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9611型气流烘丝机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烘干塔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烘干塔火灾事故处置对策因此,对于烘干塔火灾事故处置对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烘干塔火灾事故发生时,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迅速控制火势,减少损失。
本文将从预防火灾、应急处理和事后管理三个方面,介绍烘干塔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一、预防火灾1.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烘干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包括烘干塔设备的运行状态、燃油或燃气的使用情况、配电系统、防火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消防设施完好。
2. 人员培训对从事烘干塔操作和管理的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增强其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燃油或燃气的使用安全知识、火灾应急处理流程等。
3. 安全技术措施提高烘干塔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采用现代化的热风系统,减少人为操作,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消防工作制度,对烘干塔的防火安全工作进行细化管理,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保障安全生产。
二、应急处理1. 火灾报警一旦烘干塔发生火灾,应立即启动消防报警装置,及时通知生产车间和消防队伍,组织人员疏散,并立即报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在火灾发生后,烘干塔操作人员应立即关闭燃油或燃气阀门,切断火源。
同时采取灭火措施,使用灭火器、消防水枪等灭火设备,将火灾控制在早期。
3. 疏散安全烘干塔操作人员应迅速疏散生产车间内的人员,并引导他们沿疏散通道有序撤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4. 消防救援立即通知消防队伍,协助进行现场灭火救援工作,确保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三、事后管理1. 事故调查在火灾事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查明火灾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为今后的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2. 事故报告对于烘干塔火灾事故,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安全整改对于火灾事故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加强管理和安全控制,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烘干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干燥设备的火险分析与预防对策

Luck is an accessory to hard work.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干燥设备的火险分析与预防对策前言干燥是从含水或湿物料中脱除水分或其他溶剂的操作过程,以便于物料进一步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
然而,干燥操作火灾危险性较大,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
1干燥方法和设备干燥所用的热源有热空气、过热蒸汽、烟道气、明火等。
根据热能传给湿物料的方法不同,干燥可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干燥。
按工作方式分,干燥有间歇式和连续式操作。
对流干燥器是利用热气流与物料直接接触进行加热。
其类型分为厢式、转筒、喷雾和沸腾干燥器。
厢式干燥器是在一个外壁绝热的干燥室内进行的,采用间歇式操作。
转筒干燥器为一个略呈倾斜的旋转圆筒,物料在其中与热空气逆流接触干燥。
气流干燥器是一种流化设备,湿物料在高速热气流载体的流动中进行传热传质,再经旋风分离器使物料中水分随热空气排出。
喷雾干燥器适用于干燥含水量高达75%~80%的溶液、悬浮液或熔融液的物料,它将物料在热气流中喷成细雾,雾滴在很短时间内被干燥成粉末。
沸腾干燥器又称流化床干燥器,是利用热气流使散粒状物料在干燥器内呈沸腾状态,使湿组分汽化、脱除,达到干燥的目的。
传导干燥器的特点是利用固体壁面传热进行干燥,包括真空耙式干燥器、滚筒干燥器等。
真空耙式在蒸汽夹套的圆筒形的厢体内装有耙齿搅拌器,物料在器内得到均匀搅拌的同时,通过夹套壁的热传导被蒸汽加热干燥,其整个过程在真空下进行。
滚筒式干燥器由1个或2个滚筒组成,筒内通加热蒸汽,当滚筒缓慢旋转时,物料呈薄膜状附于滚筒外面而被干燥,转到刮刀处被刮刀刮下。
