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洋资源开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海洋资 源开发 利用的 类型
海洋化学资源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
海洋矿产资源利用
海盐生产 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石油资源 锰结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练习
1.我国在渤海石油开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 C)
A.有利于渤海石油出口 B.渤海是公海 C.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 D.海底油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2、海盐生产方法
(1)电渗析法 (2)冷 冻 法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成本较大,产量低
(3)盐 田 法 特点: 受环境影响大,成本低、产量大
影响 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 ③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④海水盐度
3、我国主要盐场分布 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阅读P58材料“锰结核---躺在海底的宝藏”
海底矿产资源
拖网获取 锰结核矿
大洋锰结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四、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滨海----砂矿
1、类型及分布
大陆架---油气资源
波斯湾、几内亚湾、
深海---锰结核
北海、马拉开波湖、
四、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滨海----砂矿
1、类型及分布
大陆架---油气资源
波斯湾、几内亚湾、
深海---锰结核
北海、马拉开波湖、
世界 墨西哥湾、加利福尼
亚湾
分布:
2、海底石油分布及开发
中国 渤海、东海、南海等
精品高中地理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海底矿产资源是指蕴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煤铁等固体矿产、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富钴锰结核、热液矿藏和可燃冰等。
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当然,海洋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今世界海洋不管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资源发展都有着重大关系。
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而且还有陆地上没有的一些资源。
我国近海矿物资源主要是两类,一是石油和天然气,二是滨海砂矿。
在渤海,黄海,还有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东海,备受争议的南海都富含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矿产资源。
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万亿立方米。
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海洋仅为%,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左右。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
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其中渤、黄海各为亿吨,东海为17亿吨,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 亿吨。
这一预测可能偏低。
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
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
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
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正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是柄“双刃剑”。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特点,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特点第二课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第三课时:海洋资源的保护1. 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 海洋资源保护的措施第四课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1. 舟山群岛的海洋资源特点3. 舟山群岛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舟山群岛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种类、特点、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环保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舟山群岛相关资料、海洋资源保护法规、可持续发展案例等。
3. 教学多媒体:PPT、地图、视频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
2. 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
3. 分析海洋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丰富、不可再生性、区域分布差异等。
1. 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渔业、海洋工程、海上运输等。
2.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PPT课件

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
新知导入 思考:我们蛟龙多次在深海探索有何作用?
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8次。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 作为我国正在应用的唯一一艘能够下潜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探索深海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蛟龙探海”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深海事业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填海造陆:香港国际机场位于香港特别行政 区赤纖角,1998年7月启用,占地1255公顷, 其中75%是填海造陆而成的。2016年4月,香 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获批,计划在现 有机场以北填海拓地。
高速船体材料,高耐腐蚀海洋建筑材料以及深海探测材料都面临更新换代。 这些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黎巴嫩军方引述该国代表团团长亚辛准将的话表示,以黎两国近日的会谈只涉及技术性问题,并不预示着两国将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解决两国海域划界问题的第一步,基于黎巴 嫩国家的最高利益,我们期待谈判可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划界的目标。 修建、扩建柴油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保障岛上的电力供给。 想一想:海洋空间开发有何意义? 该岛始建于2001年,由一个棕榈树干形状的主岛、17个棕榈叶形状的半岛和顶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组成。 保障岛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饮水、食物、电力等正常供应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 以黎两国都希望在地中海勘探和开发新的天然气田,此前几年它们已经在地中海发现了大量大型气田。 该岛始建于2001年,由一个棕榈树干形状的主岛、17个棕榈叶形状的半岛和顶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组成。 目前,荷兰有1/5的国土是通过围海造地获得的。 该岛始建于2001年,由一个棕榈树干形状的主岛、17个棕榈叶形状的半岛和顶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组成。