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各市简介经济建成区面积

合集下载

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

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

第44卷㊀第3期2020年9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ol.44No.3Sept.,2020doi:10.3969/j.issn.1674-3636.2020.03.016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毛㊀磊1,2,张㊀岩1,2,龚绪龙1,2,许书刚1,2(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9;2.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9)摘要:当前,城乡聚落空间正由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的等级体系转变为密切联系的网络化结构,城乡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城乡聚落空间演化发展的重要方向㊂以苏南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00年以后城镇聚落扩张强度远高于乡村聚落,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可进一步归纳为集中㊁双心㊁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㊂该研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聚落空间优化布局具有一定指导作用㊂关键词:城乡聚落;演化;格局;苏南地区中图分类号:P962;TP75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3636(2020)03-0332-05收稿日期:2019-04-01;修回日期:2019-06-17;编辑:蒋艳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 (12120115043201),江苏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苏财建[2016]140号)作者简介:毛磊(1985 ㊀),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地质环境信息化㊁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E⁃mail:malley@163.com0㊀引㊀言城乡聚落规模体系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城乡聚落按照大小组合方式,共同形成的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许学强,1982;顾朝林等,2002)㊂国内外的城乡聚落空间研究重点关注形态㊁结构和演化3个方面㊂从国外来看,在聚落的空间形态与类型方面,早期研究以定性描述和统计分析为主(Pacione,1984;Roberts,1996),后出现借助生态景观理论建立多维空间斑块指数来研究城市远郊乡村聚落的景观变化特征(Clarketal.,2009);在聚落的空间结构与布局方面,受中心地理论㊁扩散理论㊁区位理论及区域经济理论的影响(Fujitaetal.,1999),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聚落体系及其内部空间2个层面㊂在国内,城乡聚落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聚焦于城乡空间演化的阶段㊁模型㊁特征及驱动因素等,特别是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研究的发展(马晓冬等,2012;李红波等,2014;李小健等,2015;李俊等,2015;贺艳华等,2017)㊂当前,中国城乡聚落空间㊁经济㊁社会正处于转型重构阶段,在城镇化㊁工业化背景下,由于村镇体系各要素在规模㊁功能上存在差异,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形成了不同格局特征㊂江苏城市化已从初期注重规模㊁数量,向更注重质量 区域城市化㊁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罗国煜,2005)㊂从县域尺度对苏南发达地区城乡聚落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研究区和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苏南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土地面积为2.81万km2,2015年常住人口为3324 08万人,城镇化率达75.20%㊂1.2㊀数据来源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表1)㊂1.3㊀研究方法1.3.1㊀扩张强度㊀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指在一定时期内期末建设用地面积与期初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第44卷㊀第3期毛㊀磊㊀等: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333㊀表1㊀数据名称及其来源Table1㊀Datanamesandsources名称㊀㊀㊀㊀来源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1996 2008年)统计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9 2015年)统计表自然资源系统江苏省1ʒ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长三角分平台㊀㊀Ep=Un+iTUiˑ100%(1)式(1)中,Ep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Ui㊁Un+i为研究区范围内期初㊁期末的建设用地面积,T为时间间隔㊂1.3.2㊀首位指数㊀城市等级体系是各级城镇根据职能和规模进行的等级排列㊂城市规模分布指将一个区域某个等级以上的城市按城市化地区的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通过坐标图表示,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㊂城市规模分布通常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并已被证明与等级模式一致或兼容,因此通常将其作为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㊂城市规模分布分位序型和首位型2种基本类型㊂表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首位指数一般包括首位度和四城市指数等,计算公式:S2=P1P2(2)S4=P1P2+P3+P4(3)式(2)㊁(3)中,S2㊁S4分别为首位度指数和四城市指数,P1 P4为位序1 4的城市非农业人口㊂一般而言,位序型城市规模分布的首位度在1 