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化学平衡》课件

结论和总结
主要观点
化学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速率相等,达到 平衡态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关联性
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动力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互为导 向。化学平衡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扰动的类型
• 压力的变化 • 浓度的变化 • 温度的变化 • 参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添
加和减少
平衡体系移动方向的 判断
• 浓度增大/压力增大/k增大, 向反应物端移动
• 浓度减小/压力减小/k减小, 向生成物端移动
• 温度的变化:一般取决于 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
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
反应进程曲线
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摩尔比的变化分布情况。
反应活化能
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1 二氧化碳的血液检测
2 酸碱度检测
3 电池电解质维护
根据化学平衡反应原理,可 以测定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 度,进而判断肺活量是否正 常。
根据化学平衡反应原理,可 以对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检测 和判断。
电池中电解质的平衡及反应 物生成物的浓度关系会影响 电池的电量产生和使用效率, 是电池维护中的重要因素。
化学平衡在工业反应平衡中不同温度下反应能力不同的特点, 可以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人 造催化反应生产中。
化学分离技术的应用
化学反应平衡中的物质摩尔量分配关系及有机物挥发 性的不同,可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制备等化学过 程中。
平衡体系
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处的体系状态。
平衡常数Kc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的一个常数,表示反应达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课件

• 作业: • 《训练与测评》P9 第1、2、3、4、5 。 • 《优化设计》P20随堂练习2、4。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在500℃、钒触媒的作用下,某密闭容器中 反应 2SO2 + O2 2SO3 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时的标志是( BD )
A. SO2 的消耗速率等于SO3 的生成速率
B. SO2 的生成速率等于SO3 的生成速率
C. SO2 的消耗速率等于O2 消耗速率的2倍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化学反应,有 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 请同学们列举些例子来。
举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硫磺的燃 烧等反应能进行的比较彻底;合成氨、 二氧化硫溶于水、CO与NO等反应就 不能进行到底了。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约定采用“ ”表示,把从 左向右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 为逆反应。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建立: CO(g)+H2O(g) CO2(g)+H2(g)。
开始时υ正 > υ逆 平衡时υ正 = υ逆 ≠0
υ
υ
正
υ =υ
正
逆
υ
0
逆
t
二、化学平衡状态
1.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保持不变的状态。 注意:1、前提:一定条件下
2.同一条件,同时 3.可逆反应总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 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可逆反应练习: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 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 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 18O存在 于( ) D A. B. C. D. 只存在O2 中 只存在于SO2 中 只存在于SO2 和SO3 中 SO2 、 SO3 、 O2 中都有可能存在
人教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化学平衡1课件

4、同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可由不 同途径(不同的起始量)达到同一个平衡状态 (等效平衡)。
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 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H2+I2g已
(n变(断变m化13((裂 化2o))l。5H。4单温))一I。度位条温个时和件度H—体间一和H内积定体键,一,积断定生混一裂成时合定的,n气时m同某体,o时l一的H容,2生平器的有成均内同2物相压个时浓对强H生度—分不成不I子再键再质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阅读课本后回答: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样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以蔗糖的溶解为例,说明溶解平衡 状态是怎么样建立的?
一、化学平建立
以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为例, 若开始时没有生成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 而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和D起始浓度为0,所以逆 反应速率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 生成物不断增多,v(正)越来越小, v (逆)越 来越大,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 v正=v逆,这时就 达到了化学平衡。这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V正
V逆
V逆
V正
t
t
思考一下如果开始没有反应物只有生
成物又如何呢?
2、概括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呢?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 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实质:
V正=V逆不等于0
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浓度保持不变。
(1)、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 变而改变。
即,K=f (T)。
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2HI 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H2+I2g已
(n变(断变m化13((裂 化2o))l。5H。4单温))一I。度位条温个时和件度H—体间一和H内积定体键,一,积断定生混一裂成时合定的,n气时m同某体,o时l一的H容,2生平器的有成均内同2物相压个时浓对强H生度—分不成不I子再键再质
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
阅读课本后回答: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样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以蔗糖的溶解为例,说明溶解平衡 状态是怎么样建立的?
