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tomy Term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

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特点:由致有营养骨的作用。
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椎孔vertebral:由锥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形的缝,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由骶骨岬,骶骨与耻骨联合由腭垂下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位于十二起自胸骨柄及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75cm,,外包,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由前至后 肾静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盂部,前部、左右侧部、后部。
前部浅,后部最深,并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腹膜该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引流,以便诊--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特点:大循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大循环精脉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意义: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 —肺动脉动的是有大循环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
意义: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是一卵圆形—心包液。
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能接受体内、外又称也称3.5mm处的一黄色小—传神经纤维(轴突及其髓鞘)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白亮,称胞体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活动中枢,保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若一侧颏舌肌瘫痪,当病人伸舌时,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挤压延髓,只—胸一至腰三各脊腔内有脊神经通过。
意义: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硬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而成。
意义:在该动脉环完整时,若构成此环的某一处血液肝脏面有H 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附近按肺叶分出肺叶支气管,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病理解剖学名的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名的分类

病理解剖学名的名词解释病理解剖学名的分类病理解剖学的名词解析:病理解剖学(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zootomy)和植物解剖学(phytonomy)。
动物解剖学当中的比较解剖学(即动物形态学)指不同动物种类间的结构的研究,专论解剖学则局限于个别一种动物的结构的研究。
病理解剖学的分类: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当中的比较解剖学(即动物形态学)指不同动物种类间的结构的研究,专论解剖学则局限于个别一种动物的结构的研究。
人体解剖学从实用性看,对于人类的研究是专论解剖学当中最重要的分组,故此人类解剖学可从不同的观点处理。
医学当中的人体解剖学包括健康人体的各样结构的确切形态、位置、大小和各结构间的关系的知识,上述学问被称为描述性或形态性人类解剖学,,又称为人体解剖学。
病理解剖学的创办历史:乔瓦尼·巴蒂什·莫尔加尼,意大利解剖学家。
为病理解剖学的确立作出很大贡献。
1682年2月25日生于意大利弗利,1771年12月5日卒于帕多瓦。
早年丧父。
15岁入博洛尼亚大学学医,受教于A.M.瓦尔萨尔瓦,当时就是大学里光彩耀人的学生。
他善于进行解剖观察,并重视使用显微镜,因此,后世把M.马尔皮吉、瓦尔萨尔瓦、I.F.阿尔贝蒂尼及莫尔加尼称为解剖学派。
1701年,莫尔加尼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当瓦尔萨尔瓦的助手。
1704年与瓦尔萨尔瓦合著《论人耳》,1705年发表论文《解剖杂录》,文中记录了气管内腺体、尿道内腺体等一些重要发现。
其后他连续发表了不少文章。
1711年,他在帕多瓦大学任理论医学讲师,1715年任该大学解剖学教授。
1761年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疾病的位置与病因》,该书收载了几百个病例。
经过多年对数百例尸体解剖的观察,并将病例的临床表现、死亡原因和尸解发现进行比较、整理,以充分的事实证明疾病的症状与器官病变有密切的关系,认为疾病的位置是在某个或某些器官上,因此,通过观察器官上解剖学的变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症状产生的原因。
人体解剖学中英名词对照表

