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比

合集下载

绝缘材料的吸收比

绝缘材料的吸收比

吸收比K=R60″/R15″
对同一绝缘材料来说:受潮或有缺陷时的吸收曲线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吸收曲线来判定绝缘的好坏,通常用兆欧表在15秒与60秒的绝缘电阻之比值来进行(这就是吸收比,用K值来表示),因为绝缘介质受潮程度增加时,漏导电流的增加比吸收电流起始值的增加多得多,表现在绝缘电阻上就是:兆欧表在15秒与60秒的绝缘电阻基本相等,所以K值就接近于1;当绝缘介质干燥时,由于漏导电流小,电流吸收相对大,所以K值就大于1。

根椐试验经验:当K值大于1.3时,绝缘介质为干燥,这样通过测量绝缘介质的吸收比,可以很好的判定绝缘介质是否受潮,同时K为一个比值,它消除了绝缘结构的几何尺寸的影响,而且它为同一温度下测得的数值,无须经过温度换算,对比较测量结果很方便。

兆欧表测量实际上是给绝缘体(电介质)加上一个直流电压然后测量泄漏电流经过比率换算在表盘上显示为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大至有电阻性泄漏电流电容性电流和电介质吸收电流随着测量时间的增加电容性电流和电介质吸收电流逐步减小直至消失最后只有电阻性泄漏电流了它才是绝缘电阻的真正体现 R60S才是它真正的绝缘电阻值 R60s/R15s=绝缘电阻的吸收比可以判别绝缘电阻降低的原因R60/R15<1.3 绝缘受潮可以通过烘干来提高绝缘电阻 R60/R15>=1.3时绝缘电阻降低就是绝缘老化或绝缘受损造成的了。

在哪些情况下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在哪些情况下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在哪些情况下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什么是吸收比(K)吸收比是指测量设备绝缘时R”60与R15”秒时绝缘阻值的比值,电气设备在直流作用下,产生多种极化现象,极化过程由大渐小,电流越小,绝缘电阻相应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吸收现象,由于给设备加直流电压的时间不同,对设备的潮湿等状况的影响不同,吸收比的比较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潮湿的原因影响绝缘电阻,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

什么情况下测量吸收比测量吸收比主要是针对电机、变压器、电缆电容量较大的电力设备,小容量吸收过程短,很快就稳定,一般是不考虑吸收比试验,其次,当R60s时绝缘电阻大于3000MΩ时,吸收比可不测量。

0726F什么是极化指数极化指数PI是指在同一次试验中,加压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极化指数试验条件及标准要求极化指数在常温下不低于1.5,当R60s大于10000MΩ时,极化指数可不作要求,吸收比不合格时增加测量极化指数,二者之一满足要求即可,变压器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时,宜用5000V兆欧表测量极化指数,测得值与产品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在常温下不小于1.3,当R60s 大于10000MΩ时,极化指数可不做考核要求。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测量设备选用普通绝缘电阻测试仪或者带有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功能的兆欧表测 量;测量前应用布擦去套管表面的水来污垢,以减少对测量的影响;兆欧表要水平放置,驱动兆欧表要达到规定转速。

在火线L端开路时,指针应指向“无穷大”,如指示正常后,就可以进行测量。

如遇被试品绝线应采用软铜线,屏蔽线不要靠近地线E端,因为兆欧表的屏蔽端G是直接从发电机的负极抽出的,而火线也是从负极先经过兆欧表的电流线圈后抽出的,屏蔽线与火线之间电位差很小,如屏蔽线接近地线,当表面泄漏较大时,会造成兆欧表的发电机过载。

读取绝缘电阻后,应先断开被试品的火线L端,然后停止驱动兆欧表(或断开兆欧表的直流电源),以免被试品电容在测量时所表,这一点对测量大电容量试品时,更应注意;测量中要记录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同时还要记录测量时的温度和湿度;测量一次绝缘电阻试品后,应将被进行充分放电,放电时间应大于充电时间,以利将剩余电荷放尽。

名词解释 吸收比

名词解释 吸收比

吸收比是一个在财务分析中使用的概念,它表示一家公司或组织从投资项目或资本开支中所吸收的利润金额与该投资项目或资本开支的净额之间的比率。

吸收比可以用于评估一个投资项目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具体而言,吸收比衡量了一个投资项目在实现回报之前所需吸收的利润额度。

较高的吸收比意味着投资项目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利润来覆盖其成本。

计算吸收比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投资项目的净投资额除以年度吸收的利润额。

这样可以获得一个指标,表示每投资一单位货币所吸收的利润金额。

吸收比对于公司的财务决策和资本预算分析非常有用。

通过比较各个投资项目的吸收比,公司可以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回报速度和效益,并选择最有利可图的项目进行投资。