一、化学平建立
以可逆反应 mA(g)+nB(g) pC(g)+qD(g)为例, 若开始时没有生成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 而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和D起始浓度为0,所以逆 反应速率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 生成物不断增多,v(正)越来越小, v (逆)越 来越大,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 v正=v逆,这时就 达到了化学平衡。这个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V正
V逆
V逆
V正
t
t
思考一下如果开始没有反应物只有生
成物又如何呢?
2、概括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呢?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
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 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
实质:
V正=V逆不等于0
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浓度保持不变。
(1)、平衡常数的大小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的改 变而改变。
即,K=f (T)。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1
【答案】因为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达不到 100%,所以 1 mol N2 和 3 mol H2 不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 92.3 kJ。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浓度相等吗?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也不再变化吗?
【答案】 浓度不再变化,不代表度相等;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 分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1
4.在 200 ℃条件下,将 1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入体积为 V L -1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 ΔH=-c kJ·mol 。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 c(H2)= ,c(I2)= ,c(HI)= ,所以 (填 “v(正)”或“v(逆)”,下同)最大,而 最小(为零)。 , (2)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2)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下同),c(I2) ,c(HI) 从而 v(正) ,v(逆) 。 (3)当反应进行到 v(正)与 v(逆) 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 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此时放出的热量 Q (填“>”“<”或“=”)c kJ。
平衡时:������(正)⑰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 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化学平衡特征
微思考 当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时反应停止了吗?
第3节 化 学 平 衡
第 1 课时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在 19 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高炉气 中含有较多的 CO。有人认为是 CO 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不长所造成的。 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 以增加 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结果发现 CO 的含量仍 然没有减少,这就成了炼铁技术中的科学悬念。你知道 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因为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达不到 100%,所以 1 mol N2 和 3 mol H2 不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 92.3 kJ。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浓度相等吗?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也不再变化吗?
【答案】 浓度不再变化,不代表度相等;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组 分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1
4.在 200 ℃条件下,将 1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入体积为 V L -1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 2HI(g) ΔH=-c kJ·mol 。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 c(H2)= ,c(I2)= ,c(HI)= ,所以 (填 “v(正)”或“v(逆)”,下同)最大,而 最小(为零)。 , (2)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H2)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下同),c(I2) ,c(HI) 从而 v(正) ,v(逆) 。 (3)当反应进行到 v(正)与 v(逆) 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 平衡。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则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此时放出的热量 Q (填“>”“<”或“=”)c kJ。
平衡时:������(正)⑰
������(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
(2)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 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化学平衡特征
微思考 当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时反应停止了吗?
第3节 化 学 平 衡
第 1 课时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在 19 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高炉气 中含有较多的 CO。有人认为是 CO 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不长所造成的。 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 以增加 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结果发现 CO 的含量仍 然没有减少,这就成了炼铁技术中的科学悬念。你知道 这是为什么吗?
化学平衡及影响条件PPT教学课件

反 应 速 率
t1
t2
时间
讨论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2SO2(g) + O2(g)
2SO3(g)+ Q(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时,分别
改变下列条件,将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O2的浓度 ③减少SO3的浓度 ④升高温度
右移 右移 右移 左移
⑤使用催化剂
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程序法
A、单位时间生成1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B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例2、:恒温下,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
下反应:P(g)+2Q(g)
R(g)+S(g),可以充分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C )
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V正=V逆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速率
0: V正最大,V逆=0
V正
V逆
0
t1
V正 = V逆
时 间
时间
0 t1 t1以后
V正逐渐减小 V逆逐渐增大 V正 = V逆 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 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1) CH3+是活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为____
(2) CH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3个键角相等,键角应为 (填角度).
_____
t1
t2
时间
讨论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2SO2(g) + O2(g)
2SO3(g)+ Q(正
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时,分别
改变下列条件,将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O2的浓度 ③减少SO3的浓度 ④升高温度
右移 右移 右移 左移
⑤使用催化剂
不移动
三、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程序法
A、单位时间生成1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AB B、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B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2摩尔A2的同时生成1摩尔的B2
例2、:恒温下,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
下反应:P(g)+2Q(g)
R(g)+S(g),可以充分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C )
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V正=V逆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速率
0: V正最大,V逆=0
V正
V逆
0
t1
V正 = V逆
时 间
时间
0 t1 t1以后
V正逐渐减小 V逆逐渐增大 V正 = V逆 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 都可以建立平衡状态。
(1) CH3+是活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为____
(2) CH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3个键角相等,键角应为 (填角度).
