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概况
黄冈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旅游资源

黄冈市的地理环境(一)区位与地貌1.地理位置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
地处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之间。
东邻安徽省六安、安庆,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本省鄂州市、黄石市隔江相望,西连武汉市、孝感市,北接河南省信阳市。
面积17446平方千米。
人口723万。
2.地势地貌北部和东部为大别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00-800米,东北部的天堂寨,海拔1729米,为大别山主峰;中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岗地;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多湖泊,地面高程多在20-40米。
河流主要有巴河、佛河、新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长江。
湖泊主要有龙感湖、太白湖、武山湖、赤东湖、赤西湖、策湖等。
3.行政区划、面积及人口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
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730万。
2005年全市总人口726.34万人。
其中,男381.04万人,女345.30万人。
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3.5‰。
其中,黄州区总人口36.69万人;团风县总人口36.57万人;红安县总人口65.41万人;麻城市总人口116.28万人;罗田县总人口59.50万人;英山县总人口40.86万人;浠水县总人口103.81万人;蕲春县总人口96.57万人;武穴市总人口73.11万人;黄梅县总人口95.15万人;龙感湖管理区总人口2.97万人。
汉族为主,散居有回、壮、满、土家、蒙古、苗、藏等25个少数民族。
(二)气候特征黄冈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
四季光热界线分明。
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
年平均气温为15.7℃-17.1℃。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PPT模板

黄冈市发展县域经济做法:
一、坚持工业强市,推进跨越发展 1.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 .加强园区建设 3.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4.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二、坚持开放带动,推进创新发展。
首先: 把招商引资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 “第一工作法”,组建了10多由市级领 导牵头的招商团队; 然后: 打造“低成本、快回报、高诚信、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8所,大中专学校22 所普通中学366所,小学3800所。
黄冈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
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绩,数、理、化学科全国竞赛成 绩一直在全省多列前茅,获奖总人数2800 多人,其中国家奖900多人。在国际数、理 化奥赛中累计获6金、4银、1铜共计11枚奖 牌。
• 1997年定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低
于2000元,力争58万贫困人口1998年解
决温饱问题,2000年基本达到小康。
2005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产业比重 全国为 12.4 :47.3 :40.3 湖北省 16.5∶ 42.8∶ 40.7 黄冈市 23.8:45.8 :30.4
黄冈市农业比重比全省高7.3个百分点,比全 国高11.4个百分点。可见,农业经济仍占较 大比重,也说明了现代化程度低。 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比重比全省高出3个百分 点,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由此看来工业占 比水平并不是很低。 再看服务业,比重比全省低10.3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太 低。
总的来说:黄冈市建市10年来,农村能 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的农 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农村文 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部分农民实 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 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农 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 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我的家乡-黄冈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
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发生了“黄麻起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 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 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 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来自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来,黄 冈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市经济社会长足 发展。工业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 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农 业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基地,蚕茧、板栗、 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农产品产量居湖 北之冠。市区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 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 天工巧夺。龙感湖古称雷池,是全国重要的湿地 保护区。英山温泉水质之优,实是大自然的 一大 奇观。驰名中外的黄梅五祖寺,是我国佛教禅宗 的主要圣地。
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李白、杜牧、 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篇,苏轼 在黄州写下《前后赤壁赋》成就其文学巅峰, 黄梅戏在此发源。以黄冈为中心的大别山革 命老区,是湖北红色旅游的主体。
我的家乡—黄冈
黄冈简介
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 京九铁路中段。现下辖黄州区和红安、罗田、 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个县以及 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代管武穴、麻城两个 县级市。版图面积17453平方千米,总人口 740万。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 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 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 学者闻一多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人,为中华 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黄冈简介

湖北黄冈简介
湖北黄冈简介:
湖北黄冈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东部,是长江中游北岸的城市之一。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属于武汉城市圈,与武汉相连,同时也处于鄂、豫、皖、赣四省的交界处。
黄冈市下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和2个功能区。
全市总面积为17,690 平方公里,人口为685 万人。
黄冈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楚文化、汉文化、荆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之地。
市区内的金牛山、丹江口水库等自然风景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黄冈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和优质油茶、竹编产地之一。
此外,该市还拥有纺织、鞋业、机械制造等传统工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黄冈市加快了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先后成立了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冈临空经济区等开发区,努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黄冈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关心。
黄冈简介