3之间,当S2远大于3时,则属于首位型分布;S4接近1时属于位序型分布,远大于1时则为首位型㊂2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聚落演化过程2.1㊀聚落演化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著名的苏南模式㊂随着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位条件㊁经济基础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导致小城镇集聚扩张能力分化,苏南地区出现了以特大城市为核心㊁中小城市为依托㊁小城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㊂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乡镇企业由初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金㊁技术密集型转变,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逐渐降低,但外向型经济开始全面发展,与新城区统一规划建设的开发区脱颖而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重点也开始向外围城镇转移,城市土地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特别是2000年后,苏南地区城镇聚落用地扩张强度明显快于乡村聚落(图1)㊂其中,省会城市南京的城乡聚落规模增速一直领跑全省,由1991年的143.40km2增长到2010年的618.64km2,20年间增长了300.67%,年均增长率达7.19%㊂尤其是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㊁2002年新设立浦口㊁六合区,东山新城与长江北岸地区全部划归南京市区,大大扩张了南京市建成区规模,2000 2005年间的增长幅度达122.24%,年均增长率高达17.32%㊂另外,苏锡常三市是江苏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先导,城镇发展起步较早,其增长幅度与年均增长率低于苏中㊁苏北地区,但其建成区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共同形成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㊂2.2㊀扩张强度计算结果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苏南地区的城镇聚落用地扩张经历了2个明显的变化周期㊂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区热㊁房地产热的推动下,城镇聚落用地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全省年增长率达4 47%㊂1997年冻结新增建设用地报批1年,城镇聚落用地增长速度随之趋缓,全省年增长率降至近2%㊂随着2000年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及新一轮经济增长,城镇聚落用地增长速度迅速提高,至2004年,全省年增长率迅速提升至15.36%,苏南地区更是高达19 30%㊂此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严把 土地闸门 ,全省城镇聚落用地增长率降至6%左右㊂通过扩张强度指数对苏南地区和5个地级市做进一步分析(图2),整体来看,2015年苏南地区城镇聚落面积扩张强度是2000年的5倍多(2000年和2005年为详查数据,2010年和2015年为 二调 数据,2套数据调查有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聚落面积变化强度不准确),而乡村聚落面积仅增加不足15%㊂其中,城镇聚落面积扩张强度最高的是镇江,为648.85%,而乡村聚落扩张强度最高的是无锡,为145 46%㊂334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图1㊀苏南地区城乡聚落演化过程Fig.1㊀UrbanandruralsettlementevolutionprocessofsouthernJiangsuProvince(a)1995;(b)2000;(c)2005;(d)2010图2㊀苏南地区各地市城乡聚落变化强度Fig.2㊀Intensity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changesofcities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a)Nanjing;(b)Wuxi;(c)Changzhou;(d)Suzhou;(e)Zhenjiang;(f)southernJiangsuProvince第44卷㊀第3期毛㊀磊㊀等: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335㊀3㊀典型县域内城乡聚落格局特征县域是城乡聚落体系相对完整的空间地域单元,苏南地区共有10个县级市,根据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城乡聚落规模最大的是江阴,为3.51万km2,最小的是扬中,仅0 84万km2㊂城乡聚落规模占县域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最高的是常熟,为26 61%;最小的是溧阳,为12 98%㊂根据已有土地变更调查矢量数据,以溧水㊁宜兴㊁吴江和太仓为典型县域,对2015年人均GDP㊁城镇体系的首位度指数和标准差指数进行比较,将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划分为集中㊁双心㊁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表2)㊂表2㊀典型县域空间结构基本格局的特征Table2㊀Characteristicsofbasicspatialpatternsoftypicalcounties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类型典型县域人均GDP/(万元)二城市指数S2四城市指数S4样本总体标准差集中溧水5.972.650.943.18双心宜兴6.421.010.473.82多核吴江8.301.150.464.24密集太仓10.441.120.442.11㊀㊀(1)集中格局㊂只有1个中心城镇㊁多个次级城镇,中心城镇的首位度较大,二级城镇分布相对均衡㊂如溧水的二城市和四城市指数均为最高,但标准差指数相对不高,聚落空间结构明显向永阳镇集中(图3a)㊂(2)双心格局㊂有性质与规模大致相当的2个小城镇,往往存在与县城并重的另一个副中心㊂如宜兴的二城市指数最低,宜城街道和丁蜀镇人口规模基本相当,聚落空间结构呈双中心分布(图3b)㊂(3)多核格局㊂有多个规模大致相当的小城镇,构成群体式中心城镇㊂如吴江排名前三位的松陵镇㊁汾湖镇和盛泽镇,人口规模分别为16.44万人㊁14.30万人和13.32万人,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其他镇(第四位平望镇为8.25万人),聚落空间结构呈多核心分布(图3c)㊂(4)密集格局㊂虽然有中心城镇作为核心,但县(市)域内其他乡(镇)历史悠久㊁各具特色㊁距离相近,形成均衡式的小城镇密集带㊂如太仓的四城市和标准差指数均为最低,除中心城镇城厢镇外,其他镇的人口规模也较为集中㊂一方面,作为商品经济发展较早的区域,太仓乃至整个苏州的工业化㊁城镇化水平较高;另一方面,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及苏州与长江之间发达的水运网络㊁沪宁铁路的修建等,进一步强化了分枝状市场体系的发展,提升了各镇的纽带作用,聚落空间结构均衡密集(图3d)㊂4㊀结㊀论分析了苏南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聚落的演化过程及格局特征㊂在当前城镇化㊁工业化背景下,由于聚图3㊀苏南地区典型县域聚落空间结构(a)集中类型(溧水);(b)双心类型(宜兴);(c)多核类型(吴江);(d)密集类型(太仓)Fig.3㊀Urbanandruralsettlementpatternsoftypicalcounties(cities)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a)concentrationpattern(LishuiCounty);(b)double⁃corepattern(YixingCity);(c)multi⁃corepattern(WujiangCity);(d)intensivepattern(TaicangCity)336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落体系的各要素在规模㊁功能上存在差异,因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格局特征㊂㊀㊀(1)经历了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苏南地区的南京都市圈㊁苏锡常都市圈是城乡聚落扩张最快的地区㊂在城乡聚落内部,城镇聚落的扩张速度远高于乡村聚落,苏南地区的城镇聚落扩张强度2000 