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1
《西方社会学理论》PPT课件

⑷、沟通性行动。指动作者之间的互动。是合理化的行动。同时涉 及客观的、社会的、和主观的世界中的各项内容
沟通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沟通行动具有三种不同的职能:理解的职能、行为 合作化的职能和社会化的职能。
理解的职能:主要服务与文化知识的传承与更新。 行为合作化的职能:主要服务于社会统一与联合的
或者说是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
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 2、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 3、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 4、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
第十一章 现象学社会学
主要概念和问题: 自然态度、主体间性、生活世界 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对解释社会学的影响?
第十四章
哈贝马斯的 沟通行动理论
主要概念和问题:
沟通行动;生活世界殖民化; 在哈贝马斯理论中认识和兴趣的含义及其关系是什么? 社会行动的类型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的职能是什么?他这样划分的意图是什么?
沟通行动:是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间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以言语的有 效性要求为基础,以达到相互理解为目的,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遵循规范进行的, 被合法调节的、使社会达到统一并实现个人同一性与社会化相统一的合作化的、 合理的内在活动。
⑵、共同生活的意志类型
“社区”和“社会”两种共同生活形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把人们联系在一 起的共同意志不同。
共同意志分为:自然意志和理性意志。 这里大家比较一下迪尔凯姆的理论。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集体意识;
第三节 帕雷托的普通社会学
帕雷托最优:
精英和精英循环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

西社复习资料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838年孔德提出来的。
2.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宣称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论上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
真正确认这门学科的是理论。
3.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1)经验主义:对社会事实或实践作理论归纳[美]亚历山大: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
[美]乔纳森•特纳:科学理论总是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和时间的局限。
理论是一般的、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
总之,都强调理论对社会事实的“一般化”、“抽象”、“概括”、和“总结”功能,认为理论是一种假设、观点、学说、取向、视角、命题或结论。
(2)理性主义理论不能反映真理。
理论的主要作用是解释和预测,判断理论的标准是其解释力和应用范围。
[美]默顿: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命题就是理论。
(探索性研究)沃德:理论就是概念、定义和命题的逻辑演绎—归纳体系,它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过选择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可由此得出可检验的假设。
(验证性研究)4.“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社会学理论是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客观、系统性的总结,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科学活动形式,其有别于形而上的思辨和日常知识的推理。
(2)社会学理论的类型,分类:★①一般理论与中层理论:一般理论主张从概括性观念的一般理论到特殊社会事实之研究的理论,又称“巨型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中层理论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应该从特定社会事实出发去建立正确而有效的的特定理论,在慢慢地结合许多具有相关性质的特定理论而成概括性的一般理论,又称“微型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为代表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宏观理论以整体性的社会现象为解释对象;微观理论关注行动个体之间的互动层面的现象与问题(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③描述性理论与解释性理论④正式理论与非正式理论⑤理念性理论与科学性理论⑥直觉性理论与客观性理论就社会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而言,其最具代表性的分类是把社会学理论划分为“实质理论”与“工具理论”。
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1

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1福建自考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1)第一讲西方社会学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历史背景思想基础思想遗产:从古希腊到18世纪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文明开始于荷马时期。
根据已有的史料可以说明,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前8世纪,是小亚西亚西部的依奥尼亚人,最后死于西奥岛。
他是一个民间歌手,即所谓“行吟诗人”。
当时,古希腊还是口传文学的时代。
史诗中所写的特洛亚战争在历史上确曾发生过。
战后,产生了许多有关这次战争的传说和诗歌,由民间歌手口口相传。
荷马以其出众的艺术才能,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编成了两部具有统一的思想和完整的艺术布局的史诗。
到公元前6世纪史诗才有文字记录,又经过多次的加工和整理,到公元前3世纪时编定,流传到今天。
