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表是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

合集下载

历年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数量,中国人口生命表

历年来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数量,中国人口生命表

本表是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982‰.总计1260498643400617098100.0051.050-4629773450928468 5.03 2.735-9811274419336934 6.55 3.5510-1411224059219530218.75 4.6115-1910471654997497208.37 4.3620-24805964002740569 6.79 3.4125-299389246629472637.60 3.7930-3412349761870616289.71 4.8835-3912325261929613239.61 4.8640-449146746740447277.41 3.8145-499431447753465617.49 3.7850-54816794109540584 6.32 3.1855-59574722940128071 4.42 2.2360-64460232334522678 3.62 1.8265-69417102097420737 3.29 1.6570-74314841583315650 2.46 1.2475-7919310903310277 1.470.7080-849832413756950.750.3285-893687133023570.270.1090-9410263237030.080.0395+197631340.020.00本表是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966‰.4-6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4-6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04年)注:由于各地区数据采用加权汇总的方法,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合计与各分项相加略有误差(以下表同)。

4-7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05年)本表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1.325%。

3-7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07年)本表是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900‰。

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2011年

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2011年
指标
6岁及6岁以上人口数
男性
女性 540356 7062 4983 28396 14034 9958 18430 11359 16055 8212 32893 21430 24807 14961 17707 39176 38828 23503 25987 39980 18780 3294 11843 34167 15203 18125 1211 15726 108535404 0 2094 849 1541 1018 762 2050 873 959 1765 1954 1949 776 1382 990 2016 1870 1537 1413 2401 690 175 622 1794 420 512 19 1329 432 185 192 837
未上过学 77716 440 381 2971 1234 1557 1345 978 1553 663 4473 3470 6181 2466 1836 5917 5278 3764 2886 2954 2094 510 1654 6276 3731 4849 885 2283 3300 632 476 678
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 6岁及6岁以上人口数 初中 455002 4364 3785 28577 13756 8562 17546 10607 15787 5506 27275 15624 21334 10122 13650 35933 38264 19438 22800 34816 17756 3208 8594 23962 10924 11841 305 12998 7345 1186 1957 7179 男性 244280 2338 2047 15433 7309 4744 9178 5706 8497 2783 14034 8470 11725 5876 7213 19124 20059 10509 12032 17975 9889 1767 4594 12787 6380 6985 176 6945 4119 693 1096 3799 女性 210722 2026 1739 13144 6446 3818 8368 4901 7290 2723 13241 7154 9610 4246 6437 16809 18205 8929 10768 16840 7867 1441 4001 11175 4545 4856 129 6053 3226 493 861 3380 高中 150648 3290 2431 6556 4441 3041 5247 3747 5005 4106 9808 5727 5268 4191 5937 10402 10389 7841 7843 14766 4270 949 2821 7192 2180 2681 92 4636 2607 467 667 2052 男性 84827 1696 1261 3717 2518 1665 2728 2044 2634 2127 5650 3202 3252 2236 3523 6201 5880 4395 4433 8346 2540 612 1401 4018 1291 1557 49 2617 1541 258 374 1060

我国人口概况(2008--2012)

我国人口概况(2008--2012)

我国人口概况(2008--2012)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4-05-09我国人口概况(2008--2012)以下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并附带个人文字和图表分析。

简要说明:一、本篇资料的主要内容本篇资料反映我国2012年及历年人口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人口统计数据,如:全国历年人口数、城镇人口、乡村人口;2012年各地区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家庭户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等。

二、本篇的资料来源本篇资料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整理。

其中表3-1至3-6中1981年及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90、2000、2010年数据为当年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部分年份数据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修订。

表3-7为2012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表3-8为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表3-9是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

表3-10至3-18为2012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

本篇各表如不做特殊说明,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据。

三、本篇的统计调查方法目前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实施的人口统计调查有:在逢“0”的年份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在逢“5”的年份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其余年份进行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其样本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左右。

人口抽样调查是以全国为总体,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相关图表:说明:我国总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变动不大;男女性别比率趋向于平衡;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明显。

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大致呈上升趋势。

注:2000年、2010年分别为当年人口普查时点数据,其余年份数据根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

说明:从2000年至2012年,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在上升。

2011年国内抽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初步稿件)

