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面沉降的危害性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对公路交通工程的影响

地面沉降对公路交通工程的影响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通常是由于地下水的抽取、人为地下工程的施工等因素所引起的。
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公路交通工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面沉降对公路交通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面沉降带来的影响1. 路面损坏地面沉降会导致道路路面出现下降、倾斜等现象,产生裂缝,同时路面的表面也会变得不平,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度,加速路面磨损和老化。
2. 交通拥堵地面沉降还会导致道路变窄,路面高度不平,车辆行驶速度减慢,从而给行车带来很大影响,增加通勤时间,增加车辆拥堵现象的发生。
3. 安全隐患地面沉降往往会导致道路的变形、道路裂缝加剧等问题,同时还可能会出现道路坍塌、路基滑坡等安全隐患,增加了行车的危险。
二、解决方案1.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发现地面沉降问题,必须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加强监测,定期检查路面的平整度、高程值等,防止沉降问题的发生。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地下水开采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同时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避免不必要的地下工程施工。
3. 加强公路维护公路的及时维护和修复是保证公路交通畅通的前提,对于存在地面沉降的公路,需要加强路面的养护和修复,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主体和路面的碰撞,维护公路通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建立应急机制和指导思想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地面沉降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和指导方案,及时、快速地处理各种问题。
5. 研究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地面沉降带来的种种问题也需要不断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比如采用新型材料改良路面表面来弥补地面沉降带来的问题,采用新型工程等。
三、结论地面沉降不仅给公路交通工程带来了灾难性影响,而且还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解决地面沉降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测、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公路维护、建立应急机制和研究新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公路交通工程的维护水平,保证公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雷州半岛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建议

雷州半岛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建议[摘要]本文为广东省财政专项经费项目”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监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开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及有关精神的具体措施。
项目阶段性成果初步查明了雷州半岛地面沉降的成因、现状分布及主要危害等,对地面沉降发展趋势作出了初步预测,并针对地面沉降危害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地面沉降危害防治建议雷州半岛1地面沉降的成因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
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雷州半岛发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1)雷州半岛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其松散沉积物的厚度达数百米(最大厚度达千余米),且200m以浅具有多层力学性质较差的软土层(特别是沿海地区30m以浅分布不同厚度的全新世软土),软土层自重固结压缩仍未完成,其自然固结过程缓慢,砂性土在失水状态下易发生弹性压缩。
因而,厚层的松散沉积物是雷州半岛地区地面沉降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潜在发生地面沉降的内在因素。
(2)长期以来,地下水一直作为雷州半岛地区城镇、工业、农业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是湛江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集中开发浅层地下水及局部大量不合理开采中、深地下水的地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失去地下水承托作用的岩土层颗粒间应力与孔隙水应力发生变化,加速软土层产生次固结收缩压密、砂性土发生弹性压密,从而诱发雷州半岛区域性地面沉降,这与长三角、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地面沉降的成因相似。
(3)工程建设基坑开挖过程中大量疏干浅层地下水和地基处理中通过砂桩排水达到软土固结压缩等,破坏了土层及地下水的应力结构,从而诱发地面沉降;工程建设和围海造地,使地面荷载增加,改变了地下潜水原有格局,扰动了土层,加速软土发生固结压缩,也是诱发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
地面沉降