《依利亚特》《奥德塞》。
这个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生关系)(1)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和理性能使人摆脱恶而追求道德生活。
这一见解促成了柏拉图关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蓝图:理想国的建构。
但同时,他反对苏格拉底关于“人性和民主的社会秩序”的见解,他认为民众正是借助民主的幌子把苏格拉底送上了断头台的。
另外,这个柏拉图的贵族身份也有关系,因为贵族身份使他坚信从事政治活动是贵族的特权。
柏拉图关于社会的见解:A、把社会与有机体类比,将社会看成是类似与自然界的各种成分相互结合的统一整体。
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人的生活有理性、意志和情欲三个方面。
作为放大的国家也是如此。
国家的这些要求也需要三部分人的满足,这就产生了最基本的社会分工。
B、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禀性有高低之别,这种差别等级制的劳动分工制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从而满足国家和的社会的不同需要。
社会由:统治者、保卫者和普通劳动者构成。
评价:他看到了社会是一个由分工组成的功能互补的系统,并论证分工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和能力的差异。
但,他混同了社会和国家的论述,因此社会职业分工的合理性就被用于国家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
西方社会学理论

孔德一、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以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社会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人性具有三重性质:情感、活动和智力。
人类行为受情感支配与决定。
情感可以区分为利己主义的东西和利他主义或无私的精神。
情感决定着社会的起源与性质。
利他主义有三种禀性:敬慕、崇敬、仁爱。
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谐,将维持社会的共存与秩序。
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纽带:1、语言2、所有制3、社会组织(劳动分工)4、宗教社会分化可以增强社会联系并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工业社会同传统社会明显区别的标志之一。
社会分化的正功能:充分的社会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是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清楚地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导致人们之间难以分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社会分化的负功能:劳动分化助长了个人主义,当人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地位并为此而激烈竞争时,社会团结就要受到危害。
宗教是行动的指导宗教信仰向人们提供了共同遵守的原则,它使得个人能够严格地服从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目标,并且还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所以宗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强人粘合剂。
宗教具有增加社会团结的功能。
四、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社会的变迁,其根本原因是全部社会现实的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和才智方面。
其中,才智是主要的。
工业社会的特征:(见材料)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财富,谋求最终利益。
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由牧师、银行家、企业家共同管理。
社会发展的动力:1、才智2、死亡3、人口4、种族5、气候6、道德价值7、政治活动斯宾塞一、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的思想是一直贯穿斯宾塞社会学的两条主线,也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的观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掌握(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1、韦伯的影响继承方面:⑴、价值中立思想(在确定选题后,在调查研究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搜索资料,应区分应然和实然的东西。
)⑵、方法论的个体主义⑶、社会现象只有通过“理想类型”才能把握批评方面:⑴、方法论基础不牢固,一些概念模糊。
对于社会行动,只强调社会行动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
舒茨认为社会行动的意义是复杂的,有层次性,而韦伯没有细分。
(社会行动的条件:①、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②、行动以他人为取向)⑵、韦伯在考虑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时,没有对两者进行真正区分。
舒茨认为主观意义涉及时间,而客观意义涉及符号和沟通(区分:主观意义,即行动主体对行动赋予的意义;客观意义,即行动主体的旁观赋予的意义。
)⑶、韦伯关于动机的认识含糊不清。
舒茨认为一般所谓的动机有两种含义:第一、人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即意图动机;第二、促使个人这样去做的原因,即原因动机。
⑷、舒茨认为韦伯关于意义和动机的关系的讨论模糊不清,从而使他关于社会行动的分析不明细。
他认为社会行动的核心要素是筹划,应该以影响他人来区分社会行动。
2、胡塞尔的影响(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含义: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意识与客体的关系。
此处的意识是指先验的意识,客体是指观念中的客体。
继承方面:⑴、自然态度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之所以有秩序,是人们把它看做有秩序。
生活秩序的行动者从不加以质疑,采取自然态度,是人们整理的结果。
⑵、关于意识的本质胡塞尔认为,意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存在于头脑中,存在于行动者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
