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3.扩大髓腔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等骨折 端的髓腔封闭或缩小者,或髓腔狭窄部直 径过小、髓腔内有不规则的突起以及不在 狭窄部的骨折,都须选用与髓内针直径相 等或大0.5毫米的髓腔扩大器或用钻头将 其钻开扩大髓腔[图4 ⑵ ⑶],选用较粗 的髓内针,以增强固定效果。
术前准备: 0.8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桡骨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150~200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2~4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0.8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线(或用骨折固定器固定),术者再继续 将针锤入骨折远段的适当深度。当髓内针 尾部进入皮肤切口时,将髓内针打入器套 在髓内针尾部 上捶击[图4 ⑹ ⑺]。髓内针插入深度以其前端达髌骨上 缘为合适,髓内针尾部留骨外部分以 2.5mm为合适,拔出孔要留在骨外,以便 骨折愈合后拔针时用[图4 ⑻]。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 ⑴从骨折端逆行进针 ⑵从转子处引出髓内针 ⑶复位骨折,顺行进针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图5 右股骨骨折逆行法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1.髓内针的选择很重要,太长将打入关节 或在骨外残留过长,可以发生疼痛和跛行; 太短则达不到固定作用;太粗容易造成骨 的劈裂;太细则固定力弱,不能控制移位, 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扩大髓 腔可损伤骨内膜,应尽量少用。
手术讲解模板: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1.进钻时应经常滴注凉的生理盐水,降低 钻头转动时产生的热,以免损害骨细胞。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注意事项:
2.钻孔与安置螺钉应一次成功,反应钻孔 或拧钉,势必影响固定作用。钻孔方向应 位于骨折块中心,螺钉置入的方向应与钻 孔方向一致。螺钉长短应当合适,过短的 螺钉不起固定作用,过长则会突入软组织, 引起疼痛和损伤[图10 ⑴~⑸]。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螺钉又分为皮质骨螺钉和松质骨螺钉两种。 皮质骨螺钉为全长螺纹,也用于加压钢板 的固定;而松质骨螺钉,螺纹较宽大,仅 占螺钉长度 1/3~1/2左右,二者均无自攻沟槽[图3]。 普通螺钉和标准皮质骨螺钉的区别见表 44-1。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端产生加压作用。 松质骨加压螺钉尾部加垫圈旋进后,钉的 有纹和无纹部分须分别固定于近、远侧骨 折段内,螺钉旋紧后即产生加压作用[图9 ⑴~⑶]。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步骤:
5.缝合 内固定结束后,撤除保持复位的 器械,检查骨折端复位情况。如有条件, 对某些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应摄片检查,满 意后即可按层缝合。
适应证: 2.手法复位失败的长骨螺旋骨折、长斜骨 折、蝶形骨折等。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适应证: 3.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用加压松质骨螺钉 加垫圈固定,可以起固定与加压双重作用。
手术资料:跖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禁忌: 1.小儿长骨骨折,虽合手上述适应证,也 不宜应用,以免损伤骨骺;
术前准备: 表44-1 普通螺钉和标准皮质骨螺钉区别
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

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摘要】目的讨论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又称为Bennett骨折脱位。
如整复位置不理想,或外固定不能雍持整复位置,应尽早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免造成第一腕掌关节持久性疼痛和僵直。
【关键词】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压证:新鲜有移位或有成角的腕舟骨骨折,经整复后复位不满意或用石膏管型固定不能维持整复位置等不稳定的腕舟骨骨折,以及新鲜的腕舟骨近极骨折,应考虑早期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新鲜的腕舟骨粉碎性骨折,或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或骨折端出现囊性变,或骨折近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应考虑施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一)腕前方入路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
1.手术步骤(1)于腕部桡侧沿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作4~5cm长的弧形切口,切口的中部相当于桡骨茎突水平的位置,通常为舟骨骨折的部位。
(2)将桡侧腕屈肌腱向尺侧牵开,分离桡动脉并将其向桡侧牵开,斜跨切口的桡动脉掌浅支予以切断结扎,显露腕舟骨前面的桡腕掌侧韧带及腕关节囊。
(3)纵形切开桡腕掌侧韧带及关节囊,轻度背伸腕关节,即可清楚地显露腕舟骨骨折部。
(4)在新鲜的腕舟骨骨折中,只需将骨折间隙内的血凝块或纤维组织清除后,即可根据需要应用2枚克氏针,或普通螺钉,或Herbert螺钉作内固定。
(5)在陈旧性舟骨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处已发生囊性变,或缺血性坏死,需将骨折两端的硬化骨及纤维组织清除干净。
在新鲜的粉碎性骨折中,骨折碎片应予清除。
在施行植骨之前,在骨折两端用小骨凿和小刮匙作一长方形骨槽,或于两骨折端中央挖一植骨腔。
然后于髂骨嵴上凿取相应大小、带有松质骨的皮质骨块,并根据舟骨上骨槽或植骨腔的形状和大小,修整成骨栓,将此骨栓插入舟骨的骨槽或植骨腔内并用力压紧。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
解剖上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当暴力沿拇指纵轴作用于鞍状结节时可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内上至外下的斜形骨折。
