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城市道路提升设计导则
宜宾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宜宾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版)宜宾市城乡规划局2015年7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4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规划管理 7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划管理 13第五章建筑退让边界规划管理 17第六章建筑物高度控制规划管理 20第七章建筑形态及外观规划管理 23第八章建设项目环境及文化特色规划管理 25第九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 28第十章场地竖向控制规划管理 34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管理 35第十二章附则 40附录一用地兼容性一览表 41附录二停车位配建标准 42附录三主要名词解释 47附录四计算规则 51附录五总平面规划编制要求 56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宜宾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宜宾市城市总规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确定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指导各类建设项目各阶段设计及规划实施管理等活动,控规的编制及城市设计应参照本规定。
1.3 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统一的国家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1.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1.5 本《规定》未包含的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和行业规定执行;当本《规定》与现行技术规范或行业规定有不同要求时,应按规定严格的标准和规定执行。
对特殊性、专业性强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行业规定或专业技术规范,提出专门的规划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 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应严格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
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原则上不得批建项目,确需批建的建设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须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题论证,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宜宾城道路提升设计导则

宜宾城道路提升设计导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宜宾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尤其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
因此,进行宜宾城道路的提升设计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道路设计导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宜宾城市道路的提升设计。
其次,在道路提升设计中,需要注重道路设计的科学性。
科学的道路设计包括道路的宽度、车道数量、乘客站点设置、交通信号灯设置等多个方面。
道路宽度应该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来确定,确保能够容纳足够的车辆通行。
车道数量要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来确定,保证通行效率。
乘客站点设置要合理布局,方便乘客上下车,并且要与其他交通设施协调一致。
交通信号灯设置要合理,考虑到道路交通状况变化,以便保证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此外,在道路提升设计中,需要注重道路环境的美化和绿化。
宜宾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道路环境的美化和绿化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道路两侧可以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化面积,净化空气,丰富市民的视觉感受。
同时,在道路中央可以设置花坛或者雕塑等艺术品,使道路充满艺术氛围。
最后,在道路提升设计中,需要注重道路的安全性。
道路的安全性是保证交通顺畅的重要条件。
通过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隔离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注重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和杂物,确保道路的通畅。
总之,宜宾城市道路的提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交通规划、道路科学设计、道路环境美化和绿化以及道路的安全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有效改善宜宾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环境。
宜宾市李庄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宜宾市李庄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区范围北临长江、南靠工业园连接道、西接规划长江大桥、东至红岩子河沟。
总面积5.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为8.5万人。
二、发展定位李庄组团为宜宾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宜宾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疏散区,是以办公、商业、文化休闲、居住为主的新城区。
本规划将项目地总体定位为:以历史保护、文化旅游、高尚居住、酒类产业为主要职能的生态宜居城区。
三、基本原则(一)因地制宜与生态优先原则(二)充分积极利用城市经营原则(三)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原则(四)以人为本的原则(五)可持续发展原则(六)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原则(七)控规与城市设计融为一体原则四、规划结构本次规划设计结合李庄组团建设现状,利用其地处长江南岸的独特优势,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和组团功能结构布局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一核:规划区中部区域规划为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城市商业中心区。
是李庄组团发展的主要增长核。
(二)三轴:本次设计规划三条连接长江与腹地生态绿地的景观通廊,第一条为同济大道西侧80米宽景观轴,主要结合古镇及拓展区设置各类主题公园;第二条为中心商业区中央绿轴,主要连接城市绿岛、商业中心与南部的城市公园,并形成整个李庄组团的中央绿化景观轴;第三条为居住片区与工业区之间80米绿化隔离轴线。
(三)两带:指滨江休闲景观带、城市生活景观带。
滨江景观带主要设置有湿地公园、特色商业街、码头公园、城市绿岛、企业公园等。
城市生活景观带主要设置有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的社区中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
(四)四区:本次城市设计将规划区分为四个片区,并进行分期开发。
第一片是以古镇核心区及拓展区为主,重点开发古镇商业、文化等项目。
第二片区是以特色商业、餐饮、娱乐、商务办公为主的中心商业区;第三片区是以高档社区为主的居住区;第四片是以绿色农业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区。
