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题目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题目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题目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题目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左传》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题目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史记》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目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题目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题目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

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

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原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⑧,始极其浓媚⑨。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⑩,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赢在中考课外文言文翻译

赢在中考课外文言文翻译

P101一、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文王说:“我今天来,经过易水,河蚌正出来晒太阳,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又夹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说:‘今日不吐,明日不吐,就有死蚌。

’河蚌也对鹬鸟说:‘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就有死鹬。

’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毫不费力就把鹬鸟和河蚌都抓住了。

现在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对抗,致使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秦就会成为‘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啊。

”赵惠文王说:“好。

”于是停止出兵进攻燕国。

二、我小的时候所住的书堂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花,欣欣向荣,长满了院子,很多鸟在上面筑巢。

武阳君(我的母亲)厌恶杀生,命令小孩和家奴都不得捕捉小鸟。

几年的时间,(由于没有捕捉行为)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弯下腰可看到它们的幼鸟。

又有四五百只叫做桐花凤的鸟,一齐飞翔并栖息在花木丛里。

这种鸟羽毛极为罕见珍贵,但却十分驯养服从,从来不畏惧人。

乡里人偶然见了(这景象),把这当作奇怪的事。

这其实没什么,我们不凶狠并真诚地对待它们,使它们信任异类。

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要是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鹞鹰、老鹰所骚扰。

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自然接近人,想免除这些凶恶动物的骚扰(指蛇、鼠、狐狸、鹞鹰、老鹰)。

从这件事情看,以前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作为比蛇鼠之类牲畜的作为更加残暴。

三、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

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

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是你自己认为不吉祥罢了。

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导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来灾祸啊。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九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一)XXX待客XXX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XXX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XXX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去()(2)旁置()菜羹而已(3)公取自食...()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XXX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给下列句子断句。

XXX在相位子妇之亲XXX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二)害群之马XXX将见XXX(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XXX,问涂焉,曰:“若知XXX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XXX曰异哉XXX非徒知XXX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XXX。

XXX又问。

XXX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XXX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说明毛病的一项是(。

)A、适遇XXX(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XXX再拜稽首(第二次)...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4.断句。

XXX曰XXX非徒知XXX又知大隗之所存三)XXX公食骏马XXX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XXX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XXX:“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

完整版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题答案全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阅读(宋明清)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②①濠州定远县)·浙江省义乌市.(20111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③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④前决生死乎?”偷曰:“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善(善于、擅长)用矛B.一举而毙(杀死)..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生死时人莫之许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2分)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2分)2.(2011·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①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1 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③②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最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资料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1、引婴投江【原文】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

人问其故④。

曰:“此其父善⑤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过:经过。

②见:看见。

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

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⑥虽:即使。

岂:难道。

遽:就,遂。

⑦以,用。

任:处理。

亦:加强语气。

悖:荒谬。

【知识链接】《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A.拉开弓B.牵;拉 C.引用;征引D.导引;诱导⑵此其父善游()A.交际;交往B.旅行;游历 C.游水;游泳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2、凿壁借光【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注释】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

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一.祁奚请老(4分)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

”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

”晋遂举解狐。

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

”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

②晋君:指晋悼公。

③解狐:晋国大夫。

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

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10.A 11.D.附译文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祁奚回答“解狐可以。

”晋悼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 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而不是问谁是仇人。

”晋悼公就立解狐为中军尉。

后来晋悼公又问他:“谁可以当国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

”晋悼公问祁奚:“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二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12.B13.D 14.(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

(1分)(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1分)15.为景公解疑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4分)1.泽:聚水的地方2.而:表承接3.殆:大概,恐怕4.谓:说5.对:回答6.是:这些;与: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语气词7.而:表转折8.任:信任9.乃:就(是);若:像;者:……的情况 10.如:到……去 11.曷:怎么 12.为:是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

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

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

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重任,是三不祥。

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

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

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四小人无朋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2分)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

(错一句扣1分)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附译文: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啊!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所贪图的是薪俸、是钱财啊!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

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

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他们虽然暂时结为朋党,却是假的啊!君子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坚持的是道义,他们所履行的是忠信,他们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会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情,就会心思相同而互相帮助,始终如一。

这是君子的朋党哪!课外文言文段《盲子失坠》读练五、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有盲手道涸溪道:②视此省战省: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译: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答:12.道:取道,过(或走)。

省: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附翻译有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溪,(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抓住桥栏,小心谨慎地抱住,自己认为一失手必定坠入深渊中。

路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

(或下面就是土地了)”盲人不相信,抓着栏杆不停地哭号,(时间)久了,(盲人)没有力气了,失手掉到地上。

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自讨苦吃呢?” 大道理(真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醒悟啊!这则寓言告诉人们:1、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

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新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的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1.道:经过。

2.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

3.竞竞:小心谨慎的。

4.自分(fèn):自料。

5.已:通“矣”了。

6.毋:不要。

7.省:醒悟,反省。

8.涸:干涸。

9.第:只管。

10.长号:大声哭叫。

11.大道:公认的道理。

12.有盲子道涸溪解释"道" :经过,取道。

13.视此省哉解释"省" :反省,自我警戒。

14.哂(shěn):嘲笑。

15.兢兢:兢兢战战,形容害怕的样子。

16.蚤:通假字,通“早”。

17.矜:自夸。

18.夷:平坦,平常。

19.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20.省:醒悟六、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