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与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关系研究
柏拉图的文艺观

柏拉图的文艺观:1.哲学体系核心:理式论—理式是实体,感觉是幻影,理式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它的摹本。
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不变和永恒的东西。
其价值在于柏拉图第一次自觉地认识到必须用普遍作为说明一切个别的根据,抓住了人类认识世界整个行程的转折点,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理式论割裂、颠倒了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一般当作先于个别的独立的存在,成为个别的真源,使理式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
2.理想国:统治者—武士—农夫和手工艺者;人的灵魂分理智、意志和情欲,与此对应的是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
知识即道德;哲人之治。
3.美论:“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得那个品质。
美本身就是一种先验的绝对的美的理式,这种理式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
”柏拉图把对美的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比前人向前跨了一步。
4.“回忆说”:人对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循阶而上的过程:形体美—心灵美—行为制度美—学问知识美—彻悟美的本体。
5.艺术论:区分灵感与模仿模仿:A“临摹”、“摹本”,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功利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
三种世界:理式的、现实的、艺术的。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并不曾抓住真理。
”他认为艺术家虽能模仿一切却并无知识,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于自然,艺术应追求事物的本质真实,向人们提供真理。
B 模仿艺术伤风败俗,会破坏“心灵的城邦”模仿诗产生的快感对人有害,模仿诗人为讨好观众,常利用人性的弱点,着重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即无理性部分,来迎合人性中的脆弱感情,满足群众的情欲,使之摆脱理智的节制,得到快感,而不愿费心思去模仿人性中理性的部分,帮助理智去节制情欲。
所以模仿的作用在于逢迎人性的无理性部分,摧残理性部分。
柏拉图理想中的人要中正、平和、不悲不笑,让一切欲念枯萎,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统治、保卫城邦的任务。
中世纪神学基督教文艺思想

信仰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大约1450年 有一个叫布希(G、A、Bussi)的人首先提 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指文艺复兴时期同 古希腊罗马时期之间的一千年。
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 拜占庭,罗马帝国走向分裂,395年正式分 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直至1453年被奥斯 曼土耳其人所灭。历史学家一般把从476年 西罗马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这 一千来年的历史称为中世纪。(5-15世纪)
文论综述
中世纪的文论在总体上和具体文学、文 化的大背景是相适应的。文艺思想也大致 经历了从仇视文艺到探索文艺的内在规律 的过程。早期的思想家们常常根据自己的 信仰,列数文艺的罪状,否定文艺。他们 主要是从基督教的立场来谴责文艺。后来 教会文学兴起,思想家们在神学体系中阐 述自己的文论思想,其中对与基督教精神 相合的寓意、象征等手法,做了深入的探 讨。
受罗马帝国政府的迫害,但影响越来越大;
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堡皈依基督 教,召开尼西亚会议,法律规定基督教为合 圈的形成。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破坏 罗马帝国的文化,却接受了罗马的国教—— 基督教。
此后,随着欧洲人的活动,基督信仰被带到 世界各地。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是欧洲的第一大宗教,起源却是在亚洲 的中东地区。公元一世纪,基督教起源于巴勒 斯坦的犹太教,创始人耶稣,因其在信徒口中 被称为“基督”(救世主),而被称之为基督 教。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分为《旧约圣经》和《新约圣 经》。《旧约圣经》是原犹太教的经典。所谓的“约” 是指上帝与犹太民族在西奈山订下的盟约,即上帝许 下的拯救犹太民族的诺言。基督教也将犹太教的经典 纳入自己的《圣经》,称之为“旧约”,而把耶稣以 及门徒的事迹与言论称之为“新约”。
试论柏拉图的文艺教育思想

试论柏拉图的文艺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希腊古典文明时代杰出的哲学家,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美学思想家。
他作为人类历史”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语)的文化巨人,为人类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对后来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
在他流传下来的著作中,涉及了哲学、伦理、教育、美学等方面,其中他的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重视。
而在其教育思想中,文艺教育又放在了首位,其中柏拉图将音乐教育看做心灵的教育,因此对柏拉图文艺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较大的启发作用。
标签:柏拉图;文艺教育一、文艺教育的内容1. 关于文学在《理想国》苏格拉底与阿德曼特的对话中(苏格拉底是主要的发言人,是柏拉图的化身)苏格拉底谈到城邦保卫者的教育时建议从音乐开始,而他所说的音乐是广义上的,包括文学在内,文学是音乐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文学在古代及原始社会中主要是诗歌,和音乐本分不开。
另外一点我们需要知道希腊文学与宗教和神话是分不开的,柏拉图所谓的”故事”多半是指神话和英雄传说。
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的宝库首先是荷马的史诗,教育方式主要是演唱或口述,不像我们现在依靠书本。
柏拉图对当时流行的这种文学教育极不满意,他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着重对荷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1)由于希腊文学主要是关于神话和英雄的故事,柏拉图在对话中设置了两条关于描写神的规范作为法律要求诗人们遵守,对文学的内容进行了严格地规范。
因为教育是从儿童开始,而儿童没有能力辨别寓言的、非寓言的,他们在年幼时所听到的东西容易留下永久不灭的印象,这些印象会直接深刻影响到他们以后性格的形成,所以柏拉图主张尽力使儿童最初听到的故事要做得好,可以培养品德。
他主张在人们所接触到的神话和史诗中要严格禁止出现神和英雄犯常人所犯的错误,互相争吵和伤害,说谎欺骗,奸淫掳掠,爱财受贿,怕死,遇到灾祸就哀哭,贪图酒食享乐之类的故事。
要知道这样的内容在柏拉图看来只能让接触它的人们得到坏的教育,绝不能形成真诚、勇敢、镇静、有节制等优秀品质。
论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之影响

