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理想国》的正义思想

《理想国》的“正义”思想摘要:面对希腊城邦的内忧外患,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问题,“正义”不是具体行为本身如何,而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无论从城邦正义,还是个体正义,“正义”的本质在于激情和欲望服从理性的安排,换言之,正义在于理性统治。
然而城邦正义与个体正义在逻辑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对应关系,因此,《理想国》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能否实现,而在于从伦理学上对良善的呼唤,柏拉图试图论证一个正义的人是善的,也是最幸福的人,心灵和谐的个体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柏拉图对民主制的反思也给现代社会带来启示意义。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善;民主1.“正义”问题的提出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间,希腊在与斯巴达的对战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以失败告终。
随后希腊在斯巴达的统治下,开始了三十僭主统治时期。
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奴隶主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激烈,希腊内忧外患,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这场战争中,民主输给了野蛮。
特别是苏格拉底之死,愚昧杀死了智慧,使到作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对民主政体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提出:什么样的政体才是好的政体?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理想国》的英文译名:The Republic,来自拉丁文:De Res Publica,原意为“政制”,主要探讨了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亦即理想城邦的形态和组织形式。
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政体的最突出的品质是:正义。
2.柏拉图的“正义”观苏格拉底是《理想国》中的主人公,柏拉图的全部观点借苏格拉底之口得以说出。
(一)“正义”不是行为本身文中一开始克法洛斯引用了诗人西蒙尼德的定义“正义是欠债还债”。
然而,当原主头脑不清或者是敌人的时候,“欠债还债”就不是正义了。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把“欠债还债”解释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
随后,苏格拉底又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一一驳斥。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价值,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实现正义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和政治观点,清楚地展示了正义的思想,从而为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首先,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以公正为基础的,不应该有太多的歧视。
在《理想国》中,他提出理想国中没有国家利益,而是以公正为基础,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正义。
他认为,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正义是一种通用的道德标准,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和社会政治的限制,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公平的待遇。
其次,柏拉图认为,正义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应该根据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以正义为推行方向”的“正义斗争”。
他倡导,要在社会中推行“平等”:平等的斗争活动,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政策等等。
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第三,柏拉图认为,正义也是一种规范,人们应该按照正义的要求,有责任和义务地去做。
这一点在《理想国》中也有清晰的表现,柏拉图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在社会中进行真正的正义斗争。
他认为,要把正义融入社会,首先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尊重法律,遵守社会规矩,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有利于建立正义的社会。
以上就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关于正义观的思
想,这一观点仍然影响着当今世界。
正是由于柏拉图的这一理论,我们现在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个崇尚公正的社会之中。
因此,在今天,我们也应在坚持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维护世界的公正,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实现柏拉图理想国的美好愿景。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一、本文概述《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对话体作品对后世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柏拉图在这部作品中所阐述的国家主义正义理论,探讨其对理想国的构想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理想国》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包括柏拉图的正义观、国家观念以及理想国的构建原则。
接着,文章将分析柏拉图如何通过哲学王统治、教育体制和社会分工等制度安排,实现国家的正义与和谐。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柏拉图国家主义正义论的理论特色及其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影响。
通过对《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深入解读,本文旨在揭示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义,为理解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提供重要视角。
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柏拉图国家主义正义论的探讨,为当代政治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柏拉图国家主义正义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深深植根于他的哲学思想之中,这一理念在《理想国》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正义并非仅仅是一种法律或制度的体现,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源于人的天性和本质的伦理观念。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治国者、卫国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职、各安本分,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结构。
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这种天性由人的灵魂结构所决定。
根据柏拉图的理念,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理性、勇气和欲望。
理性代表智慧,勇气代表勇敢,欲望代表节制。
在理想国中,治国者、卫国者和劳动者分别代表这三种品质。
治国者凭借智慧治理国家,卫国者以勇敢保卫疆土,劳动者则以节制搞好生产。
这三个阶层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互不干涉,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
这种和谐关系的实现,依赖于每个人对自身天性的认识和遵循。
在理想国中,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试图干涉他人的事务。
