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瘤胃功能概述
奶牛瘤胃生理及其发酵条件的调控

奶牛瘤胃生理及其发酵条件的调控关键词:奶牛瘤胃生理发酵调控1 前言在反刍动物的四个胃中,瘤胃是靠近食道的第一个胃,容积约有70—120公升。
瘤胃可以看作是一个供厌气性微生物繁殖的连续接种的活性发酵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养牛实际是在养瘤胃内的微生物。
在瘤胃中居留、繁殖、生长着亿万个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纤毛虫)。
它们产生各种物质,将进食的物质进行发酵,微生物发酵的最终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维生素B、K和微生物菌体蛋白。
了解瘤胃的消化生理和生化反应,掌握瘤胃发酵的过程及条件,能通过饲料配方及饲养措施对其进行调控,稳定较好的发酵条件,使奶牛的健康、生产水平和饲料效益会有很大的提高。
2 瘤胃消化生理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纤毛虫和真菌。
每毫升瘤胃液中有160—400亿个细菌和20万个纤毛虫,它们相互协作饲料中可消化物质。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产物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恽发性脂肪酸。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细菌和真菌作用下,降解较快,产物中丙酸比例较高。
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指粗纤维)降解较慢,以细菌和真菌消化为主。
细菌和真菌伏贴在纤维表面上,对粗纤维进行消化并逐渐地深化,纤毛虫对粗纤维的结构进行物理性破坏,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伏贴,产物中乙酸比例高。
消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细菌对PH的敏感度比纤维细菌低,PH5.5时仍不受影响,但是如果发酵过快(饲料颗粒较细),PH过低,那些能将中间产物乳酸转化生成丙酸的细菌被抑制,造成乳酸过量,出现“酸中毒”。
产生的丙酸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乙酸和丁酸被用于合成脂肪。
因此乙酸比例提高,奶脂率提高,而丙酸比例提高时,奶脂含量降低。
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微生物作用下,被降解为肽,最后产物是氨和有机酸。
细菌可利用氨作为N源来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但这个合成过程必须有能量和氨协调地供应,效率才高。
如果氨释放过快,能量不足,会造成大量氨从瘤胃中吸收入血液,最后经肝脏处理产生尿素由尿中排出,造成N源的浪费,甚至会造成氨中毒,因此须对蛋白质进行过瘤胃保护。
牛胃的科学知识

牛胃的科学知识牛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中非常独特的部分,它在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这四个部分共同工作,帮助牛分解纤维素,这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瘤胃是牛胃中最大的部分,它占据了牛胃的大部分空间。
瘤胃的内壁没有胃腺,因此不分泌消化酶。
瘤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同时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帮助牛分解纤维素。
瘤胃中的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纤维素转化为牛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网胃位于瘤胃的前部,其内壁有许多小的乳头状突起,这些突起有助于食物的混合。
网胃的另一个作用是过滤食物,将较大的颗粒送回口腔,以便牛进行再次咀嚼。
瓣胃是牛胃的第三个部分,它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口袋。
瓣胃的内壁有许多小的叶片,这些叶片有助于进一步混合和研磨食物。
同时,瓣胃也参与了部分消化过程。
皱胃是牛胃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唯一一个具有胃腺的区域。
皱胃分泌的胃酸和消化酶有助于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牛的消化系统是高度适应其食草习性的。
牛是反刍动物,它们通过反刍(即再次咀嚼已经部分消化的食物)来进一步分解食物。
这个过程允许牛更有效地从植物中提取营养。
反刍动物的这种消化方式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牛需要摄入大量的食物来满足其能量需求。
牛的这种消化系统也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各种植物性食物,包括草、树叶和其他植物材料。
此外,牛胃的微生物群落对牛的健康至关重要。
这些微生物不仅帮助牛分解纤维素,还参与了维生素的合成,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K。
因此,维持牛胃微生物群落的健康对于牛的整体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在现代畜牧业中,了解牛胃的科学知识对于提高牛的生产效率和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可以确保牛胃中的微生物群落保持平衡,从而提高牛对饲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总之,牛胃的科学知识不仅对生物学家和兽医学家有重要意义,也对畜牧业者和消费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牛胃的工作原理和维持其健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独特的消化系统,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肉类和乳制品。
