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1.压焓图的构成
制冷剂的压焓图又称lgp-h图,是根据1kg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绘制的。
横坐标表示焓h,标度是均匀的;纵坐标表示压力P,为使低压区内交点更清晰,采用对数坐标,标度是不均匀的。
坐标系内的每一点都对应着制冷剂的一种状态。
为了使用方便,图中还绘制了各种曲线,主要的几种曲线是:
1)等压线和等焓线
图中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为等压线,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为等焓线。
2)饱和液体线和干饱和蒸气线
饱和液体线用x=0表示,在这条线上,制冷剂总是处于饱和液体状态;干饱和蒸气线用x=1表示,在这条线上,制冷剂总处于干饱和蒸气状态。
这两条线的交点叫临界点,用K表示。
这两条线将lgp-h图分为三个区域:x=0左边的区域称过冷区,在这个区域,制冷剂总是处于过冷液状态;x=1右边的区域,称为过热蒸气区,在这个区域,制冷剂总是处于过热蒸气状态;中间的区域称为饱和区,制冷剂在这个区域总保持湿蒸气状态。
3)等温线
等温线用t表示,是一条折线:在过冷区为竖虚线;在饱和区为水平虚线与等压线重合;在过热蒸气区为向下的斜线,用虚线绘制。
4)等比体积线
等比体积线用v表示,用点画线绘制。
5)等熵线
等熵线用S表示,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6)等干度线
它只存在于饱和区内,用X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各种曲线都有若干条,并标明相应的数据。
制冷原理的压焓图应用

制冷原理的压焓图应用1. 简介制冷原理中,压焓图(Pressure-Enthalpy Diagram)是一种重要的图示方法,用于描述和分析制冷循环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变化。
本文将介绍制冷原理中压焓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压焓图概述压焓图是一种在压力-焓坐标系下绘制的图形,用于分析和展示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性质变化。
在压焓图中,横轴表示焓(即热含量)而纵轴表示压力。
通过绘制制冷循环过程的轨迹,可以直观地了解制冷系统中的性质变化。
3. 压焓图的绘制制冷系统的压焓图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数据或理论计算得到。
一般情况下,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阶段。
根据不同的制冷循环类型,可以得到相应的压焓图。
下面以蒸氨制冷循环为例,简要介绍压焓图的绘制过程:1.根据制冷系统中的工质和工作参数,确定系统所处的工质状态点。
2.在压焓图上标出各个状态点,并相应地绘制系统的工作流程轨迹。
3.根据工质的热力学性质,计算各个状态点的焓值,并将其标在图上。
4.连接各个状态点,得到系统的工作流程轨迹。
4. 压焓图的应用压焓图在制冷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制冷剂选择制冷剂的选择是制冷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压焓图,可以对比不同制冷剂的性能指标,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功率等。
利用压焓图中的等温线和等熵线分析,可以找到系统最优的制冷剂。
4.2 制冷循环分析压焓图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制冷循环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观察压焓图上的轨迹,可以判断制冷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液态回流、过热过冷程度不合理等。
同时,可以对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4.3 热交换器设计在制冷系统中,热交换器是实现热量传递的关键设备。
通过压焓图,可以确定制冷循环中的热量传递过程。
通过计算不同状态点的焓差,可以确定热交换器的设计参数,如传热面积、换热系数等。
4.4 节能改造通过分析制冷循环中的能量流动和损失,可以找到节能改造的潜力。
空调制冷原理-压焓图

汽液共存
过冷
饱和
过热
焓
17
P-H 图简介 :
饱和区
饱和区 汽液混合物
18
P-H 图简介 :
质量恒定
压力
100% 液体
焓
19
P-H 图简介 :
质量恒定
压力
100% 蒸汽
焓
20
P-H 图简介 :
质量恒定
压力
20% 液体 80% 蒸汽
焓
21
P-H 图简介 :
质量恒定
LATENT
22
P-H 图简介 :
39
在P-H图上描绘制冷循环:
节流装置
节流装置
压力
22.8 psia
节流装置 • 热力膨胀阀 • 节流孔板 • 浮球阀
6 psia
焓
40
在P-H图上描绘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
压力
冷凝器 节流装置
蒸发器
压缩机
焓
制冷剂将热 量排放给冷
却介质
制冷剂从负 荷吸收热量
41
在P-H图上描绘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效率
59
冷水机组工作原理(P-H图)
压力
焓
满液式蒸发器 (冷冻水在管内流动 ,制冷剂在管外)
60
冷水机组工作原理(P-H图)
压力
焓
挡液板 (阻止制冷剂液体
进入吸气管)
61
冷水机组工作原理(P-H图)
导流叶片 (冷量控制) 压力
焓
62
冷水机组工作原理(P-H图)
吸气管
TURNING VANES
SUCT PIPE
压缩机
压头
35
在P-H图上描绘制冷循环:
压焓图解读原创