外在世界只有透过人对它的意识才变得有意义。
批判方面:批判了胡塞尔的超验/先验设想,舒茨认为人们只有去体验经历才能把握世界。
二、舒茨的现象社会学思想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⑴赋予行动以意义①、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篇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二章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学科建设涂尔干研究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研究内容(范例)宗教自杀论第三章维科——提出理解的方法施莱尔马赫——解释学自省/“最后事实”狄尔泰↓(修正)资料外部标志/他人内心世界自然科学——普遍化李凯尔特——科学的分类个别记述文化科学价值联系第四章研究对象——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西美尔: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社会类型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哲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几何学文化社会学——主观&客观文化社会分化导致两种变化——群体组成原则&群体数量货币哲学——交换关系第五章社会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行动社会学两大任务——解释性理解:直接观察&动机因果性说明社会分析模式研究的客观性——价值中立社会行动类型理性类型科层制资本主义精神第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六章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基本思路: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孔德:(一)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1789年)大革命后的社会和政治紊乱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圣西门的秘书、就业困难、对社会的不满、社会重建的责任;(二)理论框架:孔德逻辑的构造出一个“科学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创立一门新科学——实证社会学。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方法论人类的三大理论阶段学说:神学→形而上学→科学或实证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定义:社会静力学只在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原则。
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军版)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文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一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第一节社会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建构1、澳大利亚社会学者马尔科夫.沃特斯指出,社会学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一门独立科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二是它在方法上有严肃的态度,即以精密的方法论来指导研究。
一、理论的特质及其构成5、理论构成要素(理性主义):既定的意图、一组可验性的相关概念、一种逻辑结构。
二、“社会学理论”的含义及其构成1、美国当代社会学理论家乔治.瑞泽尔指出社会学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理论的差异:(1)社会学者的理论更有组织,更自觉自己在做什么;(2)其提出的理论根基于过去社会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之上;(3)依赖于自己/别人搜集所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社会现实或社会关系(4)希望借自己论述的出版以获得批判性分析,并经传播成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并为后来理论家所运用;(5)针对广泛的社会议题做总括性的思考;2、社会学实践角度的“社会学理论”定义:(1)瑞泽尔:社会学理论较为正式的定义是:一组相关联的观念,能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解释社会世界,并能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2)查尔斯.梯利:一个学科的知识发展取决于其产生好的解释的能力;(3)类型学:社会学研究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活动,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社会实践发现社会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及其独特性,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马尔科夫.沃特斯——社会学理论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抽象性/说明性/一般性/独立性/专题化/逻辑一致/实质上的有效;4、吉登斯:社会理论是关心人类行为并为一切学科所共享的一种覆盖和跨越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体。
5、“社会理论”三标准:以社会及其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的研究方法既是哲学的,又是科学的;理论目标往往是功能性的或批判性的。