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 (2)应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以《地理选修2》中的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2.学习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海洋资源;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开发利用现状;2.激发学生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珍惜意识;3.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究。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洋地图,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分布,涵盖面积、深度等特征,展现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引出课题;•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开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介绍和深入探讨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和开发现状。
2. 学习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海洋水力、物理、化学、生物特点;•分类介绍海洋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3. 介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体介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阐述其发展状况、优势和劣势;•进一步详细讲解海洋石油、海洋捕捞、海洋工程、海洋旅游和海洋环保等领域。
4.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珍惜海洋资源•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宣传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识;•强调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分析问题•展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如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探究并思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关小组活动。
6.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收获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激励学生思考、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海上的环境特点,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特点。
2.运用示意图,列举各类型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3.结合实例,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4.通过社会调查或观看影像,说明我国海洋国土资源现状,学会分析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意义与解决海洋利益争端的途径。
目标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早期开发利用方式(1)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________之利和舟楫之便。
(2)________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其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面临的困难(1)开发困难的原因⎩⎪⎨⎪⎧海面上:多变的海洋 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黑暗、 、低温、缺氧海水: 强海冰: 大(2)开发困难的表现: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________大。
3.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优点优点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海底隐蔽性好 温度、压力比较稳定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意义及条件5.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深海及________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6.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主要方式利用空间形式优点缺点生产场所海岸滩涂、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盐田、海水养殖、海上发电等空间范围广阔,降低用地成本,保证用地规模;不与粮争地,无须移民搬迁;可以开展水面—水体—海底立体化综合利用;水下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等。
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和影响;大容量、抗干扰;安全性较强;海洋气候适宜、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利于开展海洋娱乐活动和人类居住海面上活动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的环境。
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使得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仓储场所海底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交通运输场所海岸、海面及水体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生活场所海岸滩涂、海面及水体、海底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军事场所海岸、海面及水体、海底军舰航行、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拓展延伸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原因危害分布典例保护措施海洋环境污染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日本“水俣病”;石油污染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破坏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破坏海岸湿地环境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海岸带赤潮海平大量温室气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岸带,尤荷兰、孟加面上升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拉国以及热带的一些小岛国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厦门新机场造地选址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利用周边海域淤泥吹填造地。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件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海底可燃冰的开发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2.4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 综合思维 : 结合实例展示人类在海洋空间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评 价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国家安全的影响。
• 区域认知:列举实例,知道海洋空间的构成,开发利用的领域及主要 方式。
三、对国家海洋国土的影响
• 1.海洋国土含义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 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 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 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 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 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1.海洋空间资源优点:
