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历史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PPT课件 图文

30.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1.清末状元张謇为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的
口号是:实业救国
激流勇进
3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3.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是:京张铁路
34.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35.师科举夷制长度技废以除制于夷哪一年:1年905 36.《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10.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激流勇进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3.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军分别是:
学生和工人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爱国运动
激流勇进
3
2
4 5
6
1
7
8
1
9
1 01
11 2
1
1
51
3
14 1
61 7
5 7
1 21
1 3 6 8 9
1
2 4
1 01 1
激流勇进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
英法联军
5.《马关条约》内容中说明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是: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31.清末状元张謇为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的
口号是:实业救国
激流勇进
3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3.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是:京张铁路
34.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35.师科举夷制长度技废以除制于夷哪一年:1年905 36.《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10.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中国同盟会
激流勇进
1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3.五四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军分别是:
学生和工人
1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爱国运动
激流勇进
3
2
4 5
6
1
7
8
1
9
1 01
11 2
1
1
51
3
14 1
61 7
5 7
1 21
1 3 6 8 9
1
2 4
1 01 1
激流勇进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
英法联军
5.《马关条约》内容中说明帝国主义对中 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是: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6课 洋务运动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共18张PPT)

材料二: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应遵守和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中日四个政治 条约的精神和共识。如果说两国关系现在出现了“小 阳春”,要防止“倒春寒”,要让中日关系向着持续 稳定的方向发展。我们对日方有期待
———2018年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日关系?
贵族贵极族力势想力独强自大控制中王央政权权衰,落从中获得政更局大混的乱利益。
贵族加紧内部争夺,政局十分混乱。
7世纪的中国: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
盛,民勤本业,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二、大化改新
1. 背景
统治阶级矛盾 内因
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屯仓和田庄)和部民制。
奴隶制
国 中 奴隶王朝
封建王朝
夏朝
秦朝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3世纪
本日
大和国 5世纪
奴隶制国家
7世纪的日本: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社会矛
盾空社前会尖矛锐盾。尖在锐这种情况动下荡,不奴安隶、部财民政纷纷危起机来造
反,大量逃亡。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王室,一些较大的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材料:
“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
脑,“大王”依赖中央、地 最高统治者: 大王
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 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 依靠力量:
贵族
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 经济基础: 领地和部民制
织起来进行生产。国家的经 济 基 础 是 大 王 的 直 辖 领 地 大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贞观之治
中王央权集衰权落制度(天皇) 中央集权
———2018年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日关系?
贵族贵极族力势想力独强自大控制中王央政权权衰,落从中获得政更局大混的乱利益。
贵族加紧内部争夺,政局十分混乱。
7世纪的中国: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
盛,民勤本业,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二、大化改新
1. 背景
统治阶级矛盾 内因
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屯仓和田庄)和部民制。
奴隶制
国 中 奴隶王朝
封建王朝
夏朝
秦朝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3世纪
本日
大和国 5世纪
奴隶制国家
7世纪的日本: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社会矛
盾空社前会尖矛锐盾。尖在锐这种情况动下荡,不奴安隶、部财民政纷纷危起机来造
反,大量逃亡。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王室,一些较大的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材料:
“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
脑,“大王”依赖中央、地 最高统治者: 大王
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 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 依靠力量:
贵族
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 经济基础: 领地和部民制
织起来进行生产。国家的经 济 基 础 是 大 王 的 直 辖 领 地 大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贞观之治
中王央权集衰权落制度(天皇) 中央集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第三部分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新课堂——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心转变
(1)从教走向学,实现从学生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 (2)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 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 (3)从关注三类知识(横向知识体系;纵向知识体系;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到关注 学科素养达成,实现从教分到育人转变; (4)从关注知技概念理解到关注概念迁移、运用,实现从刷题到解决问题,从 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在此过程中达成素养;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变化比对 第二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三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第四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程理念介绍 第五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增知识点介绍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念介绍
1、“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它以构建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将重点放在理解概念以及原理等基本知识结构上,注重知识 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授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领域的知识,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协助学生建构 历史知识体系,更高效地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 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 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2024.08
前言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7
完整版ppt课件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并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西厂,推行八股取士。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 立大顺政权,同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11
完整版ppt课件
2.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后:皇帝的正妻。
嫔妃:皇帝诸妻的通称。有美人、贵人、才人、昭仪、婕 妤、贵妃、贵嫔等称号。
3.皇太子、皇太孙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也称为“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封的有皇位继承权的嗣孙。
隋代在官吏选拔上的突出贡献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创 立了科举制度。
16
完整版ppt课件
此后,科举制度经过唐代的发展,日趋完善,到明清 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基本的官吏选拔 制度。
二、科举制度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一)科举制度概述
科举,即分科取士之意。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 考试,通过公开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两科,考试的种类有常举、制举两种。
1.常举
常举是每年都进行的考试。考试合格者称为“及第”,
进士第一名称“状头”或“状元”。进士及第仅仅是取得
完整版ppt课件
一种做官的身份,经吏部考核合格或先做地方官的幕僚, 经举荐后才能正式授官。
17
2.制举
4.公主、驸马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优质课件

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座房屋有十几 到二十几平方米,一般都是半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 墙基,房屋比较耐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 迹的发现反映了半坡人定居生活的情景。
.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
2、早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古人阶段,距今10万-4万年前,遗址分布 遍及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南地区,代表性 遗址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湖北长阳人、广 东马坝人等。
陕西大荔人
陕 西 大 荔 人
.
