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浅谈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浅谈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摘要:现代建筑的造型和功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形式也更加复杂化甚至多样化。

尤其是民用建筑业主,更在乎个性化与实用化的一面。

因此面对民用建筑高质量要求,我们一定要正确了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使之更加适合现代化居住的生活方式。

本文笔者对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前言:设计师通过设计结构语言表达的形式,可将其设计成为建筑结构。

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关乎人们生命安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多种因素,结合建筑的合理性、可用性以及安全经济性等进行设计建造。

但在日常设计建造中,常常会出现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和理念存在误差。

研究分析民用建筑中多层框架体系中出现的梁裂缝宽度、配筋率、柱以及的截面尺寸等中出现的出题,并具体提出改善的方法,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牛.可有效确保建筑设计质量能够稳定发展。

加强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一、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着现代人对自身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更是建筑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时刻为民着想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一意孤行的企业只会脱离实际而最终被社会淘汰。

因此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一定要注重民用建筑的发展状况。

特别当前常用的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的分析一定要有科学预见性,时刻提醒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掌握行之可行的有效设计信息,严格依据设计原则进行工作。

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概述1选择截面尺寸选择柱、梁的截面尺寸,是进行框架结构设计的基础,首先应根据相关建筑方面所规定的取值范围进行确定,其次还应注意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与柱的线刚度之间的比值超过1,即使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在梁端之间所形成的塑性铰,可保证柱端即便为非弹性状态下,也不会发生弯折。

2柱、梁的适宜配筋率在设计框架梁的配筋时,应注意适中有度,在一般情况下,较为适中的配筋率为0.4%一1.5%之间,其中受到纵向力的配筋所选取的配筋率范围为1%一3%之间。

浅议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浅议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浅议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建筑方面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面更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

另外,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于所居住的建筑房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多层建筑而言。

在整个多层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开展建筑工程的首要基础之一,因此,各个建筑企业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这一环节。

本文就目前我国在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我们知道,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须要首先进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开展。

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促进我国各个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各个建筑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对于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然后尽可能的加大对这一环节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一、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一)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存在诸多的问题在进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于一般情况而言,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采用的都是柱下独立基础的基本形式。

另外,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在进行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地基以及基础的抗震承载能力进行具体的验算,但是,在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风荷载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人员却忽略了对风荷载的考虑。

另外,还有一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多层建筑独立基础设计的时候,所取定的柱脚内力设计值不够合理,并且仅仅是对弯曲以及轴力取定了设计值,而忽略了剪力这一影响因素,设置有一些设计人员只对轴力的设计值进行确定。