此外,吸收比还可以帮助管理层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措施来加快投资项目的回报速度,如提高销售额、减少成本等。

总之,吸收比是衡量投资项目的成本和盈利能力之间关系的指标,可以为公司资本预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吸收比的含义及试验的应用

吸收比的含义及试验的应用

吸收比的含义及试验的应用吸收比是指在化学反应或物质吸收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吸收剂(或溶媒)的体积比例。

吸收比是描述吸收过程中溶质与吸收剂之间物质的传递程度的重要参数。

在化工、环境工程、生物科学和医药领域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吸收比的测定和应用非常重要。

一、含义:吸收比的定义为溶质在单位体积吸收剂(或溶媒)中的质量或浓度。

对于液体吸收剂,吸收比一般表示为质量比(如溶质质量与吸收剂质量的比),对于气体吸收剂,吸收比一般表示为体积比(如溶质体积与吸收剂体积的比)。

二、试验应用:1. 化工工业领域:在化工中,吸收比可用于工艺优化。

通过改变吸收剂的浓度或吸收过程的参数,可以确定最佳的吸收比条件,从而提高化工反应的效率。

2. 环境工程领域:在环境工程中,吸收比可以用于污染物的去除和废水处理。

通过合理选择吸收剂和优化吸收比,可以降低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3. 生物科学领域: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吸收比常用于生物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研究。

通过测定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吸收比,可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效率和代谢途径。

4. 医药领域:在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中,吸收比的测定非常重要。

药物的吸收比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好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

药物的吸收比试验可以通过体外模型、动物试验或人体临床研究等方式进行。

5. 能源领域:在能源相关的研究中,吸收比常用于燃烧和气体分离等过程的优化。

通过调整吸收剂的种类和吸收比,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气体分离的效率,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吸收比是化学反应和物质吸收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用于工艺优化、环境废水处理、药物研究和开发、能源优化等领域中。

通过测定和合理控制吸收比,可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污染物浓度,评估药物吸收效率,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等目的。

因此,对吸收比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吸收比_精品文档

吸收比_精品文档

吸收比概述吸收比(Absorption Ratio)是一种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性能指标,用来衡量投资组合在市场上的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之间的比例。

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投资组合在不同市场情况下的表现,并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

计算方法吸收比的计算相对简单,只需将多头仓位净值除以总仓位净值即可。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吸收比一般使用加权算法来计算,以反映投资组合中各种资产的权重。

以下是吸收比的计算公式:吸收比 = 多头仓位净值 / 总仓位净值解读吸收比的数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越接近1表示投资组合的多头仓位比例越高,表明投资组合的风险偏好较高。

相反,数值越接近0则表示投资组合的空头仓位比例较高,表明投资组合的风险偏好较低。

通过观察吸收比的变化,投资者可以识别市场的转变。

当吸收比从低位回升至高位时,意味着市场风险偏好增强,多头仓位增加,投资者可能倾向于看多市场。

反之,当吸收比从高位回落至低位时,意味着市场风险偏好减弱,空头仓位增加,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看空市场。

除了判断市场趋势外,吸收比还可以用于评估投资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

当市场上涨时,投资组合的多头仓位表现较好,吸收比数值较高;而市场下跌时,空头仓位可能表现较好,吸收比数值较低。

应用吸收比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不同的金融领域中使用。

以下是吸收比的几个主要应用:投资组合管理吸收比可用于辅助投资者管理他们的投资组合。

通过监测吸收比的变化,投资者可以及时调整仓位分配,以保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收益。

市场策略制定吸收比可以作为制定市场策略的指导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吸收比的趋势,投资者可以判断市场的风险偏好,进而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以获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风险控制吸收比还可以用于风险控制。

当吸收比较高时,说明市场上行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以加大仓位,提高收益。

相反,当吸收比较低时,说明市场下行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以减少仓位,降低风险。

总结吸收比是一种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性能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投资组合在市场上的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之间的比例。

吸收比 名词解释(一)

吸收比 名词解释(一)

吸收比名词解释(一)吸收比(Absorption Ratio)•概念:吸收比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来衡量一种资源被利用的程度,通常用于评估某一特定项目或行业在与资源使用相关的利润或产值方面的效率。

影响吸收比的因素1.资源使用效率–定义: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源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例子:以工厂生产为例,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所有原材料且减少浪费,资源使用效率就会提高,从而提高吸收比。

2.投资回报率–定义:指项目或行业的净收益与投资总额之间的比率。

–例子:如果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较高,说明该项目能更有效地利用资金,从而提高吸收比。

