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共32页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制作工艺不当
总结词
模板制作工艺不当也是导致模板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
在模板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和拼装,可能会导致模板的尺寸、形 状和角度等方面存在偏差,从而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此外,一些制作人员可能缺乏必 要的技能和经验,导致模板制作质量不稳定,也增加了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04
处理方法:采用高强度、高 刚度的模板材料,加强模板 的支撑和固定,减少侧压力 对模板的影响。同时,定期 对模板进行检查和维护,发 现变形或破裂及时进行处理 。
T方法
修复或更换变形或损坏的模板
修复
对于轻微变形的模板,可以通过矫正或加固的方法进行 修复,保持模板的原有状态。
更换
对于严重变形或损坏的模板,需要更换新的模板,以确 保工程质量。
加强模板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01
02
03
人员培训
对模板安装人员进行技术 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 质量意识。
模板安装操作不规范
总结词
模板安装操作不规范是导致模板工程质 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VS
详细描述
在进行模板安装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 操作规程进行,可能会导致模板安装不平 整、拼接不严密、支撑不牢固等问题,从 而影响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质量和外观。此 外,一些安装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和 经验,导致安装质量不稳定,也增加了出 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可能是设计、材料、施工、管 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类型
模板安装不平整,导致混凝土构件表 面不平整、有蜂窝、麻面等缺陷。
模板固定不牢固,导致在混凝土浇筑 过程中出现胀模、跑模等问题。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发现墙体、柱子等结构出现了变形,导致尺寸偏差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1、支模不稳定或者支模设计不合理,导致模板变形,进而影响结构变形。
2、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不合理,或者浇筑过程中振动过大,导致混凝土不均匀,进而导致结构变形。
3、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例如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之前移动模板,或者使用不合适的工具进行施工,导致结构变形。
解决措施:1、支模设计应合理,支撑点应稳定可靠,同时应进行足够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支模稳定。
2、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方法,并控制好振动力度。
3、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结构变形。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
1、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前,必须进行安全验算,确保支撑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2、在模板支撑过程中,必须采取稳定性保证措施,确保支撑稳定。
同时,需注意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3、墙模板拼接处应密封,使用隔离剂或防粘剂,以便于墙模板拆卸。
4、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浇筑,在振捣时要均匀,避免过度振捣造成模板侧压力过大。
同时,对拉螺栓的直径和间距应按规定要求进行选择和安装。
5、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气温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便于模板拆卸。
同时,在拆模前应检查模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情况,如有粘结,应采取措施加强拆模力度。
6、墙模板支撑应牢固,支撑点要均匀分布,以保证模板不变形。
同时,墙模板拼接处要平整,以便于混凝土浇筑时不会炸模。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模板工程可以说是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施工方式及施工人员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措施。
一、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1. 模板不整齐这是最常见的模板工程问题之一。
模板如果不整齐,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有明显的纹路及凸凹不平的现象。
2. 模板松动模板松动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从而引起表面的不平整。
松动的模板还会导致表面出现空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 边角缺陷边角缺陷可能会导致表面出现边角磨损或者缺损的现象。
这些缺损通常需要修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4. 模板渗水模板渗水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或者模板接缝不严密引起的。
它会导致铺在模板上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浮色等现象。
5. 模板变形模板变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或者是模板施工不当引起的。
如果模板变形,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及无法修复的缺陷。
二、防治措施1. 模板选择在选择模板时,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材料。
同时,模板应有充分的刚性,无弯曲、扭转等现象。
如果发现模板有缺陷,应及时更换。
2. 施工技术模板的施工技术应该严谨规范,保证模板平整、均匀、无松动、无变形等。
在涂模板前,应先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灰尘。
3. 模板维护模板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维护。
比如,在模板内涂油之前,应该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保持干燥。
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
4. 模板摆放在摆放模板时,应将模板垂直支撑于地面,必要时可采用斜木等支撑物,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力。
5. 接缝处理对于模板的接缝,应该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漏胶或胶道过深。
同时,在填缝胶前,需要清理好垃圾以及水泥沉淀物,避免影响接缝的质量。
三、结论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方式之一。
但是,它也是一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方式。
为了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需要选择优质的模板,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杜绝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模板工程梁模板的通病)

1)对已安装好的梁模板,应拉线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核算用料,如夹挡、小撑挡、支撑的用料规格、间距是否能满足混凝土浇筑的侧压力和垂直荷载。如有不足之处应立即补强,确保梁模板的稳定性和刚度。
2)检查底层支撑的地面要求,必须达到例89中防治措施的规定。
3.预防措施
1)梁模板宜采用侧包底的支撑法,便于拆除侧模以利周转应用。
2)当梁模板采用木模时,其底模厚度应大于50mm。侧模可由木模或胶合板等拼制而成,侧模背面应加钉竖向、水平向及斜向支撑,以满足承受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要求。当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其侧模板用钢管做横、竖支撑。
3)梁跨度在4m时应起拱,如设计无规定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4)支撑之间应设拉杆,互相拉撑成一整体,离地面50mm处设一道拉杆,向上2m以内设一道。支撑下班都要垫楔子和垫板加固,以利校正模板的高低和拆模;当支撑落在基土上时,要按例89防治措施中的规定施工。当梁底距地面的高度超过5m以上,宜采用钢管扣件支撑的方法,用桁架支撑主、次梁模板。