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能保持与大多角骨的解剖关系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而向桡侧和背侧移位,这类骨折复位较易维持对位则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因此这种骨折常需切开复位。
[适应证]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麻醉方式]常用臂丛麻醉,或臂丛麻醉加局麻[手术体位]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平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
[手术切口]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
[手术用物]一次性手术包一个,驱血带,缝针十颗,单纱、棉球、绷带各一包,长条五块、方块五块,大、小、尖刀片各一片,一号、四号丝线给一包,各类型手套,疝气包一套,小儿骨科包一个,电动或手动驱血器。
[手术步骤]1.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递卵圆钳,碘伏棉球消毒皮肤,递小单、中单、洞巾协助铺巾。
2.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
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3.复位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
4.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的克氏针作内固定。
在手术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电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
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
因为这类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体会

1 王 月 澎宜.手外科学 IMI.第2版 北京:人民卫 版社, 9 9:28 . 生出 19 3 j 2 加宁.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 [ 韦 溯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凶2一 2仪 2肠. 3 [ J 张建心, 胃少汀, 张龙海.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掌骨骨折I疗方法: 掌骨骨折好发于2一 5掌骨, 以3一 4掌骨多发, 有横形、 斜形、 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 由于骨间肌 和叫状肌的作用, 横形骨折较少移位, 且保持上述肌肉的紧张 状态, 可以使骨折复位和保持稳定, 所以, 从前更多采用的是 伤处的屈曲掌指关节的张力外固定。 斜形骨折单靠外固定常无 法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 容易形成畸形愈合。 掌骨骨折的治疗 原则为4、 5掌骨可以有轻度的背向成角, 常不会对手部功能及 外形有明显影响。 掌骨成角畸形及所有的旋转畸形都会造成对 应指的功能障碍, 必须校正川 。为了实现良好的复位, 纵向克氏 针、 交叉克氏针并配合石膏外固定, 也应用于临床1 。在掌骨骨 1 2 折治疗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达到良好骨折复位的同时, 尽可 能地早期开始手部的功能锻炼, 因此坚强的内固定是必要的条 件。 金属板钉内固定对短管状骨的复位和稳定是较为理想的材 料[ 。 ] 3 本组病例使用钦板的厚度l mln , 操作简洁, 固定牢固, 取 得良好的效果。 通常,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指征为: ( 1 ) 多发骨折或有软组织损伤; (2 有明显移位的横形、 ) 斜形或螺 旋形骨折; (3 粉碎的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周围骨折; (4) 粉碎 ) 骨折的短缩及旋转 (5 有骨缺损l 。对掌骨骨折选择治疗方法 ) 1 ’ 是还应充分考虑病人的职业, 对手的精细动作要求较高的特殊 专业人员, 如医生、 琴师等, 对手术适应征还可放宽。 随着生 活质量的提高及人们对于早期恢复工作的迫切要求 , 更多的病 例要求尽快地恢复手部功能, 按上述通用的手术适应征, 要求 手术治疗的明显增加。 术后手部功能康复: 掌骨骨折术后的功 能锻炼与手术本身同等重要, 内固定的目的也是内固定的优势 就在于可以尽早地使骨折得到坚强的固定,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组 织的影响, 减少骨折周围组织的粘连。 本组病例强调手术后的 伤手功能锻炼, 在麻醉恢复前用健手被动活动, 麻醉恢复后连 续镇痛泵维持下, 进行主动的指间、 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的功 能训练。 在数 日内恢复手的正常活动度, 将创伤所造成的功能 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有利于手部功能的彻底恢复, 是目前较
跖骨骨折复位手术记录

跖骨骨折复位手术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师:xxxxx手术助理:xxxxx患者姓名:xxx年龄:xxx性别:xxx住院号:xxx科室:xxx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跖骨骨折。
考虑到患者年龄、活动水平及骨折类型,决定对其进行跖骨骨折复位手术。
手术旨在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1. 患者采取卧位,经肢体消毒,铺巾。
2. 通过X光定位,确认骨折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并做好标记。
3. 切口选择:在跖骨骨折部位近端,做一切口,长约x cm。
4. 经皮肌肉解剖,逐层显露跖骨,小心保护周围血管、神经。
5. 对骨折断端进行彻底清理,以去除碎骨块和软组织残留。
6. 将两断端复位,并应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材,如钢板和螺钉,以保证骨折处的稳定。
7. 关节功能检查,确保复位准确。
8. 闭合切口,进行缝合,贴敷无菌敷料。
9. 患者转至恢复室,观察恢复情况。
术后处理:1. 术后进行止血、抗感染、消炎等处理。
2. 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情况。
3. 术后第x天,拍X光片检查骨折处的稳定性和骨愈合情况。
4. 术后第x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5.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
手术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