压焓图解读原创压焓图(p,h)一、压焓图的用途相变制冷是利用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实现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特性,为方便科学研究以及工程计算,将工质的状态参数绘制在一张曲线图上,p,h图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二、压焓图介绍名词解释:焓的定义:把制冷剂的内能与制冷剂流动过程中所传递能量之和定义为制冷剂的焓。
表达式:h,u,pvh:表示1kg制冷剂的焓(比焓);u:表示1kg制冷剂的内能;pv:表示1kg制冷剂流动过程中传递的能量。
(p-压力,v-比体积)。
从焓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u代表1kg工质的内能,是储存于工质的内部的能量,pv 是1kg工质移动时传递的能量。
也就是说,当1kg工质通过一定的界面流入系统时储存在其内部的内能随工质进入系统,同时还把从外部功源获得能量带进系统,因此,系统中因为引进1kg工质所获得的总能量是内能与传递的能量之和。
熵的定义:表示工质温度变化时,热量传递的程度,用S表示,单位kJ/kg•K。
表达式:dQ/dT (dQ-表示热量的变化,dT表示温度的变化)。
目前熵这个参数在空调系统热力计算或参数确定时用的很少。
干度x:表示系统中制冷剂蒸汽与液体的变化关系(数值范围0~1)。
当干度x=1时,说明制冷剂均以饱和蒸汽的形式存在,当干度x=0时,说明制冷剂均以液态形式存在。
干度在0与1之间变化,表示制冷剂蒸汽与液体的变化过程。
等压线:在压焓图上即为水平线。
等焓线:在压焓图上即为垂直线。
等温线:在两相区为水平线,在过冷液体区为略向左上方延伸的上凹曲线,接近于垂直,在过热蒸汽区等温线是向右下方延伸的下凹曲线。
等比容线:在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上方延伸的下凹曲线。
等比熵线:在过热蒸汽区为向右上方延伸的下凹曲线,斜率大于等比容线。
过热蒸汽区:等干度线x=1的右侧区域为过热蒸汽区(不存在液态制冷剂)。
过冷液体区:等干度线x=0左侧区域为过冷液体区(不存在液态制冷剂)。
两相区:在等干度线x=0与x=1之间的区域为两相区,在两相区内制冷剂液体与制冷剂蒸汽共存。
压焓图ppt课件

qv=q0 / v1=(h1-h4)/v1
• 制冷剂质量流量MR: MR=Qo / q0 • 制冷剂体积流量VR: VR=MR*v1
10
• 单位冷凝负荷qk :1kg制冷剂在冷却和冷凝过程中放出
的热量 。 qk=h2-h3
• 单位理论压缩功w0 :压缩机每压缩输送1kg制冷剂所
(kJ/kg) (kJ/m3) (kg/s) (m3/s) (kJ/kg)
冷凝器热负荷 Qk MR qk 23
(kW)
单位理论功 wo h2 h1 170
(kJ/kg)
压缩机理论耗功率 No MR wo 3 (kW)
理论制冷系数 热力完善度 c
o
Qo ToN o
to=5℃,冷凝温度tk=40℃。试对该理论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
解: h1=1460(kJ/kg) h2=1630(kJ/kg) h3=h4=380(kJ/kg) v1=0.245(m3/kg)
单位质量制冷量 qo h1 h4 1080 单质体位量积容流流积量量制MVR冷R MQq量oOR q10.v0108.5q001o45 4446 .9 单位冷凝热负荷 qk h2 h3 1250
• 1点:Po等压线与x=1蒸气干饱和线交点 • 3点: Pk等压线与x=0液态饱和线交点 • 2点: Pk等压线与s1等熵线交点 • 4点: Po等压线与h3等焓线交点
9
五、理论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 单位质量制冷量q0:1kg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从被冷却物
体吸收的热量 。
q0=h1-h4 • 单位体积制冷量qv :压缩机每吸入1m3制冷剂蒸气(按
一分钟让你理解什么是压焓图,直观形象