5)“T”形梁模板的做法,花蓝梁模板的做法,梁模板安装后,必须拉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轴线、标高、几何尺寸及稳固性,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工程质量通病分析
(模板工程梁模板的通病)
1.存在现象梁身不Fra bibliotek直,梁底不平、挠曲;炸模、模板坍塌。
2.分析原因
1)用料偏小,夹挡、小撑挡、支承等间距过大。有的采用易变形的黄花松,有的采用废旧钢模板等。
2)模板没有经过设计和计算,而是由模板工自由制作。有的模板工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
3)模板安装就位后,施工技术员、工长没有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又没有及时纠正。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模板⼯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模板⼯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墙体烂根1.现象混凝⼟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蜂窝、⿇⾯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泥袋纸等杂物。
2.原因分析(1)第⼀层混凝⼟浇灌过厚,振捣棒插⼊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
(2)混凝⼟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内的⽔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
(3)混凝⼟配合⽐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材料离析;混凝⼟配合⽐设计砂率⼩,和易性不好,振捣困难或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接触不严密。
当楼板厚度不等、⾼差较⼤以及安装不平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5)钢模下部缝隙⽤⽊⽚堵塞时,⽊⽚进⼊墙体内。
3.预防措施(1)⽀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泥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墙体内。
(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并伸⼊混凝⼟墙体位置内。
(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放置充⽓垫或海绵胶垫等。
(4)浇筑混凝⼟前先浇⽔湿润模板及楼板表⾯,然后浇⼀层50mm厚的砂浆(其成分与混凝⼟内砂浆成分相同),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料⽃直接浇筑。
(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第⼀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墙⾯粘连,缺棱掉⾓1.现象墙体拆模时,⼤模板上粘连了较⼤⾯积的混凝⼟表⽪,现浇墙体上⼝及洞⼝拆模后缺棱掉⾓。
2.原因分析(1)脱模过早,混凝⼟强度低于1.2Mpa。
尤其是在初冬阶段(温度-1—10℃),由于缺乏可靠的保温措施,最易发⽣此类现象。
(2)混凝⼟⽤⽔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浇筑时下料集中,⼜未均匀振捣。
(3)模板清理不⼲净(特别是上、下端⼝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残渣。
(4)使⽤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冲刷掉。
(5)衔接施⼯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
2.预防措施(1)坚持墙体混凝⼟强度达到期1.2Mpa后才能拆模的规定。
预制梁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预制梁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⑴模型安装尺寸跑位
原因分析:安装模型时施工人员对螺栓固定不紧,混凝土浇筑时因为混凝土挤压、高频振动器振动引起螺栓松动以至造成模型跑位。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检查,保证模型紧固件紧固程度。
混凝土施工时派专职观模人员,发现情况立即处理。
⑵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意识,模板脱模剂涂刷方式从一端向另一端,按部位分条进行,避免漏刷;一遍涂刷完成后采用棉纱擦拭表面,尤其是低处的边角部位,避免汇集,造成过厚和不均匀
⑶预留孔成形质量不好
原因分析:拔除预埋管的时机把握不准。
预防措施:准确把握预埋管拆除时机。
腹板处通风孔预埋管在其对应顶板处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拔出,顶板及底板处预埋管在其对应位置混凝土二次收面结束后拔出。
当使用抽拔管进行预应力孔道成孔时,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完,检测混凝土强度在6~8MPa(混凝土浇筑完约5~6小时)期间采用卷扬机或装载机将橡胶管抽出成孔。
模板及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及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钢筋工程1.箍筋不方正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够,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2.成型尺寸不准确已成型的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
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3.已成型的钢筋变形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圆形钢筋直径不准原因:圆形螺旋筋成型所得的直径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考虑这两点因素。
防治措施:应根据钢筋原材料实际性能和构件所要求的螺距大小预先确定卷筒的直径。
当盘缠在圆筒上的钢筋放松时,螺旋筋就会往外弹出一些,拉开螺距后又会使直径略微缩小,其间差值应有计算确定。
5.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配置,配料时进行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动,不能均分于几处。
原因: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只写总根数,在钢筋进行代换时忽略了钢筋分几处布置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要预先参看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如果是应按分根数考虑代换方案。
建筑过程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过程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栋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模板工程质量的优劣,与建筑工程的工期、成本以及安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质量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建筑过程中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2.1 模板板面平整度差由于模板板面租借方面比较大,如施工方对模板的加工和拼装要求不高,模板板面容易出现波浪形、凹凸不平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在板面上出现裂缝。
2.2 模板剪力钉安装不当模板剪力钉安装不当,可能会导致连接面紧固不牢,不仅会影响模板之间的协调性,还会降低模板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时可能还会发生模板脱落的危险事故。
2.3 模板支架坐基础不稳、高差不合理模板工程支架一般是在地面上架设支架,如果支架坐基础不稳或高差不合理,会导致模板工程支架不牢固,不仅影响模板板面平整度,还会降低模板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时可能还会发生支架翻倒的危险事故。
2.4 模板翘曲模板翘曲主要是由于模板板面的内外端面出现长度差异,在一侧的拉力引起的。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孔距太大或孔洞数量不足,或者是材料强度不够,引起模板支撑力度不足,则会发生模板翘曲的状况。
2.5 模板沉降模板沉降是由于地基承载力较差或模板支架的调整不当导致的。
模板沉降会导致模板板面不平整,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导致建筑结构的安全问题。
3.防治措施3.1 加强模板板面的检查和维护由于板面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模板支撑情况的关键因素,施工方在使用模板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模板板面的检查和维护。
一旦发现板面不平整等问题,要及时纠正,保证模板板面的平整度。
3.2 模板剪力钉安装的控制为了保证模板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安装模板剪力钉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剪力钉紧固不牢造成的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