6、社会学理论的类型:(1)一般理论 & 中层理论(2)宏观理论 & 中观理论 & 微观理论(3)描述性理论 & 解释性理论描述性理论:重点在详细描述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形状性质;解释性理论:注重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说明一个事物或现象存在或变迁的原因;(4)正式理论 & 非正式理论(5)理念性理论 & 科学性理论(6)直觉性理论 & 客观性理论实质理论:研究者依照既定工作计划与操作方式对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后所得的一组相关概念,并通过理性与逻辑的运作与建构,来解释或说明被研究的社会事实的一种理论;工具理论:其理论构建是根据一般普遍性的概念,通过纯理智的逻辑运作而产生的理论;8、主流社会学采用假设——演绎法来构建理论,这类方法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并形成理论观点;(2)依据理论观点作出假设;(3)对假设进行检验;(4)构建并形成理论;这是社会学主流研究模式与理论范式;第二节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大背景:工业革命使得西方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矛盾与冲突空前扩大和激化;2、具体背景:3、其它阐释:(1)美国社会学者约翰逊: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动力有二:一是西方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二是这种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急剧的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的反复思考社会形式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孔德的实证社会学思想
1、生平与背景 、 2、主要社会学思想 、 3、简要评价 、
1、生平与背景
个人生平 著述 思想背景 研究旨趣 学术阶段
Comte, Auguste(1798~1857) ( ~ )
1798年 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父亲为中级官吏。 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父亲为中级官吏。 日生于蒙彼利埃城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 1814---1816(16-18岁 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1814---1816(16-18岁)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1794 ) ---1816 , 求学。1816年 王朝复辟政府怀疑综合工科学校为雅各宾派, 求学。1816年4月,王朝复辟政府怀疑综合工科学校为雅各宾派,决定暂时 关闭该校。孔德辍学,后回巴黎教授数学谋生。 关闭该校。孔德辍学,后回巴黎教授数学谋生。 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1824年两人分道扬镳。 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1824年两人分道扬镳。 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 年两人分道扬镳 1826年因其夫人第一次出走的刺激,加之用脑过度而患精神病。 1826-1827 年因其夫人第一次出走的刺激,加之用脑过度而患精神病。八个 月后出院萌自杀之念。 月后出院萌自杀之念。 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1830年 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 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1830年《实证哲学教程》第一卷出版。其余几卷 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 先后于1835 1835年 1838年 1839年 1841年和1842年出版 年和1842年出版。 先后于1835年、1838年、1839年、1841年和1842年出版。 1845年 无比美好之年” 向克洛蒂尔德 德沃表示爱情 未果, 德沃表示爱情, 1845年“无比美好之年”,向克洛蒂尔德德沃表示爱情,未果,“无法超过 友情的限度” 1846年 克洛蒂尔德德沃病逝 令孔德思想大变。 德沃病逝, 友情的限度”。1846年4月5日,克洛蒂尔德 德沃病逝,令孔德思想大变。 1847年孔德提出人道教 1848年 实证主义学会”成立。 年孔德提出人道教。 1847年孔德提出人道教。1848年“实证主义学会”成立。 1857 年9月5日卒于巴黎 。
思想背景
斯氏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来源模糊不清。未受过正规教育, 斯氏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来源模糊不清。未受过正规教育, 未读过大部分名著。书架上只有少量别人赠送的书, 未读过大部分名著。书架上只有少量别人赠送的书,而且 从不看。他的知识主要来自报刊,在晚餐俱乐部与人交谈。 从不看。他的知识主要来自报刊,在晚餐俱乐部与人交谈。 他的观点形成很早,终生未变。他的助手负责收集素材支 他的观点形成很早,终生未变。 持他的观点。 持他的观点。 可能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亚当斯密的 斯密的《 可能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亚当 斯密的《国 富论》、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穆勒的《逻辑学》、哈 富论》 赖尔的《地质学原理》 穆勒的《逻辑学》 维的《胚胎学》 维的《胚胎学》。 斯宾塞与达尔文 斯宾塞与孔德
斯宾塞的著作
多产作家,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多产作家,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是自1858年开始按进化论思想建构得“综合哲学体系” 代表作是自1858年开始按进化论思想建构得“综合哲学体系”:《第 1858年开始按进化论思想建构得 一原理》 生物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 社会学原理》 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伦理学原理》 1862-1896年陆续出版 死后次年出版了《自传》 年陆续出版。 《伦理学原理》,1862-1896年陆续出版。死后次年出版了《自传》。 中译本: 中译本: 《社会静力学》(节略修订本),张雄武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社会静力学》 节略修订本),张雄武译,北京 ),张雄武译 1996/2005; 《社会学研究》,张红晖、胡江波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 张红晖、胡江波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1;/ 《群 ; 学肄言》 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931]/斯宾塞尔:《群 斯宾塞尔: 学肄言》,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斯宾塞尔 学肄言》 上海文明编译书局1903[清光绪 年]; 清光绪29年 ; 学肄言》,上海文明编译书局 清光绪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谭小勤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 谭小勤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 。
三、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1、生平与背景 、 2、主要社会学思想 、 3、简要评价 、
