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1-绪论

合集下载

1 大学生心理健康 绪论

1 大学生心理健康 绪论

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社会的迅 速变革,每个人都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 压力。迎接挑战,战胜压力,要不断调调个 人心理,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学生要在现 代社会中发展,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你知道吗?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 价值无比。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你的心理健康 吗?请对照: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接受工作,乐于工作 5、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切顽固沉重的忧虑和焦虑,足 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巴甫洛夫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 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 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 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 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 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 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包 括以下四个方面: 焦虑障碍 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心境障碍
(1)焦虑障碍 特定对象恐惧症 社交焦虑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
(2)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也称性行为变态,是指与生殖 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 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 常见的性行为变态有性欲倒错,比如恋物 癖、裸露癖、窥视癖、异装癖和施虐癖等。 还有一种性心理障碍叫性别认同障碍,指具 有与一个人自身生物性别相反的性别认同或 性别感。

魏广东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绪论

魏广东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1绪论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试
(绪论)
魏广东
2009年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绪论
心理咨询中心简介
1.两大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的问题 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心理的问题 2.有关制度:预约制度 咨询制度
3.具体地点:校医院三楼326
联系电话:89733777 e-mail:86293725@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绪论
给大学新生的忠告
• 14. 永远不要耻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 你明白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上很笨拙时,你在社会上已 经碰了很多钉子了。 • 15. 男人,你长的可以不帅,但你这个人可以帅,而且, 那才是真正得帅。(当然,女人也是同样得道理)所以, 不必在穿着打扮 上花太多心思。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绪论
给大学新生的忠告
• 7. 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 每天早起的人,不信的话,你去做. 做到后,会有很多人佩服 你呢. • 8. 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 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所以,长去那里,随便翻翻,都有收获. • 9.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首要的东 西而过头器重的话,可能不会吃亏,但是早晚会吃亏.可能,很 可能.
大学生心理素质调适——绪论
给大学新生的忠告
• 10. 面试时很多老总会问你----如果你能见到老总的话----你会做什么??也许你现在其实就可以记得这个问题,这样 可能以后会好好回覆-----尤其对文科学生来说. • 11. 别依恋网络游戏。千万别。 • 12. 学生会的主席之类的干部,如果你尊重 他们,奉告你 自己那是因为他们是你的学长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你的上级, 事实上,大家都只是学生而已,只是学生。 • 13.虽然班级的概念在大学并不明显 ,但是也别忘怀,你 的同学 你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和评估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挑战2.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三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3.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4.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2 教学内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五章: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5.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六章: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障碍和心理咨询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咨询流程,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7.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掌握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八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8.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角色扮演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九章:职业规划与生涯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十章:心理素质与全面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应强调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退 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
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 适应能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退 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
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 机会。 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 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 张。 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 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怕困难,缺乏魄力。
第十一步,马忠实,狗义气,兔子惹人爱,猫缠绵,虎凶悍,蛇狡猾,
牛勤恳,猴活跃,羊温顺,猪懒惰,鹰有雄心壮志。
第十二步,你自己想象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一)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二)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三)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
第三步,回头望,说明你过去的生活很快乐,使你常常怀旧,若不回头,
表明你对过去不满,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第四步,喜欢古典式的,说明你比较保守;现代式的则比较开放。花瓶
大小说明喜欢的程度。
第五步,希望茅屋没有窗户,则表明你生活中没有朋友,是个性情较孤
僻的人,希望窗户小且少,说明朋友少且知心的没有,相反,则生活中有 知心朋友。
当你进入小屋,看见桌上有只花瓶,你希望它是古典式的,
还是现代式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或是比较适中的?
你希望小茅屋有没有窗户?如有,是大的还是小的?是多还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总结1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在心理健康者身上,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时,他才能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意志品质健全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性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行为协调适度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人的行为有自觉的目的性,受意识的支配。

在正常情况下,对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来说,他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做,并能预见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心理辅导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a.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b.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挑战c.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2.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a. 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表现b. 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影响c. 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大学长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

3. 推荐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相关书籍,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3. 心理健康促进策略a. 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心理健康b. 自我调适与心理平衡c. 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4. 心理健康服务与咨询a. 心理健康服务的意义与作用b. 心理咨询的类型与方法c. 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与注意事项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心理健康服务与咨询的相关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模拟心理咨询场景,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巧。

3. 视频教学法:播放心理健康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第一章绪论人的心理能力是非常丰富的,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财富。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尽管有时候我们察觉不到。

说一个人发脾气、闹情绪,这就是一种心理活动;说一个人洋洋得意、意气风发,这就是一种心理状态;说一个人品行不好、思想消极,这其实就是在做心理学研究了。

心理学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懂得运用心理学管理自己,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才会有所成就,才会更有意义。

一、心理与心理健康标准(一)什么是心理学?“Psychology”,源于古希腊语,“灵魂之科学”。

1.早在19世纪前,心理学还属于哲学范畴,而到了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消除对心理学的误解: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说说我现在正在想什么?周围人得知你是学心理学专业的时候,常会好奇地这样问。

以为研究心理学的人和算命先生差不多,应该能够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心理学研究者通常是根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的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