五、用地布局(一)居住用地本规划居住用地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集中布局在中心商业区东西两侧地块中,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古镇旅游片区以商业与居住结合为主;传统风貌片区以二类居住为主;东部居住区以二类居住为主,沿长江,结合滨江公园适当布局一类居住用地,靠近工业园连接道一侧以高层建筑为主。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3.27•【字号】宜府办函﹝2017﹞66号•【施行日期】2017.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函﹝2017﹞6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27日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宜委发〔2013〕25号)和市政府在宜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要求,为确保2019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验收,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新修订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系列申报评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函〔2015〕164号)进行修订。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宜宾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国家园林城市,改善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以“长江首城,美丽宜宾”为主题,通过“增量、提品、添彩”的途径,以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为支撑,以城区山体绿化、水系绿化、道路绿化等建设为重点,融入地域文化内涵,提升园林绿化景观品质,加强城区环境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调动全社会力量,掀起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热潮,形成“山、水、城、林、田”相融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营造生态安全、健康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生态环境。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社会公示资料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社会公示来源:作者:如心发布时间:2009-08-04 字体:[ 大中小]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获悉,《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
目前,该规划正式向社会公示,从8月1日至9月1日期间将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
看“吃住行”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目标:2015年全市GDP达到1660亿元,人均GDP达到32000元,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GDP达到3400亿元,人均GDP达到59600元。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成贵快速铁路、渝昆快速铁路、绵遂内宜城际铁路。
成贵快速铁路在新发乡、中心城区、长宁镇、古宋镇设站。
渝昆快速铁路在中心城区、江安镇设站。
绵遂内宜城际铁路与成贵快速铁路、渝昆快速铁路在中心城区的南岸西区及赵场拓展区合并设置宜宾高铁客站。
同时,形成“一环七放射”的高速公路网,“一环”包括乐山-宜宾-泸州沿江高速+内水高速+冠英-双河-胜天-罗龙联络线;七放射包括内水高速内江方向、乐山-宜宾-泸州高速乐山方向、宜攀高速、内水高速水富方向、宜威(宜宾-威信、毕节)高速、宜宾-叙永高速、乐山-宜宾-泸州高速泸州方向。
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三个特色主题、四个旅游片区、六条精品路线”,即三江口核心区是全市的旅游中心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中心;蜀南竹海和石海洞乡生态游、五粮液生产基地为载体的酒文化产业游和僰人文化游等三个具有特色的主题;北部沿江人文名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区、东部风景名胜丹霞岩溶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区、西部向家坝电站峡谷库区旅游区;推出“万里长江名城游”、“蜀南竹海生态游”、“石海洞乡苗族风情游”、“中华僰人故里游”、“五粮液产业园区游”、“高峡平湖景区游”六条精品线路。
中心城区形成“一心八组团”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5.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2万人。
规划根据宜宾市自然的山水条件采取以三江口地区为中心,以长江、岷江、金沙江、催科山、七星山等自然山水、森林公园和农田等为组团隔离绿地,以快速交通相连接,形成“一心八组团”的紧凑型组团式城市。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确(6月10日)

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V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宜宾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及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是在宜宾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编制了详细规划的地段、区域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个人建房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其它县、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进行分类。
第五条部分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未编制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凡是《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应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先按规定对原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表注:2允许设置;X不允许设置;o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第六条凡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本规定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的规定,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成片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宜宾市城市道路绿化配置设计分析

加强矿 山复绿 的科学研究 , 特别是结合 本地 区的实 际情况研究废 [ ] 李凌宜 , 4 李 参 考文献 :
[ ] 柏 明娥 , 利兴 , 1 洪 钱 1015 5 —5 . 华 , . 江 省 海 宁 市 尖 山 区 鼠尾 山露 等 浙
第3 7卷 第 1 0期
・
2 2. 0
20 1 1 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ECTURE T
Va . .1 1 37 No 0 Ap . 2 r 011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0 0 0 —2 10 -8 5 2 1 1 -2 20 1
1 道路绿 化 的功能
1 1 改善 生 态环境 .