牛胃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牛胃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1. 组成
牛胃,是指牛的第二胃,也称为瘤胃。
牛胃由四个部分组成:
1.瘤胃(Rumen):瘤胃是牛胃的最大一部分,也是发酵的主要部位。
瘤胃主要由皱襞状壁和里面的羊毛状绒毛组成,绒毛上寄生着大量能分解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微生物。
2.网胃(Reticulum):网胃位于瘤胃的前下部,其内壁呈网状结构,
可以进行物理消化和混合反应,将食物送入瘤胃。
3.贲门胃(Omasum):贲门胃位于网胃和瘤胃之间,其内壁有大量纵
行的皱襞,能够增加表面积以进行吸收和滤除过大的颗粒物。
4.隆胃(Abomasum):隆胃是牛胃的最后一部分,功能类似于单胃的
胃,并产生胃液,进行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消化、吸收。
2. 功能主治
牛胃在牛的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发酵纤维素:牛胃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将植物纤维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提供能量给牛。
•分解蛋白质:牛胃内的微生物还能够分解蛋白质,使其变为氨基酸,有利于牛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吸收营养物质:牛胃的内壁具有吸收功能,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将其送入循环系统,以供给牛的身体需要。
•调节pH值:牛胃内的微生物能够产生有机酸和气体,来调节胃内环境的酸碱度,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
•主治胃病:牛胃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酶类物质,具有抑制细菌和消化食物的作用,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胃病。
总之,牛胃作为牛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发挥着消化、吸收和抵御病原体
的重要功能,对保持牛的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牛胃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与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牛的胃有功能主治

牛的胃有功能主治1. 牛的胃结构特点牛的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瘤胃、网胃、皱胃和真胃。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
1.1 瘤胃(Rumen)瘤胃是牛胃的最大部分,占据整个胃的70%容积。
瘤胃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发酵室:瘤胃内有大量益生菌,可以分解纤维素和其他植物纤维,提供给牛的能量和营养。
•生物转化:瘤胃内的益生菌可以将植物纤维转化为有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抗病功能:瘤胃内的益生菌还可以抵抗有害菌的侵袭,保证牛的消化系统的健康。
1.2 网胃(Reticulum)网胃是牛胃的第二部分,位于瘤胃的前部。
网胃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搅拌室:网胃内有着丰富的肌肉层,可以将食物充分搅拌和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液体分离:网胃与瘤胃相连,可以将液体分离出来,减轻真胃的负担。
•颗粒筛选:网胃内的筛板可以对食物进行筛选,确保只有细小颗粒能通过网胃再进入瘤胃。
1.3 皱胃(Omasum)皱胃是牛胃的第三部分,位于瘤胃和真胃之间。
皱胃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颗粒加压:皱胃内有着大量的皱襞和纹理,可以对食物进行加压,帮助牛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水分调节:皱胃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确保牛在食物摄入过程中不会出现腹泻或脱水等问题。
1.4 真胃(Abomasum)真胃是牛胃的最后一部分,也是类似于人类的胃。
真胃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酸性环境:真胃内有着高酸环境,可以分解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消化与吸收:真胃负责将食物中未被真菌和益生菌分解的部分进行消化和吸收。
2. 牛的胃的功能主治牛的胃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对牛的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1 有效消化纤维素和植物纤维牛的瘤胃是一个发酵室,内部有大量的益生菌,可以有效分解纤维素和其他植物纤维,提供给牛的能量和营养。
这使得牛能够消化和吸收大量的植物纤维,利用起来。
2.2 提供充足的营养牛的胃能够将植物纤维转化为有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牛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可以提供给牛充足的营养。
犊牛瘤胃的发育和功能有何特点

犊牛在1~2月龄时,几乎不能进行反刍,到3~6周龄时,瘤胃内开始出现正常的微生物活动,3~4月龄时开始反刍,6月龄时建立完全的消化功能。