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部心理特征,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能力,否则再资深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会一眼就看穿你的内心世界。

(二)健康与健康的标准1.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2.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 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 绪论

4页 退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三)亚健康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及标准 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是由国外引入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它已不再 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已经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越来越 多人关注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中国古代心理健康的标准 2.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准 3.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标准 4.多数人所认可的心理健康标准
出版社 社文分社
9页 退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心理科学和医学研究表明,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十分复杂,是生
理、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
理疾病的产生是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与特殊学习环境以及社会
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大脑的器质性病变
2.遗传因素
3.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
4.躯体疾病
(二)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社会环境
10页 退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
2.学校生活中的消极因素 一是部分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部分大学生专业选择不当。 三是学习生活的紧张。 四是业余生活的单调。 五是人际关系的复杂。 六是个别教师心理不健康。 3.家庭因素 (三)个体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情绪的不稳定 2.挫折承受力较差 3.性格缺陷 4.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冲突
13页 退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
出版社 社文分社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 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 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 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4)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 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心理健康的特点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分类 心理活动 的性质 心理冲突 的性质(许又 新定性区分) 常型冲突 问题持续时间 (参考原则) 内容是否泛化 (主要原则) 尚未泛化 已经泛化 (类似、相关的 刺激也能引起症 状 反应) 泛化严重 (无关、不类似 的刺激开始引起 症状反应) 问题严重程度 (参考原则)
心理学书籍推荐
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 卡内基 《人性的弱点》 金兰都《因为青春所以Βιβλιοθήκη 》 樊富珉《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
电影推荐
《阿甘正传》 《美丽心灵》 《假如爱有天意》 《心灵捕手》 《盗梦空间》 《催眠大师》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帮助您: —积极面对问题及寻求症结所在 —学习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增加自我认识 —发掘自我潜能,建立自信心 —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地址:大学生活动中心230室 心理咨询室地址:学生宿舍F北楼110室 预约电话:8611579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讲:李 醒
Email:lixing-5@ QQ:369523459
成绩评定:
平时:40%(两次作业) 期末:60%(考试)
绪论
理解相关概念及内涵(what)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why)
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how)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 =知心术? =算命? =催眠? =心理咨询?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主要流派
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
行为主义心理学(冯特、华生、巴甫洛夫、 斯金纳、班杜拉)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心理学的领域
基础领域: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 测量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 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色彩
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
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 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心理健康的内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
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
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
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具体明确地指出心理健 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 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特点:过渡性、可塑性、矛盾性、差 异性(个体及年龄段差异)。 非健康心理产生的因素:遗传、社会大环 境、家庭与学校小环境、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生活方式。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适应与生涯发展问题
自我认知问题
学习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情绪问题 压力应对问题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正常 不健康状态
较短 一个月内
基本未影响社会 功能
已导致 社会功能轻度受 损
严重心理问题
正常 不健康状态
常型冲突
较长 二个月内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正常 不健康状态
开始变形
较长 三个月内
已导致 社会功能中度受 损
神经症
异常 非精神病性障碍
变形冲突
很长 三个月以上
完全泛化 (无关、不类似 的刺激持续引起 症状 反应)
探索心理科学
心理学
心理想象 心理学的流派与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即心理或心理活动,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的结构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愉快、喜爱、厌恶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活动) 心理状态:注意、信心、犹豫、怀疑、后悔、好奇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 观 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已导致 社会功能严重受 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大学阶段——心灵成长的关键期
你非常需要别人喜欢你,你也非常需要别人佩服你,你对 自己往往求全责备。你有大量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利用,你 还没有把它变成你的优势。 你在个性方面有一些弱点,但一般来说你有能力进行弥补。 外表上,你守纪律、受控制,而在内心里往往感到烦恼和 没有安全感。有时你是外向的,你和蔼可亲,容易交往, 善于交际,但有时你又是内向的,小心谨慎,沉默寡言。 你渴望的一些东西往往是相当不现实的。
人格发展问题
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上心理健康课,听心理健康专题 讲座和报告,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访问心理网站) (二)积极参与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三)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四)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
(五)积极与人交流
(六)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行为心
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爱情心理学、决策心理 学、博弈心理学、销售心理学…
健康与心理健康
1.健康的内涵 2.心理健康的内涵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的内涵
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指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 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健 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 康给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 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 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 道德健康。”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 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
心理健康的真谛实际上就是具有一颗积 极向上的心,快乐就在自己的心中。当你 心中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 如果你的心中没有快乐,即使你走遍天涯 海角,永远找不到乐土。
Boy or girl?
你的心情在飞吗?
测试你的智力,你能看道多少张脸呢?
0—4张:弱智;5—8张:一般人;9—11张:特别感性;11—13张:精神分裂。
是圆的还是方的?
测试你的心理压力
解读:
其实以上图片并不能真实预测一个人的心理变化 ,某些 图片的变化是和你所处的视觉位置视觉误差有关系的,和 你心理因素并没有多大关系,正是由于视觉误差等种种原 因,使得我们看到的往往与事物本身是有出入的,尤其是 第一印象。看上面的那些图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往往是第 一眼欺骗了自己,当我们重新认真审视这些图时,就可以 很快发现其中的奥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