_____
化学: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人教版选修4)

【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 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BC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2、什么是饱和溶液? 、什么是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 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 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没有! 没有!
3、溶解平衡的建立 、
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 2NO + O2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 ) ) B.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 E. 单位时间内消耗 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NO2的同时生成 的同时生成2nmolO2 ( F. O2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 V逆。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等于 、 逆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 质量分数 、 体 、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 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 在一定温度下 ,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 , 当 、 在一定温度下,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 Q=K时,反应达到平衡。 时 反应达到平衡。 4、反应类型分析如下: 、反应类型分析如下: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优秀课件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 在一定温度下,以下表达不是可逆反响 A(g)+3B(g) 2C(g)+2D(s)到达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 3a molB
气体的总压、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反响混合物平衡时物质的量 之比不一定能用来判断化学反响平衡
例1、一定条件下,A2(g)+B2(g) 2AB(g)到达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同时生成n mol B2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响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相等,化学反响进行到最大限度,反 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响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 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等、定、动、变】
⑴、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响 ⑵、等 ——化学平衡时,v正=v逆 ≠ 0 ⑶、定 ——反响混合物各组分的量〔c、m、n等〕保持一定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 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C )
C. B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 在一定温度下,以下表达不是可逆反响 A(g)+3B(g) 2C(g)+2D(s)到达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 3a molB
气体的总压、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反响混合物平衡时物质的量 之比不一定能用来判断化学反响平衡
例1、一定条件下,A2(g)+B2(g) 2AB(g)到达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同时生成n mol B2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响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相等,化学反响进行到最大限度,反 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响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 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等、定、动、变】
⑴、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响 ⑵、等 ——化学平衡时,v正=v逆 ≠ 0 ⑶、定 ——反响混合物各组分的量〔c、m、n等〕保持一定
A.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 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D. 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 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C )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2.2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课件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3倍
H2的消耗速率= N2消耗速率的3倍 = N2生成速率的3倍
练一练 N2(g) + 3H2(g)
2NH3(g)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平衡时
3806
2 12.28 9.964 0 3.841 1.524 16.87
2882
3 12.01 8.403 0 4.580 0.973 14.86
3335
40
0 15.20 1.696 1.696 11.81
4106
50
0 12.87 1.433 1.433 10.00
4870
60
0 37.77 4.213 4.213 29.34
各物质的起始量/mol
N2
H2
NH3
5
15
0
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量/mol
N2
H2
NH3
3
9
4
阅读与思考
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2与H2反应足够长 时间后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数据如下:
各物质的起始量/mol 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量/mol
N2
H2
NH3
N2
H2
NH3
5
15
0
3
9
4
• 合成氨反应有限度,原料无法转化完全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3倍
H2的消耗速率= N2消耗速率的3倍 = N2生成速率的3倍
练一练 N2(g) + 3H2(g)
2NH3(g)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平衡时
3806
2 12.28 9.964 0 3.841 1.524 16.87
2882
3 12.01 8.403 0 4.580 0.973 14.86
3335
40
0 15.20 1.696 1.696 11.81
4106
50
0 12.87 1.433 1.433 10.00
4870
60
0 37.77 4.213 4.213 29.34
各物质的起始量/mol
N2
H2
NH3
5
15
0
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量/mol
N2
H2
NH3
3
9
4
阅读与思考
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N2与H2反应足够长 时间后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数据如下:
各物质的起始量/mol 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量/mol
N2
H2
NH3
N2
H2
NH3
5
15
0
3
9
4
• 合成氨反应有限度,原料无法转化完全
应,以下哪些选项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A. 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2a mol NH3
B. 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3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__减__小__,c(I2)_减__小__,而 c(HI)_增___大_,从而化学反应速率 v 正 mol。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
__减__小_____,而 v 逆__增__大___。(以上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应,不可能进行完全,所 (3)当反应进行到 v 正与 v 逆_相___等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 以放出的热量小于c kJ。 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3____mol。
了平衡状态。 ②若m+n=p+q,不管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
不变,从而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气体密度总保持不变( M r=m/n,ρ=m/V),
因此这五项都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B∶vC∶vD=n∶p∶q, 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③④
B.②③④
(B)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题目解析 利用:可变量达不 变