此期间对精料和干草只能少量摄取,同时消化这些固体饲料则以第四胃(真胃)和肠道为主,因为前胃都没有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只有真胃能分泌消化液,所以在前三个胃的功能没建立之前,主要靠真胃来进行消化犊牛刚出生时,瘤胃的容积很小,占四个胃的33%,10~12周时增长至67%,四月龄时至80%,1岁半时达到85%,完成全部发育过程犊牛除饲喂适量的全乳外,应及早饲喂植物性饲料,可促进瘤胃迅速发育,饲喂干草等粗饲料,对提高瘤胃容积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除物理性作用外,其中还包括精料和干草两方面共同发生的营养作用,因瘤胃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这些脂肪酸的产生也是刺激瘤胃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瘤胃**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瘤胃上皮组织的发育。
而植物性饲料中的粗纤维有助于瘤胃容积的发育。
所以,植物性饲料的供给时间、类型和给量对瘤网胃的发育至关重要。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随着母犊牛的生长,乳腺中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逐步增加。
到初情期时,乳腺的导管系统开始生长,形成分支复杂的细小导管系统,而腺泡一般还没有形成,这时**的体积开始膨大。
母牛妊娠时,乳腺组织生长比较迅速,乳腺导管的数量继续增加,并且每个导管的末端开始形成没有分泌腔的腺泡。
到妊娠中期,腺泡逐渐出现分泌腔,腺泡和导管的容积不断增大,逐渐代替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
到妊娠后期,腺泡的分泌上皮开始具有分泌机能。
临产前,腺泡分泌初乳。
分娩后,乳腺开始正常的泌乳活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经过一定时期的泌乳活动后,腺泡的容积又重新逐渐缩小,分泌腔逐渐消失,与腺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直接相连的细小乳导管萎缩,乳腺组织被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所代替。
【微★技术】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技术

【微★技术】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技术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四个胃,即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
其中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营养成份在瘤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发酵为挥发性脂肪酸、肽类、氨基酸及氨等成份,同时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源、能源等发酵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在这些过程中,对于奶牛来说,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调控奶牛消化代谢过程的目标是,使奶牛发酵的有利方面到达最佳,而使发酵的损失最小。
为了提高饲料和营养物质的有效利用率或提高生奶质量,使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中降解与合成过程进行调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人们养牛实际上是在养瘤胃微生物。
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相对平衡,是奶牛饲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对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作了阐述,供同行们参考。
1.供给瘤胃微生物必要的、平衡的、稳定的营养素1.1 能源:能量是瘤胃微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繁殖的基础。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细胞的活动取决于三磷酸腺苷的产生量,每克细菌生长所需0.4MATP。
1.2 氮源: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需要含氮化合物。
日粮蛋白质和非蛋白氮在瘤胃中发酵降解产生为肽类、氨基酸及氨,这些产物被瘤胃微生物用作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原料。
如果含氮化合物不足,则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瘤胃液内氨氮浓度一般不应低于20mg/1OOml;如果氨的浓度过量,多余的氨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被转化为尿素,一部分可以进行尿素循环流入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尿素从尿中排出,造成浪费。
1.3 瘤胃能量释放与含氮化合物释放的同步性(能氮平衡):瘤胃内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取决于瘤胃内碳水化合物和氮的利用效率。
如果蛋白质的降解速度超过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发酵速度,则氨过量,酮酸不足,大量的氮就以氨的形式丢失;如果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发酵速度超过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则酮酸过量,氨不足,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也会下降,能量损失。
牛四个胃的功能

牛四个胃的功能
牛的消化系统是由四个胃组成的,分别是瘤胃、网胃、书胃和瘤疆胃。
每个胃都有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对植物纤维素的消化。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牛四个胃的功能。
首先是瘤胃,瘤胃是牛的主要发酵室,也是牛消化系统中最大的胃。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食物分解和发酵。
