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区域特征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和区域开发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一、知识要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1、自然环境: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内流河内流湖,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由于新疆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所以非常的干旱。
新疆的坎儿井是指在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渠道汇集地下水,并引至地面用于灌溉的水利设施。
新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两在盆地之中。
克拉玛依是本区最大的石油产地。
2、社会经济面貌:新疆形成了以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
工业部门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等。
交通运输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西气东输”工程将石油、天然气输送到祖国中部和东部地区。
新疆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交流、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国家设立了喀什经济特区。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采取了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跟踪训练1.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暖温带②半干旱地区③干旱地区④草原广阔⑤地表植被以荒漠为主A. ①③⑤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⑤2.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A. 准噶尔盆地B. 塔里木盆地C. 四川盆地D. 柴达木盆地3.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A. 网状分布B. 环状分布C. 点状分布D. “之”字形分布(2)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光照C. 水源D. 土壤4.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问题是()A. 水污染B. 水土流失C. 酸雨污染D. 大气污染5.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沙漠公路、西气东输一期等工程的实施,的油气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A. 塔里木盆地B. 准噶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6. 如图是新疆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区域特征(共37张PPT)

内蒙古牧区 位置: 贺兰山以东
代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新疆牧区
位置:天和山山、坡阿地尔带泰山、祁连山的山麓
草场特色:垂直的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
①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②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干旱西北
冰雪融水
灌 溉 农 业
河水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
与降水的多少有关
我来归纳:
东为草原
距海较远 高山阻隔
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形成干旱的自然特征
中为荒漠草原 西为荒漠
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 原夏季牧草茂盛,牛羊 成群
西北地区的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胡杨及胡杨林景观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 年不朽”。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 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 之称的银杏树相提并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严寒而干燥,有时有暴风雪天 气。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夏季全国 最热——吐鲁番盆地)
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年较差和日 较差都很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 着火炉吃西瓜”)
总结: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干旱的原因
深居内陆 位 西北 地 山脉和盆地 远离海洋 置 地区 形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4、河流:
4、河流: 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
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多内流河、湖
内流河:塔里木河、
有没有外流河?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

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中国各大区域的常见地理问题东北地区一、气候问题1、说明长白山(大兴安岭)等温线大致弯曲的方向及其原因。
向西南方向弯凸;受长白山(大兴安岭)及其走向影响。
地势高,气温比两侧低。
2、气温年较差的分布及原因分布特征:自北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原因;自北向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
气温年较差越大3、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南部受到地形的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地形雨)。
4、漠河冬季气温最低的原因纬度全国最高,冬季太阳高度最低,昼长最短,获得太阳热量少;距蒙古—西伯利亚近,西北部缺少高大地形的阻挡,受冬季寒冷气流的影响大。
二、河流问题4、分析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水文特征:流量较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含沙量比较小,结冰期长。
原因:松花江由于纬度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的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的夏汛,有两个汛期;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5、说明松花江的凌汛形成原因纬度高,结冰期长,在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较高河段的河流封冻早,解冻晚;导致下游河段形成“冰坝”。
阻挡河水流动,使水位上涨,形成凌汛。
三、沼泽的问题6、沼泽的环境功能具有含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7、北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地下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河流多凌汛。
8、停止开垦沼泽,退耕还沼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含蓄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节河川径流的功能。
