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办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视频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从而加深对工作原理的理解。
2.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解决办法: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成像原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从而突破成像原理的难点。
7.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包括哪些部分?
(3)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哪些?
(4)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5)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是什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方法。
6.信息素养: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搜集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以下相关知识: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此外,学生对简单光学仪器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基础,例如如何使用放大镜。
2. 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对于能够直观看到的现象(如显微镜下的细胞、望远镜观测星空)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在能力上,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章节的教学之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选择:
(1)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成像原理进行讲解,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针对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如凸透镜成像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结合实物模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放大倍数计算和成像规律等重点,强调光线传播和成像过程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① 物镜:凸透镜,放大实像
② 目镜:凸透镜,放大虚像
③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2. 望远镜的构造与分类:
① 折射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② 反射式望远镜:牛顿望远镜
③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3. 光学成像规律:
① 凸透镜成像:实像与虚像
② 显微镜成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显微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学仪器的实际应用。
d.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显微镜和望远镜制作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学成像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活动
a.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增强学习兴趣。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实践操作,锻炼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尊重,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显微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学生需理解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配合实现物体放大的过程,掌握物像关系及放大倍数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7-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仪器。

教材还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和反射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显微镜和望远镜。

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4.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演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2.通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学习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珍惜实验器材,爱护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具备了初步的光学素养。此外,学生对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此基础上,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对学生来说既是知识的拓展,也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化。
(2)通过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9.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手持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件物品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光学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科普文章,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不少于500字。通过写作,巩固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提高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2.设计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要求实验方案合理,观察细致,能够体现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和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观察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由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时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个别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够积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 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术】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试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说详细问题,获取初步的剖析归纳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要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知识点一显微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03,达成以下问题:1.显微镜镜筒的两头各有一组透镜( 作用相当于凸面镜) ,凑近眼睛的凸面镜叫做目镜,凑近被察看物体的凸面镜叫做物镜.2.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合作研究】研究一眼睛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崭新的世界展此刻人类的视线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细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样东西的内部结构.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1931 年,恩斯特·鲁斯卡经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察看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 年他被授与诺贝尔奖.研究二自制水滴显微镜1.需要的器械有哪些?答:滴管、烧杯、水、察看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2.如何用自制显微镜进行察看,以及察看的现象是什么?答:将察看白纸 ( 上边有一个小箭头)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察看.察看到的现象是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 凸面镜 ) 在上边察看水滴中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答: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研究三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答: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片和反光镜构成.2.什么是目镜?答:凑近眼睛的凸面镜叫目镜.3.什么是物镜?答:凑近被察看物体的凸面镜叫物镜.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一种透镜作用相像?答: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一种透镜作用相像?答: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答: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教师点拨】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被察看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能够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体经过显微镜最后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跟进训练】显微镜镜筒的两头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凑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凑近被察看物体的凸面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状况为( B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知识点二望远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03- 104,达成以下问题:1.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面镜构成.凑近眼睛的叫目镜,凑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2.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减小的、实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单和物体的大小相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相关.【合作研究】研究四察看望远镜利用望远镜察看到的现象是什么?答:经过望远镜看出去,发现远处的物体仿佛变大拉近了.研究五利用两个凸面镜察看物体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面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面镜组合起来,察看稍远处的物体,调理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答:将焦距短的透镜凑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互换透镜地点,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减小了.研究六望远镜的结构1.望远镜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答:不一样种类的望远镜,结构不一样,此中一种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面镜构成( 实际上就是开普勒望远镜) .2.什么是目镜?答:凑近眼睛的凸面镜.3.什么是物镜?答:凑近被察看物体的凸面镜.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一种工具作用相像?答: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减小的实像.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一种工具作用相像?答: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6.物镜、目镜的焦距有何不一样?答: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两个透镜的焦点是重合的.7.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答:望远镜的种类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一般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研究七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依据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减小的!为何使用望远镜察看物体时会感觉物体放大了?答: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自己大小相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相关.【教师点拨】1.人眼看清物体一定知足两个条件:(1) 亮度足够强 .(2)视角足够大.远处的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后,所成的像仍是比物体自己小,可是视角变得很大;此外,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大,能够汇聚足够多的光,使成的像更为光亮.所以,人眼就能很清楚的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不是全部望远镜的物镜、目镜都是凸面镜,也有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由凹面镜、凹面镜等制成.3.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减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跟进训练】1.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面镜构成.凑近眼睛的叫做目镜,凑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邻近成减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D )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2.小明同学由远处渐渐走近穿衣镜,他感觉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愈来愈大,他的像真的变大了吗?没有,你这样判断的原因是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人感觉像变大,是由于视角变大了.知识点三研究宇宙【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04- 105,达成以下问题:1.我们的宇宙拥有无数个星系.2.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3.太阳四周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教师点拨】银河系隶属于宇宙,而太阳系又隶属于银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月球又环绕地球运行.所以上述星系或星体由大到小的次序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球.【跟进训练】以下对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选项是( A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D.宇宙是由大批不一样层次的星系构成的1.显微镜的结构及成像特色.2.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特色.3.视角,视角在望远镜中的重要应用.4.宇宙的构成.达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2.了解视角,知道视角在望远镜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所示的是科学工作者观测到的人体血细胞和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样,你认为他们是选择了哪些工具进行观测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显微镜自主阅读教材P10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是一架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中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

照亮载物台上物体的光先经过②成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①成正立、放大的像,进入人眼。

如果这两个部件上分别标有“5×”和“10×”的字样,则使用时能使被观察物体放大50倍。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知识板块二望远镜自主阅读教材P103~10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让我们观察下面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认识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我们发现:(1)望远镜的两组镜片是凸透镜。

(2)望远镜望远处的物体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哪一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A处。

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知识板块三探索宇宙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我们的宇宙拥有上千亿个星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5.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f<u<2f
目镜u<f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
[师]看投影课本图5.5—3,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乙]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f正立、放大的像.
[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探索宇宙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探索宇宙”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人类是如何利用望远镜对宇宙进行观察的。

2.通过阅读课文,谈一下你对宇宙的认识。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探索宇宙
①望远镜的发展
②宇宙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三、探索宇宙: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太阳、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