学位论文-—多层住宅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

学位论文-—多层住宅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住宅设计20xx 届高等技术学院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xxxxxxxxxxx学生姓名 xxxxxxxxxx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完成日期 20xx年 xx月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摘要某一楼层住宅楼,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2轴为框架为计算主体)一、设计资料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600mm基础顶到室外500mm2.墙身做法:墙身为加气混凝土砌块r g=8KN/m³3.屋面做法:规范屋24 荷载为5.0 KN/m²4.楼面做法:规范屋27 荷载为2 KN/m²5.门窗做法:荷载为0.5 KN/m²6.地质资料:任务书p37.基本风压:全年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基本风压W0=0.3 KN/m²地面粗糙度为C8.活荷载:楼面活荷载2 KN/m²屋面活荷载0.5 KN/m²目录第一章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 (1)1.1梁柱的截面尺寸确定: (2)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2)第二章荷载计算 (3)2.1恒荷载计算 (3)2.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5)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6)第三章内力计算 (8)3.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8)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20)4.1荷载计算 (21)4.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 (23)4.3弯矩计算 (24)第五章梁柱内力组合 (29)5.1层梁的内力组合表 (29)5.2底层柱的内力组合 (30)第六章双向板设计 (31)第七章梁配筋计算 (34)第一章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1.1梁柱的截面尺寸确定:(1)梁高h=(121~81)0l h=900~600取h=600mm 梁宽b=(31~21)h取b=300mm建筑高度18.3m 设防为7度抗震等级为3级轴压比限值[]n M =0.9(2) 柱的尺寸为500mm ⨯500mm(3) 采用双向板,板厚为120mm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⑴混凝土C30 30E =3.0×107KN/m ²⑵现浇框架结构惯性矩为:I=02I 边框架梁为I=05.1I 线刚度i=L EIAB 跨梁4371075.68.46.03.0121100.32⨯=⨯⨯⨯⨯⨯==L EI i ABBC 跨梁4371068.57.56.03.0121100.32⨯=⨯⨯⨯⨯⨯==L EI i BC⑶柱的线刚度:4471001.49.35.0121100.3⨯=⨯⨯⨯==L EI i 底层4471059.58.25.0121100.3⨯=⨯⨯⨯==L EI i 其它层第二章 荷载计算2.1恒荷载计算⑴屋面恒荷载:(屋24) 5.0KN/㎡ ⑵标准层楼面荷载(楼27): 0.12×25+1.5=4.5 KN /㎡ ⑶梁自重:主梁:b ×h=300×600 25×0.3×(0.6-0.12)=3.6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6-0.12﹚×2+0.3] ×17=0.214KN/m 合计: 3.81KN/m次梁:b ×h=200×400 25×0.2×(0.4-0.12)=1.4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0.4-0.12﹚×2+0.2] ×17=0.13KN/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1.53KN/m柱自重: b ×h=500×500 25×0.5×0.5=6.25KN/m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1×0.5×4×17=3.4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计: 9.65KN/m内填充墙自重: (2.8-0.6)×0.2×8=5.28KN/m内装修 2×(2.8-0.6)×0.4=1.76K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计 7.04KN/m活荷载值计算楼面 2.0 KN /㎡屋面 0.5KN /㎡()()5.46.35.09.38.19.38.121321⨯⨯⨯⎥⎦⎤⎢⎣⎡+-=Gd =5.45KN/m()()0.26.35.09.38.19.38.121321⨯⨯⨯⎥⎦⎤⎢⎣⎡+-=Qd =2.42()()5.48.45.07.54.27.54.221322⨯⨯⨯⎥⎦⎤⎢⎣⎡+-=Gd =7.77()()5.48.45.07.54.27.54.221322⨯⨯⨯⎥⎦⎤⎢⎣⎡+-=Qd =3.458.1215.4853⨯⨯⨯=Gd =2.538.1210.2853⨯⨯⨯=Qd =1.13()()5.46.35.08.48.18.48.121324⨯⨯⨯⎥⎦⎤⎢⎣⎡+-=Gd =6.25 ()()0.26.35.08.48.18.48.121324⨯⨯⨯⎥⎦⎤⎢⎣⎡+-=Qd =2.78 8.4215.4855⨯⨯⨯=Gd =6.75 8.4215.4853⨯⨯⨯=Gd =3 2. A ~B 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81+6.94+7.5=18.25KN/m活载= 1.45 KN/m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墙自重+板传荷载=3.81+7.04+6.25+6.75=23.85 KN/m活载=板传活载=2.78+3=5.78 KN/mB ~C 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3.81+8.63+7.49=19.93KN/m活载= 0.749+0.863=1.61 KN/m 楼面板传荷载(B ~1/C):恒载=梁自重+板传荷=3.81+2.53+7.77=14.11 KN/m活载=板传活载= 1.13+3.45=4.58 KN/m楼面板传荷载(1/C ~C):恒载=梁自重+墙自重+板传荷载=3.81+7.04+5.45+7.77=24.07 KN/m活载=板传活载=2.42+3.45=5.87 KN/m2.2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 9.1825218.46.03.023.66.03.0=⨯⎪⎭⎫ ⎝⎛⨯⨯⨯+⨯⨯ KN 抹灰层: 0.214×0.6=0.13 KN钢窗自重: 1.5×1.2×0.5=0.9 KN窗下墙体自重: 