3.技术创新–定义:指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子:某公司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将人力成本降低并提高了产能,有效地提高了吸收比。

4.消费需求–定义:指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

–例子:某行业中,由于消费需求增加,公司的产量得到充分吸收,因此其吸收比也会相应提高。

吸收比的计算方法吸收比 = 利润或产值 / 使用的资源量•利润或产值:指一个项目或行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使用的资源量:指项目或行业在该时间段内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总量。

吸收比的重要性•衡量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吸收比可以评估资源的利用程度,了解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判断项目或行业的盈利能力:吸收比高的项目或行业通常意味着投资回报率较高,这对投资者和决策者来说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指导经济政策制定: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各个行业吸收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吸收比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资源利用的效率,帮助决策者和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指导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物理意义 -回复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物理意义 -回复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物理意义 -回复绝缘电阻和吸收比都是在电气工程和电子学中使用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

1. 绝缘电阻(Insulation Resistance)是指电气设备或电路中绝缘材料对电流的阻碍能力。

它反映了绝缘材料的质量和绝缘性能的好坏。

绝缘电阻通常以欧姆(Ω)为单位来表示,它描述了电气设备或电路的绝缘材料在高电压作用下对电流的隔离效果。

较高的绝缘电阻值表示更好的绝缘性能,可以减少电流泄漏和绝缘击穿的风险。

2. 吸收比(Dissipation Factor)是描述电容器或电介质材料中能量损耗的指标。

它表示电介质中能量损耗与电容器储存能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吸收比通常以无单位的百分比表示,数值越小表示电介质材料的损耗越低,对电信号的传输和储存效果越好。

在电气工程中,绝缘电阻和吸收比都是重要的电性能参数。

绝缘电阻用于评估电气设备和电路的绝缘质量,以确保安全可靠的操作。

吸收比用于评估电容器或电介质材料的损耗特性,对于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是针对不同的电气性能进行描述的,它们在物理意义上有所区别。

1/ 1。

发电机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发电机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发电机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发电机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用于评估发电机的性能和状态。

吸收比是指发电机在额定电压下,励磁电流逐渐增加到额定值时,励磁电流与额定电压的比值。

这个参数可以反映发电机的励磁性能和绝缘状况。

吸收比越高,说明发电机的励磁性能越好,绝缘状况也越好。

极化指数是指发电机在额定电压下,励磁电流逐渐增加到额定值时,励磁电流与励磁电压的比值。

这个参数可以反映发电机的饱和程度和绝缘状况。

极化指数越小,说明发电机的饱和程度越高,绝缘状况也越好。

这两个参数的测量对于发电机的维护和运行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发电机的性能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缘电阻――在绝缘结构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值与流经该对电极的泄漏电流值之比。

R=U/I,常用单位:(MΩ)兆欧
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用字母K来表示。

极化指数――在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用字母P来表示。

绝缘电阻测试是电气试验人员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判断。

通常用兆欧表进行测量。

根据测得的试品1分钟时的绝缘电阻值的大小以及吸收比,可检出绝缘是否有贯通性的集中缺陷、整体受潮或贯通性受潮。

预防性试验规程对变压器绝缘电阻的要求:
1)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2)35kV及以上变压器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
3)绝缘电阻大于10000 MΩ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
应当指出:只有当绝缘缺陷贯通于两极之间,测得其绝缘电阻时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若设备绝缘只是局部缺陷,而两极之间仍保持有部分良好绝缘时。

绝缘电阻降低很少,甚至不发生变化。

因此不能检出这
种局部的缺陷。

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当绝缘材料吸收水份或表面有灰尘或瓷件表面有污垢时,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就会大大地降低。

绝缘电阻之所以会降低是由于吸收水份受脏后相当于并联了一个相当数值的电阻,使绝缘材料的总电阻下降。

绝缘电阻降低后泄漏电流就增大。

所以绝缘电阻可以判断内部绝缘材料是否受潮,或外绝缘表面是否有缺陷。

对外绝缘而言,如果擦干净后,即可恢复其绝缘性能,说明不了外绝缘的绝缘性能本质。

对内绝缘而言,也不能表示其老化程度与损伤情况(这些绝缘性能要由介质损失角及局部放电试验来测定)。

所以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极化指数是一项在低电压下测定的绝缘性能。

它们能反映一部分影响绝缘性能的原因。

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用2500V的摇表测得60s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测量吸收比的目的是发现绝缘受潮。

吸收比除反映绝缘受潮情况外,还能反映整体和局部缺陷。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交流电动机实验项目强制条文。

变压器大修后在进行的电气试验项目之一就是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2007版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对吸收比有如下规定: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当R60s(60秒时的电阻)大于3000MΩ时,吸收比可不做考核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