山西丁村人
湖 北 长 阳 人
.广东Leabharlann 韶关曲江马坝人.早期智人较猿人体征进步,头盖骨变薄,脑容 量增大,吻部不太突出,基本具备了现代黄种人的 生理体征。早期智人的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 但种类增加,用途分化,效率提高。他们在加工石 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打击、钻孔、摩擦的生火 技术,进人人工取火阶段。早期智人仍然实行血缘 婚,但血缘家族成员增加,从中分裂出新的社会结 构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
旧石器时代指人类社会形成到距今1万年前的 人类发展时期,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全 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约300处, 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 的阶段,表现出逐渐递进的文化进化特征。
.
1、直立人阶段 即猿人阶段,是人类进化的最早阶段,大约
从人类起源到10万年前,代表性遗址有云南元 谋猿人(25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115万年)、北 京猿人(40万-50万年)。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述
.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
2、早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古人阶段,距今10万-4万年前,遗址分布 遍及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南地区,代表性 遗址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湖北长阳人、广 东马坝人等。
陕西大荔人
陕 西 大 荔 人
.
山西丁村人
湖 北 长 阳 人
.广东Leabharlann 韶关曲江马坝人.早期智人较猿人体征进步,头盖骨变薄,脑容 量增大,吻部不太突出,基本具备了现代黄种人的 生理体征。早期智人的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 但种类增加,用途分化,效率提高。他们在加工石 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打击、钻孔、摩擦的生火 技术,进人人工取火阶段。早期智人仍然实行血缘 婚,但血缘家族成员增加,从中分裂出新的社会结 构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
旧石器时代指人类社会形成到距今1万年前的 人类发展时期,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全 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约300处, 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 的阶段,表现出逐渐递进的文化进化特征。
.
1、直立人阶段 即猿人阶段,是人类进化的最早阶段,大约
从人类起源到10万年前,代表性遗址有云南元 谋猿人(25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115万年)、北 京猿人(40万-50万年)。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述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6.良渚古城挖掘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早期国家。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二)陶寺古城 1.地点:遗址位于山西襄汾。 2.时间:距今约4300—4000年。 3.宫城: (1)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 环绕的宫城。 (2)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⑤早期国家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 成了早期国家。 (3)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 1.地点:遗址位于浙江余杭。 2.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3.组成: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课堂练习
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条件和方式是( D )
A.贤德高尚、世袭制
B.发明创造、禅让制
C.战争征服、分封制
D.贤德高尚、禅让制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传说中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
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D项正确。当时实行的是禅让制,而非世袭制,A项错误。尧、舜、
禹并非因发明创造、战争征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B、C两项错误。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4.内城、外城挖掘及其发现意义 (1)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2)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 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3)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 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4)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64张ppt)0000

《人权宣言》 《法典》
从内容辨别出自的文献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废除法律或停止 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 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 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自《权利法案》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 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 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 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 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 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主要事件1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31789的法国大革命项目英国法国美国时间根本原因领导阶级导火线开始标志结束标志代表人物性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小结简表164016881789179417751783年斯图亚特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资产阶级波士顿倾茶事件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罗伯斯比尔拿破仑华盛顿三级会议的召开1640年议会的召开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1688年宫廷政变1794年热月政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重要文献结果特点意义共同影响启示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法兰西共和国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反复性曲折性不彻底性性质的双重性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文 献有哪些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1、12、13课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_______ 国王 的权利,英国议 1689年,为了限制______ 权利法案 》,通过这部法案使 会颁布了《________ 君主立宪制 __________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 立起来。 1776 年7月4日, 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______ 独立宣言 》,内容: 大陆会议颁布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意义:宣布北美__________ 个殖民地脱离 美利坚合众国 诞生了。 英国独立,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 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 法家 “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 道家 要求自己——