2015年提高了5倍多㊂(2)在县域内部,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呈集中㊁双心㊁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㊂从单中心到网络化的城乡聚落体系,反映出苏南地区县域内部小城镇密集带的演化格局,在城镇化㊁工业化背景下,各个乡镇的纽带作用得以加强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苏南发达地区的城乡地域正逐渐由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的等级体系转变为密切联系的网络化结构㊂城乡之间联系不断加强,使得乡村发展越来越依赖城市功能的扩散,城乡产业协作使得城乡形成紧密联合的地域综合体,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关系的重要演化方向㊂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应坚持将城乡聚落空间的优化布局研究作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探索城乡聚落空间优化的多元模式,进一步总结不同模式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与路径㊂参考文献顾朝林,柴彦威,蔡建明,等,2002.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60-180.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等,2017.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J].地理研究,36(2):241-252.罗国煜,2005.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J].地质学刊(原‘江苏地质“),29(1):1-4.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等,2014.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34(4):438-446.李小建,许家伟,海贝贝,2015.县域聚落分布格局演变分析:基于1929 2013年河南巩义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70(12):1870-1883.李俊,董锁成,李宇,等,2015.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与情景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30(9):1472-1485.马晓冬,李全林,沈一,2012.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67(4):516-525.许学强,1982.我国城镇规模体系的演变和预测[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3):40-49.ClarkJK,McChesneyR,MunroeDK,etal.,2009.SpatialcharacteristicsofexurbansettlementpatternintheUnitedState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90(3/4):178-188.FujitaM,KrugmanPR,VenablesAJ,1999.TheSpatialEconomy:Cities,Regionsand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MA:MITpress.PacioneM,1984.Evaluatingthequalityoftheresidentialenvi⁃ronmentinahigh⁃risepublichousingdevelopment[J].AppliedGeography,4(1):59-70.RobertsBK,1996.LandscapeofSettlement:PrehistorytothePresent[M].London:Rutledge.Ontheevolutionandpatterncharacteristics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ce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MaoLei1,2,ZhangYan1,2,GongXulong1,2,XuShugang1,2(1.GeologicalSurveyofJiangsuProvince,Nanjing210049,Jiangsu,China;2.KeyLaboratoryofEarthFissuresGeologicalDisaster,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Nanjing210049,Jiangsu,China)Abstract:Inthecontextof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thecurrent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ceischangingfromahierar⁃chicalsystemwithdifferentnatural,economicandsocialconditionstoacloselyconnectednetworkedstructure.Urban⁃ruralintegrationhasbecomeanimportantdirectionfortheevolution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sinChina.TakingsouthernJiangsu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zedthe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tialevolutionprocessanditspatterncharacteristicssincethe1990s.Itisfoundthattheintensityofurbansettlementexpansionafter2000ismuchhigherthanthatofruralsettlements.Thespatialstructurecanbefur⁃thersummarizedinto4basicpatterns:concentration,double⁃core,multi⁃coreandintensity.Thestudycouldplayacertainguidingrolefortheoptimallayout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ce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revitalization.Keywords:urbanandruralsettlement;evolution;pattern;southernJiangsuProvince。