5 地面沉降的控制和治理
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硬预测地面 沉降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① 估算沉降量,预测其发展趋势 ② 结合水资源评价,研究确定地下水资源的 合理开采方案 ③ 采取适当的建筑措施,预先对可能发生地 面沉降量作充分考虑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主要方法有:
(一)表面治理措施
(1)在沿海低平原地带修筑或加高挡潮堤、防洪堤,防 止海水倒灌、淹没低洼地区;
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及其防治注重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采用规划设计部门较为其防治注重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采用规划设计部门较为通行的技术指标如地面沉降控制条件下适宜的建筑容通行的技术指标如地面沉降控制条件下适宜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达到了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融积率建筑密度等达到了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融通过对上海地面沉降经济损失定量评估的深入研通过对上海地面沉降经济损失定量评估的深入研究认为地面沉降这一缓变型的地质灾害是通过对城究认为地面沉降这一缓变型的地质灾害是通过对城市其它的诸如洪涝潮汛灾害的叠加与催化放大作用而体市其它的诸如洪涝潮汛灾害的叠加与催化放大作用而体现其灾害本质既首次系统地确定了上海地面沉降经济现其灾害本质既首次系统地确定了上海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也确定了具体损失的量化损失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也确定了具体损失的量化指标和控沉效益并由此提出地面沉降要实施系统调控指标和控沉效益并由此提出地面沉降要实施系统调控且应纳入城市整体的防灾抗灾减灾体系之中
2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地面沉降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和土层内的应力转变(由水所承担的那部分应力不断 转移到土颗粒上)条件。 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来看,疏松的多层含水 体系;其中承压含水层的水量丰富,适于长期开采; 开采层的影响范围内,特别是它的顶、底板,有厚 层的正常固结甚或欠固结的可压缩性粘性土层等, 对于地面沉降的产生是特别有利。 从土层内的应力转变条件来看,承压水位大幅度 波动式的趋势性降低,则是造成范围不断扩大的、 累进性应力转变的必要前提。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1. 引言在城市建设中,地面下沉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地面下沉会给城市的交通、排水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地面下沉问题,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地面下沉的原因、影响以及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面下沉问题。
2. 地面下沉的原因地面下沉通常是由以下因素和过程引起的: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位变化等。
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更容易出现地面下沉。
地下水位变化也会导致地面下沉,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可以稳定土壤。
2.2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包括不恰当的建筑施工、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地下管网规划等。
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的稳定性,导致地面下沉。
3. 地面下沉的影响地面下沉对城市有以下主要影响:3.1 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害地面下沉会导致房屋和基础设施出现裂缝和倾斜,严重时甚至引发建筑物的倒塌。
3.2 排水问题地面下沉会影响城市的排水系统,降低排水效率,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3.3 交通问题地面下沉会导致道路沉降和变形, 影响交通的畅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 生态环境问题地面下沉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导致水源枯竭、植物死亡等问题。
4. 地面下沉处理方案为了解决地面下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案:4.1 加固地基根据地面下沉的原因和情况,可以采取土壤加固、地基加固等措施。
土壤加固可以通过灌浆、土钉等方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地基加固可以通过基础加固、地基改造等方式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4.2 控制地下水位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下沉问题,可以采取控制地下水位的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地下水的引流等方法来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面下沉的发生。
4.3 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管网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管网对预防地面下沉起到重要作用。
管网的布局和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减少地面下沉的潜在风险。
浅析地面沉降及危害

浅析地面沉降的危害、发生机理及其预防措施(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吴文平任国文)一、地面沉降的定义及其特点广义地讲,地面沉降是指地壳表面一切自然力或人类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区域性地面下降,就工程意义而言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他地下流体(如石油、天然气)导致的地表浅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压密或进一步固结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的特点:①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难以察觉,一旦发生了地面沉降,即使不考虑产生的原因,沉降了的地面也是可能完全复原的;②在同一沉降区域内存在一处或多处沉降中心,沉降中心的位置和沉降量与地下流体开采点的分布和开采量密切相关。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主要为区域性地面标高的损失而引起环境恶化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具体环境灾害表现如下:1、在滨江或滨海区域易受河水或海水的侵袭,引起潮水、江水倒灌,给城市、农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地面沉降也使内陆平原城市或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尤其那些新构造盆地如江汉盆地、洞庭湖盆地、汾渭盆地及辽河盆地等。
2、对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运输、港口码头及水利设施的损害。
例如城市中下水管道变形排水能力下降,河道桥下净空减小通航能力降低,既有河、海堤坝或防洪墙防洪、潮的能力降低,道路设施破坏,港口码头失效货物装卸能力下降等。
3、地面沉降的不均匀往往使地面和地下建筑遭受巨大的破坏,危及稳定、安全。
如建筑物墙壁开裂、高楼脱空并使桩基产生负摩阻力,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桥墩不均匀下沉、自来水管弯裂漏水等。
三、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及成因1、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其范围主要局限于存在厚层第四纪堆积物的平原、盆地、河口三角洲或滨海地带。
例如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性高;地下水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
地面沉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及其防治地面沉降是指地面下降的现象,它对土木工程建设和维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地面沉降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地面沉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首先,地面沉降会对土木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地下沉降会导致土体变形和应力分布的改变,进而影响土木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沉降引起的土层变形可能导致基础沉降不均匀,使得土木工程的结构受到倾斜、开裂等损伤。
因此,在土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地面沉降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其次,地面沉降还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城市地下管线、地铁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在地下的设置和运行中,都需要保证地面的稳定。
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管道的倾斜、断裂等问题,使得供水、供气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灾害性事故。
因此,对于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考虑地面沉降对其运行的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和修复措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还有,地面沉降也会影响土地的利用和开发。
土地的沉降不仅会导致土壤破坏和土地质量下降,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进而引发地下水涌入和洪水灾害。
这将给土地的农业、工业和住宅用途带来困扰。
因此,对于土地的开发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防治。
那么,如何防治地面沉降呢?首先,需要提高监测和预测能力。
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地面沉降的趋势和发展。
其次,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工程设计标准。
避免在地下沉降风险高的区域进行重要工程的建设,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减少地面沉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同时,加强土地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地下水位的升高,对已经发生的地面沉降进行修复和治理。
总之,地面沉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它会对结构稳定性、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土地利用带来潜在风险。
地面沉降的成因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的成因及其防治作者:吴辉龙李力来源:《武汉科技报·科教论坛》2013年第11期【摘要】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
本文主要介绍地面沉降的成因和防治。
【关键词】地面沉降;抽水一、地面沉降的基本状况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
地面沉降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等17个省市的东、中部地区,沉降总面积超过7*104km2,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3 m,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和一些山间盆地。
其中,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两个集中连片发展的地区,地面沉降十分严重。
二、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很多,天然因素有新构造活动的构造沉降,近期沉积的欠固结土层的压密;人为因素有过量开采地下水,以及油气的开采,工程建筑引起的土体变形等。
我国和世界上的主要地面沉降区都是由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此外,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还和油田开采(大庆)、地热利用(西藏羊八井)、城市高层建筑(上海)、地壳构造活动(西安)、欠固结土的自然压密(天津)等有关。
因此,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有两种类型(薛禹群等,2003):1.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长江三角洲的地面沉降就属于这种类型;2.在新构造活动构造沉降的基础上,由开采地下水、油气、地下热水形成的地面沉降,天津就属于这种类型。
一些地面沉降严重地区随着采用限制地下水开采,甚至禁采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措施后,水位逐步恢复,沉降速率减缓,但至今沉降范围仍在扩展。
至于至今仍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地区则地面沉降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加大而逐步加剧。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

