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又称显微解剖学。

细胞(cell):组成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器官(organ):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组织: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殊的生理功能即构成系统。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细胞衣:是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直径约为0.1微米,长度和数量因细胞种类或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质膜内褶: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折入所形成。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其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的纤维状结构。

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尸体研究、活体研究、动物实验。

运动终板: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小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小循环。

大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蹦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

组织学研究方法: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几种特殊光学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倒置相差显微镜技术、暗视野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电镜技术(透射电镜术、冷冻蚀刻复型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绪论1。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2。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3。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

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4。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5。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6。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

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

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7。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8。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

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9。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

见书P510.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

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第一章基本组织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

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科学,它包括了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的解释:
1. 组织,人体内的细胞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定形态和功能的集合,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2. 器官,人体内完成特定生理功能的一组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脏、肺、肝脏等。

3. 细胞,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

4. 骨骼系统,人体内支撑和保护身体的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5. 肌肉系统,人体内负责运动和维持姿势的系统,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

6. 循环系统,人体内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的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7. 呼吸系统,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

8. 消化系统,人体内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的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

9. 神经系统,人体内传递信息和控制各种生理活动的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元等。

10. 内分泌系统,人体内分泌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这些名词是人体解剖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名词。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引言: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它研究人体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深入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组织构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教案将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胞到组织,系统地介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相关知识。

一、人体解剖学的概述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体解剖和局部解剖2. 整体解剖学- 人体的整体结构和分区- 主要器官和系统的位置和功能- 解剖学术语和标记的使用方法3. 局部解剖学- 头颈部解剖学- 胸腹部解剖学- 四肢解剖学二、人体组织学的概述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组成和形态特征- 细胞的功能和分类2.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 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的特点和功能- 组织的结构和组织学术语的使用方法3. 器官的组织学特点- 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器官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的关系1. 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相互关系- 细胞是组织的基本单位- 组织构成器官和系统2. 解剖学与组织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知识进行临床诊断- 解剖学和组织学在手术和治疗中的应用结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作为医学的基础科学,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临床医生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组织构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将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的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的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一些人体解剖学中常见的名词以及它们的解释。

1. 细胞: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2. 组织:由一群类似的细胞组成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包括肌肉组织、骨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由具有特定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结构。

例如,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神经组织和血管组织组成的器官。

4. 系统: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以完成一项特定的功能。

例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它们协同工作以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 骨骼系统:包括所有的骨骼组织,提供支撑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功能。

骨骼系统还参与血液细胞的产生、钙离子的稳态调节和运动等。

6. 肌肉系统: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的系统,负责身体的运动。

肌肉系统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7.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至全身各个部位,并从组织中收集废物。

8. 呼吸系统:由鼻子、气管、肺等组成的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9.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肝胆等器官,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10.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负责传递电信号以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

11. 内分泌系统:由各个内分泌腺和组织组成,通过合成、释放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过程。

12.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膀胱和尿道,负责产生、储存和排泄尿液。

13.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等器官;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和阴道等器官。

生殖系统负责生殖和产生新的生命。

14. 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内部器官、调节体温和感受外部刺激的功能。

以上只是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实际上,人体解剖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各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器官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的发育和变化等。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1. 解剖学(Anatomy):研究动植物体内结构和各种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组织(Tissue):相同类型细胞结合而成的一系列细胞,例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具有特定功能的由不同类型组织组成的结构,例如心脏、肺、肝脏等。

4. 系统(System):由多个相互协调合作的器官组成的功能单位,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5. 关节(Joint):骨骼相连结的部位,允许骨骼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6. 骨骼(Skeletal system):由骨骼组成的支撑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并提供肌肉附着点。

7. 肌肉(Muscle):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能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神经组织组成的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以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9.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在体内循环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10.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11.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13.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繁殖和生殖。

14.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

15. 皮肤(Skin):覆盖身体表面的最大器官,具有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6. 脊椎(Vertebral column):人类脊柱的正式名称,由多个椎骨构成,并保护脊髓。

17. 头颅(Skull):包括颅骨和面部骨骼,保护和支持脑部和感官器官。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是生物医学领域常常研究的学科之一。

它们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和组成,从而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学科。

一、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它通过解剖学方法以及各种解剖学技术来描述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建筑学和古生物学特点。

在解剖学上,人体被划分为几个系统。

人类的解剖学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纤维膜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体结构,在每日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解剖学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形态学,它强调人体结构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生物学家用这些形态学特征划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以帮助说明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熟悉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解剖学家就可以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手术操作和药物研究等众多方面。

在研究人体解剖学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人体结构和生命。

对于一些已故患者,在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它们的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

此外,医生和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也应该遵守人体解剖学的原则和规定,认真负责每一个环节,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

二、人体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体组织学是研究体内各种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学科。

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并揭示其功能。

组织学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它们组成了不同的组织。

人类的组织学包括四种主要类型:表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每种组织都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的基本原理是以细胞和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显微镜技术,开发出了很多重要的组织学技术,包括染色技术、显微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组织学固定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能够使科学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

人体组织学解剖学

人体组织学解剖学

人体组织解剖学一、名词解释1、正中矢状面: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与水平面和冠状面相垂直,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通过人体正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的矢状面又称正中矢状面。

2、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骨连接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

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可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3、细胞毒性T细胞:是白细胞的亚部,为一种特异T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

