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脑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现况与展望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现况与展望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现况与展望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何美玥 2004年3月13日 年 月 日


壹、科技产业与台湾经济发展 贰、重点科技产业发展现况与展望 信息通信(ICT)产业 一、信息通信 产业 二、奈米产业 三、生技产业
1
壹、科技产业与台湾经济发展
一、台湾经济成长跃居四小龙之首-成功挑战经济结 台湾经济成长跃居四小龙之首- 构转型
挑战目标
1.世界第1的产品或技术至少 世界第
15项 项 2.来台旅客为目前 倍以上 来台旅客为目前2倍 来台旅客为目前 3.R&D投资达到 & 投资达到 投资达到GDP的3% 的 % 4.失业率降到 %以下 失业率降到4% 失业率降到 5.经济成长率超过 % 经济成长率超过5% 经济成长率超过 6.宽带用户超过6 6.宽带用户超过6百万户 宽带用户超过 7.创造 万个新工作机会 创造70万个新工作机会 创造
软硬 整合
半导体产业 US$45.5 billion
数位内容产业 US$10.6 billion
11
(一)信息硬件/数字家电产业 一 信息硬件 信息硬件/
台湾信息硬件/ 台湾信息硬件/数字家电产业链结构图
元 件
被动组件、印刷电路板、芯 片组、半导体芯片、中央处 理器、连接器、内存…
零组件及外围产品
台湾经济成长来源
1996-2001 2002 2003
单位:百分点,% 单位:百分点,%
2004-2007
贡献点 贡献率 贡献点 贡献率 贡献点
贡献率 贡献点 贡献率
实际GDP成长率 成长率 实际 潜在GDP成长率 成长率 潜在 劳动 资本 总要素生产力 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
4.4 5.7 0.6 3.1 2.0 1.0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湾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台湾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和科技创新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台湾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本文将对台湾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台湾目前的经济现状。

台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而闻名。

然而,在面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时,台湾的经济面临一些风险。

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新调整,对台湾的出口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台湾经济的增长率也在过去几年有所减缓,这可能与全球经济放缓和内部结构性问题有关。

其次,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台湾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台湾也有一些潜在的机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首先是科技创新方面。

台湾在半导体、电子产品和通讯领域具有竞争力,并且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

台湾政府和企业应该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与国际科技公司的合作,以提高台湾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另外,台湾也可以发展其他高附加值的产业。

比如,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台湾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台湾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此外,台湾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虽然台湾在政治上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有机会与其他国家建立互利合作关系。

例如,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可以推动台湾的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对某个市场的依赖性。

此外,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可以为台湾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台湾应该加强创业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创业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台湾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创业孵化器、减税政策和创新基金等支持措施来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企业。

此外,加强技术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后,台湾还应该继续加强内部结构性改革。

台湾的经济结构在过去面临一些问题,如制造业占据了过大的比重,同质化竞争严重等。

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台湾高科技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作为亚洲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中心之一,台湾在半导体、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本文将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台湾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条完整,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等环节都有着强大的实力。

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其先进制程能力和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为台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台湾在电子制造领域也有着强大的产能和技术实力。

台湾众多的电子代工企业通过与全球知名品牌的合作,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中心之一。

台湾的电子制造企业在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此外,台湾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也发展迅速。

台湾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产品涵盖了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光通信等多个领域。

台湾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也在海外市场上广泛开展业务,为企业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在生物科技领域,台湾也逐渐崭露头角。

台湾的生物科技企业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基因测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对生物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为台湾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台湾高科技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首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台湾产业升级与转型,为台湾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就业机会。

其次,台湾高科技企业应继续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展跨国合作项目,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全球市场份额。

台湾应积极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推动技术创新与交流。

另外,台湾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税优惠,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