瘤胃内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消化的物质,例如脂肪酸、维生素和蛋白质。
此外,瘤胃还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电解质,为牛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接下来是网胃,网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食物颗粒,并将细小的颗粒重新分散到瘤胃中进行发酵。
网胃内有一层网状结构,这些网状结构可以帮助牛将食物进一步细化,提高瘤胃内微生物的工作效率。
然后是书胃,书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牛将食物再度细化。
书胃内生活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够分解食物中剩余的纤维素,并将其转化为有营养的物质供牛消化吸收。
此外,书胃还能够吸收部分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最后是瘤疆胃,瘤疆胃主要起储存和排空的作用。
当食物通过瘤胃、网胃和书胃进行分解和发酵后,进入到瘤疆胃。
瘤疆胃可以储存大量的食物,在需要时逐渐排空,供牛继续消化和吸收。
总的来说,牛的四个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植物纤维素的消
化。
通过发酵和分解食物,牛能够从植物纤维中提取出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可供消化吸收的物质。
此外,四个胃还能够帮助牛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牛的消化系统的特殊构造保证了它们能够有效地消化植物纤维,并从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牛的饲养中的瘤胃功能调节

牛的饲养中的瘤胃功能调节瘤胃是牛类动物消化系统中的关键器官,对牛的饲养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瘤胃功能的调节对于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牛的饲养中的瘤胃功能调节展开详细探讨,包括瘤胃功能的作用、调节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1. 瘤胃功能的作用瘤胃是牛类动物消化系统中的第一化验室,主要包括瘤胃皱胃、网胃和omasum三部分。
瘤胃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分解为易于吸收的有机物质,提供给牛类动物。
瘤胃还可以调节食物在胃肠道中的通过速度,保证养分的充分吸收。
因此,合理调节瘤胃功能对于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2. 瘤胃功能调节方法(1)饲料管理:饲料是影响瘤胃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比例,确保饲料中的粗蛋白、粗纤维和能量等养分均衡,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2)水的供给:水是牛类动物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水的充分供给有利于瘤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饮水不足会导致瘤胃粘膜干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
(3)定时定量饲喂:定时定量饲喂有助于稳定瘤胃内的微生物群落,增强瘤胃功能。
避免过度饲喂或者间断饲喂,避免对瘤胃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4)添加益生菌:益生菌是对抗有害微生物、促进瘤胃微生物平衡的重要营养素。
适当添加益生菌可以促进瘤胃内的有益菌群生长,帮助牛类动物更好地进行食物消化。
3. 瘤胃功能调节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灌食:过量饲喂会导致瘤胃内pH值降低,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平衡,严重时可引发瘤胃溃疡等疾病。
(2)注意饲料质量:优质的饲料是保证瘤胃功能正常的基础,避免饲料变质或者含有过多的有毒物质。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牛的瘤胃健康状况,如瘤胃酸度、微生物种群等,及时调整饲料搭配和管理方法,保证瘤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总结:牛的饲养中瘤胃功能的调节是关乎牛类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饲料管理、水的供给、益生菌的添加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功能,提高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瘤胃功能概述
摘要奶牛有瘤胃、网胃、瓣胃、皱胃4个胃室,该文着重阐述了奶牛瘤胃的功能,以为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瘤胃;功能
中图分类号 s8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81-01
奶牛属于反刍动物,有瘤胃、网胃、瓣胃、皱胃4个胃室。
瘤胃、网胃、瓣胃没有消化腺,不能分泌胃液;皱胃是能分泌胃液的真胃。
在反刍动物的4个胃室中,瘤胃是靠近食道的第1个胃,容积有70~120 l,内含大量微生物,有助于分解食物与合成营养物质。
家畜反刍时,粗糙饲料自瘤胃送出并在口腔内反复咀嚼。
每次反刍的食团咀嚼约1 min后咽下,反刍约8 h/d。
食物在瘤胃内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还有很少一部分自瘤胃被血液吸收再通过
肺脏内的气体交换而呼出。
网胃(蜂窝胃)内皮有蜂窝状组织,位于瘤胃前部,饲料颗粒可以在二者之间移动。
网胃的功能如同筛子,随饲料吃进去的钉子、铁丝等重物都存在网胃中。
因此,常常发生创伤性网胃炎,严重的发生创伤性心包炎。
瓣胃表面有组织状皱褶,其主要功能是吸收饲料内的水分和挤压磨碎饲料。
皱胃分泌消化液,内含有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基本上不消化脂肪、纤维素或淀粉,可使食糜分解为可吸收利用的单元物质和有机化合物。