论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之影响
腊永红
【期刊名称】《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5)002
【摘要】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理念”论是其核心,它充分彰显了古希腊人追问永恒、绝对之终极本体的渴求,尤其是其“两重世界”的划分和“善”的理念之绝对先验性和超越性以及“回忆说”表现出的一种神学倾向,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一拍即合,为基督教中彼岸世界与上帝之“合理”存在和“光照论”提供了思想根基.在一定意义上说,柏拉图的“理念”论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核心.【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腊永红
【作者单位】甘肃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2.232
【相关文献】
1.论柏拉图的政治理念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J], 黄苏凤
2.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J], 溥林
3.影响米开朗基罗雕塑创作的两大哲学基石--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神学 [J], 张颖
4.论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之影响 [J], 腊永红
5.老子哲学和柏拉图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和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比较(论纲) [J], 叶福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柏拉图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柏 拉图存世的作品除 了《 苏格拉底 的辩护 》 以外 , 全 部用 对话体 写成 , 其对话主角除最后一部著作 《 法律篇》 外都 是苏 格 拉底 。( 陈太胜 , 2 0 0 8 : 2 5 ) 这种 “ 苏格 拉底 的对话 ” 文 体及 其代 表的对话体文学 体裁 被后代 很 多思想 家 、 作家所 推崇 。
心主义色彩 , 在多重影 响因素作用下 其文艺作 品呈现 出伦理 型、 功利性 、 神学特征 。
1 柏 拉 图的 文 艺 思 想
柏拉图的“ 理式论 ” 从 根本上否定 文艺 。柏 拉 图区分 了
1 . 1 对话体文 学与探寻真理
在柏拉图的作品 中, 苏格拉底被 塑造成理想 中智慧 的哲
2 0 1 6年 1 1 月 第2 9卷第 6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 职业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l a E n i g n e e r i n g
对话文 学体 裁取 自希腊史 诗和悲剧 , 但 在柏拉 图的发展下成
为 一 种 独立 的 文 学 形 式 。
个世界都是它的派生 物 , 而艺术 世界 离真 实最远 , 和他 隔着 两层 , 是影 子的影子 , 模 本的模本 。因此从模仿 的对象来看 ,
文艺模仿的不是真理 。柏拉图认为人性 的主要因素是理智 、
关键词 : 柏拉 图 ; 文 艺理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综 述
中图分类号 : 1 1 0 9 . 2
0 引言
文献标志码 : A
2021关于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深入探究范文1

2021关于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深入探究范文 巴赫金认为:“人们生活,意味着相互交往,进行对话和思想交流,人的一生都参与对话,人与人的这种关系,应当渗入生活的一切有价值的方面。
人真实地存在于‘我’和‘他人’的形式中;个人的真正生活,只有对话渗入其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 这段话充分说明人是一种言语交往中的存在、对话的存在,言语的交往中即体现着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
在文学中,“对话”变身为书面语言,它以一种追忆的方式,展现着口头语言的鲜活性。
可以说,“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文艺对话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未尝不是透析思想者文艺思想内在底蕴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
这种优美的形式,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对话形式的美丽是特别有吸引力的”, 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和“言说”的欲望。
而在古希腊,柏拉图的文论著作就大都采用对话体裁,对话即是他言说自身文艺观点并使其言说得以“清晰”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希腊历史上,这种体裁虽然不是他第一个使用,但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并“使这种写作形式得到完善,所以应该把发明对话并使之富有文采的功劳归于他”,他因此获得了像一位“当代小说家那样的表述自由”,进退自如地表达和阐述自己的思想,引导人们洞悉世界,并且将对话发展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十分适当的思考形式。
关于柏拉图的“对话”,下面几个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探究。
一、为什么柏拉图“不在场” 阅读柏拉图的著作,存在这样一个困难,就是在几乎所有的对话中,柏拉图不作为叙述主体出现,主导人物或主要发问者都是苏格拉底,在这里“他无所不是,尤其是柏拉图的代言人”与哲学化身,而且“以鲜明而突出的品格支配着整个对话录”,所以很难断定苏格拉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柏拉图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柏拉图不在场? 这个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
首先,作品指向自身之外的一个浅层原因,不仅因为柏拉图研究和探索的最初问题即伦理学问题与老师有一致之处,还在于苏格拉底在当时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其外貌、风采、生活方式、道德品质、语言和思想的精辟以及哲学分析的深刻,所有这一切都使同时代人惊异。
柏拉图思想中的“秘所思”“逻各斯”与“神学”