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

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标题:台湾产业研究报告2024摘要:本文为台湾产业研究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台湾主要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通过对台湾经济的深度分析,本文揭示出了台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引言1.1研究背景1.2研究方法1.3文章结构2.台湾产业概况2.1农业产业2.1.1传统农业2.1.2现代农业2.1.3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2工业产业2.2.1电子产业2.2.2半导体产业2.2.3汽车制造业2.2.4新能源产业2.2.5工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3服务业2.3.1旅游业2.3.2金融业2.3.3餐饮业2.3.4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3.台湾产业发展趋势3.1内外环境分析3.1.1国内政策环境3.1.2国际经济环境3.2农业产业发展趋势3.2.1现代农业技术创新3.2.2农业供应链的建设3.3工业产业发展趋势3.3.1智能制造的兴起3.3.2绿色工业的发展3.4服务业发展趋势3.4.1旅游业的国际化3.4.2金融服务的创新3.4.3创业创新的支持3.5台湾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4.台湾产业政策建议4.1农业产业政策建议4.1.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1.2推动农业供应链整合4.1.3农业科技创新支持4.2工业产业政策建议4.2.1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4.2.2推动绿色工业发展4.2.3强化产学研合作4.3服务业政策建议4.3.1促进旅游业国际化发展4.3.2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4.3.3支持创业创新发展5.结论5.1台湾产业的现状总结5.2台湾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5.3政策建议的具体实施。

台湾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台湾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2、针对国际市场,发展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
• 一是可以依据台湾自然及人文的优势条件,发展休闲旅游 服务业。这将惠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旅馆、餐饮、交通及 礼品商店等行业,以及与之间接相关的旅馆建筑、建材、 装潢业等行业。境外观光旅客的增加,将会带动经济发展, 并引致航空、餐饮等旅游观光工作职缺,从而降低岛内失 业率。 • 二是可以利用高雄、基隆等港口优势,发展国际物流业。 吸引国际级的物流业、运输业来台设立营运总部,或是协 助台湾企业发展成国际级的物流、运输业,将台湾建设成 亚洲的“物流及转运中心”,使台湾的仓储、运输、装卸 承揽、报关、保险、金融等相关产业得到充分发展的空 间,这是台湾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条件,提升台湾经济、增 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的最佳策略。 • 三是要利用加入WTO契机,开放台湾金融等服务市场,建 立国际资本市场,逐步放松外汇管理,放宽设立外商银行 及业务限制,努力将台湾建设成“东亚金融中心”。
台湾经济发展问题及前景展望
• 总的来讲,台湾经济在经历了近50年的长 盛期后,自2000年以来开始发生逆转,进 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再次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普 遍认为台湾经济将转入低速增长轨道,并 逐步向后工业化社会发展。
台湾经济问题
中小企业 —— 双刃剑
•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决策中表 现出惊人的灵活性。 • 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大型企业弱。
• 2012 年以来,一方面,台湾当局采取一系列 稳定物价、振兴股市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经 济政策与措施,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经济与社会 保障制度的改革。一年来,台湾当局在落实上 年制订的“经济景气因应方案”的同时,依据马 英九提出的“黄金十年发展愿景”规划出台一系 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或方案。另外, 2012年是马英九当局大力推动经济改革之年。 马英九取得连任后,提出“大刀阔斧改革,让 台湾脱胎换骨”,并成为施政主轴 ,开始了 他的经济改革之路。

2022年行业分析今年第2季台湾面板产值季增22%

2022年行业分析今年第2季台湾面板产值季增22%

今年第2季台湾面板产值季增22%台湾工业技术讨论院产业经济与趋势讨论中心(IEK)指出,台湾第2季面板产业产值新台币3204.2亿元,较第1季增长22.1%。

台湾工研院统计,第2季台湾平面显示器总产值4624.7亿元,较第1季增长20.8%。

其中面板产业产值3204.2亿元,较第1季增长22.1%,主力为大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产业,产值约新台币2777.1亿元。

其次为中小型TFT-LCD面板产业,第2季产值约352.7亿元;扭转、超纽转数组(TN/STN)面板产业,产值约53.1亿元,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产业产值则为20.1亿元。

第2季面板关键零组件产业产值约为1420.5亿元,较第1季增长17.8%,其中彩色滤光片产业产值约334.6亿元,偏光板约173.8亿元,玻璃基板约442亿元,背光模块约470.1亿元。