利于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四、三江平原的农业问题9、类型:商品谷物农业10、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11、优势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夏季日照时间长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2022年高考地理必刷题精选 (159)(解析版)

2022年高考地理必刷题精选(159)一.选择题新疆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敷约3200小时,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扩大。
“春提早”“秋延晚”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
吐鲁番葡萄现已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丰富 B.有大量湖泊水补给C.地表坚硬蒸发弱 D.冰雪融水补给充足【解析】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顺地势流到山麓地带,因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粒径较大且疏松,利于地下水下渗及存储。
答案D2. 吐鲁番地区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的不利因素是A.生态环境脆弱 B.种植技术水平低C.北部山地阻挡 D.盆地地势较低洼【解析】吐鲁番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盐碱化、草地退化、沙漠化、贫瘠化、湖泊萎缩等问题影响了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培育了优良品种: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使寒冷期缩短: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扩散,生长期较长。
答案A3.吐鲁番葡萄向鲜食方向发展的主要优势是A.葡萄品质优良 B.实现错峰上市C.邻近国内市场 D.生产成本低廉【解析】吐鲁番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糖分较高,口感好,反季节葡萄的种植,可以做到错峰上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销售鲜食葡萄利润更高。
答案B云桂高铁自昆明到南宁,如下图所示,在杨美站接入南宁铁路枢纽时设计了两个初选方案。
方案Ⅰ客运线直达南宁站;方案II客运线经过南宁南站到达南宁站。
4.选择方案II的理由主要是 A.跨河桥梁较少 B.沿途站点较少 C.建设成本较低 D.线路长度较短【解析】读图,与方案I相比,选择方案Ⅱ跨河桥梁并不少,沿途站点较多,线路长度较长,A、B、D错。
可以利用原有的铁路,建设成本较低。
答案C5.与方案I相比,实施方案II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增加 B.促进南宁城区向西北扩展C.导致南宁南站的地位下降 D.促进南宁南站附近商业发展【解析】与方案I相比,实施方案Ⅱ可能导致南宁站的负荷减轻,A错。
哈密盆地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哈密盆地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哈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哈密市,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盆地北部即天山南坡为洪积倾斜平原;东部和西部是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木塔格沙漠,古称莫贺延债;中部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哈密绿洲分布在这个部位。
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统称为吐哈盆地。
哈密盆地北从天山南麓(南山口、柳树沟等)南到哈顺戈壁北缘(雅满苏等),直线距离约150多公里;东边从哈东丘陵边缘的山口、骆驼圈子和东庙儿沟一带;西到七克台,若只算哈密境内,西边则到十三间房西的大步,东西长约300公里,面积为3万多平方公里。
高大的天山像一道长城屹立在哈密盆地的北边,它拦截了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和西伯利亚冷空气,这种对西风气流的屏障作用,使天山南北的气侯和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截然不同:温凉的山北巴里坤盆地属北疆型环境;干暖的山南哈密盆地,属南疆型环境,“一山之隔,两个天下”。
有一首西域诗概括的极为恰当:“谁道天山界两疆,南疆天暖北疆凉,峰巅积雪明如玉,苍松翠村发古香。
”天山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天山是西域大地的生命之源。
天山在哈密境内由西向东山势逐渐增高,其中巴里坤山主峰月牙山(乌沟顶)海拔4348米,哈尔里克山主峰托木尔提峰海拔4886米,是全地区的最高点。
高于雪线3 900米的山岭则形成万年积雪不化的冰川。
盛夏,虽骄阳似火、苦热难熬,但遥望天山高峻的山岭却是白雪皑皑,那里是童话般的冰雪世界,云雾绕绕也遮掩不住她的神秘,更加吸引登山探险者去涉足。
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地貌(角峰、仞脊、冰斗等)是哈密开展登山探险、科普考察特种旅游的好去处。
全地区有226条冰川,哈尔里克山脉就有187条,巴里坤山有39条,“哈尔里克”是维吾尔语“雪山”之意也就不难理解。
主峰托木尔提上面有一全国最大的平顶冰川,顶部平坦,登该山没有危险,是冰川考察、科普旅游的理想之地。
冰川更有“固体水库”之称,它把大气降水以固体的冰雪形式储存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上,夏日部分消融后,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流补给了灌溉水源。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区域特征知识点之一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区域特征知识点之一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区域特征知识点之一多阅读和积累,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
在此查字典地理网为您提供西北地区区域特征知识点,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一、干旱大陆性气侯西北地区位居大陆的腹部。
若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到太平洋为3400千米,西到大西洋为6900千米,北到北冰洋为3400千米,南到印度洋为2600千米。
四周距离海洋遥远,加上周围高山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
本地区盆地气候效应明显。
冬季,当冷空气进入盆地后,常聚积在盆地低处,而盆地内辐射冷却强烈,容易产生逆温现象。
逆温层厚度可达500—2019米,其垂直结构较为稳定,常使自西向东移动的冷锋从逆温层上滑走。
因此,冬季天气较为稳定。
夏季,盆地迅速增温,热量又不易向外流散,产生不稳定结构,每当有冷空气入侵时,易产生阵性风雨天气。
春秋季,盆地边缘辐射冷却的冷空气顺坡下滑,聚集于盆地低处,使盆地边缘比其中心温度偏高。
在降水量的分布上,盆地中央降水少于周围,这种现象以4—10月最为突出。
盆地效应还反映在风的分布上,在盆地边缘地区有明显的山谷风。
西北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是:光照长;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干燥少雨,多风沙天气。
(一)光照丰富本地区云量稀少,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实际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54.4—71.2亿焦耳/(平方米·年)。
光照资源丰富,在全国仅次于青藏高原。