1、生平与背景
个人生平
著述 思想背景 (1820-1903)
幼时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未受正规学校教育。 幼时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未受正规学校教育。 1837~ 年担任铁路工程师。1848年任伦敦 经济学家》 年任伦敦《 1837~1848 年担任铁路工程师。1848年任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 编辑。 编辑。 1850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 1852年发表论文《 1850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1852年发表论文《进化的假 年发表第一部著作 年发表论文 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说》,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1853年他的叔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从此潜心著书立说, 1853年他的叔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从此潜心著书立说,终生 年他的叔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 未婚。 未婚。 1855年出版《心理学原理》 未受重视,遂患精神抑郁症, 1855年出版《心理学原理》,未受重视,遂患精神抑郁症,后虽恢复但 年出版 仍严重神经衰弱,养成各种怪癖。1862年出版 第一原理》 1864- 年出版《 仍严重神经衰弱,养成各种怪癖。1862年出版《第一原理》,1864-67 年出版《生物学原理》 1873年出版 社会学研究》 后相继出版《 年出版《 年出版《生物学原理》,1873年出版《社会学研究》,后相继出版《伦 理学原理》 社会学原理》 理学原理》和《社会学原理》。 1903年12月 日卒于苏塞克斯郡。 1903年12月8日卒于苏塞克斯郡。
西方社会学理论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主讲人: 主讲人:赵万里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zhaowl@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家
法国: 法国:Auguste Comte, Alexis de Tocqueville, Emile Durkheim, 英国:Herbert Spencer, John Stuart Mill 英国: 德国: 德国:Karl Marx, Ferdinand Tnnies, Werner Sombart, Max Weber, Georg Simmel 美国: 美国:W.E.B. Du Bois, Thorstein Veblen, Charles Horton Cooley, George Herbert Mead, W.I. Thomas 意大利: 意大利:Vilfredo Pareto
2、主要社会学思想
知识进步规则与实证社会学 知识进步的三阶段,实证知识及其结构, 知识进步的三阶段,实证知识及其结构,实证社会学的研 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理论) 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理论) 着眼于社会结构剖析,涉及个人、家庭、 着眼于社会结构剖析,涉及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 存在 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理论) 历史进步的三阶段, 历史进步的三阶段,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
3、简要评价
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一个上进而边际的先知型学者: 一个上进而边际的先知型学者:强调秩序,反对革命 一个哲学家: 一个哲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一个社会学家:建构了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勾 一个社会学家: 画勒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一套科学主义方法论;通 过社会有机体论开创了功能分析的社会研究进路。 巨大的影响
思想背景
18世纪的进步哲学: 18世纪的进步哲学:杜尔哥(J. Turgot, 1727-1781)、 世纪的进步哲学 孔多塞(J. Condorcet, 1743-1794) 传统主义秩序观: 传统主义秩序观:梅斯特(J.de Maistre, 1754-1821)、 博纳尔(L. de Bonald, 1754-1840)、伯克(E. Burke, 1729-1797) 自由主义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自由主义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萨伊(Jean-Baptiste Say,1767-1832) 空想社会主义和专家治国论: 空想社会主义和专家治国论:圣西门(C.H.Saint-Simon, 1760-1852)
孔德的著作
孔德最主要著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 1830-1842) 孔德最主要著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 此外重要的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 1844)、《实证主义概论》 此外重要的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44)、《实证主义概论》 )、 1848)、 实证政治体系》 四卷,1851一1854)、 )、《 )、《 (1848)、《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一1854)、《实证宗教教 义问答》 1853) 义问答》(1853)等。 中译本: 中译本: 《实证主义概观》,萧赣译,长沙: 商务印书馆1938;台北:商务印 实证主义概观》 书馆1966。 《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论实证精神》 秩序进步 《科学爱秩序 进步 孔德《实证主义概论》精粹 》,冯玮编译,武 科学 爱 秩序 进步: 孔德《实证主义概论》 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9。
研究旨趣
对工业社会的关注: 对工业社会的关注:对新兴工业社会的独特性的 解释, 解释,摆脱危机与社会重建的途径 人类的统一性: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性, 人类的统一性: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性,人类历 史的统一性 科学的统一性: 科学的统一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