⼀分钟让你理解什么是压焓图,直观形象1、压焓图概述
1)、图中有三个区域,分别表⽰液体-混合物- 蒸⽓
2)、这些区域⽤蓝⾊的半圆形曲线隔开,这条曲线叫做饱和曲线。
在半圆形区域内,制冷剂达到热平衡,以蒸⽓和液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
3)、混合物中的蒸⽓含量从 0%(饱和半圆的左侧)变为 100%(半圆的右侧)。
4)、在饱和曲线的左外侧,制冷剂仅以液体形式存在。
在饱和曲线的右外侧,制冷剂仅以蒸⽓形式存在。
2、压焓图与制冷循环
现在我们⽤ Log(P)-h 图来表现⼀个制冷循环。
3、详细理解压焓图
我们来看看如何阅读真正的制冷剂——R134a 的压焓图
1)、等温线的绘制
2)、等容线的绘制
3)、等熵线的绘制
4)、等湿线的绘制
5)、最后来看看完整的压焓图。
02-压焓图解读

压焓图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n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压焓图曲线的含义压焓图曲线的含义可以用一点(临界点)、二线(饱和液体线、饱和蒸汽线)、三区(液相区、两相区、气相区)、五态(过冷液状态、饱和液状态、过热蒸汽状态、饱和蒸汽状态、湿蒸汽状态)和八线(等压线、等焓线、饱和液线、饱和蒸汽线、等干度线、等熵线、等比体积线、等温线)来概括。
2、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
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K点左边的粗实线Ka为饱和液体线,在Ka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是相应压力的饱和液体;K点的右边粗实线Kb为饱和蒸气线,在Kb线上任意一点的状态均为饱和蒸气状态,或称干蒸气。
3、三个状态区Ka左侧——过冷液体区,该区域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b右侧——过热蒸气区,该区域内的蒸气温度高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Ka和Kb之间——湿蒸气区,即气液共存区。
该区内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压力和温度为一一对应关系。
在制冷机中,蒸发与冷凝过程主要在湿蒸气区进行,压缩过程则是在过热蒸气区内进行。
4、六组等参数线制冷剂的压-焓(LgP-E)图中共有八种线条:等压线P(LgP) 等焓线(Enthalpy) 饱和液体线(Saturated Liquid) 等熵线(Entropy)等容线(Volume)干饱和蒸汽线(Saturated Vapor) 等干度线(Quality) 等温线(Temperature)(1)等压线:图上与横坐标轴相平行的水平细实线均是等压线,同一水平线的压力均相等。
(2)等焓线:图上与横坐标轴垂直的细实线为等焓线,凡处在同一条等焓线上的工质,不论其状态如何焓值均相同。
(3)等温线:图上用点划线表示的为等温线。
等温线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形状不同,在过冷区等温线几乎与横坐标轴垂直;在湿蒸气区却是与横坐标轴平行的水平线;在过热蒸气区为向右下方急剧弯曲的倾斜线。
压焓图怎样看

