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正义观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价值,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实现正义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和政治观点,清楚地展示了正义的思想,从而为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首先,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以公正为基础的,不应该有太多的歧视。
在《理想国》中,他提出理想国中没有国家利益,而是以公正为基础,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正义。
他认为,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正义是一种通用的道德标准,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和社会政治的限制,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公平的待遇。
其次,柏拉图认为,正义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应该根据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以正义为推行方向”的“正义斗争”。
他倡导,要在社会中推行“平等”:平等的斗争活动,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政策等等。
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第三,柏拉图认为,正义也是一种规范,人们应该按照正义的要求,有责任和义务地去做。
这一点在《理想国》中也有清晰的表现,柏拉图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在社会中进行真正的正义斗争。
他认为,要把正义融入社会,首先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尊重法律,遵守社会规矩,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有利于建立正义的社会。
以上就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关于正义观的思
想,这一观点仍然影响着当今世界。
正是由于柏拉图的这一理论,我们现在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个崇尚公正的社会之中。
因此,在今天,我们也应在坚持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维护世界的公正,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实现柏拉图理想国的美好愿景。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
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
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
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
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读《理想国》关于柏拉图正义观的思考

读《理想国》关于柏拉图正义观的思考[摘要] 波普尔说:“柏拉图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1]而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即为其正义观。
柏拉图第一个对正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且在他的经典著作《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探讨正义,并在批判中最终得出正义的相关内涵。
此篇着重探讨柏拉图的正义观,解析并加以研究。
[关键字] 柏拉图;理想国;正义一、柏拉图正义观提出的相关背景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一个名门贵族家庭,当时雅典到处危机四伏,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民主制,分散而治,许多地方都会由于战争从一种制度转为另一种制度。
而后雅典城邦遭遇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
柏拉图基于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总结,把衰落的原因归于过分的民主制度。
[2]希望正义作为拯救当时社会的良药。
立足于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当世,柏拉图的正义观更多的表现为对当时社会自由主义的一种回应,一种反击。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柏拉图为了阐释正义,首先构建了一个其理想的城邦,正义阐释的过程即是由城邦正义过渡到个人正义的。
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笔者认为是柏拉图城邦正义的总结。
为了阐释清晰城邦正义,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相当完善的国家。
柏拉图认为,因为每个人单靠自己是不可能达到自足的,这是我们建立城邦的唯一理由。
而在这个国度里,整个社会被分为三个不同阶层,等级由低到高。
每个阶层被分得适合他的相关工作,因为适合,所以,“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第一阶层是统治者。
他们是神用“金”做成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和统治国家,对国家的事务进行谋划安排,而他们丝毫没有私利,完全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而行事;第二阶层是辅助者、武士等。
他们是由“金、银”做成的,从事战争,保卫城邦,属于统治阶层。
第三层是由农民、工匠、商业及佣工等组成。
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这些人等级较低,但在社会当中却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由于社会生产活动的供给都由其去完成。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国家正义观

探讨Discuss◎周艳青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国家正义观摘要:《理想国》所阐述的是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
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理想的国家就是正义的国家;理想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二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之间的关系;三是个人正义的实现是国家正义实现的前提。
关键词:《理想国》;国家正义观;国家正义;个人正义近年来,关于政治哲学回归的呼声不绝于耳,“正义”、“自由”等的再次探讨也如后春笋一般出现。
“正义”便是发轫于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这正义观包括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由于当时的个人生活与城邦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理想国的实现还要诉诸于个人正义的实现。
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之间是一种放大与缩影之间的关系。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国家要有智慧、勇敢和节制,正义的个人要用激情辅助理性压制欲望。
一、正义的国家柏拉图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让城邦成为一种善国家,让城邦中的人过上一种善生活。
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就是这种实现至高“善”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的人过的就是一种善生活。
这个理想的国家之所以实现了至高的“善”,是因为这个理想国是体现着“正义”的国家,正义即是最大的善。
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要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专业化分工,每个人都根据身上所带的品质进行不同的工作。
