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

合集下载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复试比试-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复试比试-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一、试卷结构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卫生统计学部分占50% 流行病学部分占50%4) 题型结构a: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b: 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c: 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d: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e: 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一)卫生统计学部分1、绪论考试内容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互相推动、统计学的若干概念、变量的类型、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考试要求(1)了解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以及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2)掌握统计学的若干概念,包括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参数与统计量等;(3)掌握变量的类型及其特点(4)了解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考试内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概念和用途、描述平均水平统计指标的种类、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描述变异程度统计指标的种类、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考试要求(1)掌握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概念、编制过程和用途(2)掌握不同的描述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的种类、适用范围、计算方法(3)掌握不同的描述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的种类、适用范围、计算方法(4)掌握绘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能正确绘制统计表(5)掌握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类型统计图的适用范围,能根据资料正确绘制统计图3、定性变量的统计描述考试内容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概念及其应用、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和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粗率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和意义、动态数列及其各项指标的选择、定性变量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考试要求(1)掌握三种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及其应用(2)了解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常用指标(3)熟悉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意义和计算方法(4)掌握动态数列相关概念及其各项指标的选择(5)掌握定性变量统计图,能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4、常用概率分布考试内容二项分布的概念和分布特征、Poisson分布的概念和分布特征、正态分布的概念、分布特征和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规律、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意义和制定步骤考试要求(1)掌握二项分布的概念和分布特征(2)掌握Poisson分布的概念和分布特征(3)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规律(4)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意义、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基本步骤(5)归纳掌握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和正态分布三者之间的联系5、参数估计基础考试内容抽样分布的原理和特点、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概念、t分布的概念和图形特征、参数估计的意义、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式考试要求(1)了解抽样的原理以及样本均数、样本率抽样分布的特点(2)掌握抽样误差、标准误的概念(3)掌握t分布的概念、t分布图形特征以及t分布曲线下尾部面积与t值的关系(4)掌握参数估计的意义、置信区间的概念以及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和总体率置信区间的计算方式6、假设检验基础考试内容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单样本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假设检验的功效、应用假设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考试要求(1)掌握假设检验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步骤(2)掌握t检验的应用条件,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适用范围和假设检验过程(3)了解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4)掌握假设检验两类错误的概念、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5)掌握假设检验功效的概念,了解假设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7、方差分析基础考试内容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考试要求(1)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2)掌握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设计方案、适用范围、变异以及自由度的分解、不同设计类型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3)熟悉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的常用方法8、2χ检验考试内容2χ检验的用途、2χ检验的基本思想、2*22χ检验、R*C2χ检验以及配对设计2χ检验的适用范围、计算公式、假设检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考试要求(1)掌握2χ检验的基本思想和用途(2)掌握2*22χ检验的应用、计算公式、假设检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3)掌握R*C2χ检验的应用、计算公式、假设检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4)掌握配对设计2χ检验的应用、计算公式、假设检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9、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考试内容非参数检验的概念、适用范围、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多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考试要求(1)掌握非参数检验的概念及其与参数检验的区别(2)掌握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范围(3)了解不同设计类型非参数检验的基本步骤10、两变量关联性分析考试内容线性相关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线性相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线性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秩相关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秩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考试要求(1)掌握线性相关的概念及两变量相关常见的散点图(2)掌握线性相关系数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