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框架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在工程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多框架结构,并分析其稳定性和承重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简单多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制作技巧,设计和构建一个简单的多框架结构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工具,对多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协作完成多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构建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建筑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细节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意见,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多框架结构的知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多框架结构概念与分类- 介绍多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
- 梳理不同类型的多框架结构,如空间框架、平面框架等。
2. 多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讲解稳定性原理,分析影响多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 介绍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力法、位移法等。
3. 多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 深入探讨多框架结构在受力时的表现,如内力、弯矩、剪力等。
- 应用数学知识,示范如何计算多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
4. 多框架结构设计与优化-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1)

M bl
r Mb
Mu c
l ib M bl l r ( M cu M cl ) ib ib r ib r M b l r ( M cu M cl ) ib ib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D值法 六、梁剪力、柱轴力等 同用分层法进行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即:
取各梁为隔离体,由平衡关系 求得梁端剪力。
15.81kN 27.39kN 31.77kN 22.33kN
A2
15.81kN
B2
59.16kN
C2
22.33kN
29.01kN 20.89kN
72.36kN 33.11kN 38.67kN
35.53kN 28.83kN
A1
49.9kN
B1
144.14kN
C1
64.36kN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双 向 板
双向板
单
向
板
用分层法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框架在水平荷载(风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视为均匀分布,风压高度变 化系数按框架顶部标高确定。
进一步将均布荷载简化为作 用在梁柱节点上的水平集中力。
框架在水平荷载(风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用反弯点法或D值法进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梁端截面: M max、 M max、Vmax
跨中截面: M max
M max 及相应的N和V
Nmax及相应的M和V
N min及相应的M和V
六、框架结构的结构构件设计
1、排架柱的计算长度l0(见教材表13-2) 2、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A2 15.81
B2 59.16
C2 22.33
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中跨(BC 跨)框架梁自重
0.25×0.40×25=2.50kN/m
梁粉刷
[2×0.02×(0.4-0.1)] ×17=0.2kN/m
中跨(BC 跨)框架梁自重标准值
2.50+0.2=2.7kN/m
因此,作用在顶层框架上的线荷载为:
g4AB1=g4CD1=3.4kN/m g4BC1=2.7kN/m
g4AB2=g4CD2=3.98×3.9/2=7.76kN/m g4BC2=3.98×2.5/2=4.98kN/m
0.30×0.45×3.2×25= 10.80kN 0.78×0.02×3.2×17= 0.85 kN
0.5×0.5×(3.9+3.9-2.5)×2.5×0.5×3.24=5.37kN
5
0.5×0.5×3.9×3.9×0.5×3.24=6.16kN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5) 恒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如下:
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5×0.25×3.9/2×25=6.09kN
4
粉刷 0.9 m 高女儿墙自重
粉刷 连系梁所传递屋面自重
[2×0.02×(0.50-0.10)] ×3.9/2×17=0.53kN 0.24×0.9×3.9/2v19=8.00kN
2×0.9×3.9/2×0.02×17=1.19kN 0.5×3.9×3.9×0.5×0.5×3.98=7.57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G4B=G4C=19.44kN
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5×0.25×3.9/2=6.09kN
粉刷
2×0.02×(0.50-0.10)×3.9/2×17=0.53kN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引言本文档为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的计算书,旨在通过计算分析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在发生地震时的抗震性能。
本文档将从结构设计、地震力计算、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供相应的计算结果和分析。
结构设计结构类型选择在进行多层框架抗震计算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结构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结构参数确定确定结构参数是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一步。
通过对结构的需求、荷载情况和材料性能等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
包括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尺寸、连接节点设计等。
结构模型建立在进行抗震计算之前,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实际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使用相应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建立。