工研院表示,第2季台湾大型TFT-LCD产业虽进入传统淡季,由于终端拉货意愿仍高,因此面板出货仍维持淡季不淡荣景,产值达2777.1亿元,较第1季增长25.7%。

分析各业者出货结构,4至6月笔电(NB)、显示器以及电视面板出货都稳定增长。

其中包含NB、显示器面板在内的信息电子(IT)用面板,第2季出货幅度反应第3季开学潮需求。

工研院再以面板报价解析,由于第1季各类型面板涨势过猛,使终端业者在第2季对面板价格的态度渐趋保守,大型面板报价呈现成长停滞乃至于缓步下跌,平均以每个月3至5美元不等的价格走低,连带影响产值表现。

在中小型TFT-LCD面板方面,第2季因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低价化策略影响,在手机市场渗透率提升相当快,这类面板需求相对较佳,刺激手机面板平均尺寸成长以及高端规格化。

台厂中小尺寸TFT-LCD面板第2季产值较第1季增长4%。

OLED面板产业方面,在被动有机发光二极管(PMOLED)部分,第2季出货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而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仍以台湾的奇晶光电为主,友达光电在AMOLED面板正式出货效应,预估延至2022年才能看出明显贡献。

台湾市场的发展与展望

台湾市场的发展与展望

台湾市场的发展与展望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市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经济实体。

本文将探讨台湾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台湾市场的潜力与前景。

一、台湾市场的发展现状1. 经济实力的提升台湾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电子、半导体、通讯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的重要制造和供应基地。

台湾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台湾拥有完善的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孕育了大量的创业公司和创新企业。

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激发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

这些活跃的创业环境为台湾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台湾优质产品的国际化台湾不仅是全球电子产品的重要制造中心,还以其高品质的产品享誉国际。

知名的台湾品牌如华硕、宏碁、鸿海等,以稳定的品质和卓越的性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竞争力。

台湾产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台湾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二、台湾市场的展望1. 加强与大陆的经济合作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台湾市场正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两岸经济合作区的设立,为台湾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商机。

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将进一步发挥,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的参与度和市场份额将不断提高,有望成为两岸贸易合作的重要推动者。

2. 创新科技的引领创新科技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台湾市场将继续致力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技术领先和创新产品的打造,保持市场竞争力。

尤其在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台湾有望发挥更大的优势并催生新的商机。

3. 跨境电商的崛起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

台湾市场有着丰富的高品质产品资源和创新能力,通过拓展跨境电商,可以更好地将台湾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并进一步促进台湾市场的发展。

全球笔记本电脑产业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笔记本电脑产业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图二台湾笔记型计算机产业产量,2003–2007 出货值笔记型计算机产业日趋成熟,台湾ODM厂商为求市占率与经济规模的提升,纷以降价做为主要竞争方式,使笔记型计算机价格出现整体滑落的态势;其中2007年第二季受DRAM与CPU等相关零组件价格下跌,加上第四季厂商采用Sempron之比重亦大幅减少,如Toshiba及Dell相关产品,采用AMD相关产品热度下滑,而使笔记型计算机于2007年第四季采用Intel相关产品比重再提升,受到Celeron持续淡出的影响,使新产品与中阶产品采用SantaRosa平台的数量持续增加。

然而虽采用中高阶CPU之比重扩大,但CPU下跌速度亦快,ODM厂商面临激烈竞争,致使整体订价已无法提高,年底再逢低价产品的刺激,如:EeePC等相关产品,有成为替代主流笔记型计算机,或成为第二台笔记型计算机应用的状况,使其它品牌厂商纷推出相关产品以避免市场遭受压缩。

因此在受竞争竞烈、毛利降低与CPU降价快速的影响下,致使笔记型计算机整体ASP逐季下滑,由2006年第四季的USD576跌至2007年第四季的USD522。

整体而言,2007年产值部分因产量增加而有所提升,达487亿美元之规模,年成长率为30.4%;展望2008年,台湾笔记型计算机产品ASP将持续下滑,因此造成产值成长的主要动能,将仅受产量成长所带动。

