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19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答案,翻译

2019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答案,翻译

答案
9.C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①志向坚定 ②赈施钱财
译文:马援年轻时,就因家中用度不足就辞别兄长马况, 想到边郡去耕作放牧。马况说:“你有大才,当晚些时才 能成。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暂且听从你所 喜爱的。”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 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因从事耕作放牧致有牛 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又叹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 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 罢了!”于是将财产尽分散给了哥哥和故旧。听说隗嚣很 喜欢有才学的人,就前往投靠他。隗嚣很敬重他,与他共 同筹划决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闻隗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读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结合文本,谈谈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4分)
课外文言文(10分)(2019广东中考)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 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 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 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 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 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显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2019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2019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一、山东泰安市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 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皆游济: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27. 翻译下列句子。

(6 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28. 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分)26. 【答案】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 【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8. 【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评分】每文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成语故事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

③仕:当官。

④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小题1分,共2分)(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识:.(2)北土亦有此物否亦:.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①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释】①御:车夫。

②回车:调转车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问其御曰其:.(2)对曰对:.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3.文章中“勇士归之”的原因是什么?“螳臂当车”现在主要是讽刺什么样的人?(2分)— 2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徙木立信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已乃②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卫鞅:人名,即商鞅。

②已乃:旋即,不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恐天下议己恐:.(2)以明不欺以:.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解析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1)在;(2)想要。

2.伸出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1)“于”翻译为“在”;(2)“欲”翻译为“想要”。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考查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⑦矣。

”小人..穷斯滥(《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三)《资治通鉴》节选(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5.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4分)

2019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咸宁卷】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

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是自弃④也!”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故自劳耳(使…劳累)B.常语人日(告诉)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D.明毅善断(善于)17.C(3分。

遗:硫忽,遗漏)18.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朝运百甓于斋外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不求闻达于诸侯C.皆以美于徐公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18.A(3分。

A与例句都是介词,到;B介词,在C介词,比:D介词,向)19.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19.C(3分。

“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与原文不符)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0.(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山东泰安市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皆游济: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26.【答案】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28.【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评分】每文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二、广东省附加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kou:初生的小鸟。

3. 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附加题1.(1)使…信任 (2)距离,离2.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三、山东潍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2分)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

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

非我所知。

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

”妻家叩头服罪。

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

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

若遇盗,当来告令。

”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如言果得。

....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注:①牸(zì])牛:母牛。

②庵:小草屋。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牛孳.产至十余头孳:(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3)将之诣.妻家村中诣: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分)(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

(3分)16.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

(2分)13.(1)孽:繁殖(生育)。

(2)左右:下属(身边的人)。

(3)诣:到……去(前往)。

(3分,每小题1分)14.C 15.(1)你自己有县令,我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呢?(2分,“尔”“何与为”各1分)(2)(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葱。

(3分,“道”“守”和“一老母种葱者”的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16.夜不闭户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2分,每空1分)译文: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

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予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很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

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过问题。

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

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

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

”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

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小草房在那里看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

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

”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

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

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允济,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

”。

正如先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远近的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著。

四、【德州市】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①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

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②将出,欲加棰。

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射徒跣来救,不及。

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

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卮:酒器。

②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数.称述于曹操( ) ②射徒跣..来救(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分)16.答案示例:①屡次②光脚每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黄射)曾经与称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岂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

意思对即可,共3分。

18.答案示例:我欣赏他的为人。

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共3分。

译文:祢衡只和鲁国人孔融及弘农杨修交好。

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

其余的儿子都碌碌无才,不算什么。

”孔融也十分爱惜祢衡的才华。

祢衡才二十岁,而孔融已四十岁,与他交为朋友。

孔融赞赏祢衡的才华,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祢衡。

曹操因而想见见祢衡。

但祢衡平日看不起曹操,自称有狂病,不肯去,又多次说一些狂妄的语。

黄祖的大儿子黄射,更与祢衡相好。

曾经与祢衡一同去游玩,一起诵读蔡邕所作的碑文,黄射非常喜爱蔡邕的文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

祢衡说:“我虽然只看一遍,还能记得,只是碑石上缺了两个字,不明白罢了。

于是就写了出来,黄射派人抄写碑文,回来校对,完全如祢衡所写,没有不叹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