《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数据

《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数据

《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数据日前,《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江苏全省各项数据纷纷出炉。

年鉴披露了全省13个地级市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及民生数据及排名状况。

其中:✔江苏人每天创造的GDP达到 208.46 亿;✔江苏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支出72.42 元,包括20.24 元花在了食品烟酒上;✔江苏农村居民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支出39.53 元,包括11.16 元花在了食品烟酒上;✔每天江苏有 205.45 万平方米的房子竣工;✔每天江苏出生 2136 人,死亡 1538 人;✔每天江苏有 1962 对登记结婚,也有 716 对居民“分道扬镳”城市人口及面积2016年,江苏省常住人口有7998.6万人,其中男性4025.66万人,占50.33%;女性3972.94万人,占49.67%;平均每户3.05人。

按地域划分,苏南地区人口最多,苏中地区人口偏少;按各市划分,苏州常住人口为1064.74万人,排在了各市第一位;其次是徐州、南京... ...主要城市土地面积:从全省主要城市土地面积来看,南京市区的土地面积最大,盐城市区排在了第二位。

2016常住人口地区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苏南3333.60 75.9苏中1643.92 64.0苏北3021.08 60.72016常住人口地区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南京827.00 82.0无锡652.90 75.8徐州871.00 62.4常州470.83 71.0苏州1064.74 75.5南通730.20 64.4连云港449.64 60.2淮安489.00 59.7盐城723.50 61.6扬州449.14 64.4镇江318.13 69.2泰州464.58 63.2宿迁487.94 57.5主要城市土地面积城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南京市区6587 无锡市区1643 徐州市区3063 常州市区2838 苏州市区4653 南通市区2140 连云港市区3012 淮安市区4476 盐城市区5129 扬州市区2306 镇江市区1088 泰州市区1567 宿迁市区2154工资及就业2016年江苏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72684元,相比于2015年增加了5484元;各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2016年江苏不同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中,苏南地区最高,为81053元;盱城新鲜事苏北地区最低,为56905元;苏中地区为66331元。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

第43卷第5期2021年5月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Vol.43*No.5May.2021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刘晓龙,曾琬露,杨洪涛,杜国平(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指标,对人口从业结构及城市用地类型的评估有助于详细分析城市进程的内在原因。

利用江西省各市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全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内在机制。

得出江西省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进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中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明显增加的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江西省各城市要根据政策导向、做好城市定位、加强周边合作和扶持第三产业的建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省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人口职业结构;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21)05-0039-10An Evalua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Jiangxi ProvinceLIU Xiao-long,ZENG Wan-lu,YANG Hong-tao,DU Guo-ping (College of L%e Sciences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ichun University,Yichun336000,China) Abstract: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land is thr key indicators that eveluated urbanization process.Thr eveluo-tion of population industro strncturo and urban land types could cantriOuir to the detailed analyar of tie internal rer-s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nat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JOngxi province using the date of urban p opulation and urban land aree O prefecture-levd city.ResuU showed that increess of population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o and expand of urban land in industeO and storaae mainay promote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Jiangxi province.Thes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ccerding i tee police guiOance,make better city location,strengthen cooperation around and support the sugges­tion of the third industiy would be faverable strateeies for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a,and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aree in Jiangxi province.Key worbt:urbanization;urban population;population occupation structure;urban construction land;land uss t.p,城市化是指人口等生产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进而引发城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