辐射干燥器是用辐射热能加热干燥物料,如电烘箱、红外线干燥器等。
2干燥过程的火险特点2.1干燥脱出的易燃蒸气或粉尘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密封性差的干燥器中,干燥能散发可燃蒸气的物料时,易形成可燃蒸气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若遇火源便发生爆炸。
例如某厂用电烘箱烘烤浸过环氧树脂的铜片的过程中,因散发出溶剂中的二甲苯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了爆炸。
烘干塔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烘干塔火灾事故处置措施一、火灾事故的预防1、定期维护保养烘干塔设备,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2、定期对烘干塔及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排除火灾隐患。
3、加强员工的火灾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设置严格的烘干塔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杜绝安全隐患。
5、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
了解了烘干塔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烘干塔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二、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1、发现火灾后,首先要立即启动火灾报警设备,并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全力动员各方力量进行救援。
2、组织员工迅速疏散,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尽快切断火源及电源,避免火灾蔓延和再次发生。
4、迅速启动消防设备进行扑救,形成有效的灭火通道,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将火灾扑灭。
5、确定火灾现场的安全区域,保护好周围环境并避免火灾扩散。
6、保持现场的秩序和安全,避免火灾事故影响扩大。
7、对火灾事故的处理情况展开调查,找出火灾事故的原因以及造成的隐患,并及时整改。
这是针对烘干塔火灾事故的基本处置措施,接下来将对具体的火灾事故处置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三、火灾事故的具体处置措施1、迅速启动火灾报警设备火灾发生后,首先要确保迅速启动火灾报警设备,及时将火灾情况向外界通报,以便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同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火灾处置,迅速形成有效的救援力量。
2、组织员工疏散在火灾发生后,要迅速组织员工进行疏散,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疏散过程中要保持秩序,避免人员的踩踏和伤害,同时要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避免因为拥挤导致疏散不及时。
3、切断火源及电源火灾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切断火源及电源,避免火灾蔓延和再次发生。
在切断火源及电源的过程中,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因此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启动消防设备进行扑救迅速启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采取有效措施将火灾扑灭。
在扑救过程中,要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
烘干操作的安全技术问题分析

烘干操作的安全技术问题分析本文来源于鑫运重工整理发布烘干过程潜伏着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因此,从过程的设计、施工、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尽最大可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烘干过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半要包括预防件措施和保护性措施两个方面,预防性措施有:1.维持系统可燃件物料浓度在可燃浓度范围以下;2..保证系统氧浓度在安全浓度极限范围内:3.消除所有可能的着火源。
而保护性措施有防止泄露和抑制爆炸程度等。
爆炸的预防性措施(1)惰性化惰性化的基本原理是造成一个燃烧反应不能发生的气氛,常用的方法是把烘干系统用惰件气体(如N2.CO2或烟道气等)来稀释,惰性气体的存在把气体混合物中氧浓度降低到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浓率MOC以下,一般为10%(体积分数)以内。
对于含有有机溶剂物料的烘干,烘干介质必须用惰性气体,图11-2所示的就是采用惰性化预防性惜施的一个典型闭路循环喷雾烘干系统。