图三台湾笔记型计算机产业产值与平均单价,2003-2007未来展望在2007年全球笔记型计算机蓬勃发展之情况下,预计2008年台湾笔记型计算机出货表现将突破一亿大关,达11,087万台,成长率为23.0%;在2008年产值方面,虽有精简型的低价产品出现,但将因零组件持续缺货与产品新兴技术之应用等因素影响,使以往快速下滑之笔记型计算机平均售价得以趋缓,因此2008年台湾笔记型计算机产值将达55,181百万美元。

此外,笔记型计算机产业逐渐迈入成熟阶段,在大者恒大的竞争态势下,不仅价格战为主要的竞争方式,产品之个人化及环保性,亦为受重视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鼓勵工業電腦產業上櫃之探討
◦ (二)提升公司形象與知名度,有利業務拓展:
國內上市/櫃公司均經過嚴格之審核程序,故上市/櫃公司本 身之制度、經營理念與績效在市場上均受相當程度之肯定。 此外,上櫃掛牌買賣後,亦有助於公司形象及知名度提升, 爭取國內外客戶認同,有利於市場競爭力提升及增進業務拓 展。

◦ ◦ ◦ ◦ ◦ ◦ ◦ ◦ ◦ ◦ ◦ ◦ ◦ ◦ ◦ ◦
業務範圍
電腦測試儀器之設計裝配製造加工買賣業務。 電腦電子電機零件器材之製造加工買賣及進出口貿易業務(管制品除外)。 電腦電子控制自動化系統之設計製造承包按裝維護(含至客戶現場操作)。 電腦軟體設計業務。 代理國內外廠商產品之報價投標及銷售業務(期貨除外)。 事務機器製造業。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事務性機器設備零售業。 資訊軟體零售業。 電子材料零售業。 國際貿易業。 資訊軟體服務業。 資料處理服務業。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處。 產品設計業。 電腦設備安裝業。

政府鼓勵工業電腦產業上櫃之探討
◦ (三)回饋員工,增進員工向心力,吸引優秀人才:
企業永續經營端賴優良之品質及凝聚優秀素質之員工,而人 力資源即為公司最主要的資產,且員工向心力係公司成就與 否之一大因素;此外,股票上櫃後藉由資訊的公開可明顯提 升公司之知名度及形象,因此,更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經營 陣容,以全面提升人員素質,增進經營管理績效,另透過員 工分紅入股使員工得以分享公司經營成果,以加深員工對公 司之認同感與凝聚向心力。
長短期發展計劃


長期 ◦ 經營管理方面

a. 塑造學習型組織,強化並深耕公司企業文化及國際觀。 b. 積極塑造與培育優秀研發團隊及專業管理人才,提高競爭 優勢。 c. 強調產品之速度、品質,以提升獲利,取得更充裕營運資 金。 d. 與國際市場銜接,適時接受各種籌資方式,並多以直接金 融方式取代間接金融方式。
基本條件 市場結構 廠商行為 營運績效 政府政策 結論 參考文獻


工業電腦產業
◦ 根據美國科技市場研究公司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於2001年4 月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00 年工業 電腦產值為19 億6,300 萬美元,預估2005 年產值將達33 億 2,300 萬美元,2000 年-2005 年之年複合成長率為11.1%

台灣加入WTO對工業電腦產業的影響 ◦ (1)產品需求預估不易 ◦ 存貨管理風險較高工業電腦產業因產品少量多樣,其市場需求不 易預估,致其產品之庫存不易控制,易造成生產原料或成品庫存 過多之問題 。 ◦ (2)市場資訊之風險 ◦ 工業電腦之客戶散佈於各行業,產品多為因應個別客戶特殊需求 量身訂作,惟業者多透過經銷商或子公司切入市場,未直接面對 最終消費者,較無法立即掌握工業電腦之需求趨勢,致其新產品 開發尚無法即時滿足市場需求。 ◦ (3)相關零組件取得不易 ◦ 工業電腦產業首重產品穩定度,所應用之相關技術及零組件於市 場中多已發展成熟,惟目前資訊產品淘汰速度快而工業電腦產品 生命週期長,部分零組件較難自市場取得 。 ◦ (4)外銷比例高,匯率波動影響獲利 ◦ 工業電腦銷售對象主要分布於北美地區及歐洲市場,其外銷比例 極高且產品多以外幣計價,致業者之營業收入易受匯率變動影響。