讨论:本次手术针对患者跖骨骨折进行了复位手术,采用了适当的内固定方法,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跖骨骨折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患者受伤部位的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合理的康复训练和随访也是关键,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结论:本次跖骨骨折复位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将有望取得良好效果,为患者恢复正常的足部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手术-第1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概述Ex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base of the thumb metacarpal are often displaced, with a flexion deformity and may show palmar comminution (Winterstein fracture).第1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通常移位明显,呈屈曲畸形,可伴有掌侧粉碎。
2、移位机制Displacement due to muscle forcesThe pull of the thenar muscles results in palmar flexion of the distal fragment.骨折远端由于鱼际肌牵拉向掌侧屈曲,背侧成角3、屈曲畸形Flexion deformityIf the flexion deformity exceeds 30 degrees, thumb function may be impaired due to muscle imbalance. Internal fixation allows for anatomical reduction.如果屈曲畸形超过30°,由于肌肉不平衡,将会影响拇指的功能,建议手术治疗,解剖复位。
4、掌侧粉碎导致不稳定Instability due to palmar comminutionIf standard plates are used, bone graft from the distal radius may be necessary to avoid delay in bone healing and consequent secondary displacement, or failure of fixation. Angularly stable plate fixation, using a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prevents secondary displacement without the need of bone grafting.如果使用标准接骨板,建议从桡骨远端取骨进行移植修复以避免骨延迟愈合、骨折二次移位、内固定断裂。
骨科手术记录

骨二科手术记录样本目录(一)骨折部分1.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内固定3.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5.孟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6.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7.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尺桡骨内固定取出术9.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0.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11.股骨粗隆区骨折切开复位DHS内固定12.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3.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14.股骨干骨折外固定架固定15.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16.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7.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18.胫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19.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0.股骨下1/3截肢术(二)脊柱部分1.椎间盘突出开窗髓核摘除术2.C5-6椎间盘摘除+自体髂骨前路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术3.颈椎病后路单开门减压术4.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5.腰1压缩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6.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7.腰2、3椎体结核病灶清除(三)关节部分1.全髋置换术2.全膝关节置换3.膝关节镜检半月板部分切除术骨折部分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 颈丛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右肩背部垫高,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
2. 以右侧锁骨骨折端为中心作横形切口,长约8cm,切开筋膜层,显露锁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剥离,清除骨折端血肿,见骨折粉碎,移位,将骨折牵引复位,钳夹维持,取6孔重建钢板置于锁骨上侧,钻孔,攻螺纹,拧入螺钉固定,并使骨折端加压,检查骨折固定稳定。
3. 冲洗术野,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内固定术1 麻醉平稳后,患者仰卧左肩垫高位,常规消毒铺单。
2 以左肩锁关节为中心沿锁骨走行取长约10厘米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显露左肩锁关节,术中见左锁骨极外侧骨折,左肩锁关节脱位,肩锁韧带及关节囊损伤撕裂。
清除关节内增生肉芽组织后,置入6孔锁骨钩钢板固定,观察钢板贴附良好,肩锁关节脱位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发表时间:2016-12-23T15:48:38.0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7期作者:杨爱龙
[导读] 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上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骨科三病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
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
