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法洛斯的正义观

合集下载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

浅析问答法的优与劣摘要: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痛失恩师,采用对话体完成鸿篇巨著《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众人一问一答的辩论来探讨什么是正义,怎样实现正义的问题。

苏格拉底通过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来引导那些自诩为智者的人们去探讨各种理念,去无限的接近智慧。

作为一种教育法,问答法必定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奇特,但在现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它的缺陷也在不断暴露。

关键词:苏格拉底理想国正义问答法一、助产术的表现——问答法每个被送往学校的人,都希望获得知识。

就我个人而言,知识的获得无异于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理论知识,二是社会生活经验。

对于前者,我们大可以查书籍、看杂志、上网搜索,对于后者,却不能直接获取。

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指导者,给我们提供一种方法,指引我们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的概括出一般的理念。

这样看来,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似乎变得格外重要。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也被称为“辩证法”(dialektike),“辩证法”的本意就是“对(dia-)话(logos)”。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所采取的表现法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方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的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

几乎所有人都渴望能预见自己的良师,这个良师教授的不是现成的、单纯的、死板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他不是采取直接的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一步一步的引领自己去发现。

而这个良师,这种方法,苏格拉底及他的问答法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阐释。

二、令人喝彩的问答法(一)奇妙的反讥我们知道,真理是无止境的,追求真理的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

许多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比如我们说面对歹徒的持枪抢劫,银行工作人员拒不交付保险柜的钥匙是勇敢的,是正义的。

但假如我问你什么是正义,你怎么回答?在《理想国》的中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克法洛斯讨论“正义与邪恶”时,首先便问了克法洛斯“正义”到底是什么?克法洛斯列出来当时两种流行的正义观:一是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二是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西方哲学家的正义观

西方哲学家的正义观

西方哲学家的正义观一、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柏拉图是第一个系统地思考“正义”的哲学家,他的正义观贯穿于《理想国》一书,是其民主和法治构建理论的基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首先在书中第一卷中对当时流行的“正义”概念进行了批判,与对话者一起一步一步去接近找到他所理解的正义。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即言行诚实。

他认为,正义的实现与金钱有关,“有了钱财他就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

当他要到另一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

”而柏拉图认为,这种正义只是一种行为正义。

且,还债的对象和还债的时机也会导致不正义的情况出现。

比如,一位朋友借给我们一件武器。

后来他发疯了,接着想要我们归还这件武器。

肯定有人会说我们不应该把武器归还给他,还给他是不对的、不正当的;毫无保留地把事情告诉一个疯子也是不对的、不正当的。

此时,我们就“不能用说实话和把我们受委托的任何东西归还原主来定义正当的行为。

波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即给每个人应得的。

根据他的说法,“善待朋友”相当于拯救生命的医生,水手们谨慎航行以确保托运人安全抵达目的地;“把恶给予敌人”就相当于“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的时候”。

而柏拉图认为,这种正义因为对象过于明确反而导致了模糊。

因为如果医生没有患者,而舵手没有航行或战斗,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正义是没有作用的呢?换而言之,“正义只对无用的东西有用,那么正义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同时,有时敌友并不能明确分类,那么我们就会混淆善恶给予的对象,那么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帮助坏人、危害好人的情况。

色拉西马霍斯认为正义即强者的利益,公平正义完全是国家实际掌权者依法对臣民的任何行动所强加的名称,并认为他们都是为了增加他们自己个人的或阶级的利益。

柏拉图认为色拉西马霍斯的观点没有道德的含义,,统治者本人还会依据其欲望对权力尽行扩充。

当强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下属的利益时,他的行为也是非正义的。

柏拉图详尽地阐释了正义的两种形态: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进而指出了正义实现的三种路径。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1《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

无怪乎一次辩论课上,我提到这本书一个学期的时光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老师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

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

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

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

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

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

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

但是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我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

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就应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就应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就应是“哲学王”想理。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交稿日期:2013.12.16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

《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

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正义的理念起初在古希腊是作为一种宇宙的原则,地位崇高。

但随着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例如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的关注重点从宇宙转向人类的社会,关于正义的理念也从注重天道转而面向人事,正义作为一种最高原则,能够很好地稳定社会秩序。

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城邦,从城邦和个体的角度提出了正义的要求和期许。

1 对正义观点的辩证法式的反驳在《理想国》的第一卷,苏格拉底讨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他通过辩证法的方式驳斥了当时存在的几种关于正义的观点,让其表现出诸种定义的虚幻与矛盾。

当然,第一卷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但笔者认为,辩证法本身只是分析事物本身的一种哲学方法,但涉及事物本身时,辩证法也与未必能起到作用。

《理想国》中呈现了以下几种正义的观点:首先第一种是欠债还钱;其次正义即强者的利益;再次正义即助友损敌;最后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

因为助敌损友是在欠债还钱的结论下引申出来的,因此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讨论。

下文将详述之。

1.1 正义就是欠债还钱该定义的提出最先是源于克法洛斯关于对财富的好处的讨论。

苏格拉底指出,克法洛斯年老时俞感交谈的欢愉并不是因为天性,而是因为他是个富翁,“财产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玻勒马霍斯引用西摩尼得斯的观点,“欠债还钱理所当然”,此即正义。

苏格拉底则指出,寄存作为一种债务,在叫我归还的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如果把金子归还给他,无疑是给他带来了伤害,这与西摩尼得斯的“对朋友永远应该善而不能恶”的思想矛盾。