式(3)了解线性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和线性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4)掌握秩相关的概念和描述秩相关的常用统计量(5)了解秩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过程11、简单线性回归考试内容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意义、线性回归方程的表述及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最小二乘法原则、回归参数的估计及回归方程的建立、总体回归系数的统计推断、决定系数的概念、线性回归的应用考试要求(1)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线性回归方程的表述及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3)熟悉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4)掌握最小二乘法原则的概念和原理(5)掌握回归参数的估计方法,可按要求建立回归方程(6)了解总体回归系数统计推断的意义和方法(7)掌握决定系数的概念(8)了解线性回归的相关应用(二)流行病学1、绪论考试内容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特征考试要求(1)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2)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及对定义的诠释(3)了解流行病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4)熟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掌握流行病学的六个特征2、疾病的分布考试内容发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疾病负担指标、疾病流行强度的定义、疾病的三间分布考试要求(1)掌握发病频率测量指标的定义、公式、影响因素及应用(2)掌握患病频率测量指标的定义、公式、影响因素及应用(3)掌握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的定义、公式、影响因素及应用(4)掌握疾病负担指标的定义和应用(5)掌握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几项指标的定义和应用(6)掌握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各项指标及其概念和特征3、描述性研究考试内容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特点和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研究类型和用途,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考试要求(1)了解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特点和用途(2)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研究类型和用途(3)了解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4)掌握常见随机抽样方法的概念和特点(5)掌握偏倚的概念、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6)掌握现况研究的优缺点4、队列研究考试内容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不同类型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和选用原则、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的选择、队列研究效应测量指标的定义和应用,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缺点考试要求(1)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2)掌握三种不同类型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和选用原则(3)熟悉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包括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的选择、随访的对象与方法、观察终止时间与观察终点等(4)掌握队列研究效应测量指标的定义和应用(5)掌握队列研究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6)掌握队列研究的优缺点5、病例对照研究考试内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匹配的意义与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对照的选择选择要求和来源、变量的选定和定义、比值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考试要求(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2)掌握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原理、意义与应用(3)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的基本步骤,包括对照的选择、变量的选定和定义等(4)掌握比值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5)掌握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6)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及其与队列研究的比较6、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点、主要类型和用途,临床试验的概念、特点、设计实施过程和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以及类实验的概念、效果评价指标,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考试要求(1)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点、主要类型和用途(2)掌握临床试验的概念、特点,了解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过程和常见偏倚及其控制(3)掌握现场试验、社区试验以及类实验的概念(4)熟悉实验流行病学中效果评价指标,包括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等(5)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7、筛检考试内容筛检的概念、意义、应用和实施原则,筛检试验的定义和特征,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串联试验、并联试验的概念及其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的概念,筛检试验中常见偏倚的定义和特点考试要求(1)掌握筛检的概念、意义和应用,了解筛检的实施原则(2)掌握筛检试验的定义和特征,明确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3)了解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掌握筛检试验金标准的选择(4)掌握筛检试验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的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kappa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计算方法与意义(5)掌握串联试验、并联试验的概念及其对评价指标的影响(6)了解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的概念(7)熟悉筛检试验中常见偏倚的定义和特点8、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的概念和特点和控制方法,信息偏倚的概念、特点和控制方法,混杂偏倚的概念、特点和控制方法考试要求(1)掌握选择偏倚中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易感性偏倚的概念、特点和控制方法(2)掌握信息偏倚中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测量偏倚的概念、特点和控制方法(3)掌握混杂偏倚的概念、特点和控制方法9、病因与因果推断考试内容病因的定义、病因的分类、轮状模型的概念,病因研究的方法和主要步骤、Mill准则,因果推断的标准考试要求(1)掌握病因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病因模型中轮状模型的概念(3)了解病因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4)掌握Mill准则及其应用(5)掌握因果推断的标准,能根据实例进行因果推断10、预防策略考试内容健康的定义、影响健康的因素、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级预防的概念及每一级预防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健康