边缘整齐连续栽 植 , 预告 道路 线 形变 化 , 诱导 驾驶 员行 车视 线 。 道路设计规定 在各 种道 路的一定 宽度 和高度 范 围内为车辆运 行
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在 城市 中, 特别是车辆 拥挤 的道路 、 立交 桥和交 叉路 口等 这 的空间 , 2. 2 因地 制 宜 、 地 适 树 适 些 环 境 污 染 较 为 严 重 的地 区 , 大量 种 树 、 花 、 草 能 起 到 人 为 强 栽 种
良好的道路绿化 不但 可改善生 态环境 , 化城 市 , 能舒 缓 路空 问的艺术设计 , 美 还 追求 道路“ 骨架 ” 与整体 的平缓 和谐 , 是完 善
行车者紧张情绪 , 主观上 提高 交通 的安 全性 。同时 , 从 通过带 状 城市功能 , 提高城市 品位的有效途径。 或块状绿地 的“ 性组合 , 线” 使城市绿地连为整体 , 成为建筑景观 、 2 配置 基本原 则 自然 景 观 以及 各 种 人 工 景 观 之 间 的 “ ” 接 。 多 样 的 绿 地 形 式 2. 软 连 1 保 障 道 路 安 全 和多变 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 空间 和景 观视线 , 而强化城 从 首先道路绿化 应符 合行车视 线 和行 车净 空 的要 求。在道 路 市意象 。合理 的道路绿化配 置不仅可 以有效协调 人流 、 流的集 交叉 口视距三角形范 围内和弯 道 内侧 的规定 范 围内种植 的树 木 车 散 , 障交通的畅通 , 保 而且对城市环境特色的创造将产生积极作用。 不影响驾驶员 的视线通 透 , 证行 车视距 ; 保 在弯道 外侧 的树木沿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20•【字号】宜府办函[2007]136号•【施行日期】2007.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宜府办函〔2007〕13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六月二十日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17号)、《国务院关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批复》(国函〔2001〕147号)、《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县县城在2010年前均要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
目前,部分县前期工作尚未启动,要完成上述规划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就加快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我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县县城要在2010年前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必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良好局面。
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保护环境的法定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
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建设营运等情况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并公布结果,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狠抓落实,确保项目早日投入使用发挥效益(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早日投入运行。
由市规建局负责,市清源水务公司具体实施,加快南岸污水处理厂配套完善管网建设,确保2007年7月底前污水处理量达到设计能力的60%以上,并正常运行;加快杨湾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力争2009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城市道路及建筑景观风貌整治提升设计导则目录一、总则(一)背景——————————————————4(二)编制目的————————————————4(三)适用范围————————————————4(四)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4二、综合整治提升内容要求(一)墙面整治————————————————51、建筑风格—————————————————52、建筑立面—————————————————53、建筑屋顶—————————————————104、建筑店招—————————————————115、建筑围墙—————————————————6、建筑附属设施———————————————13(二)路面整治————————————————131、道路断面—————————————————132、道路路面—————————————————143、交叉口——————————————————144、排水设施(井盖)—————————————155、桥梁(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156、交通标识及隔离设施————————————157、公交港湾—————————————————16(三)街面整治————