被消化的饲料离开真胃时呈水状,到达小肠进一步消化,未消化的物质经大肠排出体外。
瘤胃不分泌消化液,但其内有无数细菌和原生虫等微生物,能消化含粗纤维较多的饲料,是饲料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牛吞食的饲料呈团状(约100 g)暂存在瘤胃内,休息时将大的饲料颗粒反刍入口腔内嚼碎,然后饲料通过瘤胃进入瓣胃,经网胃后入皱胃和小肠,有序地进行消化吸收。
稍重点的食团不经瘤胃直接进入网胃,部分脂肪、纤维素或淀粉主要在瘤胃内消化吸收,主要是为瘤胃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和生存环境。
奶牛24 h能分泌50~60 l唾液,呈碱性(ph值8.1左右),可中和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机酸。
发酵后的饲料不断进出瘤胃,唾液也很稳定地进入瘤胃,调控酸碱度。
细菌、真菌、原虫等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饲料进行发酵,被牛经瘤胃壁吸收利用。
瘤胃微生物可以消化粗纤维,分解糖、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蛋白质、b族维生素、vk瘤胃细菌和原虫需要不断从日粮中获得营养物质,包括能量、氮源(尿素、豆饼等)、无机盐生长因子等[1]。
瘤胃可以看作是一个供厌气性微生物繁殖的连续接种的活性发酵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养牛实际是在养瘤胃内的微生物。
脂肪、纤维素或淀粉在瘤胃内消化吸收,主要为瘤胃内微生物提供营养。
瘤胃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环境,具备瘤胃微生物适于生存其中并进行大量繁殖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丰富的营养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厌氧环境及其保持[2]。
瘤胃微生物数量:据测定每1 g瘤胃液体样品中含有细菌100
亿~150亿个,纤毛虫20万~200万个,后者数量虽然显著少于前者,但因其细胞体积远大于前者,因而就菌体体积而论,两者几乎各占1/2。
瘤胃微生物种类: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原虫,还有少量真菌[2]。
瘤胃细菌:目前,已分离出约200个种,通常按它们利用底物及发酵产物进行分类,可分为11类:①纤维素分解菌。
它是瘤胃中数量最大的一类细菌,能产生纤维素酶,但不能发酵单糖。
②半纤维素分解菌。
③淀粉分解菌。
④利用糖的细菌。
⑤利用酸的细菌。
⑥蛋白分解菌。
⑦产氨的细菌。
⑧产甲烷菌。
⑨果胶分解菌。
⑩脂肪分解菌。
{11}尿素分解菌。
瘤胃原虫:主要是纤毛虫,还有数量不多鞭毛虫。
牛瘤胃内常见的纤毛虫分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之下的全毛亚纲和旋毛亚刚中的9个属。
这些纤毛虫能分解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能分解蛋白质释放出氨,以供瘤胃细菌合成菌体蛋白[3]。
瘤胃内各种微生物分布有序,各有其相对固定的栖居点或生态位点,按分布情况可分为三大群落:①生活于瘤胃液中的细菌。
瘤胃液相内容物流动性大,它们生长和繁殖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瘤胃液更新速率(即“瘤胃稀释率”)。
②以食糜颗粒或食糜团粒深部为栖居点的微生物。
它们多属分解纤维素和发酵糖类的微生物群。
③定植于瘤胃上皮细胞层的菌群。
它们从动物幼龄阶段开始就出现于瘤胃内容物中。
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纤维素,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
是复合酶,都能切割β-1,4-糖苷键而降解纤维素。
除木质素以外的植物壁成分,不断被降解至单糖后,大部分随即被利用糖类的微生物进一步发酵为volatile fatty acid(vfa)以及ch4和co2等。
vfa被瘤胃壁吸收后被宿主动物加工利用,ch4和co2等气体则随嗳气排出。
另一部分单糖可被微生物吸收,转变为糖元并贮藏于细胞内。
b族维生素的合成: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各种b族维生素,其中约大部分的硫胺素和40%以上的生物素、泛酸和吡哆醇均存在于瘤胃液中,可被瘤胃吸收。
留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叶酸、核黄素、烟酰胺和v■,则需在皱胃后当微生物细胞解体后释出,被吸收利用。
因此,成年反刍动物在日粮缺乏b族维生素情况下,也不会患b族维生素缺乏症,v■是一种含钴元素,日粮中钴不足可影响v■的合成。
瘤胃微生物还能合成vk,供宿主动物利用[4]。
脂类的水解和脂肪酸的饱和作用:瘤胃内水解脂肪的微生物。
它们所产生的脂肪酶以细胞结合酶为主,可作用于三酰甘油的各种键,对二酰甘油酯水解速度远快于对三酰甘油的水解速度[2,5]。
瘤胃纤毛虫在脂肪酸氢化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当瘤胃内纤毛虫受到抑制或完全消失时,脂肪酸氢化用减弱,这时血液、乳汁和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将有所升高。
理想日粮的组成一般为中性洗涤纤维(ndf)28%~35%,其中粗粮ndf 50%~75%;(粗蛋白)cp 16.5%~17.5%;(摄入的蛋白质)uip 33%~38%;一般日粮要确保营养成分多样且长期相对稳定[2]。
参考文献
[1] 张广利,苏江涛.奶牛瘤胃积食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9):43.
[2] 穆国冬,孙亮,龙淼,等.围产期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4):50-51.
[3] 李仁峰,李树彬.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
[4] 张谦,王雪坤.浅谈奶牛瘤胃功能的调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2):62.
[5] 艾斯坎.奶牛瘤胃积食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