競爭利基
◦ 產品豐富
工業電腦產業產品線佈建最齊全,產品涵蓋ECP(嵌入式 單板電腦)、PPC(薄膜式平板電腦)、HMI(人機互動介面)、 IPC(工業用電腦及工作站)、NA(網路應用平台)、NAS(網 路附加儲存系統)、DAS(直接附加儲存系統)。

競爭利基
◦ 研發技術領先
工業電腦產業注重新產品及新技術之開發創新能力,並在 近期內不斷擴徵與整合各研發單位之人才與技術,以研究 開發最經濟的成本、最短的前置時間與最佳的品質水準, 來生產出符合客戶要求的客製化產品,目前,其研發團隊 與研發技術在同業中均處於領先之地位。

政府鼓勵工業電腦產業上櫃之探討
◦ (四)響應政府資本大眾化政策,共享經營成果:
政府為達到健全國內資本市場之目的,積極鼓勵並推動優良 企業上市、上櫃,而且近年來股票市場已成為國人投資之主 要管道,該公司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股票上櫃,促使資 本大眾化,使社會大眾得以分享公司之經營結果。

政府鼓勵工業電腦產業上櫃之探討
長短期發展計劃
長期 ◦ 研究發展方面主機板(EPC)產品:將CISC 規格擴增到RISC,並 鎖定Car PC 市場。 b. 人機介面(HMI)產品:與應用軟體廠商整合,進軍中國產 業市場(鋼鐵、煉油、水泥業等公控設備)。 c. 儲存(Storage)系統:推出智慧型磁碟陣列機種,其主要 功能為自動備援修復、異地備援(資料自動互相拋轉傳輸), 主推USB 與LAN 設定介面。
◦ (五)靈活籌資管道,以利企業永續成長:
工業電腦產業為永續經營及業務成長之需,必須有充足的資 金挹注,以便隨時掌握市場商機,增強競爭能力,故公司之 籌資能力亦為未來長久發展之重要參考指標。為配合未來長 短期計畫的執行及企業經營策略的規畫,以及機器設備的汰 舊換新暨新產品的研究發展,需有豐沛資金挹注。因此,自 資本市場籌措長期資金,健全財務結構,係上櫃的主要考量。

競爭利基
◦ 銷售網密佈
建立完整之全球行銷通路網絡(註一),深入各區域之客戶 以提供完善之服務與瞭解客戶之需要,目前除了總公司外, 更在歐美先進國家成立美國艾訊、法國與德國子公司,未 來將深耕中國地區成立中國,且已與許多大廠(如IBM、 CASIO 等)維持長期合作與良好之互動關係(包含OEM、 ODM計劃之進行

市場分析及產銷概況

市場未來之供需狀況與成長性
◦ 工業電腦產業從早期之工業控制到今日涉入「應用電腦平 台(applied computing platform)領域,在市場持續不斷 的在擴展中,外加台灣現階段為密集之電腦專業分工,至 今台灣已是全球電腦最大生產國家。在國外訂單不斷湧入 之下,本產業挾電腦及應用控制密切結合之優勢,與現今 產業結構之改變,預估在未來5-8 年內之工業電腦之市場 仍將持續擴大與成長。

政府鼓勵工業電腦產業上櫃之探討
◦ (一)促進內部健全管理:
改善企業體質及提昇經營效能由於股票上櫃前公司須接受長 期輔導,並徹底檢視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之執行情形;股票 上櫃後,公司財務、業務資訊則均須更透明,並受主管機關 及投資大眾嚴格之監督,因此將有助於公司內部管理之健全, 進而改善企業體質及提昇經營效能。

