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长水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

学生相互提示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诵课文,掌控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知道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水果”吗?(板书:长水果)吃了长水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示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赠送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摸索:“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水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爱好书。

)(2)指导朗诵相干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

知道“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知道。

4.作者为何说书是“我”的“长水果”?(书像长水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何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水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产生的事情,书就像“长水果”一样不老。

)四、积存语言,交换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换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心意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珍珠鸟吗?想看看吗?(出示图片)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一卷猜到拨开柜顶相撞淘气扭动伏案信赖幽深愈发蓬松指名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拨、案”仔细观察,和同桌说说这两个字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边范写边指导,“拨”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犮”的区别。

“案”上下对正中间“女”的横要写的长,下面的“木竖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同桌互评生字。

3.检查句子朗读句子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理解“神气十足”)句子2: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理解“不由自主”)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自由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

(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指名读,齐读。

(小黑板出示)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5.学生读课文,讨论。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

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四、总结全文。

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上册5篇

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上册5篇

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上册5篇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五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五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一)交流材料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

(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语文五年级人教版教案上册2学习目标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指南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指南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指南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体会和意向作出。

有体会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获得较好成效,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梅花魂》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爱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同学有感地朗诵课文。

2、引导同学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同学课外浏览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进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爱好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赞美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爱好。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同学环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何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诵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知道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何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何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相互交换、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诵①指名朗诵,分句朗诵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会:“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行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天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语文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整体感知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

(板书:蔺相如廉颇)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三、品读,感受蔺相如(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出示句子: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

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完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1、小组交流。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一、提醒课题,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管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

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

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

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

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

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

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

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着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

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

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

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慨,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窃读记》教学案例
一、揭示课题,理解“窃”意
师:升入五年级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是
生:《我爱阅读》
师:学习这一组课文有什么要求呢?
生朗读单元提示
师:(板书: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综合性学习)
师: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生:《窃读记》
师:选自台作家(图画)林海音,记载自己童年的一个故事。

题目非常有情趣。

你们知道意思吗?
生:偷偷的读书。

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①偷;
②偷偷地;暗中;
③谦指自己。

(多媒体出示)
2、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所以同学们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自由读读课文吧。

指名答。

你认为在这“窃”应选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根本不买书,假装逛书店,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偷地读书。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时可以直接查字典选择解释,有时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解释。

“窃读”的这个人是谁呢?
出示(图画与文字):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小时候生活在北京,后来到了台湾,担任记者,编辑、大学老师。

发表《城南旧事》等很多作品。

这是怎么有趣的读书故事呢?我们再读一遍吧!
二、通读思考,整体感知
师:一边读一边思考,怎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简单告诉别人。

我们来尝试尝试。

随文朗读时注意读音“踮着脚”等词语。

穿插词语理解
如:“适宜”----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师:文章将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赶到书店——打开昨天的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师:根据这个线索把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生: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打开昨天那本书阅读,但是心理很恐惧,就这样一直读到了两个小时,快吃晚饭的时候,我饥饿难忍,我还是舍不得放下书,一直到天黑了才把书放回书架,走出了书店。

师:我刚才听大家交流的时候,听到有人说“一本书读了好几个地方,下雨天希望雨不要停”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那天放学的事情。

生:不是的。

师:我们把五----七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这部分内容我们称“插叙”插叙讲的是什么呢?
生:天晴,就藏在顾客中间读书
生:借天下雨多读点书。

师:如果把这部分内容也概括进去,可以这样表达
出示:课文写了“我”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看昨天没有读完的那本书,又担心会被发现。

饥肠辘辘地读到了天黑才依依不舍离开书店回家。

还插入了藏在顾客中间读书、借天下雨多读点书的两个场景。

学生朗读后结合老师的示范,与同桌相互表达。

三、抄写生字,练习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窃)读炒锅(踮)起脚饥(饿)(惧)怕屋(檐)(皱)眉腿(酸)支(撑)书(柜)
2、详见语文园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能概括主要内容,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能清晰说出对”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有感情朗读文中细致入微的描写。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能清晰说出对”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窃”意
师:升入五年级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是
生:《我爱阅读》
师:学习这一组课文有什么要求呢?
生朗读单元提示
师:(板书: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综合性学习)
师: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生:《窃读记》
师:选自台作家(图画)林海音,记载自己童年的一个故事。

题目非常有情趣。

你们知道意思吗?
生:偷偷的读书。

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①偷;
②偷偷地;暗中;
③谦指自己。

(多媒体出示)
2、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所以同学们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自由读读课文吧。

指名答。

你认为在这“窃”应选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根本不买书,假装逛书店,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偷地读书。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时可以直接查字典选择解释,有时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解释。

“窃读”的这个人是谁呢?
出示(图画与文字):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小时候生活在北京,后来到了台湾,担任记者,编辑、大学老师。

发表《城南旧事》等很多作品。

这是怎么有趣的读书故事呢?我们再读一遍吧!
二、通读思考,整体感知
师:一边读一边思考,怎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简单告诉别人。

我们来尝试尝试。

随文朗读时注意读音“踮着脚”等词语。

穿插词语理解
如:“适宜”----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师:文章将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赶到书店——打开昨天的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师:根据这个线索把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生: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打开昨天那本书阅读,但是心理很恐惧,就这样一直读到了两个小时,快吃晚饭的时候,我饥饿难忍,我还是舍不得放下书,一直到天黑了才把书放回书架,走出了书店。

师:我刚才听大家交流的时候,听到有人说“一本书读了好几个地方,下雨天希望雨不要停”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那天放学的事情。

生:不是的。

师:我们把五----七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这部分内容我们称“插叙”插叙讲的是什么呢?
生:天晴,就藏在顾客中间读书
生:借天下雨多读点书。

师:如果把这部分内容也概括进去,可以这样表达
出示:课文写了“我”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看昨天没有读完的那本书,又担心会被发现。

饥肠辘辘地读到了天黑才依依不舍离开书店回家。

还插入了藏在顾客中间读书、借天下雨多读点书的两个场景。

学生朗读后结合老师的示范,与同桌相互表达。

三、抄写生字,练习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窃)读炒锅(踮)起脚饥(饿)(惧)怕屋(檐)(皱)眉腿(酸)支(撑)书(柜)
2、详见语文园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