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1
蜀道难原文及赏析

蜀道难原文及赏析导语:《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道难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蜀道难原文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赏析一首《蜀道难》,给人的感觉不仅仅入蜀之路的艰难,更多的是人生之路的艰辛,“噫吁戏,危呼高哉!”人生旅途谁没有这样的感叹呢?特别是像李白一样具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远大理想、要求“济苍生”“辅社稷”“安黎元”的'人,人生之路更是艰难。
在《蜀道难》里,李白用他那高超的艺术手法,丰富奇特想象,把这样艰难人生之路表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引出古蜀国创业的艰辛,时间之长“四万八千岁”,环境之恶劣“西当太白有鸟道”就是有“石栈相钩连”,还是面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情形,处境之险恶“地崩山催壮士死”,就连黄鹤、猱猿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以越过而“愁攀援”,更何况是人呢?然而,古蜀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五丁开山”那壮美的故事也不断激励着无数的勇士不顾“青泥何盘盘”,而“百步九折萦岩峦”,尽管把人折磨的“仰肋息,坐长叹。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白《蜀道难》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李白《蜀道难》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
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
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
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
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
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
“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
《蜀道难》感情基调解读

一咏三叹,情溢其间——《蜀道难》感情基调解读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274700)李召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上层层深入的格局。
也彰显了本诗的咏叹基调。
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其实这三叹也就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构筑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一叹蜀道之高。
蜀道之高首先从蜀道的来历写起,“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让我们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
“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极言其高,给人以身历其境之设想。
二叹蜀道之险。
写蜀道之险,作者另辟蹊径,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一言,表面为劝说,其实为从侧面向人们展示蜀道之险,其意味尤为深长。
进而让我们认识那“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的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这与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
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所云“其险也如此”。
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
诗人从蜀道高峻、险象丛生的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
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
诗人其实是要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
蜀道难 李白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蜀道难李白_古诗大全蜀道难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噫吁?"岁。
"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
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
回到梓潼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
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
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
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御之。
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螭即龙。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
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善飞的大鸟。
尚:尚且。
得:能。
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雄奇奔放的笔调,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奇丽。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原文和译文。
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号啼鸣,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带答案)1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蜀道难》中说明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如果不是可靠的人把守就会反受其害的诗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4、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
5、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向友人表明蜀地不可久留,用“,”规劝友人早离是非之地。
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7、锦城虽好,但途中山高水险更有豺狼虎豹,所以诗人发出感慨“难”,只能让人向往而不敢前往的诗句是:,,,。
,。
8、《蜀道难》中面对天险,远道之人又为何冒险呢?李白发出疑问的句子是:,。
!9、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神话和通过描写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来写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10、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1、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的句子是:,。
,。
12、李白在《蜀道难》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蜀道难》默写答案1、李白《蜀道难》中说明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如果不是可靠的人把守就会反受其害的诗句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李白《蜀道难》中“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向友人表明蜀地不可久留,用“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规劝友人早离是非之地。
高中语文《蜀道难》笔记

蜀道难
噫吁xì嚱惊叹声(蜀地方言),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fú凫,开国何多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尔那时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面对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沟通相连。
上有六龙回使…回转【使动】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越过愁为…发愁【为动】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摸参历穿过井仰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yīng膺胸口坐徒然,白白地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可怕的路途chán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不可攀。
但只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使…凋谢【使动】朱颜!连峰去距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huī豗,。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 3 1 《蜀道难》(同步习题)(原卷版)