0.25×0.9×(3.6-0.5)×8=5.58 KN外装修: 0.9×(3.6-0.5)×0.5=1.395 KN内装修: 0.9×(3.6-0.5)×0.4=1.116 KN窗边墙体自重:0.25×(3.6-0.5-1.5)×(2.8-0.6-0.9)×8=4.16 KN外装修: (3.6-0.5-1.5)×(2.8-0.6-0.9)×0.5=1.04 KN内装修: (3.6-0.5-1.5)×(2.8-0.6-0.9)×0.4=0.832 KN 框架柱自重: 0.5×0.5×2.8×25=17.5 KN 抹灰层: 0.01×0.5×4×2.8×17=0.952 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25.20215.48.4218.4215.46.3216.321=⨯⎪⎭⎫ ⎝⎛⨯⨯⨯⨯+⨯⨯⨯⨯ KN ——————————————————————————————————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76.72==C A G G KN活荷载=板传活荷载=9210.28.4218.4210.26.3216.321=⨯⎪⎭⎫ ⎝⎛⨯⨯⨯⨯+⨯⨯⨯⨯KN 中柱(B )连系梁自重 18.9KN 抹灰层 0.13 KN 门自重 0.9 KN内墙体自重 ()()86.08.2215.06.32.0⨯-⨯⨯-⨯ =5.456 KN 内装修 ()()24.0216.08.25.06.3⨯⨯⨯-⨯-=1.364 KN 框架柱自重 17.5 KN 抹灰层 0.952 KN 边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5.48.18.16.36.32124.28.4216.3216.321⨯⎥⎦⎤⎢⎣⎡⨯-+⨯+⨯⨯⨯+⨯⨯⨯=44.15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35.89=B G KN 活荷载=板传荷载 =()0.28.18.16.36.32124.28.4216.3216.321⨯⎥⎦⎤⎢⎣⎡⨯-+⨯+⨯⨯⨯+⨯⨯⨯=19.62KN 2.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顶层边柱连系梁自重 18.9KN 抹灰层 0.13 KN 女儿墙自重 ()828.425.09.026.325.09.0⨯⨯⨯+⨯⨯=7.56 KN外装修 ()5.09.02/8.46.32⨯⨯+⨯=3.78 KN 框架柱自重 0.5×0.5×0.9×25=5.63 KN 抹灰层 0.01×0.5×4×0.9×17=0.31 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2158.4218.42156.3216.321⨯⎪⎭⎫ ⎝⎛⨯⨯⨯⨯+⨯⨯⨯⨯=22.5 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81.58==C A G G KN活荷载=板传荷载=21218.4218.4216.3216.321⨯⨯⎪⎭⎫ ⎝⎛⨯⨯⨯+⨯⨯⨯=2.25 KN 顶层中柱(B )连系梁自重 18.9 KN 抹灰层 0.13 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528.4218.42126.3216.32121⨯⎪⎭⎫ ⎝⎛⨯⨯⨯⨯+⨯⨯⨯⨯⨯=45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03.64=B G KN活荷载=板传荷载= 2.25×2=4.5KN第三章内力计算3.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恒荷载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这里以顶层为例说明计算过程3.1.1顶层-35.04 35.04 -53.96 53.9620.08 → 10.04 -8.77 ← -17.54← 6.83 5.74 → 2.87-1.96 → -0.98 -0.76 ← -1.52-13.5 0.67 0.57 37.7751.6 -57.183.1.2中间层→←→←→←3.1.3底层→←→←→←3.2活载作用下内力计算3.2.1 顶层-2.784 2.784 -4.359 4.3591.595 → 0.798 -1.155 ← -2.310← 0.748 0.628-0.214 → -0.107 -0.083 ← -0.166-1.02 0.074 0.062 2.1974.297 -4.9073.2.2 中间层→←→←→←3.2.3底层→←→←→←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该建筑高度为18.1m,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4.1荷载计算屋面重力值:G面=5.0×(4.2×10.5)= 220.5kN楼面重力值:G板=4.5×(4.2×10.5)= 198.45kN梁重力值:G梁=(4.2×3+4.8+5.7)×3.81=71.61kN柱重力值:G标柱=9.65×2.8×3=81.06kNG底层柱=6.59×3.9×3=112.91kN墙重力值:G女儿墙=4.2×2×0.9×0.25×8=15.12kNG标准墙=(4.8+3.9)×2.2×8=30.62kN活载Q标=4.2×10.5×2=88.2kN Q面=4.2×10.5×0.5=22.05kN4.1.2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G 6=G板+G梁+G上柱/2+G女儿墙+Q面/2+G墙/2=198.45+71.61+81.06/2+15.12+22.05/2+30.62/2=352.05kNG5=G4=G3=G2=G1=G板+G梁+G上柱+G标准墙+ Q标/2=198.45+71.61+81.06+88.2/2+30.62=425.84kNG-1=G板+G梁+G上柱/2+G下柱/2+G标准墙+Q标/2=198.45+71.61+81.06/2+112.91/2+30.62+88.2/2=441.77kN4.1.3地震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D值法)(见下页)标准层D 值∑D=106180kN/m底层D 值ΣD=58813kN/mU=Σuj=0.00831m1 1.7 1.70.60.294T α==⨯=4.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由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场地土为Ⅱ类,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查得:αmax=0.08,Tg=0.35s,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α1=⎪⎪⎭⎫ ⎝⎛1TT g 9.0αmax=0.0940.294 <1.4 T g =1.4×0.35=0.49,由抗震规范可知无须计算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分析与处理论文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摘要:在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尤其是多层设计中,由于现阶段结构设计方法较原始、概念性设计不完善、施工条件和设计思路不吻合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其中设计性问题,意义非常。