当n=p+q时,压强是恒定量。
不能推出可变量达不变。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学习小结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判断依据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 ①对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对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必须 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可逆反应具备这两个依据之一(同时另一条件肯定也满足),则 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否则就没达到。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判断方法 (1)对于纯气体反应,如mA(g)+nB(g)
pC(g)+qD(g):
①若m+n≠p+q,恒温恒容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压强不变、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和恒温恒压下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说明反应达到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活学活用
题目解析
1. 在 200 ℃时,将 1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 V L 的密
闭(容1)器反中应,刚发开生始反时应,:由于I2(cg(H)+2)H=2(_V1g_)_m__o_l·_L2_-H,1I(cg()I2)=ΔH_V2_=_m_-_o_cl_·kL_J_-·_m1_o_l,-1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活学活用
题目解析
2. 可逆反应:2NO2 ⇌ 2NO+O2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
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知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存在向正、反两个反应方向 识 进行的反应。
总
结 2、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生成物共存。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
疑难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根据要求填表:
此时放出的热量 Q___<___c kJ(填“=”、“>”或“<”)。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平衡的实质) 是 v正=v逆≠。0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 3B(g) ⇌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②③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 ②生成 C 的速率与 C 分解的速率相等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知识回顾
温故追本溯源·推陈方可知新
1.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固体溶质 _溶__解__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__结__晶__ 过程一直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 速率 相等,于是饱 和溶液中的 浓度 和固体溶质的 质量 都保持不变, 由此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过程是 可逆 过程。
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
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
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②__④____。
①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
疑难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能否推出: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含量保持不变 。(可变量达不变)
(B )
A.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氢气的同时生成 n mol 碘蒸气
C.若该反应在隔热密闭体积恒定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
题目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g) 是逆反应,生成n mol I2(g)也 是逆反应,故无法判断反应 是否达平衡。
D.2v 正(H2)=v 逆(HI)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请选择 1 2 3 4 5
4. 对 于 恒 容 密 闭 容 器 中 发 生 的 可 逆 反 应 N2(g) +
1、用速率—时间(v-t)图像可表示为
速 率 正反应
速率
v正=v逆
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速率
时
2、化学平衡状态
间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
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
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
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2SO2(g)+O2(g) 2SO3(g)
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 为 0.4 mol·L-1,O2 为 0.2 mol·L-1
B.SO3 为 0.25 mol·L-1
×C.SO2、SO3 均为 0.15 mol·L-1 ×D.SO3 为 0.4 mol·L-1
(B)
0.2
0.1
0.2
0.4
0.2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请选择 1 2 3 4 5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1. 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 2HBr(g) ⇌ H2(g)+Br2(g)反应,
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Br2
H2
( C)
HBr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物生成物共存。
溶解 可表示为 固体溶质
结晶
溶液中的溶质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知识回顾
温故追本溯源·推陈方可知新
2.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 可逆反应 和 不可逆反应 。 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①②⑤⑥⑦ ,属于不可逆反应 的是 ③④⑧⑨ 。
①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②氮气和氢气的化合 ③水的电解 ④可 燃物的燃烧 ⑤氨气溶于水 ⑥氯气溶于水 ⑦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⑧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 • 选修 4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 1 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本节知识目录
化学平 衡状态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探究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与特征
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依据与方法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 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
根I 据 c=Vn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反
而 c(HI)=__0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v_正__最大,而_v__逆_最小(为零)。 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所
(2) 随 着 反 应 的 进 行 , 反 应 混 合 物中 各 组 分 浓 度 的 变 化 趋 势 为 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仍为3
0.2
0.1
0.2
0.4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c(SO2)+ c(SO3) =0.4mol·L-1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请选择 1 2 3 4 5
3. 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H2(g)+I2(g) 2HI(g),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__减__小_____,而 v 逆__增__大___。(以上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应,不可能进行完全,所 (3)当反应进行到 v 正与 v 逆_相___等__时,此可逆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若 以放出的热量小于c kJ。 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3____mol。
了平衡状态。 ②若m+n=p+q,不管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
不变,从而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气体密度总保持不变( M r=m/n,ρ=m/V),
