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影”借代“身”,“我影”即“我身”即“我”。“送我”,以拟人手法写月,从月亮对自己非常亲切的感受中,表现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5)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尚在”,事实上本不可能,梦幻中就不足为奇了。这是为后面仙境出现作铺垫的。“清猿啼”,即“猿清啼”或“猿啼清”,把声音的特点放在前面说,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意境:未见其物,仅闻其声,更扣人心弦。用猿猴清脆的叫声反衬环境的幽静。面对幽雅,静谧的环境,自然游兴更浓了。
可以看出诗人好梦不长,怅然若失的丰富感情。“惟觉时”二句更包含了无限叹惋之意。“惟”,突出醒来烟霞”作指代,仙人生活在空中,以此表现仙府图景十分恰切。增强了奇幻之感;且与第一段“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相照应。梦境奇特美好,诗人陡然收笔,大抒“惊梦”之憾,对比鲜明地表现了现实的黑暗丑恶,有力地表达了他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24)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25)悸:jì,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26)嗟:jiē,叹息。
(27)觉:jiào,此处作“醒时”解。又读 jué,另作别解。
(28)安:ān,此处作“怎么,哪里”解。
2.句子:
(1)海客读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主体是描写梦游天姥的幻境,开头段却写现实中的天姥,但又不直接落笔,而是用这么个对偶句,由“海客”所读,引出“越人”之语。起兴写法,一虚一实,仙境难求,实景可睹,笔意曲折,文气跌宕。以海客仙山与天姥类比,给天姥涂上神秘的色彩。“云霞明天或可睹”,“或”字加重了天姥的神奇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常考的古文,其中有些字词和句子
是考试经常出现的,大家需要特别留意。下面是《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欢迎阅读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知识清单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清单一、作品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梦诗。
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因权贵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于第二年游览越中时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诗歌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重点字词1、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2、信:确实,实在。
3、拔:超出。
4、掩:遮掩。
5、倾:偏斜。
6、因:依据。
7、度:度过,越过。
8、渌水:清澈的水。
9、屐:木鞋。
10、暝:天黑,夜晚。
11、殷:动词,震响。
12、栗:使……战栗。
13、惊:使……惊。
14、列缺:闪电。
15、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
16、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7、青冥:天空。
18、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卑躬屈膝。
四、诗句翻译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复习知识点【原文欣赏】《山居秋暝》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翻译: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整理

3.使动
词类活用
◆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 惊,使……震惊
特殊句式
1.(大海)烟涛微茫(瀛洲) 信难求
2.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3.(我)脚著谢公屐 4.(我)且放白鹿(于)青崖
间
省略句
1.熊咆龙吟殷岩泉
主谓倒装句
通假字
1. 列缺霹雳 列:同“裂”,分裂。 2.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通“需”,需
要。
1.名作动
词类活用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作动,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作动,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作动,下雨 ◆越人语天姥 名作动,谈论
词类活用
2.名作状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
读准字音
yínɡ yǔ
zhuó
瀛洲 语天姥 脚著
yù dàn
欲雨 澹澹
丘lu峦án
fēi luán
jì
石扉 鸾回车 魂悸
jiē
长嗟
重点字词
1.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词,代越人的话 2. 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游 3. 云霞明灭或可睹 有时 4. 天姥连天向天横 遮断 5. 仙之人兮列如麻 排列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动词,侍奉
6.失向来之烟霞 前文所写的仙境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眉、低头
8.訇然中开
动词,打开
9.使我不得开心颜 动词,舒展
10.古来万事东流水 名词,事情
11.列缺霹雳 雷鸣声
12.丘峦崩摧 倒塌毁坏
13.忽魂悸以魄动 心跳
古今异义
1.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2. 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 3.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4.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欢迎大家浏览。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实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通假字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打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云青青兮欲雨下雨2.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訇然中开:从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3.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熊咆龙吟殷岩泉:使……震响句式:省略句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对此欲倒(于)东南倾一夜飞渡(于)镜湖月(我)脚著谢公屐(我)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赏析:关于乐府体诗:所谓“乐府诗”,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但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从后来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诗,它的范围是不仅指此的。
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
从句式上看,乐府诗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古乐府命题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命名。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虚构,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传统上,“游”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行为,有两个源渊。
其一是屈子流放之后孑身行吟。
它表现的是生命个体在被世俗权力否定之后执著不渝地向历史与正义发言的自证行为,一方面捍卫了道德伦理的神圣与高尚,又一方面,成就了自己的悲壮人生和峻伟形象,充满着与外在黑暗势力和内在怯弱人性作斗争的悲剧美。
其二是被庄子加以诗化表述的逍遥之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本课重点字词◆解释下列加点词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找出文中的多义字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全诗句式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直至九言,风、骚、骈、赋、散各体俱备,运用自如,变化多姿,不拘一格。