文章阐述了当前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设计典型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分析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at present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especially multilayer design,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present structure more primitive, and conceptual design is not perfect, construction condition and design ideas such as doesn’t agree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erefore,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sign, meaning ve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ypical desig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 to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measures.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asures引言毫无疑问,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有关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有关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有关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探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的多层建筑进行分析,论述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板等部分的设计,并且指出了以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较广的适用性,可以供各个施工单位交流借鉴。

关键词: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实用性;借鉴中图分类号:tu37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中国改革的稳步前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社会也正在以很高的速度良性发展。

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兴土木,工业厂房,商业基础建设以及民用住宅等都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建筑物数量的增多就意味着问题的增多,笔者通过对一些建筑的了解发现,中国土建工程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框架结构上,问了能使该问题更好的更深入的解决,我首先谈一些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目的是促进该问题的交流。

文章中我们从框架结构中柱、梁、板三个部分作为分析的对象。

1 柱的结构设计(1)如果地上露出的部分为圆柱,为方便施工,在地下的部分以方柱为宜,且方柱的切面边长与圆柱的切面直径相等。

圆柱要能够承受足够的荷载,纵向的钢筋数量不可以少于8根,该8根钢筋同时连接方形柱,在柱体用螺旋箍,方柱用井字箍。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及小学不宜用方柱。

(2)柱体内的纵向钢筋直径越大越好,钢筋间的间距也要求大一些,但是这个间距值不能大于200毫米。

(3)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遇到柱内需要埋设管线的情况。

在方柱的四角可以埋设较粗的管,如果管的横截面面积不到柱的横截面面积的4%,则可以忽略。

柱内严禁埋设暖气管线。

(4)在施工中,对于柱的横截面没有细致的妖气,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总结出,柱的横截面不能小于45厘米见方。

否则就达不到对于荷载的要求。

如果横截面小,又要保证荷载,就要多加一些柱。

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

对于异性柱,要控制梁纵筋的数目,过多过密也会使之后的浇筑困难。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多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摘要: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份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为此,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一些概念性、实际性问题,运用设计理论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现代建筑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框架结构因为具有灵活的空间分隔性和自重轻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由于比较普遍,所以也是一种较为基础且较为重要的设计课题。

目前的框架建筑结构设计大多采用电脑辅助设计,所以,很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忽视,进而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多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1.1 尽量避免短柱的出现在对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短柱现象。

因为短柱的抗震性能通常较差。

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楼梯间休息平台梁或者楼层的高矮等原因,有些短柱的出现很难避免。

所以,如果存在短柱,就应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处理,尽量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

另外,如果在同一楼层中,均为短柱,且各柱之间的刚度比较均匀、相差不大,则认为其结构是可以得到保证。

1.2 中心线应该符合规定框架梁与柱的中心线应该符合相关规定,也就是框架梁、柱中心应该尽量重合,如果中心线存在偏移现象时,需要全面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梁上荷载对柱子的偏心影响。

如果偏心距大于该方向上柱宽度的四分之一时,可以考虑采用增加梁水平方向加腋等措施。

而当梁、柱偏心大于该方向柱宽的四分之一时,可采用梁水平腋的措施。

加腋后的梁在验算梁的剪压比和受弯承载力时,通常不会计算加腋部分截面的有利影响。

1.3 避免砌体墙的出现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当中,通常不可以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多层厂房框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多层厂房框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拿到了这份设计任务书和相关数据资料,怀着期盼渴望的心情,开始了工作。

本计算书是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xxx级毕业设计:教学楼为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长51.5m,宽25m,高27m。

在“建筑设计”部分中,经过层层考虑选择最终方案,针对最终建筑方案,确定了其具体建筑构造、做法与材料。

在“结构设计”部分中,首先按照要求选择一榀框架为本次手算的任务,明确其计算简图与各个计算参数;然后根据建筑做法确定其所受荷载,计算梁、柱、板与基础的内力;最后分别进行各构件的配筋计算。

