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建筑采暖节能的认识与分析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建筑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在采暖通风方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在新时期,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舒适的建筑需要良好的采暖通风系统来保证室内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传统的采暖通风系统往往存在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的问题。
据统计,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约占全球总量的40%。
这意味着建筑采暖通风系统对于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碳排放贡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如何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节能减排的技术途径在新时期,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节能减排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技术途径来解决。
可以通过提高建筑的能效来降低能源消耗。
采用节能材料、设计高效的外墙保温系统、安装智能化的节能设备等,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
可以通过优化采暖通风系统,提高其能效。
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的燃煤采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采暖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也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三、政策法规的支持除了技术途径之外,政策法规的支持也是解决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能效标准,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对于新建建筑,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鼓励采用环保能源和材料。
对于老建筑的改造,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鼓励和支持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方案。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建筑业和居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
四、社会共识的培养除了政策法规的支持和技术途径的应用之外,社会共识的培养也是解决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环节。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建筑采暖通风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建筑采暖通风方式不仅存在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还难以满足现代人的舒适性和健康需求。
在新时期,应该加强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通过技术和政策措施推动建筑能源的转型升级。
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传统的建筑采暖通风方式主要依靠煤、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这不但存在能源浪费和碳排放等问题,还存在价格波动和供应受限等因素。
因此,在新时期,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同时,可以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能量的存储和分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在新时期,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从建筑外墙、窗户、门、屋顶、地板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的绝热性和隔热性,减少建筑内部热量的损失。
同时,还可以采用节能型灯具、电器设备,加强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实现能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和减少浪费。
三、推动建筑绿色改造对于一些旧建筑,往往存在建筑节能性能较差、老旧腐烂、功能陈旧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建筑的采暖通风效果和节能减排效果。
因此,在新时期,应该推动建筑绿色改造,通过加强建筑外部和内部的改造,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新型太阳能材料、透明保温材料、智能节能系统等,从而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舒适度提升。
四、推动政策倡导与引导除了技术创新和建筑改造,政策倡导与引导也是推动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先选择节能式建筑、减少浪费。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推动社会绿色转型。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要重视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采用可再生能源、加强节能设计、推动绿色改造和政策倡导与引导等措施,实现建筑能源的转型升级,推动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采暖通风系统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未来在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一、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现状和问题1. 现状:建筑采暖通风系统对能源的消耗占据了较大比例。
特别是在冬季,建筑采暖系统的能耗占据了建筑总能耗的很大一部分。
而目前很多传统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存在着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以及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了能源浪费和排放增加的情况。
一些建筑设计在通风方面不足,导致了室内空气质量差,不利于居民的健康。
2. 问题: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节能减排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材料和设计不合理导致了能源的浪费;二是现有建筑的通风系统需要改进,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三是在冷暖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上,需要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1. 加强设计和建材的绿色环保:在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与建材选择上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高效隔热、保温材料,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在建筑外围结构的设计上,也可以增加围护墙体的保温性能,改善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室内采暖设备的使用频率,从根本上减少暖气设备的能源消耗。
2. 提高采暖通风设备的效率:在设备方面,建议在新建建筑及翻新老旧建筑时,选择更加高效的采暖通风设备,如高效节能暖通设备、新风换气设备等,以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合理布局和设计空调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室内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以及对采暖设备和通风排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改进,都能有效地节省能源。
3. 加强室内通风系统的设计:在室内通风系统的设计上,应该更加注重空气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平衡。
选择适宜的通风方式和系统结构,以提高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同时又保持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采暖通风也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部分。
为了适应这一新时期的要求,对建筑的采暖通风节能减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措施。
在新时期,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应当从设计阶段开始。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忽视了节能的问题,导致后期采暖通风系统的能耗比较高。
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师应当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建筑能够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实现舒适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在建筑的朝向设计上,应该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能和风的动力能,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建筑的材料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选取具有保温、隔热和透气性能的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建筑的运行阶段,针对采暖通风系统的改进也是关键的。