因此这五项都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归纳总结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B∶vC∶vD=n∶p∶q, 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③④
B.②③④
(B)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题目解析 利用:可变量达不 变
当n=p+q时,压强是恒定量。
不能推出可变量达不变。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学习小结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判断依据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 ①对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对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必须 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可逆反应具备这两个依据之一(同时另一条件肯定也满足),则 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否则就没达到。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判断方法 (1)对于纯气体反应,如mA(g)+nB(g)
pC(g)+qD(g):
①若m+n≠p+q,恒温恒容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压强不变、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和恒温恒压下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说明反应达到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活学活用
题目解析
1. 在 200 ℃时,将 1 mol H2(g)和 2 mol I2(g)充入到体积为 V L 的密
闭(容1)器反中应,刚发开生始反时应,:由于I2(cg(H)+2)H=2(_V1g_)_m__o_l·_L2_-H,1I(cg()I2)=ΔH_V2_=_m_-_o_cl_·kL_J_-·_m1_o_l,-1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活学活用
题目解析
2. 可逆反应:2NO2 ⇌ 2NO+O2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
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的同时生成 2n mol NO
知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存在向正、反两个反应方向 识 进行的反应。
总
结 2、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生成物共存。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
疑难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根据要求填表:
此时放出的热量 Q___<___c kJ(填“=”、“>”或“<”)。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平衡的实质) 是 v正=v逆≠。0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 3B(g) ⇌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②③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同时生成 3n mol B ②生成 C 的速率与 C 分解的速率相等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知识回顾
温故追本溯源·推陈方可知新
1.在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溶液中的固体溶质 _溶__解__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的__结__晶__ 过程一直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 速率 相等,于是饱 和溶液中的 浓度 和固体溶质的 质量 都保持不变, 由此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过程是 可逆 过程。
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
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
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②__④____。
①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
疑难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能否推出: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含量保持不变 。(可变量达不变)
(B )
A.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氢气的同时生成 n mol 碘蒸气
C.若该反应在隔热密闭体积恒定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
题目解析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g) 是逆反应,生成n mol I2(g)也 是逆反应,故无法判断反应 是否达平衡。
D.2v 正(H2)=v 逆(HI)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请选择 1 2 3 4 5
4. 对 于 恒 容 密 闭 容 器 中 发 生 的 可 逆 反 应 N2(g) +
1、用速率—时间(v-t)图像可表示为
速 率 正反应
速率
v正=v逆
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
速率
时
2、化学平衡状态
间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
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
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
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2SO2(g)+O2(g) 2SO3(g)
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 为 0.4 mol·L-1,O2 为 0.2 mol·L-1
B.SO3 为 0.25 mol·L-1
×C.SO2、SO3 均为 0.15 mol·L-1 ×D.SO3 为 0.4 mol·L-1
(B)
0.2
0.1
0.2
0.4
0.2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请选择 1 2 3 4 5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1. 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 2HBr(g) ⇌ H2(g)+Br2(g)反应,
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Br2
H2
( C)
HBr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反应物生成物共存。
溶解 可表示为 固体溶质
结晶
溶液中的溶质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知识回顾
温故追本溯源·推陈方可知新
2.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 可逆反应 和 不可逆反应 。 判断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①②⑤⑥⑦ ,属于不可逆反应 的是 ③④⑧⑨ 。
①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②氮气和氢气的化合 ③水的电解 ④可 燃物的燃烧 ⑤氨气溶于水 ⑥氯气溶于水 ⑦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⑧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 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高中化学精品课件 • 选修 4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 1 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本节知识目录
化学平 衡状态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探究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与特征
探究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依据与方法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 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
根I 据 c=Vn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反
而 c(HI)=__0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v_正__最大,而_v__逆_最小(为零)。 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所
(2) 随 着 反 应 的 进 行 , 反 应 混 合 物中 各 组 分 浓 度 的 变 化 趋 势 为 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仍为3
0.2
0.1
0.2
0.4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c(SO2)+ c(SO3) =0.4mol·L-1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自我检测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请选择 1 2 3 4 5
3. 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H2(g)+I2(g) 2HI(g),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