人体解剖学英汉名词对照表注:用星号(*)标注的名词为最常用的词汇,必须熟记掌握。
一、总论(一)解剖学分类(Classification of Anatomy)anatomy 解剖学human anatomy, anthropotomy 人类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系统解剖学regional (topographic)anatomy, topology 局部解剖学gross (macroscopic)anatomy 大体解剖学,巨视解剖学microscopic anatomy 显微解剖学macro—microscopic anatomy 巨—微解剖学sectional anatomy 断面解剖学pathological (morbid) anatomy 病理解剖学neuroanatomy 神经解剖学chemical neuroanatomy 化学解剖学developmental anatomy 发生(或发育)histologic anatomy 组织解剖学histology 组织学embryology 胚胎学anthropology 人类学(二)一般解剖学术语(General Anatomical Terms)dissection,dissect (v.) 解剖,解剖标本normality,normal (a.) 正常abnormality , abnormal 异常variation 变异deformity,malformation 畸形specimen 标本model 模型(三)方位术语(Positional Terms)1。
anatomical position 解剖学姿势2。
方位术语(terms of direction)superior,upper 上inferior, lower 下anterior 前侧posterior 后侧ventral (dorsal)腹(背)侧medial (lateral)内(外)侧intermediate 中间internal, interior,inner, inside 内external, exterior,outer,outside 外superficial 浅deep,profound 深proximal (distal)近(远)侧ulnar (radial)尺(桡)侧tibial (fibular) 胫(腓)侧palmar 掌侧plantar 足底left 左right 右middle 中median 正中3。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翼点:在颅骨的侧面,额、颞、顶、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缝。
其内侧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胸骨角: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
两侧胸骨角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他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其主要功能为保护胸腔脏器,参与呼吸作用,并支持躯体。
胸廓前后扁平,由于胸骨向前凸,水平切面上呈肾形。
构成胸廓的主要关节有肋椎关节、胸肋关节。
肋弓:8~10肋软骨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是依次与上一肋软骨相连,形成一对肋弓。
颅囟:新生儿的颅内有许多颅骨仍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很大,在一些部位这些间隙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称为颅囟。
椎间盘:为上下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组成。
齿状线:为连接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
齿状线上下血管、淋巴回流,神经分布皆不相同,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肝门:肝脏面的“H”形沟的横沟。
有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的左右支及淋巴管和神经通过此出入。
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的左右支及淋巴管和神经和包绕这些的结缔组织共同构成一条索状结构,称为肝蒂。
咽峡:由腭垂,腭帆的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构成。
它是口腔和咽的狭窄,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肺根:主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及淋巴管和神经,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状称为肺根。
肺门:位于肺的纵隔面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成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及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将鼻,咽,候称为上呼吸道。
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潜在性的密闭的腔隙称为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内有少量浆液。
肋隔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和隔胸膜折返形成,为各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胸膜腔内的积液,常首先积存在此。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1. 解剖学(Anatomy):研究动植物体内结构和各种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组织(Tissue):相同类型细胞结合而成的一系列细胞,例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具有特定功能的由不同类型组织组成的结构,例如心脏、肺、肝脏等。
4. 系统(System):由多个相互协调合作的器官组成的功能单位,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5. 关节(Joint):骨骼相连结的部位,允许骨骼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6. 骨骼(Skeletal system):由骨骼组成的支撑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并提供肌肉附着点。
7. 肌肉(Muscle):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能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8.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神经组织组成的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以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9.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在体内循环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10.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11.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13. 生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繁殖和生殖。
14.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
15. 皮肤(Skin):覆盖身体表面的最大器官,具有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16. 脊椎(Vertebral column):人类脊柱的正式名称,由多个椎骨构成,并保护脊髓。
17. 头颅(Skull):包括颅骨和面部骨骼,保护和支持脑部和感官器官。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可编辑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特点:由致有营养骨的作用。
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椎孔vertebral:由锥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位于十二起自胸骨柄及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75cm ,门静脉,肝管以及神,外,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由前至后 肾静脉、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部,前部、左右侧部、后部。
前部浅,后部最深,并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腹膜该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引流,以便诊--主动脉及房。
特点:大循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大循环精脉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意义: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动的是有大循环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
意义: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能接受体内、外又称也称3.5mm处的一黄色小包括:感受器—传神经纤维(轴突及其髓鞘)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白亮,称可编辑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团块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为神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活动中枢,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若一侧颏舌肌瘫痪,当病人伸舌时,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挤压延髓,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包埋在白质 位于丘脑外腔内有脊神经通过。
意义: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硬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而成。
意义:在该动脉环完整时,若构成此环的某一处血液肝脏面有H 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附近按肺叶分出肺叶支气管,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系统解剖学》背诵重点

《系统解剖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两侧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翼点(pterion):颅骨侧面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形成“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临床X线检查时应与骨折线区别,手术中勿伤及血管。
4、板障:是指位于颅骨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5、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围成。
所有椎骨的锥孔连成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
6、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与椎间盘、黄韧带共同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7、鼻旁窦:是指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借孔裂开口于鼻腔。
在额骨中的鼻旁窦称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在上颌骨内的鼻旁窦称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骨内的鼻旁窦称筛窦,它可分为前、中、后筛窦三组,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在蝶骨内的鼻旁窦称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内。
临床上颌窦积液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8、胸骨角(sternal angel):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可在体表扪及。
两侧接第二肋软骨,是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9、关节(joint):全称为滑膜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想对骨面间有滑液腔隙,充以滑液,因而一般具有较大活动性,骨面间相互分离,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连接。
10、椎间盘(sntervertebral discs):是指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包括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
具有“弹性垫”作用,也可增加脊柱运动幅度。
临床上有椎间盘脱出症出现。
11、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人体重点名词解释(anatomy)

