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完整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完整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宏基因组测序的目的是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与特定环境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以及与宿主的关系。

宏基因组,也称为微生物环境基因组或元基因组,是由Handelsman等于1998年提出的新名词。

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它通过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

一般XXX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文库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可以利用转入大肠杆菌中的宏基因组DNA载体,使以前无法研究的不可培养微生物的DNA得到复制、表达,从而进行研究。

所有带有宏基因组DNA载体的模式微生物克隆构成宏基因组文库。

对于宏基因组文库的DNA进行分析,有很多分析方法,主要分为表型功能筛选和序列基因型分析两类。

表型功能筛选是利用模式微生物表型的变化筛选某些目的基因,例如从文库中筛选能表达抗菌物质的克隆。

而序列基因型分析则是对文库中所有或部分的DNA进行测序分析,以应用于生态学研究,例如分析文库中16SrRNA序列,对所研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进行评估。

一个典型的宏基因组分析涉及多个轮次,以确保从生态环境标本中分离到目的基因,并尽可能多地分析DNA序列所编码的信息。

XXX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来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样品总DNA的提取及基因或基因组DNA的富集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提取的样品DNA必须可以代表特定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获得高质量环境样品中的总DNA是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之一。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首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样品采集非常重要,需要选择适当的采样策略和方法。

采样点的选择应考虑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要确保采样点的代表性和一致性,以便更准确的反映生态系统的特征。

其次,样品处理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的非目标DNA,并增加细菌和古菌的DNA含量。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滤网富集、密度梯度离心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在DNA提取过程中,需要先将样品中的DNA分离出来。

DNA提取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目标物种。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提取法、商用DNA提取试剂盒等。

在DNA提取后,需要进行文库构建。

文库构建是将DNA片段添加接头序列,并通过PCR放大,生成可以进行测序的文库。

文库构建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文库制备试剂盒和自制接头序列等。

完成文库构建后,接下来是测序步骤。

目前宏基因组测序常用的技术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常见的有Illumina MiSeq、Illumina HiSeq和PacBio等。

不同的测序技术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序技术。

最后是数据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获得的数据量庞大,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序列质控、序列拼接、OTU聚类、物种注释、功能预测等。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开源软件如QIIME和Mothur等,也可以使用商业软件如RDP和MetaPhlan 等。

总体而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DNA提取、文库构建、测序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来选择和调整,以保证获得准确、可靠和有意义的结果。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将为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研究等领域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手段,推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完整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完整版)宏基因组测序讲解

宏基因组测序目的研究藻类物种的分类,研究与特定环境与相关的代谢通路,以及通过不同样品的比较研究微生物内部,微生物与环境,与宿主的关系。

技术简介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 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或克隆DNA到合适的载体,导入宿主菌体,筛选目的转化子等工作。

宏基因组( Metagenome)(也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Microbial Environmental Genome, 或元基因组) 。

是由 Handelsman 等 1998 年提出的新名词,其定义为"the genomes of the total microbiota found in nature" , 即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它包含了可培养的和未可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目前主要指环境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

而所谓宏基因组学 (或元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或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简介:宏基因组测序介绍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

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

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

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

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 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

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

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

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

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

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

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

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核酸提取: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

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

宏基因组分析流程

宏基因组分析流程

宏基因组分析流程宏基因组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微生物群落的方法,它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DNA进行测序,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宏基因组分析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采样、DNA提取、测序、数据预处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结果解读等。

首先,采样是宏基因组分析的第一步。

采样要注意代表性,可以选择不同环境样品来进行比较和研究。

例如,可以采集不同土壤样品、水样、肠道样品等,以获得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物种群落和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的微生物样品。

第二步是DNA提取,它是宏基因组分析的基础步骤。

DNA提取是从采样物中提取出微生物DNA的过程。

由于微生物的特点是数量少,与宿主DNA、细胞碎片等杂质混合,所以DNA提取的方法要注意高效、纯度高,并且能够获得足够的DNA浓度。

第三步是测序。

测序是宏基因组分析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有Illumina HiSeq和MiSeq等,也有传统的Sanger测序方法。

Illumina HiSeq和MiSeq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产生大量高质量的短序列片段,对于宏基因组分析来说是非常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第四步是数据预处理。

宏基因组测序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控制,以去除噪声和低质量的序列片段。

这一步包括质量过滤、去除接头、去除低质量片段和短片段等。

数据预处理还包括序列拼接,将多个片段拼接成更长的序列以得到更好的基因组组装。

第五步是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序列比对、基因组组装、物种注释、功能注释等。

序列比对是将测序后的序列片段与参考基因组比对,以确定片段的起源。

基因组组装是将拼接后的序列片段组装成完整的基因组。

物种注释是将基因组中的序列与已知的物种进行比对,以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组成。