2011年国内抽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初步稿件)

2011年浙江省国内抽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1.国内旅游抽样人数的构成本次抽样调查全省共回收有效问卷共()份,其中住宿设施调查问卷(),占(),旅游景(区)点调查问卷()份,占()。

抽样调查表明,来浙江的国内一日游游客的比例是( ),过夜旅游者的比例是( )。

过夜游客中住宾馆饭店的占77.6%,住亲友家的占13.4%,住休闲度假居所的占9.0%,和2010年相比,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比例所有下降,选择其他住宿设施的游客比例有所提高,表明我省旅游住宿设施更趋多样化。

表格1 浙江省国内旅游者一日游与过夜游对比表表格2浙江省过夜旅游者住宿设施选择构成对比表(1)旅游者性别和年龄构成在被调查的国内游客中,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占55.9%,女性占44.1%;从年龄结构看,25~44岁的中青年是我省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65岁以上老年人群较2010年有所增长。

其中15岁以下占0.5%;15~24岁的占13.7%;25~44岁占57.0%;45~64岁占21.1%;65岁以上占7.7%。

表格3 浙江省国内游客性别构成比例表表格4 浙江省及各市的国内游客年龄构成比较表(2)职业构成2011年来浙江的国内游客职业构成情况如下:公务员占14.4%,企事业管理人员占24.5%,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占10.7%,工人占6.2%,服务销售人员占13.7%,离退休人员占4.7%,农民占2.9%,军人占1.0%,学生占5.1%,其他人员占16.8%。

和2010年相比,公务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比例上升,农民旅游市场上升空间较大。

表格5 浙江省国内游客职业构成比较表(3)旅游目的地构成2011年来浙江旅游的国内游客旅游目的构成情况如下:观光游览占49.1%,休闲度假占23.3%,探亲访友占9.2%,商务会展占6.5%,会议培训占3.7%,健康/疗养占0.7%,宗教朝拜占0.7%,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占1.3%,购物占0.7%,其他目的占4.8%。

1997-2012年各省平均受教育年限

1997-2012年各省平均受教育年限
6136 33203 23925 21661 27830 27528
38014 37886 37789 40158 42460 39618 39528 42913 38764 41741 32982 34889 29789 27480 12850 40135 31213 25374 33654 36096
单位:人
地区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源自小学20002010
初中
2000
2010
高中和中专
2000
2010
大专及以上 2000
35701 16956 25031 33760 31761 31134 29771 33598 31253 18934 32881 36622
1650 485 564 612 312 549 348
2613 1692 2689 1233
969 3560 2731 1933 1566 1918 1004
221 853 3003 2124 1989 456 1040 1187 391 241 351
281681 1627 1885
13858 6039 4794 7069 5340 7476 2403
11146 23151 20851 10717 11562 13760 13205 15076 13866 23018 13039 10758
14032 21220 20654 12709 15733 15125 14788 16866 14991 20966 16143 13562
3611 16843
639 363 629
16753 63 87
733 326 298 295 168 324 118 879 691 1011 373 381 1373 1228 764 772 561 429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

2011年全国及重庆人口普查一部分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初次数据2011-04-28 10:22:15| 分类:【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人员情况-地域、学历、年龄

2011年全国人员情况-地域、学历、年龄

201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7%2012-08-17 14:00:11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积极就业政策的确立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总量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失业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就业局势整体上保持基本稳定。

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一)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35万人,比2002年增加62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比2002年下降了1.66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在逐年减少,年增加人口由2002年的826万人减少至644万人。

我国大陆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继续下降,由2002年的20.3%降至2011年的19.5%,为世界人口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地区看,东中西仍然保持“东多西少”的人口格局。

2011年末,东部[1]人口为55445万人,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合计的41.4%;中部人口为42374万人,占31.6%,西部人口为36222万人,占27.0%,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略快于中部地区。

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

2011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1.93‰,全年出生人口为1604万人,出生率比2002年下降了0.93个千分点。

2002-2011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603万人。

从全国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 2011年全国15-64岁人口首次超过十亿,达到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74.4%,比2002年增加了9981万人,比重增加了4.1个百分点。

2002-2011年,15-64岁人口总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1.17%。

10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

10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地区人口数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海南省8671518 0.62 0.65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