这不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为广泛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西北地区与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较,气温偏高,除上述日照时间长,所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外,还由于地面干燥,太阳能消耗于蒸发方面较少,而用于增加地面和低层空气温度较多。
加以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得夏季灼热的空气不易外流,冬季冷空气流动也受到一定的阻隔,越过山地后又有下沉增温作用。
[新疆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
![[新疆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https://img.taocdn.com/s3/m/9acf224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e.png)
[新疆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一:团纸窗花剪纸图案大全剪纸是我们的传统手艺,你是怎么样剪纸的?你会剪纸吗?看看下面的团纸窗花剪纸图案吧!团纸窗花剪纸图案大全团纸窗花剪纸图案团纸窗花剪纸图案扩展阅读:基本介绍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2022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特色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
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
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
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发展历史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2022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新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与环境地质特征分析

新疆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与环境地质特征分析摘要:新疆的地下水资源受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的限制,在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三大内陆地区,焉耆、塔城、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流域为代表。
基岩山区的地下水以大气和冰雪融水为主,其中出山河是其重要的补给来源,从山地到盆地中部的地表,通过人为的开采和蒸发排放。
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水体中的盐分浓度不断上升,水体的质量也从好到坏。
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盐渍化、崩塌、泥石流、矿山环境问题、人为工程开挖等。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质;从概念上看,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一门学科,注重观察、检测、监测和评价自然界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包括地下水的分布、物理特征、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污染控制、危害预警等;经过近年来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普及,研究方向扩大,增加了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环境地质是指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经过演变和发展,地质地貌的研究也增加了。
新疆各类型的地形单位所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难类型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新疆的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改进和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水文地质1.1 大型盆地水文地质特征1.1.1 山前冲洪积平原区由近山区的砂砾平原和远山区的细沙平原组成。
含水层为第4纪的砂砾石、砂砾石、砾石、中砂粒和中细砂岩,其平均厚度为400~600米,部分地区为1000米以上。
地下水储集层的构造从山地到盆地的内侧,从砂质平缓的单构造型潜水含水层逐渐过渡到精细土平原的多层次结构的潜水-承压水蓄水层,其含水量也从粗粒度逐渐变细,在细土平原区形成粉土和粉质粘土等的相对隔离水层(见表1)。
同时,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也呈现出从较大到较弱的趋势,从砂岩平原地区2000立方米/天的单井水逐步下降到1000立方米/天以下的细沙平原地区。
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地下水的规模是不均匀的,其规模主要是由出山河流的流量所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鲁番盆地区域特征
一、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吐鲁番盆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天山山脉东段南坡的山间陷落盆地,是中国最低的内陆盆地。
2、地形:吐鲁番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
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3500~4000米之间,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是全国最低的洼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明显。
3、气候:属于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
地势低凹、四周有高山阻闭,气流下沉,增温迅速,地面辐射不易散发,热气团在盆地上空久滞不去,气候炎热,因此自古有“火洲”之称。
由于盆地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风库”。
这里的气温虽然高,但相对湿度却很低,高温低湿,虽热而不闷,而且这里的日昼夜温差很大。
降水量很少,但蒸发量极大,有“干雨”的现象。
4、土壤和植被:土壤盐碱含量很高,主要植被为盐化草甸及荒漠草原。
5、水文:自然降水量很少,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
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
6、资源:①地下水资源丰富。
②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利于植物生长;昼夜温差大,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
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蚕桑也宜发展。
③矿产资源、油气资源丰富。
二、人类活动特征
1、农业:绿洲灌溉农业。
天山的冰雪融水资源丰富,当地人们用暗渠引水的办法把渗入地下的潜水流引出浇灌。
坎儿井主要由明渠、暗渠和直井组成,它把来自不同水源的水连接起来,输送到大大小小的绿洲,来灌溉农田。
2、工业:吐鲁番地区工业生产历史短,起步晚,然而发展速度很快。
从工业部门结构看,吐鲁番地区工业部门主要立足于区内独特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以瓜果食品、纺织、化学及煤炭工业四大工业部门发展最早,且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油田开发使区内石油工业崛起。
工业生产以原料粗加工工业和采掘工业为主,层次较低。
3、文化:地形封闭,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人口压力很大,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制约了该区域向更高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