功能注释是将基因组中的序列与已知的功能数据库比对,以确定微生物群落的功能。

最后一步是结果解读。

根据宏基因组分析的结果,可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简介:宏基因组测序介绍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

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

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

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

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

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

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

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

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

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

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

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核酸提取: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

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

宏基因组三代测序原理

宏基因组三代测序原理

宏基因组三代测序原理
宏基因组三代测序技术是指单分子测序技术,对于DNA 样本不需要经过PCR 扩增,实现了对每一条DNA 分子的单独测序。

其基本原理为:当DNA 模板被聚合酶捕获后,4 种不同荧光标记的dNTP 通过布朗运动随机进入检测区域并与聚合酶结合,与模板匹配的碱基生成化学键的时间远远长于其他碱基停留的时间。

因此统计荧光信号存在时间的长短,可区分匹配的碱基与游离碱基。

通过统计4 种荧光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即可测定DNA 模板序列。

宏基因组三代测序技术在针对二代测序范围外的复杂基因突变类型进行测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用于肠道微生物研究等领域。

宏基因组测序原理

宏基因组测序原理

宏基因组测序原理宏基因组测序是一种用于分析微生物群落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的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作用,对环境保护、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宏基因组测序的原理主要包括样品采集、DNA提取、DNA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几个步骤。

首先,样品采集是宏基因组测序的第一步。

在采集样品时,需要考虑到样品的来源、保存条件和采集方法等因素,以确保获得的样品能够准确地反映微生物群落的真实情况。

其次,DNA提取是宏基因组测序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DNA提取,可以从样品中提取出微生物的总DNA,为后续的文库构建和测序分析奠定基础。

接下来,DNA文库构建是宏基因组测序的重要环节。

在文库构建过程中,需要将提取得到的DNA样品进行裂解、末端修复、连接适配体、文库扩增等多个步骤,最终构建成适合高通量测序的文库。

然后,高通量测序是宏基因组测序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高通量测序,可以对文库中的DNA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测序,获得大量的序列数据。

最后,生物信息学分析是宏基因组测序的最后一步。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对测序获得的数据进行序列拼接、物种注释、功能预测等多方面的分析,从而获得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特征等信息。

总的来说,宏基因组测序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需要多个步骤的有机配合才能完成。

它的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科学家们高度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将会在微生物生态学、环境科学、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方法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标准
简介:
宏基因组测序介绍
宏基因组学是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代基因组技术手段包括功能基因的筛选和测序分析,对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宏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想研究方法。

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无需分离环境中各种微生物,也无需构建克隆文库就可以直接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

可以真实客观的反映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等。

目前又可以分为针对16s
DNA/18sDNA/ITS测序和针对宏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研究。

下面就是对这两者的具体介绍。

一、16s DNA/18s DNA/ITS测序
16sDNA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物种分子鉴定的标签,,通过对样品中16sDNA 测序可以鉴定其中微生物物种的丰度和分布情况。

目前,普遍使用Roche 454平台来对环境样品进行16s DNA测序。

因为16s DNA序列比较相似,读长短的话,难以进行有效的比对,而454平台的平均读长在400bp左右,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

二、宏基因组全测序
在这种测序方式中,我们可以假定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对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进行测序。

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样品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其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而不用关心其来自哪个微生物。

可以发现新的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预测,甚至有可能得到某个细菌基因组的全序列。

此外,该项测序不单可以针对DNA水平,也可以针对全RNA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样品处理:
宏基因组样品收集主要有口腔,下呼吸道痰液,下呼吸道灌洗液,皮肤和粪便。

样品采集遵照样品采集规范(人)所规定的操作来进行。

尽量留足备份样品。

核酸提取:
宏基因组核酸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膜过滤法和直接裂解提取。

对于液体样品如痰液,灌洗液两种方法都适用,对于固体样品如粪便宜采用直接裂解的方法。

核酸提取后用NanoDrop ND-1000测定,260/280 = 1.8-2.0, 260/230 = 1.8-2.0,电泳检测DNA应是完整的一条带。

测序Sequencing
1)16S/18S测序:
Sanger测序:
用于低通量的16S/18S DNA测序,提取宏基因组后,首先通过PCR将16S/18S 序列扩增出来,再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导入感受态细胞,涂平板做蓝白斑筛选,选出阳性克隆提质粒,对质粒进行测序反应,测序反应后纯化后用ABI 3130或ABI 3730进行毛细管电泳测序。