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是整个能耗的核心部分,其改进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可以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通过对室内环境和外部气象条件的感知和分析,实现能源的合理控制和利用。
在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风量、开启窗户等方式降低能耗。
还可以采取节能设备和技术,如热泵、地源热泵、余热利用等,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可以实现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在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中,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和推动社会的参与和意识的提升。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整个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
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节能减排的认知和意识,引导人们从生活细节中开始行动,如合理安装和使用节能灯具、使用节能电器等。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需要从设计、运行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的运行,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也不可或缺。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是当前建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是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把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设计的核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等方面都需要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
比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率。
二、优化建筑采暖通风系统
建筑采暖通风系统在建筑能源消耗中占比很大,因此优化这些系统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要。
在采暖方面,可以采用中央供热系统,为各个房间提供热水和空气。
在通风方面,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等方式,减少建筑能耗。
三、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
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调节建筑的温度、湿度、通风量等参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同时,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每个房间的使用情况,合理分配能源,从而避免能源的浪费。
四、推广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建筑中利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比如,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提供电力,利用生物质发电等设备提供热能。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对于采暖通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需要加强建筑能效设计。
建筑能效设计是建筑节能减排的基础,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在新时期,建筑设计师应该注重建筑的整体能效,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和空调系统效能,减少热能损失和能源浪费。
要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新时期,建筑行业应该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通过光伏板等技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要倡导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资源和健康的建筑模式。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提倡节水、节电、节能的生活方式。
建筑行业还应积极探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让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要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建筑节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改进传统的采暖通风系统,引入智能控制、新型材料等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并通过激励措施和执法机构,促使建筑行业落实节能减排的工作。
要加强对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建筑行业在新时期面临着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加强建筑能效设计,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倡导绿色建筑理念,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在新时期,我们需要对建筑采暖通风进行全面思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我们应该注重建筑的被动节能设计。
被动节能是指通过建筑本身的结构、材料和布局来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手段。
利用太阳能进行 passiflora 收集,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窗户密封,设计合理的空气流通系统等。
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热量损失,减少采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考虑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
可以在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发电系统,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来供水,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来管理建筑的能源消耗等。
这些绿色建筑技术不仅能降低建筑的能耗,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们应该加强对建筑能耗监测和管理。
通过引入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和建筑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室温、关闭不必要的设备等。
通过对建筑能耗数据的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节能措施和管理策略,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政府和社会应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节能建筑给予奖励和补贴,加大对相关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社会应提高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和重视,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倡导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
在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中,需要从被动节能设计、绿色建筑技术、能耗监测和管理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等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才能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和环境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新时期,人们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是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它们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何在新时期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利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要科学合理地设计。
在新时期,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布局、气候特点和能源供给情况。
在北方地区,严寒冬季和酷热夏季的气候特点要求建筑采暖系统必须能够在寒冷季节提供充足的热量,而在炎热季节又需要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降温功能。
建筑的采暖通风系统设计必须能够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进行调节,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减排的目标。
建筑的结构布局和用途也会直接影响采暖通风系统的设计,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和人员的舒适度,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新时期的建筑采暖通风系统需要结合节能技术,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更新,新型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不断涌现。