进而玻勒马霍斯将正义定义为将善良给朋友、将恶毒给敌人的技艺即助友损敌。

苏格拉底却指出此种情形即正义在战争时候有用,在和平时期似乎是无用的。

他进一步指出,“在下棋时,正义的人与下棋高手”,下棋高手是更有用、更好的伙伴,引申出“所有的别的东西,当他们无用时正义有用,当他们有用时正义无用”;并且如果正?x 的人善于看守东西,那他也长于偷窃,这样正义作为一种盗窃的技艺反而受到了赞扬;再次,人们会常常在善恶的问题上犯错,敌友实则会判断失误。

有关正义的资料搜索

有关正义的资料搜索

智者派代表的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中观点)1克法洛斯:正义就是遵循习惯与惯例,比如欠债还债、与人为善等等;2色拉叙马霍斯(激进智者派):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法律不过是统治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一套规则而已。

3格劳孔:法律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契约,根据求利避害的自然法则而定。

因此,法律是实际的正义,是约定的善,不是理想的正义或者自然的善。

评论:智者派把自然与习俗(法律)对立起来,其后果不仅对城邦作为整体生命具有颠覆性,而且对人们的习俗、惯例和传统信念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人们既然将在各种意义上来把握和界定“自然”,那就只有在否定的意义上才能达成一致,即自然不是习俗和传统信念之所是。

柏拉图:认为智者派的特征是修辞的、雄辩的,而不是逻辑的和论证的。

他认为把自然与习俗绝对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既对城邦具有现实意义上的颠覆性,同时更无益于发现真理。

柏拉图的观点:普遍的正义论与具体的法律观明确地区分开来,以回应智者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正义论和法律观,人为的立法是可变的,但变化始终没有丧失客观的精神性和方向性。

柏拉图在其理念论的基础上,建立并阐明了他的正义理论和法律观。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它不过是放大了的个人,国家的正义可以通过对应于个人心灵的正义来加以把握。

个人的本性即灵魂是由欲望、意志和理性三个居于不同等级的部分所组成的,这三个部分各有其德性:节制、勇敢和智慧。

当灵魂的这三个部分都恪守自己的德性时,整个灵魂就达到了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了个人心灵的最高德性——正义。

与个人心灵正义的结构相对应,在国家里也应该有三个社会阶层,即劳动者、保卫者和统治者。

他们的职责分别是遵行节制而勤奋劳作、凭借勇敢去保卫国家和以智慧来治理国家。

当这三个阶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时,他们也就遵循了正义,“理想国”便建立起来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生平两个说法: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最大的幸福是“过沉思真理的生活”)他仍然坚持“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理想国》读书札记 ——一场关于正义的辩论 jinxiac

《理想国》读书札记             ——一场关于正义的辩论   jinxiac

首先,苏格拉底用反诘法驳斥了四种正义观:1、正义是欠债还钱。

步入“老年之门”的克法洛斯与苏格拉底分享他晚年生活的感受。

克法洛斯认为年纪大并不是晚年生活的痛苦的根本原因,实际上都来源于人本身的性格。

性格好的人到了年老时,即便即便贫苦,也一样能乐天知命。

而钱财对于人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人更加从容地去思考生活,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

“不再故意或是被迫骗人,而当他去到另一个世界时,也不用担心会因欠了神的献祭或拖欠他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

”而这一段世俗智慧其实只是苏格拉底需要的楔子罢了。

苏格拉底话锋一转,便向克法洛斯扔出一个问题:“欠债还钱就能算是正义吗?以这样的标准定义正义是否准确。

”由此引出本书的一条重要主线的大讨论——正义是什么。

2、正义是损敌利友。

这时候,克法洛斯告退,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接过了这个话题。

玻勒马霍斯的观点一开始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经过苏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这个观点被明确成为了“正义本意应该是指给予不同的人不同分量的报答”。

随后,苏格拉底又开始驳斥这个观点——苏格拉底举了医术、烹饪术、舵手、战争中正义的人等例子,推出了假如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了。

问题就变成如何判断好人坏人?对于这一判断,很容易“把坏人当成好人,把好人当成坏人”。

然后进一步举例正义的人只做正义的事情,却做伤害别人的不正义的事情。

这样子推导出互相矛盾。

苏格拉底最后指出“不论伤害什么人都应该是一种不正义的做法。

”最后玻勒马霍斯倒向了苏格拉底这边,反对“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这个提法。

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听完苏格拉底的一番“诡辩”之后,此时的色拉叙马霍斯再也忍不住了!在对于苏格拉底的“诡辩把戏”作出了批评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义不是其他的什么,而是强者的利益。

”在任何国家里,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

政府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法洛斯的正义观
克法洛斯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位富有的老人,也是苏格拉底的对话者之一。

在对话中,克法
洛斯提出了他的正义观,认为“正义就是欠债还钱”。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即欠债
还钱。

他认为,当人们借钱时,他们就与债主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
这种关系是基于信任和义务的。

因此,当欠债人偿还债务时,他们就
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是正义的体现。

然而,柏拉图认为克法洛斯的正义观是狭隘的,只考虑了个人利
益和债务关系,而忽略了更广泛的社会和道德问题。

柏拉图认为,正
义应该是一种更广泛的道德准则,不仅包括欠债还钱,还包括公正、
平等、友爱等更广泛的价值观。

因此,克法洛斯的正义观是一种狭隘的、个人主义的正义观,而柏拉图的正义观则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性的正义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