在“结构设计”部分中,穿插进行“PKPM”电算,以保证计算成果的可靠性。

并达到同手算成果对比、分析的目的。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层厂房,框架,抗震设计,电算AbstractI got the mission book and other datas when my campus time would go by, and with a good and hopeful feeling, I have started my work.The calculation report is written for the graduation design whose name is “XinHua Middle School Build ing”. The buil ding is reinforcement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five stories The length of the building is 58.5m, the width is 18m and the height is 21.45m.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D esign”, I determine the detailed conformation and the material of the building.In the process of “Structure D esign”, firstly, I determined to by hand and determined the sketch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frame. Secondly, I determined the loads on the frame and calculated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he beams, second beam, the planes, the columns and the foundations. Lastly, how much reinforcement is necessary can be determined.In the 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 made use of the computer program named “PKPM” to au diting and analysis my result which was calculated by hand.Keywords:Graduation design, School Building, FamesAnti-seismic Design, Earthquake Fun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I II 1、工程概况与建筑设计.. (7)1.1工程概况 (7)1.2建筑设计 (8)1.2.1建筑平面设计 (8)1.2.2建筑立面设计 (9)2、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 (10)2.1材料选择 (10)2.1.1混凝土强度等级 (10)2.1.2 钢筋 (10)2.2板、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0)2.2.1板厚估算原则 (10)2.2.2板厚确定 (10)2.2.3梁尺寸估算原则 (10)2.2.4梁尺寸确定 (11)2.2.5柱截面尺寸估算 (11)2.3框架计算简图 (13)3、荷载计算 (14)3.1 各构件自重计算 (14)3.2恒荷载计算 (16)3.3活荷载计算 (18)3.4风荷载计算 (19)3.5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21)3.5.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21)3.5.2梁柱刚度计算 (22)3.5.3结构自振周期计算 (25)3.5.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26)3.6抗震变形验算 (27)4、○4轴框架内力计算 (29)4.1恒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29)4.1.1计算杆端弯矩分配系数 (30)4.1.2计算杆件固端弯矩 (32)4.1.3 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杆端弯矩 (32)4.1.4 恒载作用下○4轴框架剪力计算 (33)4.1.5 恒载作用下○4轴框架轴力计算 (35)4.2 活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37)4.3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结构内力计算 (44)4.4左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48)4.5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 (53)5、内力组合 (57)5.1弯矩调幅 (57)5.2内力调整 (59)5.2.1竖向荷载内力调整 (60)5.2.2水平荷载内力调整 (61)5.3内力组合 (63)5.3.1框架梁内力组合 (63)5.3.2框架柱内力组合 (69)5.4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74)5.4.1框架梁剪力调整 (74)5.4.2框架柱弯矩调整 (78)5.4.3框架柱剪力调整 (81)6、框架截面设计 (82)6.1框架梁截面设计 (82)6.1.1跨中及支座截面底部钢筋计算 (83)6.1.2支座截面负筋计算 (85)6.1.3箍筋计算 (87)6.1.4构造要求 (89)6.2框架柱截面设计 (89)6.2.1 框架柱弯矩、轴力汇总 (90)6.2.2纵筋计算 (93)6.2.3箍筋计算 (97)6.2.4构造要求 (100)6.3、框架平面内核心区抗震验算 (101)7、部分板及次梁的设计 (102)7.1.1荷载计算 (104)7.1.2内力计算 (104)7.1.3配筋计算 (105)7.2次梁设计 (109)7.2.1荷载计算 (110)7.2.2内力计算 (110)7.2.3配筋计算 (111)8、楼梯设计 (113)8.1踏步板设计(以一层一跑TB1楼梯计算为例) (113)8.1.1荷载计算 (113)8.1.2截面设计 (114)TL (114)8.2楼梯斜梁计算18.2.1荷载计算 (114)8.2.2截面设计 (115)8.3平台梁TL-1设计 (117)8.3.1荷载计算 (117)8.3.2截面设计 (117)9、基础设计 (120)9.1 设计参数、资料、方法 (120)9.1.1 水文地质资料 (120)9.1.2 设计参数 (120)9.2 桩基设计 (121)9.2.1 桩基布置 (121)9.2.2 计算桩顶荷载设计值 (121)9.2.3 抗力验算 (122)9.2.4承台梁设计 (124)10、电算校核 (125)10.1 PKPM电算 (125)10.1.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125)10.1.2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 (126)10.1.3 PK计算第○4轴横向框架 (127)10.2 电算内力与手算内力对比分析 (127)10.2.1 恒荷载内力 (127)10.2.2风荷载内力 (129)11、总结 (130)12、参考文献 (131)13、致谢 (132)1、工程概况与建筑设计1.1工程概况1:建筑地点及拟建基地平面:该工程位于某市干道旁。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5000字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5000字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5000字摘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时常会产生结构方案设计的优化及结构设计荷载取值的合理性、框架计算简图合理性及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设计参数的选取的合理性等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经验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计算模式;参数选取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ocess, it often will produc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design load determination rationality, frame diagram rationality and calculation structure calcula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election of design parameters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the author's engineering design for year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pointed propose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o colleagues.Key Words: structure design: calculation mode; parameter selection一、结构计算模式中几个问题1.框架底层层高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对于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地采用结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说明了框架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多层框架结构的布置原则及方法、框架设计中的梁柱截面、配筋率和梁裂缝宽度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框架结构;配筋率;设计
0.概述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杆件体系,节点全部或大部分为刚性连接。