这首诗的用韵也颇讲究,全诗所用十二韵,音韵平仄错落有致,表现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更易使读者与之产生共鸣。
全诗共分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从“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传说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气势和自己对它的向往之心。
这是引起梦游的动因。
2.第二层次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梦游天姥的全过程,是全诗情节内容的主体。
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

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实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通假字列缺霹雳列:同“裂”词类活用1、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2、一词多义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3、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⑵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⑶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句式:省略句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对此欲倒(于)东南倾一夜飞渡(于)镜湖月(我)脚著谢公屐(我)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理文言知识】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梦游天姥吟留别》 知识清单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心中郁闷,便寄情山水,写下了这首诗。
三、诗歌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四、重点字词1、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2、信:确实,实在。
3、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4、天姥(mǔ):山名,在今浙江新昌东。
5、拔:超出。
6、掩:遮掩。
7、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西北。
8、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
9、度:越过。
10、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11、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汇总
引言:《梦游天姥吟留别
》选自《李太白全集》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下面是学习时间啦!小编整理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会有所帮助。
一、实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
二、古今异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三、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打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下雨
2.名词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
訇然中开:从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向东
3.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惊
熊咆龙吟殷岩泉:使……震响
五、句式
省略句
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我)脚著谢公屐
(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六、赏析文意
自首句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段。
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
从战国以来,就相传东海中有三神山。
战国时燕、齐之主和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相求,自然毫无结果,因为它本是不存在的东西。
诗人把它拉来做陪衬,创
造了一个跌宕有致的开端,并且一开始就带上点神话气氛。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客”指海上来的客人。
“瀛洲”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
“信”是诚然。
“烟涛”指烟波海涛。
“微茫”是模糊不清的样子。
海客谈说瀛洲,只是虚幻的传言,烟水迷茫实在难以求索,越人谈
天姥,是人间的实言,是可以攀上云霞明灭的峰头一览真颜的。
这是用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用瀛州的烟波渺茫难求来衬托天姥山的客观存在。
有了瀛洲的反跌,天姥更加突出了。
仙山瀛州虽好,但涉虚幻,即不可求,因而一笔带过。
天姥可睹,并且云霞明灭,故可一游。
下面描写天姥的奇伟:“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姥不仅高与天齐,所谓“连天”,还有与天比长争高的架势,所谓“向天横”,真可以说是情豪笔劲,把山写得龙腾虎跃。
“拔五岳,掩赤城”。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腹地的五座大山。
“赤城”也是山名,在天台县境内。
天姥拔出五岳之上,掩蔽了赤城山,足见其巍峨雄拔之势了。
下面再用天台山来烘托。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天台先扬一笔,四万八千丈,然而在天姥面前,也
不过如倾侧俯伏的小丘罢了。
这一扬一抑都是为了显示天姥之高、之大。
这横空出世的天姥的高大形象一下就跃入我们的眼帘。
如此雄奇的山水,自然引人神往,怎能不使李白
魂牵梦萦呢?所以诗人于梦中飞去了,故引出一番奇异的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为第二段。
写梦中,游天姥的全过程:由入梦到梦醒,是全诗的主要部分,也是扣“梦游天姥”之题。
既然是梦,那就多变幻而神奇。
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
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引人的境界。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之”指因借越人的谈论天姥。
“梦吴越”指梦中由山东向吴越驰去。
“一夜飞度镜湖月”。
诗人一夜之间,在月光下,飞越了镜湖。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是从山东到天姥所经之路,因此过镜湖有似真,一夜飞
度则为幻。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剡溪即曹娥江上游,剡县就在溪滨,过剡似实,湖月相送则为幻。
湖月把诗人的身影投射于地,合乎情理
之真,而月下飞行,无疑又是幻。
可谓霎时千里,带有梦的特点。
这个引无数墨
客竟折腰的旅游胜地,李白只写了两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谢公”指谢灵运,他喜游山水,游天姥山时,曾在
剡溪投宿。
他的诗中曾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峰”。
即夜晚投宿于剡,天明遂登天姥。
这里点出历史上游人之陈迹。
“渌水”指清澄的水。
这句突出剡溪主要动人的非凡景色之处。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公屐”指谢灵运为登山而特制的木鞋,鞋底有可以装拆的齿,上山则去掉前齿,下山则去掉后齿。
“青云梯”指高峻的山路。
谢公宿处为历史实有,似实,脚著谢屐,则为幻。
这一段写梦行至天姥,配以月夜背景,点染历史故实,画面优美,真幻交织,奇趣引人。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
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英文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范文
4.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点归纳
5.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鉴赏
6.
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
改写
7.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方案
8.
浅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10.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