部分循环的烘干系统不仅提高了过程的热效率,而且也降低了系统的含氧量,这样的烘干系统被称之为自惰化系统,图11-3所示的半闭路循环喷雾烘干系统就是自惰化的一个典型例子.但必须注意,惰性化烘干系统的开车阶段,在系统氧含量没有达到燃烧浓度下限时,不应该投料。
(2)避免粉尘云的形成避免粉尘云形成的惟一安全措施就是控制系统烘干空气的速度,即在该速度下不发生粉尘的夹带。
对于厢式或带式等少数几种烘干器来说,空气的速度容易控制;但对于颗粒悬浮的分散式烘干器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就很困难了。
一般来讲,由于分散式烘干器的操作特性,决定了粉尘夹带的控制不太容易或不大可能。
烘干操作的安全技术问题分析(3)消除可能的着火源为防止烘干系统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消除或控制下列所有可能的着火源。
1.直接加热系统对于含有可燃性蒸气的烘干操作,一般不采用直接加热系统。
当烘干系统采用部分废气循环操作流程时,如果要采用直接加热系统,必须保证没有可燃性粉尘颗粒被带入燃烧室内,定期清扫加热炉,使其在适宜的空气—燃料配比下操作,确保燃烧完全;风机应处于无粉尘吸入的位置,否则,就应在风机入口处装一粉尘过滤器,并要定期检查和清扫。
卷烟制丝线设备技术改革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卷烟制造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卷烟生产技术从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全面发展。
在卷烟的生产过程当中,卷烟生产质量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设备就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在卷烟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卷烟制丝线有关设备技术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对卷烟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有效分析我国卷烟制丝线设备技术改革,必须先了解卷烟制丝线有关的工艺流程,从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分析卷烟制丝线有关设备技术改革。
在我国卷烟制丝的过程中,传统的制丝线的流程是:先将复烤厂加工之后的片烟和烟梗分别进行回潮、加料、切丝与烘丝处理,然后将这些烟丝按照相关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掺配与加香,最终完成各种品牌的配方的成品烟丝。
而在烟丝的整个制丝过程中,生产线各工序的加工质量对卷烟生产的质量和原料的损耗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最近几年来,各地的卷烟厂根据自身的现有条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品的定位和企业发展规划,对其制丝生产线的主要技术设备作了全面的改造。
在相关改造过程中技术改造必须与实际的生产工艺相结合,以设备改造促进工艺工程的合理化和高效化,在工艺生产中检验设备改造水平。
1卷烟制丝线设备技术改造取得的技术成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增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然卷烟的安全性也受到消费者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在生产企业中,在生产工艺的流程方面降低焦油的含量、提高卷烟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卷烟的品质。
这样“中式卷烟”生产管理方法中提出了分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生产流程灵活,加工多样,依据原料的成分、质量和在配方中发挥的作用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将配方分成若干小模块,对小模块按不同的工艺加工,再将小模块组装成品牌的配方,然后进行掺配和加香处理,最后形成品牌的成品烟丝。
分组工艺促成了制丝流程的变动,针对不同原料,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处理措施,这样提高了高档烟叶在原料配方当中的作用,又有效降低和减轻了低等次等烟叶对人体的刺激性,改善产品的吸味品质,提高了低等次等烟叶的使用价值,使生产的配方当中各种等次烟叶有机结合,既提高卷烟产品质量,又很好地达到了降低焦油对人体危害的目的。
烟梗加工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

烟梗加工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周雅宁【摘要】叙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烟梗处理的新技术及新设备,从烟梗预处理技术、烟梗成丝技术、梗丝膨胀技术、梗粒制造技术、梗丝品质改性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烟梗加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烟梗加工的研究方向为:①创新烟梗加工技术、通过改变梗丝的形态和结构,提高梗丝与叶丝的配伍性;②综合利用梗丝成分重组技术、烟梗微生物处理技术、酶处理技术等改善烟梗的感官质量;③创新烟梗加工设备,研发结构、原理全新的烟梗处理装备.④开展细支卷烟专用梗丝研究及梗丝在新型烟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期刊名称】《中国烟草学报》【年(卷),期】2019(025)002【总页数】9页(P121-129)【关键词】烟梗;膨胀;微波;梗粒;预处理;烟梗成丝;品质改性【作者】周雅宁【作者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正文语种】中文烟梗是卷烟的重要原料,通常烟梗的质量约占烟叶质量的25%左右[1]。