在新时期,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当结合最新的节能技术,比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能源。
建筑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也需要得到提升,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而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新型的风机和风道设备也能够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通风效果。
只有结合最新的节能技术,建筑采暖通风系统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标。
新时期的建筑采暖通风系统需要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实现减排的目标。
近年来,绿色建筑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
绿色建筑不仅要求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节能减排,还要求建筑的整体环保性能。
在新时期,建筑采暖通风系统设计需要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实现整体的减排目标。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只有将建筑采暖通风系统的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建筑采暖节能的认识与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小区建筑采暖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量比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要多2倍左右。
本文就我国当前建筑采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对促进建筑采暖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建筑采暖节能措施
0 引言
随着住宅建筑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小区建设以其新颖的造型、优良的环境已成为众多建筑群体中的一个新景观,但居民对采暖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量是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建筑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采暖节能势在必行。
采暖节能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大科技的力度,减少从生产到管网输送和使用等环节上的浪费,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热能的综合利用率,进行墙体改革、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才能促进建筑供热采暖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对我国居住建筑采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以便于同行交流。
1 建筑采暖出现的问题
1.1 热源分散,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小区或单位,烟囱林立,而这些烟囱大部分是专供冬季采暖用的,以至热源分散,不能形成区域供热。
另外大量锅炉房、煤场和煤灰堆也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大量浪费。
1.2 设备容量过大在设计单体锅炉时,设计人员和建设者都担心煤质不好或锅炉动力不足,因而在选择锅炉等相关设备时都给予了较大的安全系数,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局面。
这样往往造成了锅炉、水泵、供回水管径、散热器量值都偏大,耗煤量也相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3 保温不严密、运行管理不严格很多采暖系统漏水量大,从而造成补水量大,增加了能耗。
在运行过程中,若室外管沟保温不好,常常可以看到地沟上冒气或雪融化现象,这样大大加大了热量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增加了能耗。
2 建筑采暖节能的措施
2.1 做好区域性规划,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在建设小区时,设计部门应首先做好区域性规划,形成联片区域锅炉房,且锅炉房要靠近热负荷中心,并方便引出热力管线,使室外管网布置在技术上既经济又合理。
另外要合理布里建筑平面,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长。
所以在采暖住宅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建造单元少,特别是点式平面的低层住宅,朝向宜采用
南向或接近南向,建筑的平、立面尽量规整。
不宜建凹凸面过多、体形复杂的塔式住宅,在套型设计时,尽量减少面宽,增加进深,降低层高,这些均能相应的减少建筑的体形系数。
2.2 对采暖系统进行科学化管理在采暖系统设计时,首先锅炉房设备造型要合理;其次,管网设计应进行严格、准确的水力、鼓引风机的计算,选择合适的泵,确保各用户之间的流量,水力平衡,以保证整个系统配套,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另外用仪表和微机控制采暖系统的运行,供回水压力和温度、锅炉产热量等参数要进行自动检测显示,对系统补水、燃烧、排气系统进行自动调节,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自动化控制,并加强日常和定期的对设备和系统的维护。
2.3 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主要由墙体、窗体、屋顶等围护部件组成,必须改善其保温性能,实现较大程度的节能。
2.3.1 墙体节能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点,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
目前推广使用的墙体材料主要有新型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砖三大类,其热导率往往明显低于实心黏土砖。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逐步提高,节能保温墙体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两大类。
目前,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等,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而且“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墙体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因此,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代替。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工程,适用范围更广,技术含量更高。
目前比较成熟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外挂的保温材料有玻璃棉毡、岩棉、钢效网架夹芯墙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其中聚苯板因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廉价的成本,己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2.3.2 窗体节能为了很好的采光,现代建筑窗体面积越来越大,但其散热量占整个建筑散热量的50%左右。
所以在保证满足日照、采光、通风、观景等要求的条件下,不同朝向房间的窗墙比应满足《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北向0.25,东西向0.3,南向0.35,应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
门窗气密性主要同门窗的开启形式有关,门窗开启形式通常有平开窗形式、推拉窗形式、固定窗形式。
而平开窗窗扇轴向固定,与窗框能够紧密接触,气密性较好,属节能门窗。
因此,今后应淘汰推拉门窗,大力推广平开门窗。
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增窗扇层数或在单扇窗上设两层或三层玻璃来增加热阻,并在缝隙中嵌入密封胶条。
另外还可选择中空玻璃等新型材料,来减少室内向室外辐射的热损失,提高门窗的保温能力。
2.3.3 屋面节能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
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
现在,许多建筑采用了轻质高强、吸水率极低的挤塑聚苯板、沥青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作为保
温材料,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
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IPU硬泡在我国建筑业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3.4 实行供暖热计量收费长期以来,我国供暖大都按面积收费,用户一般不进行节能调节,当室温较高时,就出现了用户开窗散热的情况,造成供暖耗能普遍较高。
为了转变居民的用热观念,按热表计量收费,我国供热采暖热计量的可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热量表到户、根据自身需求调节温控阀控制室内温度;二是系统总热量表加每组散热器上的热分配表。
据相关数据分析,采用分户热计量收费后可有效节能30%左右。
3 结束语
总之,我国很多建筑的采暖系统都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针对当前能源日趋紧张的局势,我国应大力倡导能源节约,制定出采暖系统节能的相关政策和节能标准,针对建筑节能技术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攻关。
相信在各领域技术人员的共同配合下,建筑采暖节能会越做越好,一定会尽快实现我国的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国民.节能技术应用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2]狄育慧.采暖建筑中墙体节能的探讨[J].北京节能,2000(6).
[3]刘克云.住宅节能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