有的人有智慧和知识,就应该担任统治者的角色,有的人有着勇敢的品质,就应该担任护国者,而被统治者是城邦中大部分的人,他们所具有的品质就是节制,当然节制是城邦中的每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德行,劳动者身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品质,也不可能对城邦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只要节制就可以了。
正义的国家就是显示出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国家。
只有这三部分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互不干扰就能够使国家体现智慧、勇敢和节制。
“我们说: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情不互相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因此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中的人分为三个阶层,三个阶层的人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守住自己该有的德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安于其位,而不互相干扰。
柏拉图中的正义观及其思想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其思想启示摘要: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关于正义的探讨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
在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为理论基点,详尽地阐释了正义的两种形态: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进而指出了正义实现的三种路径,为世人描绘出了一个和谐国家的蓝图。
《理想国》问世距今已有2000多年,然而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深刻见解和独到分析对于当下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甚至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正如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所言,“全部的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而已。
”[1]雅斯贝尔斯也认为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后来人都只是在钻研由柏拉图开始的问题而已。
柏拉图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其中对正义的阐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一、正义观的基本内涵正义是《理想国》一书的核心观点。
柏拉图借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通过对话的方式与克洛法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讨论“何为正义”这一命题,对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正义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三种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反驳,继而提出了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相统一的正义理论。
(一)理论基础:灵魂学说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与其灵魂学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其正义观的理解须从灵魂学说入手。
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构成,其中理性居于人的头部,控制着人的思想活动,是灵魂唯一的特性;激情位于人的胸部,是理性分成的一个部分且控制着合乎理性的情感腹部,是一种比较高尚的冲动,雄心大志和热爱权力等等;欲望则存于人的腹部,支配着肉体趋乐避苦的倾向,肉体的欲望或服从理性而成为一种德性,或背离理性而造成邪恶。
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代意义

2010年7月 理论学刊 Ju.l2010第7期 总第197期 Theory Jou rnal No.7Ser.No.197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代意义魏钢毅(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 要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
他认为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对公民的教育则是实现正义的主要途径。
正义观是柏拉图早期哲学思想中统摄一切的原则。
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关于正义的思想,构成了他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
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0)07-0083-04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初年代的一个富裕贵族家庭。
他所生活的年代也正是雅典民主政治濒临崩溃、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
面对国家的衰败形势,柏拉图把正义当作治疗社会不幸的药方,并以其正义的思想构建了他的理想国。
对正义的追求和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之一。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论述正义的思想家,也是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尤其是其关于正义的思想,仍具有现代意义。
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P16)。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优雅的对话首先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他借助苏格拉底等人的对话讨论了正义的定义及相关的几个问题,从而勾画出了一个∃理想国%的状态。
柏拉图在开篇就驳斥了几个他认为错误的关于正义的定义,这也是与柏拉图观点相对的三种正义观。
一是以克法洛斯和其子玻勒马霍斯为代表的观点;二是智者色拉寂马霍斯∃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2](P13)的观点;三是苏格拉底的朋友格劳孔提出的一种折中、实用的正义观。
关于柏拉图正义论的认识

关于柏拉图正义论的认识学习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号: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其在对雅典现状的反思的理论结晶,贵族出身的柏拉图试图通过规范性的准则来建立一个等级明确、分工严格的理想社会,要建立这样的社会,需要人们节制欲望,崇尚智慧,这构成了柏拉图正义论的主要内容。
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论带有奴隶制的时代局限,但柏拉图的正义论在部分层面体现了人们应该受法律规范的诉求,对于近代的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正义;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局限性柏拉图的正义论的产生有着一定的环境背景,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柏拉图对雅典动荡的根源展开了思考,通过对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的阐释,指出了正义的内涵,渴望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同时,柏拉图的正义论也是古希腊时代的政治思想的体现。
一、柏拉图正义论的环境背景(一)战争带来的“黑暗时代”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得雅典民主开始暗淡,同时战争也给雅典的社会带来动荡。