《蜀道难》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咙.言(lóng)巉.岩(chán)飞湍.(tuān)B.喧豗.(huī)砯.崖(pīng)吮.吸(shǔn)黄鹄.(hú)C.崔嵬.(wéi)峥.嵘(zhēng)参.(shēn)万壑.(hè)D.猿猱.(náo)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zī jū)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3.以下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③黄鹤之.飞尚不得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4.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人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的情感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一,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二、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概览1、知识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
(2)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能力目标(1)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分析(1)对不同角度的“蜀道之难”的把握(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看前后”环节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力与分析能力三、教学过程一方面,考虑到高中学生有足够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方面都趋于理智成熟,所以对此堂课的教授主要是提示与引导,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拓展、发散;另一方面,鉴于高考的应试需求,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采用清晰明了的结构图示,带领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与要掌握的知识要点进行识记进而记忆。
贯彻简而易懂的“四看原则”逐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分析,并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本堂课的内容。
(一)导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中有这样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他就是诗仙李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李白的浪漫主义杰作《蜀道难》。
(二)“四看”方略。
授课之前,大家看几张图片,谈谈对它的印象1、看题目:《蜀道难》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蜀”是指四川,具体位置在哪里呢?通过图片来看一下。
那么我们应该想一想,四川道路即“蜀道”为何难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会是属于什么样的文章,体裁是什么,逐步靠近题目的深层含义。
(最后清楚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常识简介: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祭祀、宴飨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一任务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逐渐演变,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2、看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
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对李白,大家了解多少呢?给同学介绍李白的大致情况(包括生平,创作风格)。
同时,在了解作者的同时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王官)、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王番)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七五三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
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王官)、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
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
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
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一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3、看文本(1)、诵读:听示范朗诵,把握节奏、韵律,体会感情。
(2)、重点字词及用法含义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yíng )岩峦(luán )抚膺(yīng )巉(chán)岩飞湍(tuān )吮(shǔn )血咨嗟(zījiē)崔嵬(wéi )蚕丛及鱼凫:杨雄《蜀王本经》:“蜀王之先,名蚕虫、鱼凫……”蚕虫、鱼凫是蜀国的先王。
猿猱(náo):猿猴。
猱,猿的一种,善攀援。
天梯石栈:天梯,指高险的道路;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而建成的通道。
比喻道路艰险。
喧豗(huī):喧闹声。
峥嵘:山势陡峭。
崔嵬(wéi):山势险峻高大。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易守难攻。
咨(zī)嗟:叹息。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词作状语)(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作动词,冲击)(7)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8)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9)青泥何盘盘(多么)(10)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1)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2)所守或匪亲(同“非”)(13)锦城虽云乐(虽然)(3)、文章脉络及不同角度的“蜀道难”(1)结构图示开篇:主旨句一见一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照应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2)不同角度的“蜀道难”a、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b、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冲波逆折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c、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d、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e、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当然的气氛。
f、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化为狼与豺杀人如麻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
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
揭露蜀中才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鉴赏(包括章法、意境、风格、寓意)a、复沓形式(又称反复)李白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
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b、主副句相随形式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它: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诗的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
主旨句的重复出现及副句的变化,在全诗的结构和基调的形成上具有重要作用。
意境阔大,气势逼人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
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6个字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连峰绝壁,砯崖转石,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诸如此类的众多画面,构成阔大的意境,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
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略)感情炽热奔放风格豪放飘逸提示:a、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b、从意境和手法运用(想像、夸张等)上品味诗人的风格特点。
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当时李白已故,不足信。
一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
此说出自《梦溪笔谈》,也缺乏根据。
一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
此说出自元萧士赟。
其据杜甫《北征》中以“君”称唐肃宗之例,认为此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
这纯属臆测了。
一说:“言其险,更著其戒。
”(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用意可能是这样。
4、看前后:对比李白的不同诗歌(如《行路难》)以及不同作家对蜀道的描写,分析其异同。
考虑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所以不作过多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查,想一想。
四、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从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诗人用神话传说、夸张、奇特的想象、映衬和烘托等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五、作业处理1、理解背诵《蜀道难》2、结合老师课程的鉴赏部分,归纳总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1)、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
(2)、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3)、诗人在描绘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时,融入浪漫主义的激情。
(4)、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诗人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齐,也突破了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