柏拉图思想中的“秘所思”“逻各斯”与“神学”摘要在柏拉图思想中,神话或“秘所思”(Muthos)与“逻各斯”(Logos)有根本的对立,即,Muthos作为一种不可证伪的话语与Logos作为一种可证伪的话语之间的对立,Muthos作为叙述性故事与Logos作为论证性话语的对立。
反映在《蒂迈欧篇》文本中,Logos出现的地方都涉及关于感性世界的结构或现成状态的可证伪的论证性话语,而Muthos出现的地方则涉及关于感性世界的时间性起源或制造过程的不可证伪的叙述性话语。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在Muthos与Logos的既区分又统一的意义上将它理解为柏拉图的“神学”。
不确立“柏拉图的神学”,对《蒂迈欧篇》的所谓的“字面解释”将是不可能的。
一、“秘所思”(Muthos)与“逻各斯”(Logos)的区分Muthos与Logos在柏拉图哲学中的关系一直是柏拉图学界“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到了晚期的对话《蒂迈欧篇》,宇宙论话语既被称为eikos logos,也被称为eikos muthos,①使得整个问题对于解释者来说变得不可回避。
在荷马史诗中,被我们译为“神话”的Muthos意指“言语”(speech)或“说出来的东西”(something uttered)。
柏拉图对话里引征的荷马段落里的Muthos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理想国》389e,390d,441b;但是,从早期的《普罗泰戈拉篇》《高尔吉亚篇》到晚期的《菲莱布篇》《蒂迈欧篇》和《法律篇》,他的26个对话的20个当中Muthos出现了87次。
其用法或意义可分三类:(1)42次指涉希腊传统神话,对话里可以找到260个属于古代神话角色的专名;对于他使用的神话,往往概述、批判甚至修改。
(2)27次指涉他本人创作的神话,最著名的有《理想国》621b8的厄尔神话,《蒂迈欧篇》26e4的亚特蒂斯神话。
这类神话常带有传统神话的主题与角色的特征,是他自己的想象与传统神话的各种主旨的混合;这类神话与相随的论证紧密关联(如《高尔吉亚篇》)。
对柏拉图文艺功用观的认识及其启示