保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意义,高危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的定义和优缺点考试要求(1)掌握健康的定义,了解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2)了解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掌握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的定义、特点、意义和实际应用(4)了解健康保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意义(5)掌握高危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的定义和优缺点11、公共卫生监测考试内容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特征和任务,主动监测、被动监测和哨点监测的概念,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和内容,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和基本步骤考试要求(1)掌握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特征和任务(2)掌握主动监测、被动监测和哨点监测的概念和特点(3)了解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意义、种类和内容(4)了解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和基本步骤12、传染病流行病学考试内容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概念,传染病流行概况,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相关概念、疫源地与流行过程,传染病预防、监测、疫情管理和控制措施,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的概念,免疫规划的内容,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新发传染病定义、流行特征、三级预防策略考试要求(1)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概念,了解我国以及全球传染病流行概况(2)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相关概念,包括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人群易感性等(3)了解疫源地形成的条件、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4)了解传染病预防、监测、疫情管理和控制措施(5)掌握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的概念,了解免疫规划的内容,掌握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6)掌握新发传染病定义、流行特征和三级预防策略13、伤害流行病学考试内容伤害的定义、分类,伤害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研究现状,伤害发生频率测量指标、伤害造成损失程度的测量指标、伤害监测、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考试要求(1)掌握伤害的定义、了解伤害的分类、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2)了解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研究现状(3)掌握伤害发生频率测量指标和伤害造成损失程度测量指标,包括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应用(4)了解伤害监测、伤害预防和控制的策略措施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考试内容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分期、分类、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种类、内容和过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和过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和过程考试要求(1)掌握突发事件的定义,了解突发事件的分类(2)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分期、分类和分级(3)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种类、内容和过程(4)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和暴发调查的过程(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和过程15、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考试内容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定义、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精神卫生问题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精神障碍的防治策略考试要求(1)掌握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定义、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2)了解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3)了解精神卫生问题测量工具的选择与评价(4)了解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精神障碍的防治策略16、分子流行病学考试内容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生物标志(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的定义和特征、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生物标志的选择和检测、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和展望考试要求(1)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了解其余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2)掌握各种生物标志,包括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的定义和特征(3)了解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物标志的选择和检测(4)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和展望17、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考试内容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内涵、循证决策三要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考试要求(1)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循证决策三要素(2)熟悉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传播18、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考试内容meta分析的概念,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意义,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meta分析的偏倚及其检查,meta分析的展望考试要求(1)掌握meta分析的概念,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意义(2)掌握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了解meta分析的偏倚及其检查(4)了解meta分析的展望三、参考书目[1]方积乾.卫生统计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詹思延.流行病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803科目名称:微生物学一、主要考核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掌握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食品加工保藏、食品发酵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中的延伸、拓展与应用,并要求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和前沿有一定的了解。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融汇贯通、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核内容如下。

