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阅读新题赏析(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一、(2018·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恳求入党。

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

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

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

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

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

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

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 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

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

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

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焕发自省的力量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9甘肃兰州中考试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9甘肃兰州中考试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议论文阅读专练及答案(2019甘肃兰州中考试题)焕发自省的力量何聪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

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

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度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说有沉沧,”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题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

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几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我别人毛病,而不钱自已原因,位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子可以“立已”,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面强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

乡人怂愚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周处射虎杀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已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愚从善,终为忠臣孝子。

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我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已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何冠军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題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

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

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10 议论文句子含义(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10 议论文句子含义(解析版)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10 议论文句子含义(解析版)考点穿透【设问方式】1.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题方法】答题方法一、指代内容,联系上下文,找准位置。

答题方法二、扣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

修辞句(比喻句):联系上下文,扣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对这样的句子要用还原法理解,即把作者隐藏在形象化词语、句子背后想表达的意思、意图还原出来。

如是比喻句,则要还原出其本体,即解释其比喻义。

答题方法三、哲理句:可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四、找关键词,对关键词发问。

抓关键词分析。

结合所给句子中的关词(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分析,分析该词语的本意和语境意,为理解句子含义做准备。

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

根据句子在文中所处置和关键词语的含义,结合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分析,井结合句子关词语含义,全面确理解句子。

典例在线【一、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阅读《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回答各题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①人人都有理想,怎样实现理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无数登上理想之巅者告诉我们: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

②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他们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

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③兴趣激情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激情,遍访名山大川,屡历险境,九死一生,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可见,只有保持兴趣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将理想变为现实④团结协作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常州2019年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题:敢做先锋不当看客

常州2019年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题:敢做先锋不当看客

敢做先锋不当看客①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

争做先锋,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

歌德曾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

”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青春年华焕发出绚丽光彩,是每一位青年人的责任所系。

青年人有梦想、不苟且、做先锋,才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青春之中国”。

②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

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年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空心人。

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人家;当别人坚守原则时,他轻视人家;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人家。

当青春被负能量充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③人的生命何其短暂,韶华何其难留,谁也没有资格去挥霍自己的青春。

鲁迅先生说过,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有很多。

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尽管道路充满泥泞,但“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

④陈毅同志曾经说:“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锻炼中可以得到。

”心中有梦,何惧远方。

你曾经摔跤的地方,也许就是通往成功之途的出发地;你曾经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是你赢得人生精彩的前奏曲。

青春的世界,在诗人看来,“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青年改天换地的精神,这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⑤在这个筑梦圆梦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当敢做先锋,勤于追梦。

如果青年一代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失去远航的动力、搏击的能量,历史就不会进步,事业就不会发展。

对于青年人来说,经历了酣畅淋漓的奋斗,哪怕没有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依然可以领略到走出小天地后的大格局,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实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实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实战训练(名师精选全国中考真题+详细答案,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读书宜循序渐进刘忠全①青年人学习欲望很强,学习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有时也容易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人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学习方法贪多求快,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在空中起跳”,违背了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因而收效甚微。

②古今中外学者,都懂得学习要循序渐进。

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杂乱地读书就—1—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虽然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

这种贪多嚼不烂的学习方法,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求学问也好比盖高楼,必须先打好基础,而且要一层一层往上盖,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好高骛远,去学习自己暂时还不能”般摇摇欲坠。

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就会如打造“空中楼阁....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的确,如果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贪多求快,跳过某些必要的阶段,到运用时才发现并不能活学活用,不得不回过头来返工重学,速度反而慢了。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读书也是这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如果违背这个规—2—律,其结果必然是走马观花,快而不精,知识难以掌握。

而且,读书求速者往往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劲头大时急不可耐,劲头下去时则松懈疲沓。

⑤任何学问都有各自的基础知识,我们学习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这是攀登高峰的起点。

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最初的基础课是练简单的素描。

不从起点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则难以进一步提高,更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因此,学习须从基础知识学起,狠下功夫,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议论文阅读讲解部分

