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藏医药发展现状及趋势52页PPT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1 . 3 藏 医 药 研 究 。科 研 在 藏 医 药 学 中 是 一 项 新 工 作 , 起 步 较 晚 ,而 且 主 要 也 多 限 于 对 临 床 治 疗 的 总 结 和 对 比 等 。1 9 8 3年 成 立 第 一 家 藏 医 科 研 机 构 — — 青 海 省 藏 医 药
研究所后 , 先 后建 立 州 、 县级 科 研机 构 。1 9 8 6年 , 成 立 藏 医学 会 , 大 大 活 跃 了 青 海 省 藏 医 药 学 的 学 术 交 流 和 学 术
年, 新 中 国成 立 以后 , 青 海 省 的 藏 医 药 事 业 开 始 步 人 一
个新 的时 期 。
主, 硕士、 博 士 同 步 提 高 的办 学 格 局 , 为 藏 医 药 在 青 海
省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良好 的 智 力 和 人 才 支 持 。
1 . 1 医疗 工作 。 医 疗 工 作 在 原 有 曼 巴 扎 仓 的 基 础 上 不 断
1 青 海 省 藏 医 药 事 业 的 发 展 青 海 省 是 除 西 藏 以 外 藏 族 最 集 中 的 聚 居 地 区 。 省 内
医学 院 藏 医系 ) , 1 9 9 6年 , 青 海 省 藏 医 学 院 设 置 了 藏 医 专 业, 并 第一 批 招 生 藏 医本 科 班 , 共有 2 8名 学 生 2 0 0 0年 设 置 了 藏 药 专 业 ,招 收 藏 药 本 科 学 生 。 2 0 0 0年 青 海 藏 医 学 院成 立 民族 医学 的硕 士研 究 生学 科 点 , 2 0 0 6年 青 海 医 学 院并 人 青 海大 学 , 2 0 0 7年 经 国 家 教 育 部 批 准 ,设 立 了 全 省 唯 一 的博 士 学 位 授 予 点 一民 族 医 ( 藏医) 方 向 的 博 士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
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85.7%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
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初级职称87名。
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
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52.1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1234.7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2872.6元。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各级藏中医院底子薄、投入小、发展慢,基础设施薄弱,诊断、制剂设备简陋短缺。
二是中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藏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
三是藏中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人才断层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员编制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低下的问题。
四是藏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制剂设施落后,藏中药使用率低,其独特的医疗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中医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全州仅有综合性中医院1家,服务半径有限,中医药普及率低。
三、发展思路1、高度重视藏中医药事业发展。
将藏中医药事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当地藏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藏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对藏中医药事业的专项投入,及时研究解决藏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阿里藏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临床 使 用 为 一体 的 独 特 的 阿里 藏 医 药 体 系。 由于 多种 但
因 素 制 约 ,我 地 区 藏 医 药 形 成 产 业 化 发 展 仍 相 对 缓 慢 。 现浅 析 阿 里藏 医药 产业 发展 的 现 状提 出发 展 的建 议 。
竞 争能 力 。
4 突 出 特 色 。 藏 医 药 产 业 发 展 的 根 本 是 科 学 地 开 发 利 用 藏 药 材 ,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藏 走 是 医 药 产 业 发 展 应 长 期 坚 持 的 方 针 。 利 用 地 处 高 原 , 候 气
我 地 区 藏 医 药 产 业 发 展 要 坚 持 保 持 和 发 挥 藏 医 药
I 】 妥 - 旦 贡 布 著 , 多 美 译 . 学 四 续 【 . 安 出 版 宇 1 元 李 医 M】西
2 1 年 6月 8日收 稿 01
( 接 7 上 6页 )
准 ,形 成 自己 独 特 的 产 业 优 势 和 行 业 优 势 ;二 是 坚 持
“ 府 引 导 、 策 扶 持 、 场 运 作 、 人 主 体 到 位 ” 思 政 政 市 法 的 路 , 极 “ 资 ” “ 智 ” 要 积 极 研 究 开 发 具 有 自 主 知 积 引 、引 , 识 产 权 、 全 有 效 、 加 值 高 的 创 新 品 种 , 力 推 向 市 安 附 着 场 , 现 产业 化 , 阿里 藏 ” 艰 苦 创 业 和 辛 勤 劳 动 , 藏 的 我
地 区 藏 医 药 产 业 从 小 到 大 , 不 规 范 到 初 步 规 范 , 较 从 从
16政 策 引 导 不够 ,观念 亟 待转 变 :我 地 区 虽 然 把藏 医 .
藏医学专业发展现状

藏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引言藏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之一,起源于古代藏族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藏医学专业在中国和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目前藏医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教育、研究和应用方面。
教育藏医学专业在中国的大学中设有相应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
目前,中国境内共有多所高校开设藏医学专业,其中包括西藏大学、四川藏医学院和青海大学等。
同时,一些综合性大学也设有藏医学类似的方向,如西北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等。
这些学校提供了一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藏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
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
学生将学习藏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如藏药制剂学、藏医诊断学和藏医临床实习等。
此外,还会学习相关的中医学、草药学和西医学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将深入研究藏医学的前沿领域,参与科研项目并进行独立研究。
毕业后,他们可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在医院、药企和健康机构等地从事临床实践、药物研发和药物监管等工作。
研究藏医学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当前的研究方向包括药物研发、治疗方法改进和临床实践验证等。
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深入挖掘藏医学的潜力,以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物研发藏医药是藏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许多药物研发者将目光聚焦在藏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取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这些研究对传统藏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治疗方法改进藏医学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技术。
一些研究者致力于改进这些方法,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
例如,采用现代影像学技术结合藏医体质分类方法,可以更精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验证藏医学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
许多研究者和医生积极探索将藏医学应用于实际治疗的方法和途径。
他们不断积累临床经验,验证藏医学在特定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非遗系列之藏医药PPT