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溯源

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溯源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的正义思想是西方正义理论的源泉。
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对正义理念做出了比较完整而深刻的探讨。
他研究正义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和谐的理想社会,这与当前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非常契合。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处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从繁荣开始走向衰落之际,社会的分裂动荡和政治危机对他的正义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柏拉图正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希腊的政治改革与立法活动,要求人们建立正义的法律观念。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城邦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立法活动,原本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在社会思想领域出现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辩论。
一些进步的社会改革家和立法者需要针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并需对此做出解释,他们的思想主要通过立法活动及创立政治法律制度等途径来体现。
来库古执掌大权后,他立法贯彻极端的集体主义原则,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绝对平等,他的这些法律思想就是依据正义原则制定的。
在雅典,伯里克利改革使民主制得到了广泛发展,但法律却在不断萎缩,统治者处理案件不是完全依靠法律,而是依据正义感审判,法制陷入解体状态。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迫切需要建立正义的法律观念。
(二)雅典民主制的衰落,要求人们建立和谐与正义的政治秩序。
公元前五世纪爆发了希波战争,战争以雅典大获全胜结束,雅典由此进入最辉煌的伯里克利时代。
伯里克利取消了对公民参政的一切限制,在他的领导下,人们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热情极度高涨,奴隶制民主空前繁荣。
然而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雅典民主制群众基础的不牢靠。
此外,苏格拉底之死(被民主政体处以极刑)也给希腊城邦有识之士思想上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对民主制感到非常失望。
面对这样的现实,寻求一种合理的政治秩序便成为当时社会的首要问题。
(三)希腊城邦动荡的社会秩序,要求人们追求和谐与正义的理想价值。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一、本文概述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其著作《理想国》被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对正义的独特见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
本文将从《理想国》的文本出发,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析和评价。
二、《理想国》概述三、柏拉图的正义观1、正义的定义: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体系中,正义被赋予了深远且独特的意义。
柏拉图坚信,正义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他眼中的正义,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恪守本分,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同时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益,互不侵犯。
这一观念源于柏拉图的理念国家理念,他认为理想国家应当是一个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共同体。
在这样的国家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职责,无论是哲学家、士兵还是工匠,都应当恪守自己的职责,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中,正义不仅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运转的法则。
柏拉图强调,个人的行为必须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应当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得到保障。
他认为,只有这样,个人和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实现真正的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不仅要求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求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利,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正义。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柏拉图对于理想社会的深深向往和追求。
2、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基于正义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应该为正义服务。
同时,柏拉图还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是维护正义的重要手段。
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正义不仅是道德伦理的基石,更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与法治思想的内容与评述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与法治思想的内容与评述一,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它由以下内容构成: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概念、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城邦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正义的维持.柏拉图认为城邦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职,各安其份。
个人正义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状态。
1、正义是一种等级分工。
柏拉图把正义分为城邦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指出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城邦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城邦处于安全稳定之中;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得任意改变。
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每个阶级的成员都专心致力于本阶级的工作,且不应干涉其他阶级的成员所干的工作。
即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这是很符合当时希腊城邦的现状,对于希腊城邦的人民重新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和天赋说,他把城邦的人可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
每一个阶级都有其指定的职能,每一个都根据自己的天赋来履行这种职能。
统治,保卫,供给———国家必需的三种职能———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级。
在柏拉图眼里,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在与他的能力相适应的岗位上做他的工作。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他认为只要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2 、正义是一种和谐和秩序城邦正义在与城邦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
