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摘要]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涵盖了地理、人民、文化和国家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坚定的爱国者,首先就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公民;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范畴,它体现了公民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公民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它既是对公民的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项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一个爱国者,应该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涵盖了四个层面,即地理环境、人群(通常表现为民族)、文化传统和政治国家,而它们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首先就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一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失去了地理环境,一个民族和国家将无法立足,所谓“国家无土难存”。

因此,国家首先表现为一片片拥有独立主权的土地,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山川,当然也算不上一个国家。

爱自己的祖国,必然要爱祖国的河山,这几乎是一种天然的感情。

无论脚下的土地肥沃还是贫瘠,山川秀美还是蛮荒,自然条件优越还是恶劣,人们总是无法割舍自己对于故土的感情。

正是由于土地山川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民对于土地山川的无限深情,才使得人们每当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敌侵犯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奋不顾身地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寸土不让,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延续和弘扬着古老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政治角度讲,领土问题是一个主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一个主权国家愿意含糊。

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积贫积弱,受尽了世界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了许多领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立了起来,中国政府废除了清政府时期签订的许多不平等条约,保证了祖国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按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捍卫了国家主权的尊严。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一、填空选择1、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第一个纲领文件。

2、我省洛阳龙门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

5、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点是家庭。

6、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有洛阳、开封、郑州、安阳。

7、“三讲一树”活动的内容是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0、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1、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2、我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的活动载体是“三优一争”(即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优化家庭育人环境、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争当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3、我省省级文明单位实行年度复查制和五年届满制。

14、“五进社区”指的是“科教、文体、法律、卫生、道德规范”进社区。

15、中央文明委确定每年的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16、河南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

17、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1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19、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对市民提出的“三管六不”是指: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话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

20、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1、公民道德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针原则。

22、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以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为中心。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1. 道德的含义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道德规范。

2. 法治的含义和作用:法治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而法治是在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道德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要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

2. 守法守纪:公民应遵纪守法,尊重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公民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诚实守信:公民应该讲实话,做实事,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信用和诚信意识。

三、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1. 学校纪律:学生应该服从学校纪律,遵守校规校纪,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班级风气。

四、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修养1. 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应该尊敬父母,体贴关心他们。

2. 家庭和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是每个人应该努力维护的幸福基石。

3. 礼貌待人:在家庭中,孩子应该学会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家风。

五、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1. 尊重师长: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不做捣乱闹事的事情。

2.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帮助他人:在生活中,要帮助身边的人,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六、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 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公民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因为无知而违法。

2.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触犯法律红线。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简称“五爱”。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社会历史条件,提出要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其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赋予了“五爱”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的内涵,并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这是对社会各阶层人们普遍的、共同的道德要求。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再次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纲要》也把“五爱”作为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充分肯定下来,并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是:第一,爱祖国。

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无限珍爱,对祖国尊严、荣誉、利益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力求祖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忠诚愿望和对外来侵略坚决反抗、愿为祖国献身的英勇精神。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

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

现实中,对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能否团结、友善,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也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兴衰。

要做到团结友善,就必须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就必须对已严、对人宽,就必须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及当代弘扬郭慧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及当代弘扬郭慧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及当代弘扬郭慧发布时间:2021-09-28T06:26:03.33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9期作者:郭慧[导读]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自古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崇尚,深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进入新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昂首前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时代新人,更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自古以来为我国人民所崇尚,深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进入新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昂首前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时代新人,更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关键词:祖国;爱国主义;报国强国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曾用“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的爱国斗志,激励有志青年发奋图强。

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了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2019年,习主席在南开大学考察期间特别强调这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呼吁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对于这爱国三问,不管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还是波澜壮阔的建设和改革时代,一代代中国人用前赴后继的斗争,做出了有力的回答。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个人在和祖国依存关系的基础上所表达的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对象是祖国。

祖国和国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祖国最初含义是“父母之邦”,通俗来说就是祖先开辟的土地,是一个突出民族性和自然属性的社会共同体。