1、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学的学科内涵、发展历史与研究内容。

2、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及其意义。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

4、微生物产能方式和发酵途径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代谢调节与发酵控制。

5、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生长控制的手段与技术及其在食品相关领域的应用。

6、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理论,微生物育种。

7、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8、传染与免疫的基本概念、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9、微生物分类与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10、与食品腐败变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有关的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11、常见常用的食品微生物学领域的专业外语术语,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

12、基本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分离、培养与计数技术、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菌种保藏技术、新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二、主要参考范围(以下书籍仅供参考)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James M. Jay, Martin J. Loessner, David A. Golden, Modern Food Microbiology7th edition, Springer, 2005(中译本:何国庆等译,现代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4.食品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2022年江南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

2022年江南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

2022年江南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考研备考成功经验必看分享一、择校对于想考名校的同学而言,我觉得选择与规划可能会比努力更重要,大家都知道上名校如北大、清华等985名校热门专业不努力是不行的,但是往往只有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

个人觉得在复习上我在自我规划和信息战上还是有些心得的,下面是自己的经验,主要是初试的备考经验及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首先最主要的是择校,如果你的本科学校已经足够优秀到令你满意,那么考本校毫无疑问是最稳妥的一种选择。

关于历年录取分数线及报录比等信息在院校的招生信息网都是可查的,考研用教材甚至历年真题也能在信息网上查到,查不到的可以去“考研文库”搜。

考研文库是新祥旭考研辅导机构旗下的一个针对考研考博人的平台,真题资料、报录比、经验贴等等这个信息比较齐全。

二、专业信息所属院校:江南大学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所属学院:无锡医学院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招生人数:16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 卫生综合复试科目:公共卫生综合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病理生理学 2.医学信息学三、初试备考经验英语一复习过程:A、大学六级过后我就没怎么碰过英语,这次捡起来。

就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复习吧,《高中英语基础知识手册》很不错,看完之后唤起了我对英语语法的记忆。

这个能为阅读理解打好基础,帮助分析长句难句;B、我的整个英语复习都是围绕真题来进行的,我从95年做到了11年,重点在近5年的,前几年的当练习。

我把近几年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做完之后都一句一句地分析,并且翻译过来,这个过程对提高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真的很有帮助。

另外我很讨厌一个一个单词枯燥的背诵,从来没有背过词典,因为记不住啊,我喜欢通过文章来提升词汇量。

这里隆重推荐郭崇兴老师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这本书最突出的就是每篇阅读理解后都有生词表,最重要的是词汇量非常丰富,节省不少查单词的时间。

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或社区中疾病分布、疾病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

卫生统计学则是以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揭示疾病、健康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在江苏省考研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考点。

下面,将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概述流行病学是研究在特定人群和地理区域中疾病的分布和发生规律,以及其相关因素的一门科学。

主要任务包括:疾病的调查、监测和控制、疾病的预测和预防等。

2. 流行病学基本指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指标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死亡率比等。

发病率指某一特定人群在某一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新病例数占该特定人群总数的比例。

患病率指具有某种疾病的人数占该特定人群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是指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或特定人群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比则是两组人群或两个时间点死亡率的比值。

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为了掌握疾病的发生情况、病因等重要信息。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时间点上对疾病和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

队列研究是通过对一群人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是将已经患病的人群(病例)与未患病的人群(对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暴露因素差异。

4. 流行病学病因学病因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寻找各种可能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病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根据病例发病前后的暴露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可能的病因因素。

实验性研究则通过干预措施,观察控制组和干预组之间的差异,验证病因假设。

5. 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目标明确、样本选择合理、调查工具可靠、数据质量可控、数据分析科学合理、分析结果准确、研究报告完整透明等。

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健康统计学重要概念解析

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健康统计学重要概念解析

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与健康统计学重要概念解析流行病学和健康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们对于控制和预防疾病、改善人类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江苏省考研中,流行病学与健康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是考生们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逐一解析江苏省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中的流行病学与健康统计学重要概念。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科学方法。

在流行病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多种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病例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以了解特定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传播途径等。

2. 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新发生某种疾病的个体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死亡率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死亡个体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这些指标能反映疾病在整个人群中的流行程度和影响程度。

3. 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指对特定范围内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行定期、系统的监测,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以供相关决策机构参考,从而制定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4.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三要素是指宿主、环境和病原体,它们共同构成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三要素模型。

了解疾病的三要素,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疾病。

二、健康统计学健康统计学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研究人群中与健康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健康统计学中,也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1. 健康状况指标:健康状况指标是用来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指标,比如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

2. 健康调查:健康调查是通过对人群中个体和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获取相关的健康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了解人群的健康问题和需求,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 健康经济学:健康经济学是研究健康服务供求关系、健康资源配置以及健康经济政策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江南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综合》考试大纲流行病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的基础,考生需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

掌握临床实验的科学设计、实现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二、考试的主要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2 .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的分类、因果推断的推断与标准、病因研究方法与因果联系方式、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3 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续发率、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4 现况调查1)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2).现况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种类;3).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公式;4).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

5 队列研究1).队列研究、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概念;2).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3).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4).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计算方法;5).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防止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6 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匹配与匹配过度的概念;2).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3).病例对照研究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4).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7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1).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因素、回忆偏倚、测量偏倚、排除偏倚、入院率偏倚、易感性偏倚、奈曼偏倚、伯克森偏倚等概念;2).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3).常见偏倚的控制方法。