他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宏伟蓝图和理想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突出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公民最大的利益。
因为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城邦中最容易找到正义。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定稿)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定稿)第一篇: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定稿)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作者李光恩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一套体系,要详细论述他所谈到的正义,需涉及许多方面和问题。
但也不妨尝试单从柏拉图“如何”论正义入手,并以《理想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展开。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一、柏拉图、《理想国》与正义论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法律思想家和政治家。
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
20岁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其后有过12年的游历和三次西西里之行;我们今天所知的Academy即为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
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于壮年,此书可谓震古铄今,讨论的问题非常丰富。
该书的副标题即“正义论”,围绕探讨什么是“正义”而展开。
二、关于“正义”问题的考虑柏拉图探讨正义问题深受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一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为苏格拉底之死。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历时27载,交战双方为雅典和斯巴达,但最终以雅典失败告终。
此次战争是希腊历时的转折点,使雅典走出了全盛时期。
“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间,自由民各阶层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
[1]传统的道德、正义观念在严峻的战争形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战争对于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雅典“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制,因实施暴政,8个月后又被民众推翻。
其后民主派当政,苏格拉底被控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还引进了新的神及败坏青年的罪名,并在民主派的极端民主中被处死。
因此,“柏拉图深深体会到现实政治的善和正义十分不易”。
[2]柏拉图老年回顾他青年时代的雅典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他谈到“在那些日子里,城邦不再遵从先人的习俗和制度”,他看到“法律和习俗的大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倒塌”。
柏拉图的政治观点

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是怎样的,下面由店铺为你介绍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奴隶主贵族派的主要理论代表。
他的国家观和他的正义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关于正义的讨论贯穿于他的著作《理想国》始终。
何谓正义,柏拉图认为就是当初建立国家时所依据的原则。
它包括下列内容: (1) 分工论。
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建立国家的主要原因。
(2) 等级论。
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相应地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
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是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 理想国家。
即正义国家。
在这种国家中,各个等级各有专司,互不干扰,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 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奴隶的统治。
(二)柏拉图的共产共妻主张柏拉图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他认为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职务所有公民都可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柏拉图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
(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2)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
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
(3) 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
(4) 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
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其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正义论。
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职,各安其份。
个人正义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状态。
可以说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
柏拉图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正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柏拉图提出的正义观是“理想国”中的核心部分,他所提出的理想的社会模式是与希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柏拉图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
1、时代背景。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公元前431年爆发的古希腊奴隶制强国的争霸战争。
由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对抗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战争持续了20余年,最终雅典于公元前404年战败求和。
此次战争使希腊经济和社会生活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奴隶制城邦走向衰落。
同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着广泛的差异,从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到民主制,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地方一般都是通过战争从一种制度到另一种制度。
而这是与民主派的垮台和寡头政治党内的斯巴达分子的统治伴随而行的,也就是此消彼长的。
2、现实需要。
在柏拉图所处的那个时代, 雅典的思想领域到处都充斥着正义、勇敢、节制、友谊、慎思等观念。
但这些观念仅仅是局限在少数奴隶主贵族思想的讨论范围内,并没有深入到普通的民众中,而在当时由于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内有所发展,城邦中的人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名利情节,在这一现实情景下仅仅去讨论心灵的浅层或者表面上的东西是不够的,需要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就要讨论个人灵魂的和谐和个人与社会或者国家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是出于现实需要而提出的。
也就说他的正义理论是现实呼唤出来的。
1 3 、柏拉图个人的意愿。
柏拉图本人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失败归因于雅典的民主政体。