国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更强调政治性和阶级属性。

所以,不能把爱国主义简单的等同于爱国家。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爱国被确定为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首要的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规范内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

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我国,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我们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

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思修模拟试卷四.pdf

思修模拟试卷四.pdf

思修模拟试卷四一、单选题1.()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0.5分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正确答案:A2.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的实际,可将集体主义分为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其中,()是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0.5分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C.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D.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确答案:C3. 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的政体是()。

0.5分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答案:B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为核心的。

0.5分A.宪法B.基本法C.党的领导D.人民意志正确答案:A5. “仁、义、礼、智、信”,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的()。

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E.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正确答案:C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了正确的()。

0.5分A.得失观B.苦乐观C.顺逆观D.荣辱观正确答案:B7. 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体是()。

0.5分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答案:A8.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A.幼儿教育B.知识教育C.品德教育D.传统教育正确答案:C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E.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正确答案:E10.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0.5分A.民族认同感B.爱国主义C.中国精神D.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正确答案:D11.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爱国主义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含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集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思想、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

案例:
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卫士们忙着布置中南海勤政殿,因为毛泽东准备在这里接见贵宾。

刚布置好,毛主席便进来了,巡视一遍后停在一台外国收音机前,皱起眉头说:“中国也可以生产收音机,为什么摆外国的?摆一台中国的“东方”不是更好吗?” 毛主席这段话有何深刻含义?
(一)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三)以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
案例:
《北方市场导报》2000年7月2日报道:日前,在位于武汉汉阳家乐福超市二楼的麦当劳餐厅内,数十名顾客愤怒地向“麦当劳”讨说法。

当晚8时40分左右,有先生一家来此用餐。

因其3岁的小儿子特别爱吃蕃茄酱,便在购买了36元的食品后,向服务员提出多给一包蕃茄酱的要求。

却未料这名中国女服务员在扔下一包蕃茄酱后轻蔑地说:“你们中国人就是爱占便宜。

”并调头离开。

此语一出,满座哗然,数十名顾客愤怒了,纷纷要求餐厅对这一伤害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行为向顾客道歉。

餐厅值班经理魏某竟站在餐厅中央大声宣布:“麦当劳”没有员工向顾客道歉的规定。

”并有服务员冲顾客嚷道,你们爱国就别来“麦当劳”。

你对“麦当劳”的狂气有何感想?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热爱祖国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
(1)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抉择
(3)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
2.热爱祖国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3.热爱祖国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
4.热爱祖国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统一
课堂讨论:
下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寻找人生的支点》一书中曾描述过改革开放后部分国人的心态:大街上,有人一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羡慕之余来一句“外国人看着就比中国人聪明”;商店中,有人一看到标有英文字母的花花公子衫,毫不犹豫地买下而后又肯定地说道:“花花公子就是好,既时髦漂亮,又耐穿耐看”;闲聊时,有人一谈到“万宝路”,便陶醉于其中,眯起双眼回味道:“那才够劲”;
课堂上,有人一听到美国拥有航空母舰多少多少艘而我国还没有一艘时,叹气后甩出一句:“中国人就是不行”;大学时,一提起毕业志向,有的莘莘学子脱口而出:“我惟一的志向是考托福,出国深造”;种种病症,屡见不鲜,有的甚至病入膏肓,岌岌可危。

诸如:崇洋媚外,宣扬“中国的月亮不如外国的圆”,以致走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迷途;自暴自弃,认为中国不行,永远赶不上外国,从此沉沦,把自己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唉声叹气,感叹中国人的智力不发达,不如老外,因而消极无为。

虚度此生;另谋他途,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异国他乡,为出国不惜用尽机巧,以致走上犯罪。

问:你认为上述人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中国与外国的?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通过介绍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建设核心、集体主义的道德建设原则和爱国主义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内涵,努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抵制个人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情感,做一个模范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