8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1).随机对照试验、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交叉对照、互相对照、自身对照与预后、生存分析等概念;2).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特点和方法;3).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步骤和常见偏倚及其控制;4).疾病预后研究中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设计方案、生存分析以及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9筛检与诊断试验1).筛检、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ROC曲线的概念;2).筛检的分类、目的与意义、应用原则和研究方法;3).筛检和诊断试验评价的指标与标准;4).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10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1).循证医学的定义、产生、基础、特点、目的和意义;2).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3).Meta分析的定义、基本步骤;4).Meta分析中偏倚的种类和控制。

11 GCP的概念、意义三、试题类型及比例名词解释(含英文概念)占20-50%问答题占50-80%(满分75分)四、主要参考书目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卫生统计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医用统计学是循证医学的基础,掌握医学科学研究中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常用统计方法,培养正确的统计思维,正确理解医学文献中的常用统计方法与结论二、考试的主要内容1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抽样研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随机误差、频率有限总体、无限总体、误差、系统误差2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频数分布频数表的编制步骤、右偏态分布(正偏态分布)、左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集中趋势的描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3离散趋势的描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4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特点、标准正态分布5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正态分布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6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抽样误差的概念、样本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7 t分布、t分布的特征、t分布的概念8总体均数的估计、可信区间的概念、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两总体均数之差的可信区间9 t检验和u检验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两样本t检验、u检验10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单侧检验、双侧检验、I类错误、II类错误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把握度)11 正态性检验和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12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样本方差齐性检验13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14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15率的标准化法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16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17几种离散型变量的分布及其应用二项分布的概念Poisson分布的概念18卡方检验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专用公式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校正公式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19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双向无序分类资料的关联性检验、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注意事项20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配对样本差值的中位数和总体中位数的比较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秩和检验的目的、方法频数表资料与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21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22随机区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Friedman M检验23 双变量回归与相关直线回归的概念、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总体回归系数的可信区间、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个体Y值的预测区间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假设检验、直线回归与相关应用的注意事项总体相关系数的可信区间、决定系数秩相关Spearman秩相关24曲线拟合曲线拟合的一般步骤与用途常见的几种曲线拟合25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制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统计表的种类统计图制作的原则、直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半对数线图26多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两因素两水平的析因设计及其方差分析、完全随机分组两因素析因设计与方差分析多因素试验与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区别27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重复测量资料的数据特征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两水平分析两因素离均差平方和分解两因素两水平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分析28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优势比估计logistic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与变量筛选条件logistic回归条件logistic回归的原理logistic回归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logistic回归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29生存分析生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生存时间、失效事件、起始事件、截尾值生存率、死亡概率生存函数、死亡密度函数生存率的估计与生存曲线生存率的计算、生存曲线生存率的计算大样本资料的生存分析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log-rank检验的方法与步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的基本形式、相对危险度、Cox模型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Cox模型的应用与注意事项寿命表:寿命表的概念、寿命表的编制、寿命表的分析应用30 聚类分析相似系数R型聚类与Q型聚类的概念常用的相似系数的计算31常用统计软件1).掌握实验设计三个要素、统计工作三个步骤、数据分类、抽样误差、正态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基本概念。

2).掌握统计表与常用统计图的正确绘制方法。

3).掌握相对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等常用统计指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参考值范围估计与可信区间估计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4).掌握χ2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完全随机与随机区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计算和统计分析。

5).掌握双变量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分析的概念与计算。

6).熟悉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重复测量资料的数据特征、二项分布概念、曲线拟合方法。

7).熟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思想与应用,能正确理解和分析用该方法的统计软件计算结果。

8)掌握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与用途。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名词解释(含英文概念)占20%选择题30-50%简答题占20-30%(满分75分)四、主要参考书目金丕焕主编.医用统计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五、说明《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综合》满分150分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答题时间:18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