————————————161、人行道划分————————————————162、人行道铺装————————————————3、综合管线—————————————————194、信息设施(通讯、邮政报刊、交通指示)———195、卫生设施(垃圾箱、移动公厕)———————196、休闲设施(座椅、健身等)—————————207、交通服务设施(公交、出租、摩托等)————20(四)绿化整治———————————————201、人行道绿化(行道树)———————————202、分车隔离带绿化——————————————213、路侧小绿化————————————————224、桥梁绿化(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235、公园、广场绿化——————————————266、滨水绿化—————————————————277、绿道等慢行系统——————————————288、其他绿化—————————————————299、绿化中的配套设施—————————————30(五)美化整治———————————————331、广告整治—————————————————332、城市标识整治———————————————33(六)亮化整治———————————————341、路灯———————————————————342、重要节点亮化———————————————343、城市雕塑亮化———————————————354、建筑亮化—————————————————355、园林景观亮化———————————————36一、总则(一)背景为规范城市道路建筑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提升城市环境品味,充分展现宜宾的城市形象和深厚独特的城市文化,按照“三面、三化”(墙面、路面、街面,绿化、美化、亮化)的整体指导思想要求,对我市主要城市道路及建筑景观风貌进行提升整治。
(二)编制目的对我市城市道路、建筑景观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三)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宜宾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筑景观整治、道路交通整治、街面景观整治、城市家具整治、园林绿化整治、照明亮化整治、公共标识整治、广告整治等综合提升整治,其他区县可参照执行。
(四)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1、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将宜宾市主城区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考虑,按照系统性的立面改造与环境整治方法,对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将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观空间道路与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做出一体化的设计,以整体观念有序组织创造城市景观序列。
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展现历史风貌、现代文明、城市特色等多样化的城市历史记忆。
2、人性化原则从人的角度出发,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人性化改造。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整治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形象与个性,体现人性化。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保持现存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整治改善不良城市环境。
将生态、环保、节能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水、节能,节材,提高物质的循环使用率。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4、尊重历史原则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承载着宜宾城市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文化传统、居民心理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景观环境及建筑,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突出城市历史风貌,融入当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形成新的城市街道景观和城市风貌。
5、安全规范性原则整治提升以保证安全作为基本原则,除符合本技术导则实施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6、可操作性原则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公众参与;责任落实到人,保障设计与审查;投资节约,有效使用资金;明确工期,保障完成。