受抗原激活后可增殖形成大量效应Tc细胞,能特异性地杀伤具有抗原性的靶细胞。

与自然杀伤细胞构成机体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防线。

4、扁桃体:咽部黏膜内含丰富的淋巴组织,除分散的淋巴组织外,有些部位的淋巴组织聚集形成轮廓清楚,大小不等的隆起称扁桃体。

按其位置分别称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标志。

6、病理性再生:由于炎症或创伤等病理原因所致的上皮损伤,可由周围未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增殖补充,形成新的上皮,此为病理性再生。

7、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和多向分化能力。

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内。

8、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各层骨单位骨板间有骨细胞分布。

骨单位表面有一层黏合质。

9、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前上方,呈扁椭圆形,向前发出房室束进入心室壁。

正常情况下,其作用是传递窦房结的冲动至心室肌纤维,但在窦房结障碍时,也可产生冲动。

10、胸膜腔:指脏、壁胸膜在肺门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腔隙。

左右各一,腔内有少量浆液,呼吸时可减少脏、壁胸膜之间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11、可视人:即虚拟人,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冷冻人的人体锉削为0.1mm厚的标本断面,并对每个断面进行定焦距扫描,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最后再按解剖顺序把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整合成虚拟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绪论1。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2。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3。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

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4。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5。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6。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

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

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7。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8。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

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9。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

见书P510.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

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第一章基本组织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

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

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

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

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

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

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

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

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

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

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

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

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

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

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

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

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

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

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26.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组织共同组成效应器。

第二章运动系统1.骨骼全身的骨通过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既骨骼。

2.长骨:多呈管状,可明显的分为中部稍细的骨干(骨体)和两端膨大的骺其光滑的关节面覆有有关节软骨。

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充满骨髓。

长骨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杠杆作用,如肱骨和股骨等。

3.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的内部中空,称含气骨。

如颌骨等,发音时起共鸣作用,并可减轻骨的重量。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

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6.椎孔:每一个椎骨都包括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

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7.椎间孔:椎弓根上下各有一切迹,上切迹较浅,下切迹较深。

两个相邻的上、下切迹在两侧围成椎间孔,脊神经和血管由此通过。

8.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连续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

9.额囟:新生儿有许多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缝隙很大,并为结缔组织膜所填充,称额囟。

10.足弓:足骨接关节和韧带连接紧密,使足底形成凸向上方的弓称足弓。

11.椎间盘:是相邻两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

盘的周围为纤维环,坚韧而富有弹性,紧密连接相邻的两个椎体;中间为无色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髓核,是脊索的遗迹。

椎间盘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起弹性垫作用,另外,也可增加脊柱运动幅度。

12.骨性胸廓:由12块胸椎、12块肋、一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接共同围成。

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13.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

具有保护盆腔内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14.静力工作:肌肉持续工作,长度不变,产生力量使肢体维持一定姿势的工作。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

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

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6.脊柱生理弯曲:从侧面观察。

可见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

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这样便加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

人类脊柱的弯曲是人体直立的结果。

从个体发育上看,这些弯曲也是在直立姿势的影响下产生的。

这些弯曲,使人类脊柱具有弹性而缓冲了在走、跑、跳时所产生的震动,对脑有保护作用。

17.环转运动: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全骨描绘成一圆锥形的轨迹。

第三章循环系统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

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3.动脉:运送血离心的血管。

4.静脉:运送血回心的血管。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6.颈内动脉窦:在颈内动脉起始处管壁稍膨大,称颈内动脉窦。

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变化。

7.颈动脉体(小球):颈总动脉末端分叉的后方,有一个通过结缔组织连于后壁的圆形小体称颈动脉体(小球)。

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氢离子的浓度变化,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

8.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段,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

初在某些无血管的组织,如上皮、角膜晶状体等处及脑、脊髓、脾髓、骨髓等部位缺少外,几乎遍部全身。

9.乳糜池:为一膨大的囊状结构,常位于第一腰椎前方,由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而成。

第四章免疫系统1.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嗜细胞等组成。

其核心细胞是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法。

2.血-胸腺屏障:血流内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胸腺皮质,这表明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成分具有阻挡抗原进入的屏障作用,称为血-胸腺屏障。

它由下列成分组成:(1)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2)完整的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极其所含的巨嗜细胞等;(4)上皮基膜;(5)一层连续的上皮网状细胞。

胸腺髓质无此屏障。

3.胸腺小体:胸腺小体是由数层扁平上皮网状细胞呈同心圆环抱而成。

外层细胞较幼稚,胞核清晰;内层胞核渐不明显,近中心的细胞常退化解体。

胸腺小体内还常见巨噬细胞和噬酸性粒细胞。

无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养出功能完全的T细胞。

4.副皮质区:又称深皮质。

为位于皮质深层的一片弥散的淋巴组织,与淋巴小结及髓质之间都无明显的界限。

深皮质是由若干深皮质单位组成。

5.脾门:脾可分膈、脏两面,前、后两端和上、下两缘。

脏面凹陷,近中央处称脾门,有神经、血管出入。

6.生发中心:淋巴小结中央着色较淡,细胞分裂多,称生发中心。

7.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呈长筒状分布的弥散淋巴组织,随中央动脉的分支逐渐变薄。

主要由大量的T 细胞构成,还有一些巨嗜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它是脾内的胸腺依赖区,相当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