同时,需要合理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地震力计算地震烈度确定根据地震区划和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评估地震影响的指标,根据地震烈度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计算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的动力性能,使用地震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等方法,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计算中需要考虑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等参数。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响应谱分析通过响应谱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剪力、最大弯矩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构件性能评估除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外,还需要对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包括截面的抗剪、抗弯能力等。
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构件的抗震能力。
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多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深入了解了多层框架抗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以上是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多层钢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钢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多层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结构分析。
3. 帮助学生了解多层钢框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相关施工技术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编制多层钢框架结构施工方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工程习惯。
3.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多层钢框架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未来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多层钢框架结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组成、分类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钢框架结构定义及发展概况- 钢框架结构的分类及组成原理2. 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规范要求- 受力分析及内力组合- 钢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及公式应用3. 多层钢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及验收标准: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及验收要求,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钢结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 验收标准及质量控制措施4. 多层钢框架结构工程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多层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工程实例介绍及问题分析- 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 工程管理与优化措施5. 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介绍相关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背景: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在建筑和工程项目中应用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理论研究,掌握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具备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工作的能力。
项目介绍:本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和分析一个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楼。
该楼居住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共有5层,位于一个高地上,地势较为平缓。
设计步骤:1. 结构初步设计1.1 确定设计载荷:根据住宅楼的用途和相关标准规范,确定设计载荷,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1.2 选择结构类型:根据设计载荷和建筑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例如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等。
1.3 建立结构模型:根据楼层平面布置和空间要求,建立结构模型,包括梁、柱、墙等结构构件。
1.4 初步确定构件尺寸:根据结构模型和设计载荷,初步确定各构件的尺寸。
1.5 选择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2. 结构分析和优化2.1 进行荷载计算:根据建筑要求和相关规范,对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包括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
2.2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结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2.3 评估结构安全性: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结构在设计载荷下的安全可靠。
2.4 进行结构优化:根据结构分析和评估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调整构件尺寸、增加或减少支撑等。
3. 结构详细设计3.1 细化构件尺寸:根据结构优化结果,细化各构件的尺寸,满足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等要求。
3.2 确定构件布置:根据结构模型和构件尺寸,确定各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3.3 进行材料选择:根据结构要求和可行性,进一步选择具体的材料规格和品种。
3.4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结构详细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尺寸、连接细节等。
4. 结构检查和验收4.1 检查施工图纸:对编制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楼盖设计课程设计

在第1跨内: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的 , 连线为基线,作G= 93kN,Q=88.87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分别是:
在第2跨内: 。以支座弯矩 , 的连线为基线,作G=93kN,Q=88.87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分别是: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 ,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18~ /12=350~525mm。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500mm。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15~ /10=460~690 mm。取h=65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5.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