我国作为烟草资源大国,每年有大量的烟梗产生。
梗丝或颗粒状烟梗具有较好的填充性和燃烧性,在减害降焦、降本降耗、改善卷烟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烟梗在理化特性方面与烟叶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烟梗必须进行单独的工艺处理,以改善其物理性能、结构现状及化学成分,使其与烟丝具有较好的配伍性,满足卷烟加工的需求[2-3]。
烟梗处理主要是采用膨胀技术,使梗丝的组织细胞蓬松胀大,降低梗丝的密度,改善梗丝的燃烧性能。
早期的烟梗膨胀主要是采用高温高湿高压的方法[4],近十年来,随着技术方法、加工设备及梗丝加工理念的发展,使得烟梗加工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 烟梗预处理技术1.1 微波技术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和徐州众凯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利用微波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烟梗预处理设备——微波润梗机[5]。
与常规两润两贮烟梗处理工艺相比,采用微波技术预处理烟梗,可以减少生产场地占用,缩短生产时间,增加润梗含水均匀性,增加烟梗回潮效果;切后梗丝含水率标偏差降低0.07%,填充值提高0.4 cm3/g,成品梗丝整丝率、碎丝率与常规两润两贮工艺处理后相比无显著差别。
浅谈如何优化烟草制丝设备提高烟丝质量

浅谈如何优化烟草制丝设备提高烟丝质量作者:陈启富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21期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烟草在生产的过程中在技术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制丝设备流程的相关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烟丝质量,生产出更好的卷烟。
关键词:制丝设备;烟草;质量;技术改革中图分类号:TS43 文献标识码:B1 我国烟草制丝设备现状经过“七五”、“八五”的技术改造,我国烟草行业制丝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卷烟的生产是以质量为核心,工艺为关键,生产原料为基础,设备为保证,而制丝的生产则是提高烟草质量,扩大销售的关键环节。
设备就是制丝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了解了我国烟草制丝线有关的加工流程,才能对其设备技术做出有效的分析,从而带来技术改革。
我国烟草制丝线的传统流程是:先将复烤厂加工之后的片烟和烟梗分别进行回潮、加料、切丝与烘丝处理,然后将这些烟丝按照相关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掺配与加香,最终完成各种品牌的配方的成品烟丝。
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工艺改善,制丝线工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卷烟的单箱耗叶量已经大大降低,焦油含量也不断减少,使得效率和品质大为提高。
目前,虽然为实现制丝生产与供应相协调,制丝设备国产化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如烘丝机、切丝机和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等难度较大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化设备正在引进企业,。
但是大部分卷烟厂烟草制丝设备,在近几年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技术改造,所以在整体水平上讲,我国的烟草制丝工艺水平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很多企业对卷接包进行了大幅度改造,引进了先进设备,水平已经比较高,所以,下一步大力改造的方向就是烟草制丝设备。
2 优化烟草制丝设备措施2.1 开发利用新设备对已有机器进行改造和革新,并加快研究新仪器、新设备。
我国卷烟纸品各种能耗、物耗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而影响其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线这一环节,因此为了降低能耗,提高烟丝的膨胀率,就需要对制丝工艺和设备进行整改。
气流装置风险分析及安全防控措施

气流装置风险分析及安全防控措施1、气流管线温度过高容易出现火灾A、管线预热产生的危险:气流干燥以温度为基点进行操作,通过预热使气流管线达到预定温度,预热时间一般在5-10分钟为宜,时间不能过长,蒸汽加热器上设有压力表等安全装置,一旦安全设施故障或人为的操作失误,往往出现危险或危害,管线预热时间过长,系统超温,可能引发火灾或糊料。