“这场战争使希腊世界陷入极度的政治混乱之中,霸主们公然斥诸武力,相互胁迫,他们所谓的正义就是弱肉强食。
”“其实各自真正的目的是建立自己的霸权统治。
”[1]柏拉图面对日益衰颓的雅典城邦,开始思考城邦衰颓的深层次的原因,柏拉图关于正义的理念开始形成。
(二)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1]徐大同,王乐理.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24.正义论是苏格拉底政治哲学的核心,柏拉图的正义论和苏格拉底的正义论有着紧密的联系,苏格拉底看到雅典城邦日益衰落,统治者不顾城邦的利益而谋取私利时指出,“真正的正义就是平等的分享”,“为了城邦的整体利益而节制个人利益。
”[1]苏格拉底发现雅典城邦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后对雅典的民主展开尖锐的批判而被毒死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更是心灰意冷。
柏拉图沿着苏格拉底的道路,深入思考雅典的衰颓和原因,“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和个人道德沦丧的原因,在于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于人类的无知,在于不知何为真正的正义。
关于柏拉图正义理念的伦理思考

关于柏拉图正义理念的伦理思考关于柏拉图的正义理念,伦理思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正义本身就是一种伦理价值。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柏拉图正义理念的伦理思考,并用五个例子来证明这种思考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柏拉图的正义理念可以追溯到《理想国》中,他将正义定义为“每个人完成自己的职责”。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在履行这些责任时才能得到正义。
但相比于维多利亚时代中的职责道德,柏拉图这里的职责,是更大的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此基础之上,柏拉图进一步指出,正义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智慧和美德,而不是权力和财富。
这一点从他对劳动的理解可以看出来:他认为,劳动可以教育人们,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人性和使命。
因此,根据柏拉图的看法,一个理想的社会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共享价值观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实现正义。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到原则问题,也就是柏拉图的追求,也是伦理思考的一部分。
柏拉图意识到,一个社会无法在正义的基础上建立,如果没有建立在原则上。
原则代表了一种基于伦理的价值观,它在行动和信仰中表现出来。
在柏拉图看来,原则和美德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只有在知道自己的原则和信仰时,才能有效地表达和实践美德。
这一观点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发展自己,并且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这个世界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世界。
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中没有人坚持原则,那么这种理想的社会生活还会持续多久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原则可以说是一种无序,没有价值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柏拉图认为,只有在建立在原则之上的美德体系中,人们才能够良心的发挥以及履行自己的职责。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关于政治权力的问题,这是柏拉图思考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柏拉图认为,政治权力是一种道德责任,而不是一种职业或利益。
他认为,有效的政治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之上。
因此,柏拉图主张领导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要有广阔的学识和领导能力。
这个问题可以带入下一个具体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正义,乃是法哲学的永恒使命。哲人对其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然正义究竟为何物?每个人心中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领悟。古往今来,对正义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追根索源,不得不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乃阐释正义之鼻祖,曾系统地对正义进行论证,其不朽名著《理想国》对正义进行了经典的阐释。柏拉图的《理想国》给了我们通向古代伟大哲人思考正义的方法和途径。正义不仅成为了《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成为了《理想国》的主旋律,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正义论”。 柏拉图正是借师之口,通过与玻勒马霍斯等人的批判、巧妙的对话,充分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以此构建正义的国家体制为目的,对传统的正义观进行了驳斥。柏拉图围绕着三个基本内容展开:一是何为正义?二是人为何要实行正义?三是什么样政治才算最正义?这三个分别是正义的本体论、目的论 和实践论,具有逻辑必然的三个内容构成了其理想国度里的正义基本框架。
一、《理想国》中正义观的基本信念———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博大精深。他的《理想国》,涉及到了很多学科,如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所以他论述的问题也包含许多方面,涉及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但正如萨拜英所说:“他阐明的一些主要的以及最能代表柏拉图思想的见解可以归纳为几个命题,而所有这些命题都统一于一个单一的观点”即:美德即知识。 二、正义的内容 柏拉图从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和相似性来探讨正义,个人的灵魂由理智,激情,欲望三个要素组成,相应的国家阶层也有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三个部分组成。他把国家的三种职能———统治、保卫、供给———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层。根据他的专业化原则和天赋理论,城邦的正义意味着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同样个人的正义意味着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当其分。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集中体现———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中,在争辩关于正义的性质的地方,柏拉图提出了关于理想形式的社会组织之本来面目的讨论。他构思出了对城邦起源的一个解释。他主要是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即分工的必要性来说明城邦的起源和构成原则。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他们不能独自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以满足他们彼 此的需要。他们互助互利,共同合作,进行商品、劳务的交换,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样一个安顿下来的社群,我们便称作城邦。城邦中的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柏拉图强调,“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天生的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这结 果便是劳动分工或职能的专业化,这也是他进一步缔造理想国的根据。柏拉图把分工看作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而分工则被他认为是由人的天生的秉性所决定的。