无锡2017年秋季暴雨洪水分析

无锡2017年秋季暴雨洪水分析

272020.1无锡2017年秋季暴雨洪水分析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京杭大运河穿主城而过,有明显的夏秋季洪水过程。

2017年9月23~25日,无锡市发生了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京杭大运河无锡(二)水位站出现超历史水位、无锡城区大包围各泵站排水分流、沿太湖小闸开闸放水。

本文介绍了此次洪水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了此次洪水特征,并研究了洪水成因。

一、站网布设介绍无锡城市面积1643.88 km 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32 km 2。

无锡(二)水位站和无锡雨量站布设于无锡城区腹地,负责监测无锡城区京杭大运河水位和无锡城区雨量,洛社水文站在其上游14km 处,负责监测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流量。

无锡地区水位和雨量从2008年开始,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所有数据均自动汇入无锡市水文局机房采集平台,通过交换系统汇总上报。

2017年9月23~25日城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大运河水位随之上涨,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洪水过程。

无锡(二)站、洛社水文站准确地监测到了此次降雨洪水过程。

二、雨情分析受冷暖气流的共同影响,从9月23~25日,无锡市普降暴雨。

由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此间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74.0mm,其中无锡主城区代表站无锡(二)站降雨量为174.8mm,降雨时间从9月23日22:45开始,至9月25日21:55结束。

本文主要以无锡雨量站为代表站分析城区降雨情况(见图1)。

由于此次降雨受同一气象因素影响,无锡雨量站代表性强,资料真实可靠,故采用该站实际降雨过程作为无锡城区代表雨型。

由图2可以看出,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9月25日6:25至9月25日17:25,此时段内降雨量为123.2mm,降雨过程为单峰雨,强降雨发生在9月25日7时、9时、12时和15时、16时,小时雨量均超过10mm。

考虑到城市建成区雨水管网排水和河道排水的特点,暴雨频率分析摘选无锡雨量站日降雨过程资料,进行频率分析。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资料二: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 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 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 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雄安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 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雄安新区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 塑性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
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使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传播文明。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文化向乡村广
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更 加开放和文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社 会更加进步。
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内部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些城市中, 既有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住宅区。这些城市的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 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每年城镇人口增加约2000万人, 这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我国城镇人 口有8亿多,但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 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特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 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江苏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攻略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

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

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

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

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在元代时将其改建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还乡,买下大宏寺遗址并改建成宅园,取名为“拙政园”。

初建时规模较大,园内景物很多,除正宅外,还包括现在的东花园(归田园)和西花园等景物30余处。

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

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

第52卷第1期2021年1月Vol.52,No.1Jan.,2021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文章编号:1001-4179(2021)01-0076-07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鲁晓1,董增川1,任华2,臧冬伟3,朱振业4,陈兩菲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江苏盐城224000; 3.盐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江苏盐城224001; 4.杭州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为了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选取协调发展度作为水资源承载状态的表征指标,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对盐城市2008〜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整体呈好转趋势,等级由“差”发展为“中”,其中,2012年协调发展度最低,为0.296;2015年协调发展度最高,达到0.721。

②主要障碍因子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成区植被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GDP和生态用水占比,分析可知,水质相关指标障碍度较大,经济社会用水指标的障碍度较小且呈降低趋势。

基于评价分析结果,对盐城市的截污限排、加强绿化以及改善水资源的承载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状态;协调发展度;障碍因子;博弈论;盐城市中图法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ki.1001-4179.2021.01.0131研究背景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变幅大,又处于流域下游供水末梢,水污染问题严重。

因此存在着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导致盐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资源分配与管理,为此对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做归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连云港环境问题及管理建议分析