对柏拉图文艺功用观的认识及其启示
柏拉图文艺功用观是一种深刻的认知形式,它强调文艺可以塑造
优质人格、作用多元文化价值及增强道德和美德积淀。
因此,它是一
个体现现代精神价值需求的视角。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文艺艺术以及文艺功用,认清它们对人类
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艺显示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普遍价值及
精神文化的体现。
文艺艺术不仅是绘画和文学的包括,还可以是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使我们靠近万物的本源,发现自我;文艺功用也
不仅仅是苦乐取乐,而是能够塑造优质的人格、对多元文化价值的针
对性批判等。
其次,柏拉图文艺功用观丰富了我们对文艺艺术的认识,它提倡
人们利用文艺来表达自己,传播不同文化价值观,建构正义正确的社
会观点。
这种文艺功用视角,可以让我们构建美学的共同理解,丰富
社会生活的寓意;也可以是一种对道德和美德的传播,从而倡导文艺
思想的传承。
再者,柏拉图文艺功用观关注价值取向,倡导通过艺术形式在情
感上给于社会自发文明价值。
柏拉图认为,大家通过文艺来自发造就
人文价值,从而使社会生活更加有利。
因此,以柏拉图文艺功用观为
批判出发点,我们可以以正向思想,倡导人们发掘和体验文艺美学,
促进全民文明水平的提升。
总结,柏拉图文艺功用观的强调,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文艺艺
术与文艺功用,增强了通过文艺方式沟通情感、传播文化价值的理解,
特别是倡导正确的社会观念,加强道德和美德积淀,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柏拉图与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关系研究
摘要:柏拉图的宗教思想既不同于希腊传统的神话宗教,也有别于中世纪的基督教,甚至很多的观点是相悖的,柏拉图并不为中世纪的基督教“服务”。
但是柏拉图的神学思想恰恰对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柏拉图的“理念”论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核心。
关键词:柏拉图;神学;中世纪神学;新柏拉图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1-0103-01
一、柏拉图开启了中世纪神学的大门
最早使用“神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人、思想家柏拉图,柏拉图的思辩哲学的转折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信仰基础。
神学就其组织根源来讲,它是犹太教一个分支的发展,但就其思想渊源来讲,则主要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世纪神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形态的意识表现形式,是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有其存在的根据。
而且,当时的神学是宗教与哲学的一体化,或者说是对宗教的哲学思考。
“柏拉图宗教论包含一种哲学的一神论,这种一神论将上帝与善的理念等同起来,将对天命的信仰与相信世界是理性的成果和理念世界的一个摹本这一信念等同起来。
”
柏拉图的的世界观就是一种神学,但这种神学不是有着某种具体宗教教义的神学,而是以“理式”为核心内容的理性神学。
“因为我们知道,任何可分的、有时间性的事物本性上既不可能生产自己,也不能保存自己,只能依靠灵魂和灵魂所包含的运动拥有自己的存有、活力和被动性,他凭借神圣力量找到了这种所有整体的第一原理,比理智更卓越,隐藏在不可企及的隐秘之处。
”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理念”论是其核心,它充分彰显了古希腊人追问永恒、绝对之终极本体的渴求,尤其是其“两重世界”的划分和“善”的理念之绝对先验性和超越性以及“回忆说”表现出的一种神学倾向,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一拍即合,为基督教中彼岸世界与上帝之“合理”存在和“光照论”提供了思想根基。
在一定意义上说,柏拉图的“理念”论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核心。
二、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中的柏拉图主义
欧洲古代世界的终结和中世纪的开始。
从时间上看,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远晚于他的希腊化。
面对占主流意识形态的希腊化哲学,基督教一方面不断申辩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另一方面也汲取希腊化哲学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资源,来论证基督教教义。
为此,“早期的基督教的教父们也会使用理性来论证诸如上帝的存在、世界的来源、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人如何获救等一系列的问题。
逐渐形成了“基督教中的哲学”。
新柏拉图主义:用新柏拉图主义来解释神学传统——“三一理论”三个本体,三位一体:普罗提诺论证说太一、理智和灵魂为“三个首要本体”。
“本体”,指最高的、能动的原因,现代人也把它译为“原则”。
他把回归“太一”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净化灵魂的阶段,使灵魂摆脱物欲
的束缚,指向纯粹的心智。
第二个阶段是理性沉思,在这个阶段上表现为纯粹的概念活动。
第三个阶段是出神或直觉。
当人达到出神状态,就会排斥一切感性因素和理性判断成分,与神合一。
普罗克罗秉承柏拉图及柏拉图主义的理性主义传统,从理智性关联分析诸神的存在。
他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等思想熔为一炉,从而为基督教文论的基本取向和奥古斯丁等人的神学思考铺平了道路。
“普洛克罗的哲学对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神圣阶梯学说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产生影响,由此而论,普洛克罗不仅是不仅是柏拉图主义在古代晚期的高度综合,他的思想充满活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督教和西方思想传统。
据此还可以说,影响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不是单纯古典希腊意义上的柏拉图哲学,而是新柏拉图主义化了的柏拉图哲学。
”
三、柏拉图“理念”对中世纪神学——柏拉图神学的理式之诗与伦理蕴涵
柏拉图是西方理性神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神的本身是理性、永恒的。
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理念”论是其核心。
“理念”的最终解释为:飘荡于超然物外的本质世界中,而在灵魂的观察下变成回忆,进而成为我们理解认识的对象。
“关于柏拉图的宗教思想,著名的希腊哲学史家E·策勒尔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柏拉图的伦理学像苏格拉底的伦理学一样,完全是以理性的自由为基础,以至于完全与宗教无涉,至少与当时流行的宗教无关。
”柏拉图的神学思想是以“理式”为核心内容的理性神学。
受苏格拉底影响,柏拉图的很多著作和学术教义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来收录的。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进一步着手对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传统神话加以伦理道德的净化,用理性来规范宗教信仰。
“柏拉图将善与神相联系,他认为神本身是理性、永恒的,他们与善共存,而他们的灵魂和肉体则达到难以想象的境界。
”神是“理念世界”的使者,神通过灵魂之思与“理念”世界取得联系,获得善性,按“理念”创造万物与现实世界取得联系。
感召着人类体悟“理念”直至“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所拥有的至善、正义和秩序是柏拉图神学体系的伦理皈依。
柏拉图的神学思想是古希腊传统神话神学向中世纪神学嬗变的过渡形态,是西方理性神学和道德神学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