人体名词解释Ch1 locomotive system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冠状面:从左、右方向上,沿人体长轴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椎管:全部椎骨的锥孔连成的管道.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翼点:在颞窝区内,是额、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关节腔:关节囊滑模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窄隙胸廓:是由全胸椎、胸骨和12对肋借关节和韧带连接而成的圆锥形结构.胸腔:即胸廓的内腔.肋弓:第8~10对肋软依次连于上一肋软骨所形成的弓状结构.关节面:相关节各骨互相接触的光滑面.坐骨大孔:由坐骨大切迹、骶结节带和骶棘韧带围成的孔。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于骼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增厚卷曲形成的。
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垂直的切面。
Ch2 digestive system咽峡:是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围成的狭窄区域,胃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麦氏点:是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以脐和右髂前上棘联机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为标志。
肝门:即指肝下面的横沟,有门静脉、肝固有静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腹膜:是指被覆于腹腔和盆腔内面及其脏器表面的浆膜。
腹膜腔:由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间隙Ch3 respiratory system肺门:是指肺内侧面中央的凹陷,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
肺根:出入肺门的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被结缔织包绕成束,称为肺根。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结构的总称★胸膜:为被覆于胸内面及肺表面的浆膜。
胸膜腔:壁胸膜与脏在肺根周围相互移行而围成的完全封闭的腔隙。
Ch4 Urinary system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联机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口腔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p10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
额骨板障静脉汇入上矢状窦,蝶骨板障静脉汇入海绵窦。
因此,鼻腔和鼻窦感染可由此进入颅内。
2.p14
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3.p15
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p18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p 18或p50
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
6.p26
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成H形的缝,此处最薄弱,称为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p28或p152
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开口于鼻腔,窦壁衬以粘膜并与鼻腔粘膜相移行。
共有四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8.p45
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成人有23个椎间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
椎间盘起连接、保护、增加脊柱运动幅度之作用。
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牵涉性痛,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9.p79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p117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
(空肠以下的为下消化道)
p118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p139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中线的中、外交点处。
p147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150
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p160
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p164
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
p165
左右各一,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形成,容量最大,在人体直立时位置最低,胸膜炎有渗出时,液体首先积聚于此。
p170
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
p170
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占据。
p171
在腰背部,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p178
在膀胱底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肿瘤、结核、炎症的好发部位。
p188
海绵体部为尿道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是男性尿道最长的一段,临床上称为前尿道。
p188
临床上将男性尿道的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称后尿道。
p204
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腔隙,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p220
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也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
p221
位于右心房及心室之间,由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可防止右心室的血液逆流至右心房。
p223
位于左心房及心室之间,由二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组成,保证血液的单方向性流动,其中二尖瓣前尖是左心室腔的分界。
p229
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ie纤维网。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运动。
p229
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方心外膜深面。
p241
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窦壁外膜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p241
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
当血中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增高时,可反射性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p261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汇合部,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p274
位于第1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p285
脾上缘前部有2~3个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是触诊脾的标志。
p292
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网膜后部集结成束,形成的圆盘状隆起,中央有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为生理性盲点。
p292
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约 3.5mm处,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小区,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
p293
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具有结构透明而无血管、具有屈光作用的共同特点,使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
p322
因为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的硬膜囊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对应的椎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称为马尾。
p332
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构成。
脑干位于颅后窝前部,背面与小脑相邻。
p358
在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部,紧邻延髓和枕骨大孔的两侧。
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压入枕骨大孔,形成扁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p377
大脑半球白质内,靠近大脑底的灰质团块,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p377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尾状核分为头、体、尾3部,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2部,其中尾状核和壳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调节躯体运动起重要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学习记忆功能。
p383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由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的白质板组成。
当内囊受损广泛时,患者会出现“三偏”症状。
p404
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和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腰骶干,参与骶丛的组成。
位于脊柱两旁的椎旁神经节透过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交感干全长分为颈、胸、腰、骶、尾5部。
p435
由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构成,呈白色,连于T1至L3脊神经与胸交感干之间,共15对。
p435
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之间,由无髓鞘的节后纤维组成,色灰暗,共31对。
p456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
光照侧的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光未照侧的反应称间接对光反射。
p466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等,此间隙略呈负压,有脊神经通过,临床上可将药物注入此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以阻滞脊神经内的神经传导。
p469
脑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内部充满脑脊液。
p470
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深入窦内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是脑脊液回流入硬脑膜窦内的结构。
p469
位于蝶鞍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借卵圆孔的小静脉与翼静脉丛相通,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
p 473
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
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
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
当此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或被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p 477
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中,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脑脊液产生和循环途径: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左、右侧脑室→左、右室间孔→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左、右外侧孔和正中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回流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