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竖向承重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轻巧,便于布置;(2)整体性比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承重结构好;(3)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4)施工较方便;(5)较为经济。

框架结构特别适合于在办公楼、教学楼、公共性与商业性建筑、图书馆、轻工业厂房、公寓以及住宅类建筑中采用。

但是,由于框架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一般都比较小,它们的抗侧移刚度较弱,为了不使框架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过大和截面内钢筋配置过密,框架结构一般只用于不超过20层的建筑中。

1.结构布置方法
1.1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结构布置在建筑的平、立、剖面和结构的形式确定以后进行。

对于建筑剖面不复杂的结构,只需进行结构平面布置;对于建筑剖面复杂的结构,除应进行结构平面布置外,还须进行结构的竖向布置。

进行结构布置是,应满足一下的一般原则:
1.1.1满足使用的要求,并尽可能地与建筑的平、立、剖面划分相一致。

1.1.2满足人防、消防要求,使水、电、暖各专业的布置能有效地进行。

1.1.3结构应尽可能简单、规则、均匀、对称,构件类型少。

1.1.4妥善地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1.1.5施工简便。

1.1.6经济合理。

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在结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选型好,布置合理,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受力好,施工简便,造价也低,反之,则情况相反。

因此,要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多个结构布置方案的比较,反复推敲,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1.2结构布置方法
框架结构有横向承重布置、纵向承重布置和双向承重布置三种常用的结构布置方法。

房屋平面一般横向尺寸较短,纵向尺寸较长,横向刚度比纵向刚度弱。

将框架结构横向布置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房屋横向与纵向刚度相差较大的缺点,而且由于连系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比主梁小,窗户尺寸可以设计得大一些,室内采光、通风较好。

因此,在多层框架结构中,常采用这种结构布置形式。

框架结构纵向承重方案中,楼面荷载由纵向梁传至柱子,横梁
高度一般较小,室内净高较大,而且便于关系沿纵向穿行。

此外,当地基沿房屋纵向不够均匀时,纵向框架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这种不均匀性。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的最大缺点是房屋的横向抗侧移刚度小,因而工程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布置形式。

框架结构双向承重方案因在纵横两个方向中都布置有框架,因此整体性和受力性能都很好。

特别适合对房屋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和楼面荷载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1.3截面尺寸的估算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

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1.3.1框架梁
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应该根据承受竖向荷载的大小、梁的跨度、框梁的间距、是否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以及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h=(1/8~1/18)l0
b=(1/2~1/4)h
式中 l0——梁的跨度;
h——梁的截面高度;
b——梁的截面宽度。

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狂刀不宜小于200mm。

1.3.2框架柱
框架柱截面一般都采用矩形或方形截面,在多层建筑中,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bc=(1/12~1/18)hi
hc=(1~2)bc
式中:hi——第i层层高;
bc——柱截面宽度;
hc——柱截面高度;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

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

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
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筋。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

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4)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φ8,并应焊接。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

由于混凝土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小梁的裂缝宽度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加大梁的配筋率或增大梁的截面尺寸的方法来减小梁的裂缝宽度。

另外需注意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结构建模中的荷载输入时,一定要将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不要贪图省事而将恒、活载合并输入,以防止梁、柱内力计算错误,致使所绘制的施工图不能使用。

4.2梁端斜截面的配筋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中,宜满足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规范要求,即“强剪弱弯”。

在具体设计和梁配筋调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不放大梁端负弯矩钢筋而加大梁的跨中受力钢筋(一般放大1.1~1.3倍);②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③支座处尽量不设置弯起钢筋,宜利用箍筋承受支座剪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