B、气流干燥超温产生的危险:气流干燥温度应严格执行工艺条件要求,工艺参数控制在一级进风温度小于160度,二级进风温度小于140度,一旦蒸汽压力表与温度表失灵,管线内温度过高就会引发火灾。
2、开车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当装置中产生富氧时与纤维素混合容易出现火灾当通过鼓风机增大进风流量时,装置内就会产生富氧,当气流管线中的纤维素遇高温及氧化剂时极易发生燃烧,引起火灾,当氧气流速过快时,又很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引起火灾。
3开车顺序不正确容易出现火灾A、开车顺序不当产生的危险:气流装置中所有设备不准同时启动,待前级正常运转后再进行第二步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先开蒸汽预热、开关风机、开三级引风机、二级引风机、开一级引风机达到预定温度后开始进料,如果操作失误或者三级引风机出现故障,进料顺序就会颠倒,物料就会进入加热器碳化烧焦造成隐患。
B、当风机或管线内有皮子料或积料堵塞管线时风量就会太小或无风量,此时物料在管线内流速太慢或不流动致使气流管线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糊料或引发火灾。
4、进料速度控制不均匀容易出现火灾进料速度产生的危险:进料时速度要控制均匀,如果离造粒机下料时速度太慢或造粒机有故障,气流系统就会温度过高,造成糊料或引发火灾。
5、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火灾A、干燥过程产生的危险:干燥过程以控制温度、调整风量、控制蒸汽压力为主要操作手段来降低物料中水份含量,如果蒸汽压力过高,蒸汽阀门开启过大,进风量过小都会引起气流着火或糊料,如果有块料或粘料时要掰开下料,还要及时清理手孔积聚物料,防止物料变色或烧焦,发生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9611型气流烘丝机火灾隐患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6-14T10:54:49.37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作者:张志平
[导读] 本文针对SH9611型气流烘丝机火灾隐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烟丝碳化、火花探测、天然气泄漏、消防水设施、维护保养等,通过增加垫板、调整程序、改善排潮、完善制度等方法,降低气流烘丝机发生火灾和机械伤害问题的可能性,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进而保障整个车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
引言: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
我厂SH9611型气流烘丝机作为我厂主要烘丝设备,在生产中承担重要任务,但因设备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将其完全消除,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
一、存在问题
气流干燥也称瞬间干燥,是使加热介质(既是加热体也是载湿体,如空气)与待干燥的固体物料直接接触的过程,。
该设备主要由进料罩、进料气锁、松散加速器、膨胀干燥管道、切向分离器、出料气锁、回风管道、主工艺风机、燃烧炉、热风管道、钢结构平台及水气汽管路系统等部件组成。
系统通过燃烧炉加热空气,利用主工艺风机将热空气循环到膨胀干燥管道内,物料经进料气锁进入管道由热空气带动到切向分离器实现物料与空气分离,物料经由出料气锁进入下道工序,热空气进入回风管道回到干燥管道重复利用,在此过程中实现烟丝的瞬间脱水膨胀。
通过对烘丝机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汇总,将烘丝机安全隐患分为6大类,22项。
并运用LEC打分法(D=L*E*C),对烘丝机22处危险源进行打分,识别出三项重点问题,如下表:
危险源LEC打分法
问题 LECD
高温管内烟丝着火 2615180
消防水设施失灵 367126
排潮风机过热和机械伤害 663108
(1)高温管内烟丝着火
在清洗高温管时,发现高温管内外形变化过渡段,由矩形管道变为椭圆形管道,横截面积增大。
矩形到椭圆形之间的过渡不够圆滑且高温管外形突变造成气压减小,作用在烟丝的风力减小,残存烟丝凝结成团并附着在管壁的死角上,影响了高温管内烟丝的通行能力,结团烟丝易碳化着火引起安全事故。
(2)消防水设施失灵
清洗的过程中喷头逐个开启,交替循环的过程中,清洗管路中水压也随着馈电器吸合松开而时大时小,这就导致了清洗水泵的频繁启停,多次发生馈电器跳闸,并烧毁的情况,更换馈电器后还是发生跳闸现象,并出现电机烧毁现象。
导致消防水设施失灵。
(3)机械伤害
潮湿烟尘在管道内堆积,导致排潮风机支撑件断裂及风机叶轮损坏。
造成排潮管道堵塞,人员在清理维修时困难并且危险性较高,易造成机械伤害。
因此火灾隐患防控和机械伤害是气流烘丝需要重点风险防控的关键工作。
二、措施
1、改进对策
(1)改变高温管内径
为了减小高温管外径变化的影响,从高温管侧面过渡处添加了5cm高度的垫板, 使得气压变化平缓,风速变化较小,从而减少了高温管物料残留。
如图所示,增加5cm垫板后,有效的减少烟丝残留,保障生产安全。
(2)改善清洗水控制模式
在清洗水泵启停程序中添加延时,对瞬间出现的压力高扰动信号采用延时的方法进行屏蔽过滤,并对压力低条件下恢复电机工作的条件也进行延时处理,保证电机平稳过渡。