仁、爱人、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 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
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育成就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
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 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2、“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 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 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主张
第8课 百家争鸣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 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 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的什么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人物
【宋】沈括,《梦溪笔谈》,沈氏活版 【宋】周必大,印《玉堂杂记》 【元】姚枢,印《近思录》、《小学》、
《经史论说》 【清】李遥,翟金生,现存泥活字印书实物
翟金生《泥版试印初编》
(二)木活字印刷 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使用 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元】王祯《造活字印书
播放视频《雕版印刷的过程》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1)经济效益: 解放生产力; 降低图书成本
(2)社会效益: 增加图书流传机会; 提供文化教育的精神食粮; 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中国常用材料——泥、木、铜、锡、陶瓷 (一)泥活字印刷 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宋】毕升 泥活字印刷:刻字-烧字-排版-印刷-回收
(1)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金文——小篆 (2)小篆——隶书(最大变化,古文字-今文字) (3)隶书——楷书
二、书籍起源与载体变化
(1)甲骨、 青铜器、石头
刻在甲骨、青铜器、石头上的文字能不能 称为书籍,学术界还存在争论。
(2)简牍(商代中后期开始使用)
简策用竹片,版牍用木片。 单片为“简”,多片编连为“策”。 简策被公认为书籍形制 简牍形制影响后世的纸书:
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 我国最早的官刻本、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印刷术
从民间走向官府: 【五代】冯道《九经》
专门机构:【宋-清】国子监,【元】兴文署、广 成局、印历局、广惠局,【明】司礼监经厂、部院、 督察院,【清】武英殿
地方官府:【宋】公使库,【元】儒学、书院, 【明】藩王府,【清】官书局
第三章 出版历史知识
重点提示 (大纲与去年相比无变化) 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我国古代的刻书业及其编辑业务 古代的图书贸易 近现代印刷业的发展 新技术对图书装帧形态的影响 我国近现代出版机构种类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及其活动 我国近现代的出版活动 我国近现代出版物发展概况
代表作品:
【五代】《九经》,【宋】大藏经》,《册府元 龟》,《太平御览》, 【明】十七史,《 《十 三经注疏》, 【清】《古今图书集成》
特点:
a.形式:书品考究,字大行疏,开本宽大, 纸墨 精良,装潢铺陈
b.内容:正经正史,强调教化
c.校勘:不同时期、机构差异较大(如明代监本、 经厂本较差,藩刻本质量好)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刷:【清】雍正 《古今图书集成》
(四)古代活字印刷的普及规模
未取代雕版印刷成为主流 原因:雕版可保存长久、多次使用;
活字无法解决重印问题, 印数少时不经济
三、套版印刷
涂版、套色;套版、套印 明代广泛应用:闵氏,凌氏 绘画、雕版、印刷技术融
合——彩色版画套印术 饾版(木版水印)
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 明万历杭州容与堂刻本
《套印的色彩》02:28-03:30;04:05-06:38;07:08 《复制中国画》02:16-05:20;08:28
饾版拱花作品
【明】胡正言《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笺谱》
【明】颜继祖《萝轩变古笺谱》 【清】《芥子园画谱》
十竹斋笺谱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胡氏十竹斋南京刻本
第一节 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
(1)结绳记事-刻契记事-象形文字(重要质变) (2)仓颉造字:对各种形体不一的文字进行整理、
统一。 (3)河姆渡陶器、半坡彩陶文字——可能汉字萌芽 (4)清光绪年间,河南安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演进过程:甲骨文
金文 隶书
篆书 楷书
朝鲜、日本:铜活字; 阿拉伯地区:11、12世纪; 欧洲:14世纪末,丝绸之路 德国人约翰·谷登堡于1445年发明了铅活
字印刷(晚于毕升泥活字约400年)、木制 印刷机,使用油墨、压印技术,开启了近 现代机械印刷的新纪元。
第三节 古代刻书业及其编辑业务
按叶德辉《书林清话》分类
一、官刻
书写形式;版面设计 很多图书术语与简牍有关—卷册、韦编、
杀青、尺牍
(3)帛 轻软便携,书写容易,流行千年
(4)纸张
出现时间不晚于西汉 灞桥纸、金关纸、马圈湾纸 东汉蔡伦“蔡侯纸” 三国两晋时期,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渡 东晋明令以纸代简,意味着纸成为主要载体
灞 桥 纸 及 其 放 大 图
明刻经厂本《贞观政要》
二、私刻
特点: a.出版主体:士人学者,牌记刊自家名号 b.目的: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 c.重视质量,校刻精审。 发展: 唐五代发端;宋元普及;明清大盛,超过官刻
(子、集)
作品: 【唐、五代】《金刚经》,《文选》,《初学记》
造纸术外传 东亚周边 越南:汉末 朝鲜:4世纪 日本:5世纪 西方:西域,丝绸之路 阿拉伯8世纪;欧洲12世纪
第二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造纸与印刷术是支持古代出版活动发展进步的两大 技术
以纸为载体、通过印刷复制的书籍是作用最大、效 果最好的传播媒介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隋唐 1974年在西安出土的梵文陀罗尼经咒, 是迄今存世最早的印刷品 ,为唐早期印品 1966年,韩《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唐代印品
法》,排印《旌德县志》
最早活字印刷的报纸:【明】崇祯年间《邸报》 最大的木活字印刷:【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活字印刷史上重要文献:【清】金简《钦定武英殿聚珍
版程式》 民间活字印本:【清】乾隆年间《红楼梦》
(三)铜活字印刷
明代普及成熟 华氏《宋诸臣奏议》:我国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 安氏《吴中水利通志》、《颜鲁公文集》
左图:胡正言辑,十竹斋画谱,清中期五色套印本,中 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97年拍卖估价7千—1万元人民币; 2009年嘉德拍卖明套印本估价8万-10万元人民币
右图:李渔编辑,芥子园画传,清乾隆王寅金阊书业 堂刻五色套印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97年秋季拍卖 会估价8千—1.2万元人民币。
四、中国印刷术向域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