江苏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议论文阅读讲解部分

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修饰限制性词语 的作用㊂ 议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 要注意字里行间 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㊁祈使㊁ 反问㊁ 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 作用㊂ 体会议论文的语言, 更重要的还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 间㊁段间的关系㊂
237
方法 1㊀ 提炼文章( 或段落) 的论点( 或观点)
灵魂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 开头㊁ 结尾提出, 有的文章在引述一段话或一件事后才提出论 点,有的文章全文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㊂ 2. 论据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
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㊂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㊁
一类是事实论据( 史实㊁ 典型事例㊁ 统计数字等 ) , 一类是道理论 据( 马列主义理论㊁名人名言㊁公认事理㊁ 格言俗语㊁ 定理公式㊁ 自 然科学原理等) ㊂ 议论文中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 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 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反映 客观现实的真理㊂ 充分理解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 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 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㊂ 阅读议 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把握论点的基础㊂ 3. 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
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㊂ 论据大体上有两类:
逻辑联系的纽带, 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㊂ 在运用论据来证 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恰当的论证方法能使 道理论证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㊂ 举例论证是根据需要列举一
论证更有力,更生动, 更形象㊂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举例论证㊁
������������������������������������������������������������������������������������������������������������������������������������ ������������������������������������������������������������������������������������������������������������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中考议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要成功就得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

只有这样,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这种观念有可取的一面,因为成功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

不过,心中原有的目标如果并不适合自己,你就会在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

只有确定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很快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

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会创造出奇迹。

”所以,人要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③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因为外界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制约。

在闭塞、落后的条件下,很难树立宏伟远大的目标,而换了一方天地,眼界开阔之后,原来的目标自然就会随之改变。

太行、王屋二山挡在门前,阻塞了交通,愚公当然要把移山作为目标。

可是两座大山被移走了,难道愚公还要跟过去,继续凿石垦壤吗?鲁迅先生最初是抱定了学医救国的理想,但留学日本之后的见闻感受,使他发现了拯救人的灵魂比救治人的身体更重要。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枪,终成一代文豪。

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才不会被社会丢在后面④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还因为自我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人的成长是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

小时候,我们的人生目标大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的逐渐威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也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人生的目标也往往会随之改变。

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需要找怎样的人生伴侣,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等。

事实上,让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最初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走了很多弯路,直到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重新调整了目标,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人来說,既要有坚韧不拔、终生奋斗的进取精神,也要学会将明确坚定的目标和灵活机动的策略结合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新题赏析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析标题

理结构

明论点

说方法
新题赏析
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

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

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

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
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

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

“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

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

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

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

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

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

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

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

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
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

“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

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

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1、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题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优美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
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

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

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第②段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3、请仿照第⑥段划横线句的修辞和格式写一组句子。

【原句】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

【仿句】,。

4、国家倡导全民阅读。

听故事、看视频也是一种广义的读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看《熊出没》,不少成人喜欢评《甄嬛传》,这些作品能“使人优美”吗?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5、“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

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作简要表达。

诸葛亮藤野先生杜小康托尔斯泰贝多芬
小结收获
议论文体观点清,三分结构记分明。

四种方法牢固记,所有内容扣论点。

每课一积累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擅长,和你本性相违背的东西上,内向者不用假装外向,外向者也不用故作沉默,做你自己就好,相信我,一个心眼不坏,有能力,并且懂礼貌的人,走遍天下都不怕。

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议论文阅读新题赏析
新题赏析
题一:
1、一是渴望生存状态“稳定性”的文化心理需求;
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山大”,竞争激烈,让转身遭遇更多艰难。

2、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辞职看世界不应成为主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充实,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

题二:
1、观点:做一个美好的人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列举人们使出万千手段追求外表美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证明了观点。

2、这一语段使用一连串的比喻句,形象地描述了读书能让人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令人心驰神往。

用语生动,极富感染力。

3、仿句须使用比喻修辞,句式整齐,结构与原句一致;内容和主题不限。

4、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5、示例: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公平正直,待人热情。

杜小康:历经磨炼,战胜孤独,自我成长,勇敢坚强。

托尔斯泰:直面人生,勇斗苦难,为人类奉献不朽杰作。

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