“没有两个人本性是一样的,我们的才能是有区别的”。柏拉图并以神话的形式来让人们相信这种等级分工的合理性。他在此引入腓尼基人的一个传说,认为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但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人的身上分别加入了金、银、铜和铁,所以有些人天赋较高,有些人天赋较低。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和天赋说,他把城邦的人可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每一个阶级都有其指定的职能,每一个都根据自己的天赋来履行这种职能。统治,保卫,供给———国家必需的三种职能———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级。在柏拉图眼里,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在与他的能力相适应的岗位上做他的工作。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他认为只要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 (二)正义的内容———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柏拉图把国家和个人相结合起来分析正义,他的正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个人是城邦的扩大,城邦是个人的缩小。他认为人性对社会和社会对人性都有一种天然的适应性,并把二者的适应性说成是相对的。人和国家都具有单一的基本结构,从而使得对一方来说的善不会和对另一方来说的善有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结构的同构性把他们连接在一起。 1·个人的正义。柏拉图把人分为两个部分:即肉体和灵魂,人的本质就是由灵魂决定的。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这三个部分又分别与三种德性智慧、勇敢和节制相对应。在人的灵魂中,理智和欲望是两种相反的力量:欲望是试图得到某种东西的力量,它是非理智的;理智是一种阻止欲望的力量,要拒绝得到某种东西。除了理智和欲望之外,灵魂中还有激情。每当人们的欲望不服从理智时,激情往往会表示愤怒而站在理智一边;而且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他不会因自己受到痛苦而感到愤怒,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所受的痛苦是错误的时,他才会忿恨激动起来。柏拉图主张个体灵魂的这三个部份应该各行其是,当人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着领导的作用,激情服从它成为它的助手,欲 望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这样的人便实现了正义。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当他将心灵的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加以协调,仿佛将高音、低音、中音以及其间的各音阶合在一起加以协调那样,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立而变成一个有节制和和谐的整体”[3](172),他能够相信并称呼凡保持和符合这种和谐状态的行为为正义的好的行为,指导这种和谐状态的知识是智慧,保 持这种状态的人为正义者。 2·城邦的正义。柏拉图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和天赋说,把国家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城邦的正义就在于这三个阶层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一个国家成为一个正义的国家了。 第一等级:统治者。柏拉图认为,他们是用金子做成的,在国家中应掌握决定性的权利。柏拉图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政治家和哲学家的相结合。在他看来,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唯一掌握善的真知识的人,因而是具有完美德行的人。他把哲学家执政看作是拯救城邦的唯一途径。 第二等级:辅助者。在柏拉图看来,第二等级属于统治者,他们和第一等级一起,都是由金银做成的。对外作战时是战士,执行军事事务,平时是第一等级统治者从事统治的辅助者。 第三等级:生产者。柏拉图认为,整个第三阶级,这些人是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在执行国家的生产和经济职能,提供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从根本上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柏拉图还指出,三个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他说,“如果护卫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把他降入其他阶级,如果低等阶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应把他提升为护卫者。这用意在于昭示:全体公民无例外地,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 人的灵魂结构与国家阶层结构的同构性把二者连接起来。“在国家中和每个人的灵魂中具有同样的因素,而且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国家的智慧表现什么地方,个人的智慧也恰恰表现在什么地方”。国家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国家的缩小。在国家等级结构中有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相应地个人有理性、激情和欲望;对国家来说,正义就是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个人来说,正义表现为灵魂各组成部分的各当其分,和谐有序。柏拉图明确地说,国家的这些品质和形成都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它们并没有其它的来源只能来自个人。国家和智慧、激情和欲望等等都只能从个人身上找到根源。 三、实现正义的途径 柏拉图为实现自己的正义观,构想了以下的途径: (一)废除财产和家庭 这种做法只适用于统治阶层,他允许第三阶层拥有适度的财产和家庭。柏拉图认为财产和家庭都是对政治家起阻碍作用的特殊因素,妨碍他们全身心的为城邦整体谋利益。 1·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柏拉图废除财产的心理基础和柏拉图灵魂三分法相一致。他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智、激情、欲望三种。统治者、辅助者合为统治阶层,他们代表的是灵魂的理智和激情,而欲望专属生产阶层。所以如果统治阶层想全身心的去履行他们的职能,必须摒弃欲望———外在表现为经济生活———这一成分。不然的话,理性就会受到欲望的挑战,要么隐匿起来,要么即使行动起来也会受到欲望的诱惑。他认为,统治者的灵魂早已从神那里获得了神圣的金银属性,要是在与人间的金银混在一起,统治者阶层的灵魂就会受到玷污。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私有财产,要集体住在一起,要实行共餐制。柏拉图废除财产更是基于现实和政治的意义。他认为当时现实政治有两大弊端,一个是从政者的无知和无能,另一个是激烈和自私的派系斗争。对于第一个弊端是通过哲学王执政来得到解决;第二个则是禁止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结合。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们自私和贪欲心的根源,把政治和经济的权利集中在一双手中这是致命的,“如果他们要去给自己取得土地、房屋、钱财,那么他们就要变成管家和农夫而不复是监护者了,就要从他们自己同胞的监护者变成他们自己同胞的敌人和暴君了。这样他们就会和自己的同胞彼此仇恨,相互算计,就会害怕自己国内的敌人甚于害怕国外的敌人,因而就会很快地使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国家覆灭”。所以必须在统治阶层废除私有财产,这样才不会受到对一己私利的影响,而献身于城邦的整体幸福。如果政治和经济权利相结合,“这就会造成两种结果:政治权利的拥有者就会一心想着他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他的智力———也忽略了他的无私,会把他的政治权利转化为经济优势;他的臣民由于藐视他的无知,憎恶他的自私,开始嘀咕抱怨,开始迁居,直到国家一分为二不复为一个共同体。”他允许第三阶层拥有自己适度的财产,只要防止极端的富裕和极端的贫困。整个国家既不太富太贫,疆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