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
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微型钢板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047-02
掌骨骨折多数均能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
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小夹板固定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且肿胀明显难以手法复位,或错位明显的斜位或螺旋形等不稳定骨折及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可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钢板或钢丝内固定。
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共54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3岁。
开放性损伤18例,闭合性损伤12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18例27处,微型钢板固定12例27处。
1.2 手术主法
于手掌骨折处,沿掌骨做纵行切口,长约3~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背侧较大的静脉及皮神经支,切开筋膜,牵开指伸肌腱,稍剥离骨间肌即可暴露骨折端[1]。
1.2.1克氏针内固定①首先用骨膜起子将骨折远端撬起,并用Kock齿钳夹住掌骨于掌指关节屈曲位,用手摇钻或电钻将粗细合适的双头尖的克氏针逆行插入远端髓腔内,徐徐摇转克氏针从掌骨头的桡侧或尺侧经皮肤穿出,以不影响掌指关节被动伸直为度;②松去手摇钻,将手摇钻固定到克氏针远端,把克氏针向远端徐徐退出,直至近端正好进入髓腔内;③撬起近侧骨折端,使骨折远、近端对正复位;再将克氏针从远端方向徐徐摇转,以穿出掌骨基底与腕骨固定为止,并用同样长度克氏针相比,估计克氏针已进入固定掌腕关节;④将克氏针远端断剪留在皮外,并将外露克氏针弯成弧形,防止日后松动进入皮下;⑤为了防止旋转,一般采用交叉克氏针或单枚克氏针,远端加用横行克氏针固定[2]。
1.2.2钢板内固定术切口长约5~6cm,根据小钢板长度自掌骨骨折两端切开骨膜,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及远近端骨干,对正骨折线解剖复位,于掌骨背侧放置四孔钢板,用持骨器夹住钢板与掌骨干,检查骨折部有无间隙,用小钻头分别钻孔,并拧紧螺丝钉,以达到固定目的[3]。
1.2.3多发性不稳定性斜形掌骨骨折分别用单根克氏针固定,方法同上。
因掌骨呈弧形排列,为防止骨折远端旋转移位,采用两枚克氏针横贯固定,一根自第二掌骨远端桡侧横行贯穿第三掌骨远端固定,另一根自第五掌骨远端尺侧横行贯穿与第四掌骨远端固定。
1.2.4复位固定完毕,逐层缝合伤口。
术后石膏托外固定,2周拆线,去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6周拔除克氏针。
对于小钢板固定稳妥者不加外固定,早期开始功能活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愈合良好,X片可见骨折处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较好完成专项负荷,关节活动正常;良:骨折愈合可,X片骨折处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可完成一般性负荷运动,但完成专项负荷有障碍,关节活动稍受限;差:骨折愈合差,X片骨折处有骨痂生长,但骨折线模糊但仍可见,只通进行一般性负荷运动,不能完成专项负荷,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2.结果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处,良12处,差8处,优良率70.37%;骨折愈合时间9~12周,平均9.7周;骨延迟愈合2例,感染5例。
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处,良14处,差6处,优良率为88.89%;骨折愈合时间9~10周,平均8.8周,并发感染3例。
3.讨论
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如硬物的砸伤、机器的绞伤、挤压伤等。
也有握拳后用力击打所致骨折。
多为横断形、斜形、螺旋形等。
掌骨干骨折后,由于屈肌及骨间肌牵拉,骨折端向背侧移位成角。
掌骨颈骨折时,因骨间肌的牵拉,使掌骨头向掌侧移位,骨折近端向背侧移位。
近节指骨骨折,骨折处向掌侧成角并顶于屈肌腱上,使屈肌腱活动受限,愈合时容易发生粘连[4]。
中节指骨骨折,由于指浅屈肌腱附着,如果骨折发生在附着点的远侧,骨折向掌侧成角;如果骨折发生在附着点的近侧,骨折向背侧成角。
末节指骨骨折可分为爪粗隆及指骨干骨折和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
爪粗隆及指骨干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的裂纹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此处无肌肉牵拉,无明显移位;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由伸肌腱猛烈牵拉所致,骨折移位明显,手指末节下垂,呈锤状。
掌骨干骨折,在局麻下进行手法复位,牵引骨折的手指,在背侧成角处按压,矫正成角畸形,使其复位,复位后用石膏或夹板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如果为重叠性横断骨折,复位比较困难者,考虑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或斜形固定,也可以用钢板固定,也可以用螺丝钉固定,也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多发性骨折,由于肿胀严重,可以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
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上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詹玉林,徐小雄,艾克拜尔?尤努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掌骨骨折7例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11):1096-1097.
[2]张立山,潘勇卫,田光磊.顺行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第四、五掌骨骨折的解剖入路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2):67-70.
[3]陈亚伟,曹能力,李伟,刘建惠.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7):91-92.
[4]王建云,姜世平,唐敏,黄薇.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56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