(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恒荷载11.66×6.9=80.45kN
主梁自重(主梁粉刷){0.3×(0.65-0.08)×2.3×25×1.2+0.015×(0.65-0.08)×2.3×2×17}×1.2=12.60 kN
恒载设计值G=93.05kN取G=93kN
板的活荷载标准值:5kN/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面恒载设计值g=1.2×3.22 =3.86kN/
面活载设计值q=1.3×5=6.5kN/
合计g+q=10.36kN/ 进取g+q=10.4kN/
(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多层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综合楼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多层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综合楼施工组织课程设计1工程概况1.1工程特征本工程为衡阳市某厂综合楼,位于金花路,由I部和II部组成L型转角楼。
采用现浇柱,预制梁,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层高及建筑面积:I部五层,顶高21m,层高4.2m,II部为六层,顶高23.1m,1-2层层高4.8m,3、4、5层层高为3.3m,6层层高为3.6m。
总建筑面积7834m2。
(2)绝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044。
(3)结构方案: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为预制迭合梁,纵向框架梁,次梁,柱,楼梯等均为现浇。
楼盖除厕所、盥洗、水箱间及二层售饭处为现浇外,其余均为预制空心板,上有4cm整浇层。
墙体为非承重墙,外墙为240m厚普通粘土砖墙,内墙为大孔空心砖墙。
施工时横向预制梁吊装后再现浇纵向框架梁和次梁。
(4)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用于II部厨房和库房,教室宿舍等。
水磨石地面用于上述以外的其它部位,底层地面垫层为60厚100#素混凝土。
(5)顶棚及墙面:I部楼梯间为石膏板隔墙,贴白色塑料壁纸。
其它顶棚及墙面均为石灰砂浆打底,纸筋灰罩面,喷白灰浆二道。
(6)外墙面:为绿色水刷石,局部构件(檐口、阳台、雨蓬)及凸出墙面壁柱等贴马赛克。
(7)屋面防水层:沥青胶隔汽层,水泥蛭石保温层,三毡四油防水层上铺绿豆砂。
1.2施工工期要求基础工程由甲方自己完成。
施工单位由0.00开始,总工期为8个月。
从2013年3月1日至同年10月30竣工。
1.3地质及环境条件由勘测报告,土壤为一级大孔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T/m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6-7m。
建筑场地北面和东面,南面均紧邻厂区,以墙为界,西南为金花路(见总平面图)。
1.4气象条件夏秋两季主导风向偏东,冬季北偏西。
雨季为4、5两月。
1.5施工技术经济条件本工程由衡阳市某建筑公司承担,该公司分派一个施工队负责。
施工队有瓦工和抹灰工80人,木工24人,钢筋工15人,混凝土工40人,机械工8人,安装工12人,油漆工15人,共19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题号(TH×××××)后的数字对应上表中的设计条件中的数字,见附表所示。
设计主要条件见下表
2.其它条件
(1)房屋室内外高差0.4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采用框架结构。
(2)建筑构造
1)墙身做法±0.000标高一下墙体均为多空粘土砖,用M7.5水泥砂浆砌筑;±0.000标高以上外墙采用粘土多孔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
内墙(乳胶漆墙面)刷乳胶漆
5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粉面(16 kN/m3)
12mm厚1:1.6水泥石灰膏打底(16 kN/m3)
刷界面处理剂一道
外墙(保温墙面——聚苯板保温)
喷涂料面层
5mm厚聚合物抹面抗裂砂浆(20 kN/m3)
耐碱玻纤网格布
界面剂一道,刷在膨胀聚苯板粘贴面上
25mm厚膨聚苯板保温层(0.3kN/m3)
界面剂一道,刷在膨胀聚苯板粘贴面上
3mm厚专用胶粘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界面处理剂一道
粘土多孔砖基层墙面
2)平顶做法(乳胶漆顶棚)
刷乳胶漆
20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16 kN/m3)
刷素水泥浆一道
现浇混凝土板
3)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
15mm厚1:2白水泥彩色石子磨光打蜡(22 kN/m3)
刷素水泥结合层一道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5 kN/m3)
4)屋面做法(刚性防水屋面——有保温层)
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25 kN/m3)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6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0.35 kN/m3)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一层(厚度大于12mm)(0.05kN/m2)
20—150mm厚轻质混凝土找坡(坡度2%)(7.0 kN/m3)
100mm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5 kN/m3)
5)门窗做法隔热断桥铝合金窗,木门
(3)可变荷载标准值
1)建设地点基本风压ω0=0.45kN/m2,场地粗糙度为B类,组合值系数ψc=0.6。
2)建设地点基本雪压S0=0.40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3)不上人屋面可变荷载标准值0.5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4)办公室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2.0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5)走廊、楼梯可变荷载标准值2.5kN/m2,组合值系数ψc=0.7。
三、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楼盖布置、估算构件截面尺寸)与材料选择。
2.横向框架结构分析(荷载计算、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水平荷载下内力计算、水平荷载下侧移计算)。
3.框架梁、柱截面设计(选择材料、内力组合、配筋计算)。
4.绘制施工图,内容包括:
(1)结构平面布置图
(2)框架结构施工图——平法表达的梁柱结构施工图
(3)结构设计说明
四、提交成果及要求
1.一份完整的计算书。
要求:A4纸打印或工整书写,且须按要求装订(按照规定的装订封面装订)。
(手算完成结构计算任务,不能由PKPM直接生成计算书)
其内容及装订顺序为:封面、摘要(不少于200个字)、目录(须打印)、工程概况、设计依据、楼面结构布置示意图、结构计算内容(荷载计算、框架设计)、参考文献、附录。
2.图纸(图幅为:2#)。
内容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图纸目录;梁、柱的配筋图(含必要的施工说明)。
要求:标题栏将采取统一的格式,严格按照结构施工图绘制,达到结构施工图深度。
附题号选用表
课程设计计算书的封面按下页格式书写并装订。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年级土木工程2009级(建筑工程方向)
指导教师邓夕胜
单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完成日期2012 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