同时由于柏拉图出身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思想感情明显是倾向于维护奴隶制社会。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是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2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在哲学领域找到自己位置,深感哲学走进政治与走进国家的重要性,为此,大力宣传哲学家统治国家的思想,也就是他的著名哲学王的理论,并且试图把他的理论注入到理想国之中。
尤其是在他的正义理论中表现相当明显。
三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通过与班勒马霍斯,克法罗斯,色拉叙马赫斯,格拉孔等人的导论,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对正义下了定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呢?柏拉图提出了两种正义的观点,一是城邦的正义,二是个人的正义
1、城邦的正义。
就一个城邦而言,每个人都有粮食、住房和衣服,这就需要有农夫、瓦匠和纺织工人,以及鞋匠或照料身体需要的人。
接下来,是让一个人从事四项事业合适,还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一项事业合适?答案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业更有效,因为人与人不同,因其性格不同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比如说,一个农夫为四个人准备粮食与其他人分享,一个瓦匠建造四所房屋供所有人居住。
城邦的人们需要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势必会从邻邦那里抢夺。
这就是战争的起源,有战争就需要有军队,就需要国家的护卫者。
护国者是统治者的一部分,统治者应该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是人群中最好的人,是最善于护卫国家的人,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
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他所谓的“哲学王”。
这里,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等级制理论。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监护者、辅助者、农工商人,他认为:“这三个等级都是按血统传下来的,其种族等级的本性是不变的。
他用神话来规定了这个等级的森严的界限和天生的本性,说什么监护者和武士是神用金、银做成的,第三等级是神用铜、铁做成的。
3柏
拉图同时强调,这种等级制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金父不免生银子,银父不免生金子。
因此在确定谁为统治者的时候,重要的是弄清其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一种金属。
如果心灵里混入了废铜烂铁,他们应被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就应被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柏拉图将含金和含银的统治者和军人视为统治者,将含铁含铜的劳动者视为被统治者。
2 、个人的正义。
找到城邦的正义后,柏拉图开始探讨个人的正义。
人的灵魂里存在三种品质,即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分别是人们在学习、愤怒和满足自然欲望时动用的身体的一部分。
理智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欲望是“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或欲望部分,亦即那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
激情是“我们藉以发怒的那个东西”。
4正像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司其职那样,每一个人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就是正义的。
人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受理智领导,这样的人就具有节制的美德。
柏拉图最后强调,正义的真正内涵不是“外在”的各部分和谐一致,而是“内在”的和谐。
一个正义的人应该安排好真正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他称保持和符合和谐状态的行为为好的行为,相信指导这种和谐状况的知识便是智慧。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得出,柏拉图认为的个人正义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个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
而国家正义就是每一个人都能而且都要再从三个阶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进入位置后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角色,遵守各自的正确社会分工,并坚守它,也就是各行其职。
柏拉图主张将个人的正义实践融入更广泛的正义理念中,也就是说他的个人正义就是国家正义的缩版,正义理论不仅是说个人受理性的支配,而是使事物本身达到一种善的状态。
四对柏拉图正义理论的评析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鲜明的体现了和谐的思想,它既是内在的德行又是外在的行为,既是对现实的反映又是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既是一种政治诉求也是一种政治理论。
1、正义是一种等级分工。
柏拉图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指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得任意改变。
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每个阶级的成员都专心致力于本阶级的工作,且不应干涉其他阶级的成员所干的工作。
即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这是很符合当时希腊城邦的现状,对于希腊城邦的人民重新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 、正义是一种和谐和秩序
国家正义在与国家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
他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宏伟蓝图和理想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突出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公民最大的利益。
因为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城帮中最容易找到正义。
而在建立的一个最糟糕的城邦里总能找到不正义。
”5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国家是正义理念的实现,同时又是在这个理想国家中正义才能得到体现。
国家既是按照正义原则来形成的又是正义得以存在的环境。
柏拉图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找出正义的最高准则,依次达到他理想国的理论指导原则。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固然是一种和谐,每个等级只做自己的事情,并且可以尽心尽力的去做,而不去考虑其他的事情,分工明确,这对于当时稳定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当一个人可以顺手去做一件事情却没有做,反而交给另一个人,这岂不是浪费了人力?当一个人可以帮助别人而不去帮助,只是说这不
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何其悲哀?这样的希腊社会如果实现了,那恐怕希腊社会还会更混乱,更没有人性,更不会一个强有力的城邦。
这样的城邦不是柏拉图想要的,也不是柏拉图的初衷。
显然这些实际的或者说具体的问题他还没有思考到,他没有摆脱时代的局限性,显然表现出的是一种僵化的统治模式,是一种没有实践的治理模式,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没有经过细节化的运行模式,仅仅存在的是一个理论,是柏拉图开的一张空头支票。
五结语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并且我们的社会和谐也在建设之中,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影响深不仅仅在哲学领域,同时它也给我们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
明确的社会分工以及分工后的各方面的和谐是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主要导向,同时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