在制冷工程中,最常用的热力图就是制冷剂的压焓图。该图纵坐标是绝对压力的对数值lgp(图中所表示的数值是压力的绝对值),横坐标是比焓值h。
1、临界点K和饱和曲线
临界点K为两根粗实线的交点。在该点,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差别消失。
实际循环中不仅存在制冷剂蒸汽过热,而且还存在制冷剂液体过冷的问题。制冷剂液体温度低于同一压力下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过冷,其温度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取决于冷凝系统的设计和制冷剂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差。在具有过冷的循环中,过冷度越大,对循环越有利。它可以使单位制冷量增加,从而导致制冷系数增加。 5-6即为过冷过程。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节流降压降温,使制冷剂压力由 P k 降至 P 0 ,温度由过冷温度降至 t 0 ,并进入气液两相区。经过膨胀阀时,制冷剂焓值不变。但膨胀阀节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故6-7节流过程用虚线来表示。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两相混合物中的液体在蒸发器中蒸发,从被冷却介质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汽化潜热,而混合物中的蒸汽通常称为闪发蒸汽,它在被压缩机重新吸入之前不再起吸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
3
• 节流阀代替了膨胀机:
p0
简化了设备,但会造成节流损失
4
2 1
• 热交换过程为等压过程,而
非等温过程
实现三个相区都能完成热交换
0
h3=h4
h1 h2 h
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p h图
吸气状态计),在蒸发器中所产生的制冷量 。
qv=q0 / v1=(h1-h4)/v1
• 制冷剂质量流量MR: MR=Qo / q0 • 制冷剂体积流量VR: VR=MR*v1
• 单位冷凝负荷qk :1kg制冷剂在冷却和冷凝过程中放出
的热量 。
qk=h2-h3
• 单位理论压缩功w0 :压缩机每压缩输送1kg制冷剂所
R717压焓图
R22压焓图
R134a压焓图
R717饱和液体及饱和蒸气热力性质表
三、理论制冷循环的压焓图
压焓图的作用:p
• 确定状态参数 pk
3
• 表示热力过程 p0
4
2 1
• 分析能量变化
0
h3=h4
h1 h2 h
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p h图
四、状态点的确定
选用制冷剂的压焓图 制冷工作条件:Po和Pk
消耗的压缩功 。
w0=h2-h1
• 制冷系数ε0:
0
q0 w0
h1 h4 h2 h1
• 热力完善度η : 0 h1 h4 Tk T0 c h2 h1 T0
例题:某空气调节系统需制冷量20kW,假定循环为单级蒸气压缩式
制冷理论基本循环,且选用氨作为制冷剂,工作条件为:蒸发温度
• 1点:Po等压线与x=1蒸气干饱和线交点 • 3点: Pk等压线与x=0液态饱和线交点 • 2点: Pk等压线与s1等熵线交点 • 4点: Po等压线与h3等焓线交点
五、理论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 单位质量制冷量q0:1kg制冷剂在蒸发器内从被冷却物
体吸收的热量 。
q0=h1-h4 • 单位体积制冷量qv :压缩机每吸入1m3制冷剂蒸气(按
(kJ/kg) (kJ/m3) (kg/s) (m3/s) (kJ/kg)
冷凝器热负荷 Qk MR qk 23
(kW)
单位理论功 wo h2 h1 170
(kJ/kg)
压缩机理论耗功率 No MR wo 3 (kW)
理论制冷系数 热力完善度 c
o
Qo ToN o
Tk - To
6.67
273
273 5
40 273 5
7.94
o 84%
(不考虑传热温差)
讨论:制冷理论循环中
qo w o q k 1080 170 1250
Qo No Qk 20 3 23
符合能量守恒的基本原则
五、理论制冷循环的特点(对比理想制冷循环)
• 干压缩代替了湿压缩:
p
压缩机吸气状态为干饱和蒸气
T0'
4'
1'
从而制冷;等压吸热。
T0
4
1
0
b
as
二、压焓图(一点两线三区五态六参数)
• 等压线 — 水平线 • 等焓线 — 垂直线 • 等干度线 — 湿蒸气区域内曲线 • 等熵线 — 向右上方大斜率曲线 • 等容线 — 向右上方小斜率曲线 • 等温线 — 垂直线(液相区)→水平线(两相区)
→向右下方弯曲(过热蒸气区)
to=5℃,冷凝温度tk=40℃。试对该理论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
解: h1=1460(kJ/kg) h2=1630(kJ/kg) h3=h4=380(kJ/kg) v1=0.245(m3/kg)
单位质量制冷量 qo h1 h4 1080 单质体位量积容流流积量量制MVR冷R MQq量oOR q10.v0108.5q001o45 4446 .9 单位冷凝热负荷 qk h2 h3 1250
制冷技术
第3讲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一、理论制冷循环
• 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
和输送制冷剂蒸气;等熵干压缩;
• 冷凝器:输出热量;等压放热;
理论制冷循环假设
• 节流阀:节流降压,并调节进入
T
Tk
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等焓节流; Tk
3
2
Tk'
3'
2'
• 蒸发器:吸收热量(输出冷量)
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