与陆地空间资源相比: 不与农争地; 无须移民搬迁; 水下自然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
2.海洋空间资源环境特征
海水腐蚀性强、 海冰破坏力大 海洋生物的附着性
深海 黑暗 高压 低温 缺氧
海水运动复杂
• (三)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与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面临的困难:
资金投入大
5.面对国际海洋争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1)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法律 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
(2)面对外国霸权 主义蓄意挑起的冲突和 摩擦,坚决维护国家安 全。
讨论永兴岛开发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 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水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76课时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制盐 速大;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的区域
砂矿 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水深较小或矿床埋藏深度浅,开发
开采 限制条件少,距后方基地近的区域
海水 养殖 增殖
水质好,含沙量小,营养盐丰富;水体交换畅通且波浪较小 的区域
滨海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市 场广阔,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有 政策支持的区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深层海水水深较深,生物较少,接 受太阳光照也较少,光合作用不强,矿物质元素能够保存 下来,且氧气较表层海水少,①④错误,③正确;深层海 水距离陆地较远,水深较深,受陆地污染较小,相对清洁 少菌,受到医药等领域的青睐,②正确。B正确。
随堂巩固训练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通道,大桥主体工程采 用桥隧组合方式,中间段设有海底隧道,隧道长约6.75千米,隧道两 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1~2题。
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硬;潮差较小,含沙量小;水深适宜,
海港 能满足港池及航道建设需要;风小或避风条件好;雾少;冬
季结冰期短;陆域较宽阔,交通便利的区域
海洋
油气 区位条件好,陆域面积大;水深适宜的区域
田
旅游 区
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客源丰富,环境容量大;地质地貌 类型丰富,自然景观奇异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 源组合状况好的区域
1.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C.地下水比例上升 D.地下水用量最多
答案:C
解析:1870年后,随着人口大规模西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美国大量开 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比例上升,C正确;由材料“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 对减弱”可知,河流水比例下降,故A错误;比例下降不代表用水量下降,地下 水使用量相对有限,其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用量最多,故B、D错误。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石油由古代低等生物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 于浅海大陆架地区
海上钻井平台
四、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滨海----砂矿
1、类型及分布
大陆架---油气资源
波斯湾、几内亚湾、
深海---锰结核
北海、马拉开波湖、
世界 墨西哥湾、加利福尼
亚湾
分布:
2、海底石油分布及开发
中国 渤海、东海、南海等
开发 利用
①沿海干旱半干旱区---中东科威特、 分布: 沙特阿拉伯
②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矿区—西 沙群岛
③沿海淡水紧缺的城市
二、海洋生物资源
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和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
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类型:海洋渔业、海洋药用生物开发 2、海洋渔业资源 (1)分布:
东北大西 洋渔场
2、类型:
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
3、特点:(优缺点)
(1)总量大,密度小 (2)可再生
(3)污染小,是清洁能源
(4)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上因地而异
时间上有日变化、月变化、 年变化
思考:
为什么美国、俄罗斯、日
本、法国等特别重视对海洋 能的开发利用?
海水温差能是指涵养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是 海洋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海洋的表面把太阳的辐射能大部分转化为 热水并储存在海洋的上层。另一方面,接近冰点的海水大面积地在
思考 1、潮汐发电与水能发电工程建设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①修建大坝;②坝址选择口小腹大地区; 不同点:潮汐电站建在河口海峡或海湾;水电站建在落差 大的峡谷河段 2、沿海地区都能进行潮汐发电吗?
不是。要有足够的潮差;要有储蓄大量海水的海岸; 要有地形平坦,口小腹大的地区便于土建工程建设
3、一天中能进行几次的潮汐发电? 4次
不到1000m的深度从极地缓慢地流向赤道。这样,就在许多热带或 亚热带海域终年形成20℃以上的垂直海水温差。利用这一温
差可以实现热力循环并发电。
潮汐涨落比较大的海边, 建几道闸门,装上水轮机 就可以利用潮水来发电了。 潮水上涨以后,闸门外的 海面升高了,打开闸门, 海水向内流动,水流冲动 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 机发电;流进闸门的海水, 积聚起来,闸门内的水面 也升高了。潮水开始下落 时,关掉先前的闸门,打 开另外的闸门,水便向外 流动,又可以推动水轮机 带动发电机继续发电。
(3)海洋污染及海洋工程造成近岸生态恶化,海洋生物 资源减少
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海洋农牧化就是像陆地种植农作物、放牧牲畜那样,在海洋中开
展海洋生物的养殖和增殖.如海水养殖和海底牧场(人工鱼礁渔场和 人工增殖渔场)等。
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类型:海洋渔业、海洋药用生物开发 2、海洋渔业资源 3、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杭州湾跨海大桥
4、海底储藏
海 远离居民区 底 海洋广阔 空 低温、缺氧 间
易燃易爆危险品 易霉变易腐烂食品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主要有:
1、围海造陆地带来赤潮。 2、引发洪灾。 3、毁掉大批红树林。 4、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 衡。
六、海洋能的特点
1、概念:
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
影响 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 ③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④海水盐度
3、我国主要盐场分布 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A
B
C
近岸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滨海砂矿
大陆架浅海海底(B) 石油、天然气
海盆(C)
深海锰结核
北太平洋东部北纬 5—15度是全球锰 结核最丰富的地区
深海锰结核
拖网获取 锰结核矿
北海渔场 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北太平洋渔场
西北大西洋 渔场
东南大西洋渔场
东南太平洋渔场
秘鲁渔场
为什么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呢?