连云港环境问题及管理建议分析

210 HUANJINGYUFAZHAN ▲张亮(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0)摘要:利用生态红线解决环境问题是落实空间管控要求、实现精细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

本文详细阐述了连云港市生态红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生态红线信息化管理成效进行了分析,对其他地区实施生态红线管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连云港;生态环境;生态红线;信息化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210-02DOI:10.16647/15-1369/X.2020.02.120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in lianyungangZhang Liang(Lianyungang Radia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tation,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China) Abstract:Using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lement sp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 refin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d line management in Lianyungang City,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red lin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d line management in other areas.Key words:Lianyungang;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red line;Informatization1 连云港基本情况及环境问题分析1.1 连云港市基本情况介绍连云港市,江苏省地级市,别称“港城”,位于中国沿海中部,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西依大陆桥,土地面积7615.29km²,海域面积6677km²,市区建成区面积223km²[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 户数及土地面积 (2017年)
市 县 南 京 市 无 锡 市 江 阴 市 宜 兴 市 徐 州 市 丰 县 沛 县 睢 宁 县 新 沂 市 邳 州 市 常 州 市 溧 阳 市 苏 州 市 常 熟 市 张家港市 昆 山 市 太 仓 市 南 通 市 海 安 县 如 东 县 启 东 市 如 皋 市 海 门 市 连云港市 东 海 县 灌 云 县 灌 南 县 淮 安 市 涟 水 县 盱 眙 县 金 湖 县 盐 城 市 响 水 县 滨 海 县 阜 宁 县 射 阳 县 建 湖 县 东 台 市 扬 州 市 宝 应 县 仪 征 市 高 邮 市 镇 江 市 丹 阳 市 扬 中 市 句 容 市 泰 州 市 兴 化 市 靖 江 市 泰 兴 市 宿 迁 市 沭 阳 县 泗 阳 县 泗 洪 县 年末总户 土地面积 建成区面 建成区绿 数 (平方公 积(平方公 化覆盖面 #乡村户数 (万户) 里) 里) 积(公顷) 238.88 61.95 6587 796 35756 166.85 59.51 4627 546 23491 37.65 18.05 987 125 5380 37.54 20.97 1997 83 3566 278.05 175.68 11765 466 19484 32.45 25.55 1450 31 1240 36.66 24.05 1806 52 1630 33.38 25.09 1769 34 1405 31.43 21.14 1592 37 1553 46.03 33.35 2085 48 2038 133.22 71.44 4374 296 12713 26.23 20.07 1535 30 1261 226.58 87.33 8657 751 31668 32.48 17.74 1276 98 4491 32.64 18.44 987 57 2326 29.29 10.34 932 72 3218 15.37 6.61 810 51 2065 283.06 197.36 10549 383 16346 33.95 24.85 1183 32 1336 36.68 30.29 2791 25 1060 45.68 38.15 1715 31 1313 44.70 35.19 1576 40 1655 37.86 29.70 1144 29 1150 142.44 93.91 7615 307 12434 29.24 22.21 2037 29 1191 26.18 19.73 1538 28 1142 20.82 13.97 1028 27 1098 164.90 100.15 10030 285 11965 30.19 22.36 1679 37 1523 21.52 15.59 2497 39 1595 12.51 8.09 1378 25 1040 269.61 182.31 16931 343 14447 16.82 11.81 1474 22 971 34.17 24.57 1950 34 1439 35.48 21.81 1439 45 1872 31.15 20.89 2606 25 1040 28.97 18.79 1157 28 1115 38.57 32.16 3176 37 1533 148.00 100.53 6591 264 11422 27.27 20.82 1462 34 1402 18.49 11.92 902 39 1674 25.36 19.27 1922 27 1129 101.16 56.75 3840 219 9211 27.76 19.56 1047 34 1413 10.56 7.82 327 15 594 22.77 15.80 1378 29 1128 166.53 116.62 5787 225 9497 51.07 37.12 2395 39 1648 21.10 12.25 655 34 1424 39.13 31.25 1170 31 1283 150.36 107.17 8524 229 9726 49.37 36.76 2299 65 2729 26.90 19.97 1378 65 1585 29.33 19.12 2694 37 155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