黄冈简介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东与安徽、江西两省接壤,北连河南信阳,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
全市辖一区(黄州区)、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二市(武穴、麻城)和国营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740万。
黄冈,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人才荟萃,英杰辈出。
湖北省人物志稿中,黄冈籍占三分之一。
中国四大分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毕升的、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文艺评论家胡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位国家主席、五位国务院副总理、200多名将军,都诞生和成长在这块土地上。
黄冈,是一块美丽的土地。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森林公园14处,真乃处处皆风景,比比是名胜。
置身那隐奇藏秘遍及全市各县的森林公园,你会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茫茫林海,遮天蔽日,棵棵松柏,苍劲挺拨;其浩翰之气势,其飘逸之秀色,其勃勃之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此外,古迹名胜黄州东坡赤壁、黄梅五祖寺和高塔寺塔,武穴郑公塔,蕲春李时珍陵园,红安红军长征微宿景,麻城龟峰山风景区,英山毕升纪念馆,浠水闻一多纪念馆等众多的旅游景点各具特色,不胜枚举。
黄冈,是一块富饶的土地。
全市初步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特别是非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石英石储量2亿吨,含硅量达98%;花岗石储量37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10亿立方米;陶土4亿吨;黄砂17亿吨。
黄砂、石材等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野生植物资源1100多种;动物资源300多种,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全市现有耕地478万亩,山地1180万亩,水面270万亩,有6个商品粮县,3个优质棉基地和4个油料基地县,是全省粮棉油、畜禽鱼主产区之一,黄冈农副产品尤为丰富,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油茶、油桐、乌柏),被称为鄂东三宝,板栗、茶叶、水果、中药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黄冈市地理调研报告格式

黄冈市地理调研报告格式黄冈市地理调研报告一、引言黄冈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坐落在汉江上,地处镜泊湖、西平湖、邾云山等自然景观的环绕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市的地理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地理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理位置和范围: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中部,东经113°13′-115°03′、北纬30°18′-31°53′。
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
2. 地形地貌:黄冈市地势总体平坦,西北部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和丘陵地带,而东南部为平原地带。
3. 气候特点:该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为17℃。
三、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分布:黄冈市总人口约为730万人,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农村地区。
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
2. 经济发展:该市是湖北省的重要工商业中心之一。
工业以制造业和纺织业为主,农业以粮食、油料等传统农产品为主导。
3. 交通条件:黄冈市交通便利,是连接湖北省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主要的铁路和公路干线纵横贯穿,方便了区域内外的物流运输。
四、自然资源1. 水资源:黄冈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汉江、境内多条河流以及镜泊湖、西平湖等湖泊,水资源的丰富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条件。
2. 矿产资源:黄冈市地下埋藏着多种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为该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物质。
3. 土地资源:该市的土地资源丰富,农田面积广阔,适宜耕种各类农作物。
此外,还有一定的林地和草地资源,为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五、环境问题与保护1. 水环境污染:由于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部分河流和湖泊存在一定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黄冈市加大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2. 土地资源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土地被大量转变为城市用地,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计带来了影响。
黄冈介绍——精选推荐