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6年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非
藏医药科研工作被列为青海省医学科研重点之一,成立了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和州县藏医药研究机构。
先后整理、翻译、出版了《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藏医药选编》等10余部藏医药经典著作。
遗
“《帝玛·丹增彭措医著选集》整理研究”被评为1995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 系
元)作为建设费用。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
家对藏医事业的重视和关怀。
列
非
遗
0 2
前景展望
系
列
02 前景展望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 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 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 体系,涌现了许多医学贤圣,丰富了藏医理论,同时又由 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出现了发展极其缓慢的局面,直到 本世纪下半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20治06区年区藏藏医医药教被育国逐务步院走列向入正第轨一,批以国正家规级学非历物教质育文和化在遗职产进修培训为主、民间师带 徒带教为辅的格局已经名形录成。。1983年,该区建立了第一所专门培养藏医药人才的自治区藏医学校,1985 非 年,西藏大学又设立了藏医系。1989年,藏医学校与藏医系合并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该院设大 遗 专、中专两部,每年为全区各地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等成为该区藏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系 1990年至1995年间,在瑞士红十字会、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和外籍人士的援助下,分别成立了学制6年
名录。
在天津河东区中医院开设了藏医门诊。藏医独特的秘方, 非 精湛、良好的疗效,博得京津二地及国内外广大患者的好
藏医药现状发展前景

藏医药现状发展前景1949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关地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使蒙医药无论在机构建设还是学术发展等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内蒙古、青海、辽宁等蒙古族聚居人口较多的地区或州、县,蒙医药为保障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为发展蒙医药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或重要指示,主要有:1954年10月20日,内蒙古政府印发《关于1955年3日召开中医、喇嘛医代表会议的指示》。
这次会议上第一次酝酿提出将“喇嘛医”改称“蒙医”。
内蒙古卫生厅于1962年2月21日正式发文通知各有关单位将“喇嘛医”一律改称“蒙医”。
1955年5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区中医、蒙医代表会议。
会议规模空前,出席会议的中医代表72人,蒙医代表49人,西医代表12人,还有内蒙政协、统战部、内蒙古民委等单位特邀代表38人,共182人。
内蒙古卫生厅厅长胡尔钦毕力格作了《关于几年来中蒙医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共内蒙古分局宣传部副部长闫素同志向大会作了《关于目前时事和中医政策的报告》。
会议共收到各种提案231件,对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和民族医药政策改进中蒙医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会议通过了《几年来中蒙医工作情况的决议》《组织和巩固联合医疗机构试行方案》《加强中蒙医学习方案的决议》《提案审查报告的决议》。
5月17日内蒙古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正确贯彻中医政策、充分发挥中蒙医作用》的社论。
为自治区中蒙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铎针对蒙医教育工作指出:“要采用传统的形式、充实的内容”。
内蒙古卫生厅为贯彻书记指示精神,对所举办的蒙医进修班、研究班都选址在呼和浩特市的乌素图召、席力图召内。
1956年开办的内蒙古蒙医进修学校也选在乌素图召,并聘请全国佛协副会长嗄拉僧任名誉校长。
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中藏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和传承藏医药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藏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藏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对藏医药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加大了对藏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藏医药事业中来,推动了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其次,中藏医药事业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和资金投入,促进了藏医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大批藏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中藏医药事业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活动,加强了对藏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积极开展对藏医药方剂、药材等传统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工作,为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中藏医药事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通过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藏医药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为藏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中藏医药事业在政策支持、科研成果、传承保护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藏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藏医药事业在未来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藏药研究ppt课件

二十五味珍珠丸
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 最后由我院第一任院长钦绕诺布调整处方 剂量,审定而成。 对多年的中风、偏瘫、脑血栓等心脑 血管疾病效果极佳,被载入《中国药典》, 藏民誉其为溶解血栓的“疏通机”。
• 药理作用 1、溶栓作用 2、改善脑部微循环 3、调节和维持人体血液内部粘稠度平衡 4、修复血管内皮细胞膜,增强血管壁弹性
2、神经性疼痛: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 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神经衰弱 4、癔病 5、心律失常
主治风湿关节类 1.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十五味儿茶丸、二十五味驴血丸、石 榴日轮丸、仁青常觉、十八味欧曲丸、 十八味欧曲珍宝丸 2.痛风 十八味欧曲珍宝丸
其中我厂拳头产品介绍: 二十五味儿茶丸 本品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 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稀有藏药材, 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精制 而成。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风湿、类 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症引起的四肢关节肿痛 变形等有显著疗效。
4.能扩张脑膜上微动脉管径,增加脑血 管侧枝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有溶 栓促进脑出血病灶吸收等作用。 5.可预防暂短性脑缺血(TIA)发作。
6.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各级高血压及长 期服用降压西药,血压仍不稳者,可同时 配合应用。非单纯降压,同时能软化血管, 使血管壁脆性下降,从而逆转靶器官(心 脑肾)的损害。 7.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同时还有健身、 养神、抗衰老等功效。
临床应用 1.黑白脉病:黑脉病,泛指血管,包括整个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白脉病,是神经系统的 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 2.中风 3.高血压 4.心脏病: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 5.神经性障碍:失眠、健忘、情志不调等。
[产品优势]:
1.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功能。 2.对神经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计算能 力下降、语言能力减退,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 3.对脑神经组织细胞具有一定保护和修复的 作用,进而从根本上使脑神经功能得以恢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