水浅,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盐类
200
米
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类型:海洋渔业、海洋药用生物开发 2、海洋渔业资源 (1)分布: 北海渔场—寒暖流交汇
渔场②的成因是 附近海区盛行上升,流
渔场④是 北大西洋 暖流与
寒流交汇而成。
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上升流
(2)形成条件:
①浅海大陆架,光照足,光合作用强 ②江河水注入带来有机质,饵类丰富 ③洋流:寒暖流或者上升流
纽芬兰渔场
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类型:海洋渔业、海洋药用生物开发 2、海洋渔业资源 3、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捕捞,经济鱼资源衰减,优质鱼出现危机, 珍稀物种减少甚至绝迹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造陆,生物多样化减少
特点: 安全、稳定不受降水季节影响的 供水源;成本高尚未普及
原理: • 运用物理化学等方法,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淡水或去
除处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技术及工艺过程。
冷凝层
太阳能蒸发海水示意图
大 型 海 水 淡 化 设 备
一、海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海水淡化
海洋水利用 主要方式
特点: 安全、稳定不受降水季节影响 的供水源;成本高尚未普及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海洋生物资源除了可供食用外,还可供药用 B.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C.海底油气开发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
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
D.中国目前只能在近海渔场发展海洋捕捞 和海水增、养殖业
3.人类在海洋中的捕鱼量90%以上来自( C)
A.寒流流经的海区
B.暖流流经的海区
1964年5月,青函隧道开始 挖调查坑道,1971年4月正式动 工开挖主坑道。经过12年的施工, 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 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 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 函隧道的先导坑道终于打通了。 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 通车,从而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 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当今全球粮食、 资源、能源供应紧张 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 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 的资源,已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海洋资源
• 海洋水资源 • 海洋生物资源 • 海洋化学资源 • 海底矿产资源 • 海洋能源资源 • 海洋空间资源 • 海洋旅游资源
2050
随着地球人口的急遽增加,水荒已成为世界性 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浅海------近海
3、矿产资源开发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
五、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 空间资源 的特点
海上:
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 运动多变,海冰破坏性大
深海: 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海水: 腐蚀性强
2、海洋空间 开发特点
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 复杂性和特殊性
3、海洋空间资源的优点
海上油库
围海
文化娱乐:海洋公园 海滨浴场 海上运动区
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又称英法 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 (Eurotunnel),是一条把英 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 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 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km的 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 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 长度为3×38km,是目前世 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也是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 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50kW振荡浮子式波浪能独立 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系统
发电系统。
示意图
世界首座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海岛可 再生独立能源发电的电站将落户珠海担杆岛。
练习
1.我国在渤海石油开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C)
A.有利于渤海石油出口 B.渤海是公海 C.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 D.海底油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 元素有80多种。其中 食盐、镁、溴、淡水 开发已达到工业规模。
盐池
晒 盐
盐田法晒盐是利 用海的自然蒸发 获取海盐,与电 渗析法、冷冻法 对比有什么优势?
主要依赖光照、 晴朗、多风等自 然条件,成本相 对较低
三、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化学资源的主要类型: 盐、镁、溴、碘、铀、钾
春秋季我国降水较少, 蒸发旺盛,并且春秋季多风, 可以加速蒸发,利于海盐晒 制。
2、分析布袋盐场、莺歌海 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三、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化学资源的主要类型: 盐、镁、溴、碘、铀、钾
2、海盐生产方法
(1)电渗析法 (2)冷 冻 法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成本较大,产量低
(3)盐 田 法 特点: 受环境影响大,成本低、产量大
C.大陆架水域
D.大洋中部深海区
4.沿海大陆架海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因为( A B ) A.阳光集中 B.有江河流入海洋带来的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 C.浮游生物较少 D.生物光合作用弱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渔场名称: ① , ② , ③ ,④ ,⑤ 。
(2)渔场①处在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 寒流交汇的地方;
(1)过度捕捞,经济鱼资源衰减,优质鱼出现危机,珍稀物种 减少甚至绝迹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造陆,生物多样化减少
(3)海洋污染及海洋工程造成近岸生态恶化,海洋生物资源减少
4、措 施:
(1)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
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要搬迁 人口;海底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