工業電腦產業上、中、下游
◦ 工業電腦產業的上游其實和一般個人電腦一樣,包括了 CPU、記憶體、硬碟、晶片組、印刷電路板光碟機組等 等,而中游是工業電腦的主力產品,而單板電腦更可是 其中的重要組件,就好比是個人電腦的主機板一般,下 游產業則是工業電腦的銷售管道也就是客戶,但工業電 腦客戶的終端使用者較少,主要還是以企業客戶為主, 因此企業就包含了系統整合商(System Integrater), 加值型經銷商、區域經銷商、代理商、零售商銷售或銷 售予ODM/OEM 廠商
長短期發展計劃
長期 ◦ 行銷策略方面



a. 台灣市場:在高雄設立行銷據點,延伸至台灣南部市場, 並推廣IPC 產品應用至軍方市場。 b. 中國大陸市場:與當地經銷商策略聯盟,保持良好的夥伴 關係,拓展產品銷售管道。 c. 美國市場:在美國建立儲存系統銷售團隊,專職於推廣與 開發當地之儲存系統市場。

工業電腦產業特性:
◦ ◦ ◦ ◦ ◦ ◦ 產品少量多樣化 產品穩定度要求高 產品設計整合性高 產品生命週期長 技術諮詢及售後服務 貼近市場了解客戶需求

工業電腦和個人電腦比較表-1

工業電腦和個人電腦比較表-2

需求方面:

供給方面:
◦ 在後PC 時代來臨,電腦除了需求型態之轉變外,網絡科技時代所 造成資料與資訊暴增之儲存需求,SA(儲存設備)亦提供企業更快速 有效的儲存各項龐大訊息,透過應用平台系統加以整合,更有利於 工業電腦成長與發展。 ◦ 公司透過本身自有產品及結合聯盟之廠商,除核心產品之研發設計 與製造之技術由公司本身掌控外,非核心產品則視市場狀況來供應 顧客需求,以達成充分供給市場之目標。除了供應客製化產品需求 外,公司更重視服務精神與產品品質,近年來已建立專業的品質工 程與客戶服務團隊,藉此提昇客戶關係來累積良好的口碑與商譽, 並達成產品價值鏈之垂直整合。
長短期發展計劃 短期 ◦ 研究發展方面


a. 嵌入式主機板(EPC)產品:發展嵌入式主機板系統,提供完整之 作業系統平台。 b. 人機介面(HMI)產品:發產完整系列之產品,應用於工廠自動化 與產業設備控制器。 c. 網路資訊安全(NA)設備:積極開發硬體平台,並與應用軟體廠 商搭配,跨向網路資訊安全市場。 d. 磁碟陣列(DAS)系統:近期將推出系列之磁碟陣列系統,擴展中 小企業之資料儲存需求,最近更與知名軟體大廠合作,推展WSS 系統。

工業電腦產業未來成長性
依據VDC 研究機構預估,全球工業用電腦市場規模將由2000 年之19.63 億美元成長至2005 年之33.23 億美元,其平均 年複合成長率約為11.1%如圖6-1所示,其成長之主要原因為:




(1)工廠自動化需求市場持續穩定成長 工業自動化生產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及產品品質,並可節省人工成本 及增加作業效率,達到改善獲利之目的,隨著競爭腳步變化快速, 企業對於工廠自動化之需求將更進一步提高,亦將挹注工業用電腦 市場規模及未來之成長。 (2)跨平台式之即時生產資訊需求大增 近年來網際網路之應用技術成熟,企業改以PC 系統作為設備之控制 核心,其資訊可在不同之工作平台間相互分享傳輸,如:生產線上 之各項資訊可即時彙整提供予企業決策部門參考,作為產銷管理決 策調整之依據,致公司管理決策更具時效性,故工業用電腦將隨著 企業對即時資訊需求增加而持續成長。 (3)嵌入式產品持續開發應用 工業用電腦隨著PC 架構普及而延伸至人類生活當中之每一部份,不 再侷限於工業自動化控制,其應用領域擴及辦公室自動化、金融自 動化、零售業自動化及家庭自動化等,部分應用產品因無法應用傳 統PC 而改以嵌入式形式增加產品高功能之整合性。依據美國嵌入式 電腦領導廠商Win Systems 於RTC專業雜誌之預估,嵌入式電腦市 場相較於桌上型電腦10 年內將有10 至100 倍之成長機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