中开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中间)5.栗深林兮惊层巅使动用法(栗,使……战栗)(惊,使……震惊)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作动词(侍奉)7.半壁见海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半山腰)8.空中闻天鸡名词作状语(在(高)空中)9.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向东)10.天姥连天向天横形容词作动词(横贯)(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2.(省略句)3.(省略句)4.(省略句)5.(省略句)6.(定语后置)7.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欢迎大家浏览。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实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通假字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打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云青青兮欲雨下雨2.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訇然中开:从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3.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熊咆龙吟殷岩泉:使……震响句式:省略句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对此欲倒(于)东南倾一夜飞渡(于)镜湖月(我)脚著谢公屐(我)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关于乐府体诗:所谓“乐府诗”,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但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从后来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诗,它的范围是不仅指此的。
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
从句式上看,乐府诗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古乐府命题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命名。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虚构,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传统上,“游”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行为,有两个源渊。
其一是屈子流放之后孑身行吟。
它表现的是生命个体在被世俗权力否定之后执著不渝地向历史与正义发言的自证行为,一方面捍卫了道德伦理的神圣与高尚,又一方面,成就了自己的悲壮人生和峻伟形象,充满着与外在黑暗势力和内在怯弱人性作斗争的悲剧美。
其二是被庄子加以诗化表述的逍遥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瀛洲 语天姥 脚著 欲雨 澹澹 丘峦 石扉 鸾回车 魂悸 长嗟
重点字词
1. 我欲因之梦吴越 2. 我欲因之梦吴越 3. 云霞明灭或可睹 4. 天姥连天向天横 5. 仙之人兮列如麻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失向来之烟霞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訇然中开 9.使我不得开心颜 10.古来万事东流水 11.列缺霹雳 12.丘峦崩摧 13.忽魂悸以魄动
古今异义
1. 烟涛微茫信难求 2. 云霞明灭或可睹 3. 势拔
1. 列缺霹雳 2. 须行即骑访名山
1.名作动
词类活用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越人语天姥
词类活用 2.名作状
◆对此欲倒东南倾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3.使动
词类活用
◆栗森林兮惊层巅
特殊句式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一夜飞渡镜湖月 3.脚著谢公屐 4.且放白鹿青崖间 5.熊咆龙吟殷岩泉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