二、综合整治提升内容要求按照“三面、三化”总体指导思想要求,主要的整治内容包括墙面整治、路面整治、街面整治、绿化整治、美化整治、亮化整治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墙面整治1、建筑风格按照“三面、三化”的总体指导思想,历史风貌建筑区内的既有建筑改造,应按文物部门和住建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内既有建筑在建筑综合整治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同时采用轻质、安全、绿色、节能新材料。
2、建筑立面(1)建筑外墙—清洗与更换对于建筑风貌及质量较好的建筑进行立面清洗;对于老旧建筑立面更换外墙材料,外墙材料颜色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2)建筑构架①网状构架较复杂的异形外墙、平直单调外墙可采用增加网状构架进行立面美化。
构架应与建筑整体风格一致,在保证安全性、经济性前提下,尽量采用新材料。
②装饰板大面积平直单调外墙可采用增加高品质装饰板予以遮挡、分割,进行立面美化。
装饰板上不宜使用大面积亮彩纯色。
(3)空调机位①统一建筑外挂空调机应统一放置。
可结合建筑外墙装饰统一安置空调机构架(含底商空调),但应充分考虑立面的韵律感,注重秩序与统一。
外露管线应结合装饰网罩隐蔽设置,冷凝水一并接入排水管道,排水管线安装要横平竖直。
②隐藏由于风格要求不宜过于突出的空调机位应隐藏(含底商空调)。
可通过设计假阳台、构架(底商空调亦可隐藏于店招内)等方式隐藏空调机位。
(4)建筑阳台①封闭对外露悬挑阳台可采用玻璃幕墙、铝塑板等形式进行封闭处理,注意材料、色彩、风格与建筑主体的协调统一。
②绿化对不封闭处理的开敞阳台应增加绿化。
宜种植垂挂、攀沿类植物,亦可选用花期长,色彩鲜艳丰富植物。
同时,须确保安全,避免高空坠物。
③隐形防盗栏建筑阳台及窗户上景观效果较差的防盗栏应予以拆除,确需安装防盗栏的宜做隐形防盗栏。
(5)遮阳(雨)篷主要道路两侧重要建筑入口遮阳(雨)篷应作重点处理,宽度不应超过道路红线,材质方面建议采用防锈、防老化材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设计应美观大方;建筑物上外露的管、线、架等应隐蔽规范整齐。
临街建筑物凌乱设置遮阳(雨)篷应拆除,如有必要宜统一设计,并按统一要求设置、统一定制,色彩应与主体协调,不得在其上刷写文字,并应定期清洗,遮阳罩伸出部分离地高度必须不少于2.4米,其材料要高档新颖,式样要一致,外型要美观大方,色彩要与建筑主体协调。
(6)建筑门窗①统一颜色根据建筑主色调要求统一玻璃、窗框色彩,强调与建筑立面色彩的协调一致。
②增加百叶建筑开敞走廊以及带形条窗可考虑添加铝塑板、百叶等形式丰富立面效果。
③改变分隔风貌较差的带形长窗可根据建筑风格改变外立面形式,增加竖向分隔,优化建筑立面。
3、建筑屋顶(1)平改坡效果示意多层与低层建筑可采用坡屋顶,增加街道立面景观层次,突出地域特色。
(2)屋顶墙面绿化多层及低层公共建筑屋顶、大面积墙面、退台建筑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方式优化美化建筑屋顶、点缀单一、平板墙面。
4、建筑店招店招店牌应做到“一店一招”,结合建筑立面统一设计,且沿街建筑的店招店牌宜成排、整齐对位;重点、重要、一般区域店招店牌均应改造整治,且须确保结构安全,不应采用易老化、易褪色、易碎、易燃、易爆的材料。
(1)底商住宅——统一店招底商立面宜采用档次较高、有质感的材料,精致美化街道立面并统一店招。
底商空调可隐藏于店招内。
住宅立面严禁张贴店招。
(2)无底商住宅——拆除店招无底商住宅立面严禁张贴店招。
5、建筑围墙(1)拆除商业办公建筑围墙原则拆除。
将院落空间拓展到街道空间,整合绿化资源,增加街道空间开敞度。
(2)通透普通居住、办公等区域严禁封闭围合,应采用通透围墙,强化绿化空间渗透,提高街道空间开敞度。
(3)绿篱对于有拆除难度或有保密需求的围墙可采取绿篱方式,减弱墙面单调性,柔化街道景观界面。
(4)文化性靠近历史文化街区的围墙可采取浮雕或者插画,增强场所文化氛围。
6、建筑附属设施建筑外立面附属设施除以上提到的部分外,其他附属设施设置均不得超过建筑外维护结构外延60厘米,材质方面建议采用防锈、防老化材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设计应美观大方。
(二)路面整治1、道路断面依据规划和道路交通现状需求保持或重新调整道路断面各组成要素尺寸,使各种交通通畅性相对平衡。
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改造形式:(1)按规划红线新建;(2)展宽受限断面,增加机动车道数;(3)调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4)保持原道路断面不变,增加道路绿化;断面不变增加道路绿化(5)设计道路横坡,保证道路横坡一致,保证与建筑标高的顺接;整治前后对比图(6)公交站台港湾化设计,保证车道通行能力;2、道路路面(1)道路为改扩建工程或整条道路需路面修复,其面层沥青混凝土材料应采用橡胶改性沥青,骨料为玄武岩石料;车道内的检查井井盖须做成可调式防沉降井盖。
(2)道路路面局部修复,其沥青混凝土材料需与原道路材质一致。
(3)路面结构层不得侵入绿化带或绿化树池范围。
3、交叉口(1)根据现状交通情况,对交叉口合理渠化,增加进出口车道数或对进口车道交通功能进行调整;(2)改扩建工程或整条道路路面修复时设计单位须提供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3)道路交叉口位置处,市政工程土建部分工程范围线需向相交道路延伸30m以上(改造道路红线边向相交道路延伸)。
4、排水设施(井盖)(1)道路排水仍为雨水、污水合管排放的排水管道原则上进行改造,实现雨、污水分流。
(2)出现淹积水的道路路段必须进行排水改造。
(3)雨水口箅框及箅子如有损坏或缺失必须予以修复,并应保持同一条道路雨水口形式一致。
(4)检查井盖承载能力应满足所处位置交通荷载需求。
(5)道路在改造中应尽量实现路面雨水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