黄冈介绍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京九铁路中段,长江中游北岸,是一座正在崛起中的中等城市。
全市现辖11个县市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713万。
京九铁路贯通我市9个县市区,通车里程229公里,约占全程的十分之一。
长江水道流经我市6个县市区,岸线长达203公里。
京九铁路和长江水道交汇黄冈,使黄冈独具“上路迅达南北,下江即通东西”的区位优势。
黄冈西邻武汉天河机场,东邻九江机场,沪蓉高速公路纵贯东西,三座大桥横跨长江南北,构成了水路、铁路、公路、空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被称为“京九线上投资开发的黄金地段”。
黄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全市初步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特别是石英、陶土、花岗岩、黄砂等非金属矿储量大,开采价值高。
黄冈是湖北省粮棉油、畜禽鱼主产区之一,蚕桑、茶叶、板栗、水果、中药材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目前全市经济已经形成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格局,铝业、摩托车、汽车配件、森工、化工、丝绸等10大产品初具规模。
黄冈名胜古迹众多,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风景名胜就有17外。
著名的东坡赤壁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登上文学创作顶峰的胜地,在此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梅五祖寺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禹王城遗址、李时珍陵园、大别山森林公园都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开发价值。
黄冈历来重教重文,“民俗由是变,人才由是出”。
湖北人物志中,黄冈籍占三分之一。
其中著名的有: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诗人闻一多,经济学家王亚南,第四纪冰川活化古发现者干铎,港台知名学者徐复观、殷海光等。
蕲春县有400多位教授,素有“教授县”之称,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
黄冈中学享誉全国,近几年在国际中学生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多次获奖。
一、东坡赤壁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
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
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
黄冈简介

黄冈ㆍ中国[黄冈简介]熊阳2012-5-26黄冈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位于东经114°25`~116°8`,北纬29°45`~31°35'。
东邻安徽省六安、安庆,南与江西省九江、本省鄂州、黄石隔江相望,西连武汉、孝感,北接河南省信阳。
现下辖黄州区和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个县以及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代管武穴、麻城两个县级市。
版图面积17453平方千米,总人口740万。
北部和东部为大别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00~800米;中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岗地;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多湖泊,河流主要有巴河、佛河、新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长江。
目录市区简介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3)革命传统光辉灿烂 (4)区位交通得天独厚 (4)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4)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历史沿革 (6)夏商时代 (6)汉高祖 (6)三国时 (6)晋武帝 (6)隋朝 (7)唐朝 (7)宋朝 (8)元代 (8)明朝 (8)清代 (9)民国 (9)建党后 (9)中华人民共和国 (10)革命之乡 (11)行政区划 (12)地形地貌 (15)交通运输 (17)市区简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黄梅县]、五祖弘忍[黄梅县]、六祖慧能[河北涿州],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英山县],明代医圣李时珍[蕲春县],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团风县],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浠水县],国学大师黄侃[蕲春县]、汤用彤[黄梅县],哲学家熊十力[团风县],文学评论家胡风[蕲春县],著名作家废名[黄梅县]、《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王亚南[团风县],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叶君健[红安县]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人,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
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市概况
黄冈地处湖北东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1995年撤地设市,现辖一个县级区、两个县级市、七个县和一个县级国有农场,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贫困县、1个省级重点贫困县。
黄冈是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主体区。
版图面积 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0万。
黄冈将星璀璨,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悠久。
黄冈是著名“黄麻起义”策源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是共和国的“将军摇篮”,走出了一位开国元帅、二位国家主席、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00多位共和国将军。
黄冈是历史文化名城,在2000多年建置史上,孕育了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本草纲目》著作者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以及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历史名人。
苏轼谪居黄州4年2个月,其“东坡居士”之号源于黄州,代表他艺术顶峰的“一词二赋”、书法作品“寒食帖”都创作于黄州。
黄冈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黄冈是鄂东门户,与武汉同城,区位优势明显。
黄冈是湖北东大门,地处鄂豫(信阳)皖(安庆)赣(九江)四省交界处。
黄冈紧邻武汉、与武汉同城,黄冈至武汉乘武冈城际铁路只需28分钟,走鄂黄高速只需40分钟。
黄冈位于中部之中,交通便捷,依傍长江“黄金水道”,紧邻两座机场,贯通六条铁路,飞
架七座长江大桥,纵横八条高速公路,在湖北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
黄冈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
大别山主峰坐落境内,百湖千库星罗棋布,有大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龙感湖国家湿地保护区。
除长江外,黄冈有六大水系、260个湖泊、1230座水库,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
市区城中湖——遗爱湖是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之一;年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最高353天,被誉为“中部绿肺”、“天然氧吧”,是中部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黄冈机遇较好,有后发优势,是湖北重要战略支点。
黄冈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叠加,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机遇叠加,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成员,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战略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