由于其测序准确率比较高,而通量非常低,现通常用做二代测序结果的验证。

454 Platform:
454平台主要包括两种测序系统:454 GS FLX+ System和454 GS Junior System。

454 GS FLX+ System测序读长可以达到600-1000bp,通量450-700M,GS Junior System测序读长在400bp左右,通量在35M。

文库构建:
用fusion Primer扩增核糖体RNA,将已扩增的rRNA直接做乳液PCR,在GS FLX+ 和GS Junior系统上进行测序。

测序深度:
数据分析:
使用免费的软件包对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鉴定,并进行比较。

1.MEGAN:一个宏基因组分析工具,可以在大量的测序数据中对测序结果进行
聚类分析。

2.MG-RAST:用于注释宏基因组样品的全自动软件。

3.IMG/M:基于宏基因组序列微生物群体的功能性。

4.CAMERA:致力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5.CARMA:可以通过未拼接的序列来进行物种组成和微生物的遗传潜力的研究。

6.GALAXY:用于高等真核生物的研究,例如昆虫等。

7.Greengenes:16S rRNA的数据库,可以用来做16S rRNA的比对。

8.QIIME:针对454测序数据的宏基因组分析。

9.The Ribosome Database Project(RDP):针对焦磷酸测序的分析方法。

Miseq Platform:
Miseq平台读长可以是2X250bp或2X300bp。

使用Miseq Reagent Kit V2可以产出7.5-8.5Gb的数据,使用Miseq Reagent Kit V3可以产出13.2-15Gb 的数据。

文库构建:
根据感兴趣的片段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片段做为模板构建文库。

使用Nextera XT Sample Prep Kit构建文库,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将建好的文库归一化处理并将其混到一起。

在Miseq系统里自动进行成簇反应,进而完成测序。

文库检验:
用Agilent 2100检测文库大小片段是否与预期一致。

文库片段是否集中。

测序深度:
16S rRNA测序深度应至少在50,000条reads以上,以保证较好的覆盖度。

数据分析:
对微生物生态进行定量观察
Greengenes:16S rRNA基因数据库和分析工具;
宏基因组分析工具:MEGAN
核糖体数据库计划(RDP)
Ion Torrent Platform:
Ion Torrent平台主要有两个测序系统:Ion PGM System和Ion Proton System。

Ion PGM有两种读长,200bp和400bp,Ion PGM主要应用三种芯片,
Ion 314 Chip,Ion 316 Chip和Ion 318 Chip,最多数据产出可以达到2Gb。

Ion Proton读长为200bp,最多数据产出可达到10Gb。

文库构建:
使用Ion Plus Fragment Library Kit为16S rRNA扩增产物加上barcode 标签,一共有96个barcode可以选择。

加上标签后使用Ion PGM™ Template OT2 200 Kit在Ion OneTouch™ DL System上进行乳液PCR,完成文库构建。

测序时根据需要不同的读长选择不同的测序试剂盒。

测序深度:
对于人体肠道微生物16S rRNA测序,对于检测高丰度的样品,每个样品至少要测10000条reads,而对于检测低丰度的样品,则需要1,000,000以上的reads数。

2)全宏基因组测序Whole-metagenomics Sequencing Roche 454 platform:
文库构建:
提取宏基因组DNA,总量不低于10ug,且样品DNA应相对完整。

使用GS FLX Titanium Rapid Library Preparation Kit构建文库,按照说明书进行相应操作。

文库检验:
DNA reads数与微球的比例在8%左右,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测序结果。

测序深度:
每个样品应至少保证10,000条以上的reads数。

Hiseq platform:
Hiseq平台主要有Hiseq 2000和Hiseq 2500两个测序系统。

Hiseq 2000测序读长是2X100bp Paired-end测序,一次运行通量可达600Gb以上,Hiseq 2500有两种运行模式:快速运行和高通量,快速运行可以达到2X150bp,产生最多180Gb的数据,高通量读长在2X125bp,数据产出在600Gb以上。

文库构建:
将提取的宏基因组DNA用Covaris M220片段化后,使用Truseq DNA XT/LT
Sample Prep Kit (illumina)按照protocol进行文库构建,DNA起始投入量应在1ug以上。

文库检验:
将建好的宏基因组文库使用KAPA SYBR FAST ABI Prism 2X qPCR Master Mix (KAPA Biosystems) 试剂盒,利用ABI 7500荧光定量PCR仪,测定文库的浓度。

文库的浓度必须大于2nM。

使用DNA 1000分析试剂(Agilent),利用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分析文库的片段长度范围和质量。

文库片段的大小范围在目的大小区间内且相对集中。

测序深度:
每个样品应至少测3,100,000条reads以保证比较好的覆盖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