观察结果表明,设备现场的馈电器也不再频繁启停,有效的保护了清洗电机,未出现消防设施失灵现象。
(3)改进排潮系统
加装安全操作平台,方便维修操作人员对排潮风机叶轮进行彻底清理及检修,降低高空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在车间楼顶墙外排潮管路与排潮风机之间,加装集中集尘箱;通过增大排潮空间,来降低排潮速度,使排潮气体中所含的大部分烟尘和碎纤维落在集尘箱内,从而大幅减少排潮风机叶轮上的烟尘粘附量,降低风机的异常震动。
在排潮风机蜗壳上开上、下检修口,便于维修人员对排潮风机叶轮进行彻底清理;同时,车间规定,维修班白班人员负责每天早上对排潮风机叶轮进行清理。
2、机防措施
(1)火花探测器及熄灭装置
通过安装在输送管道壁的火花探头,有效地捕捉管道中引燃源(火花)发出的红外线,在随后相应距离(基于粉尘或物料的输送速度)处,安装熄灭装置,快速启动高压大流量的雾化喷头,对引燃源(火花)熄灭并同时发出告警通知。
检验周期:气流烘丝操作工每班对花探测系统及消防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填写《交接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检验方式:确认生产设备停机,将探头从管道上拆下,将拔掉的探头再重新安装回原位,到对应管道上对应的熄灭装置处查看喷水状态或水压力变化情况,查看控制器处声光报警器是否在声光报警,查看水增压装置处水压是否足够,重复上述步骤,一根管道一根管道的
测试,确认火花探测器工作正常。
(2)天然气探测
当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扩散到检测元件表面时,在检测元件表面催化剂作用下迅速进行无焰燃烧,使检测元件的铂丝电阻值增大,检测桥路输出一个差压信号。
这个电压信号的大小与可燃性气体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当达到设定报警值时现场声光报警,天然气进口电磁阀自动关闭,防止天然气泄漏。
检验周期:操作工每班对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填写《交接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检验方式:每半年由燃气公司对探测器进行一次校验标定,应保证探测器进气顺畅,探测器的呼吸装置不能被灰尘油烟粘附堵塞,确认系统正常工作。
3、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制丝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从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方案控制程序、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设备设施安全和特种岗位人员控制程序、消防安全控制程序等方面严格规定了管理制度。
(2)建立《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手册》
从任职资格、安全培训、岗位安全职责和目标、安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操作工严格考察,检查合格方可上岗。
(3)制定《车间气流烘丝设备安全检查表》
车间组织安保处、设备处对设备的生产现场电气安全、安全设施安全、生产现场安全运行等方面定期检查,发现不合格项随时整改。
(4)制定《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将岗位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管控措施、应急措施、报告方式等方面明确告知岗位操作工,一旦发生危险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三、结果和结论
重新对烘丝机进行LEC打分,高温管内烟丝着火可能性由2降到了0.5;消防水设施失灵可能性指数由3降到了1。
机械伤害可能性由6降到3,暴露程度由6降到了3,明显提高了烘丝机安全性能。
1、解决碳化烟丝着火隐患问题,降低事故率
解决了碳化烟丝着火隐患问题,降低事故率,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提升设备安全性能,保证安全装置有效运行
解决了安全装置失灵和排潮系统问题,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
3、降低操作强度,保障人身安全
减少了操作人员清理的危险强度与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量,也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4、固化推广
(1)更新危险源辨识清单及风险评价记录
(2)将重点危险源操作纳入岗位作业指导书和岗位安全手册
(3)制作成单点课,在车间班次间进行推广学习
(4)推广至其它岗位,如烘梗丝机管道开观察窗、薄片车间加集中除尘箱等。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对车间重点风险点的持续改进和完善,重在坚持,点在执行,重点在重视、认真。
坚持从抓源头、控过程入手,全面提高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积极运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车间安全生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