《地面沉降的解决措施》地面沉降,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它不仅会导致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探寻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应对地面沉降问题、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面沉降的成因分析要有效地解决地面沉降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其成因。
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大量地下水被开采。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减小,土层发生压缩,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2. 工程建设活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地铁施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大型桥梁建设等,会对地下土体产生扰动,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引起土体的沉降。
特别是在软弱土层分布地区,工程建设活动更容易引发地面沉降。
3. 开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会抽取大量的地下流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压力变化,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4. 地质构造因素某些地区存在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如松散沉积层、深厚软土层等,这些地质因素本身就容易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地面沉降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严重的:1.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坏地面沉降会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屋顶漏水、地下室进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会因地面沉降而出现变形、开裂,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
2.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原本充足的地下水供应可能变得紧张,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给城市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
3. 生态环境恶化地面沉降会改变地表水系的分布和流向,导致河流改道、湖泊萎缩等现象,破坏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地面沉降的危害性及其防治
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慢性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我国地面沉降灾害不断加剧,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了地面沉降的分危害表现,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控沉措施。
关键词地面沉降;危害;控沉措施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或人类工程的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土层固结收缩压密作用,导致地表发生的下降运动。
地面沉降的变形形式以整连体、连续性为特点,具体表现为向下运动的弯曲、凹洼地、破裂等。
当地面沉降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可观的破坏,以人类现有的能力和技术,治理和恢复是极其困难的,地面沉降若任其发展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它将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灾种。
我国地面沉降绝大多数是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为严重。
发生沉降的城市或地区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或断续相连,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区。
1地面沉降灾害的危害
地面沉降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经济、生活造成的危害,使城市环境明显恶化,对农村农田的影响也较大,具体环境灾害表现如下:
1)地面沉降造成房屋桥梁开裂、倾斜、倒塌,道路凹凸不平或开裂,尤其使铁路交通安全受到威胁。
苏锡常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1343栋房屋损坏,不仅造成了3.89亿元的经济损失,房屋建筑开裂还加剧了本区的地震灾害。
天津市塘沽海门大桥两端更是因地面沉降相差135mm,引发桥错裂。
2)地面沉降使桥梁下沉,河道桥下净空减少,通航能力降低。
苏州平门大桥和上海苏州河上的一些桥梁的通航能力受到影响。
3)地面沉降引起的地裂缝加剧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同时往往可成为地面污染源渗入地下水源的通道,造成水质污染,而且常常可成为深部有害气体逸出地面的通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为严重。
4)城市地下管网受到破坏。
不均匀地面沉降会使埋藏于地下的煤气管、给排水管、电线光缆等管线弯曲变形,甚至破裂。
轻者“滴、漏、冒”引起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等事件,重者将造成所输送能源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
2002年沧州市给水管道破裂776次,总长度26km。
5)地面沉降使水准点失准,地面高程资料失真。
城市建设所需要的水准资料需从新的水准点引测,增大了水准测量的工作量。
大范围的高程损失及其不均衡动态变化,将导致城市规划失真,给城市埋下了不可预见的隐患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
6)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一般地势低平,且多沿河发展。
地面沉降在破裂拦河堤坝等防洪设施的同时,相对加高河床,使城市面临严重的水患威胁;地面沉降导致河床积水,影响河道输水。
7)地面沉降损失地面标高造成雨季地表积水,使沉降城市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滞洪积水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和环境,而且常使地下室和低层建筑物在汛期被水浸没,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城市排污能力,不断扩大防洪面积,加大了相关防洪工程的资金投入,而农田低洼地区则会洪涝积水,农作物减产。
8)地面沉降引起安全高程损失,沿海地区抵抗风暴潮能力降低,风暴潮频率增加。
滨岸防潮堤不仅大幅下降,而且局部出现裂缝,防御能力下降,港口码头功能作用降低。
1992年,天津发生风暴潮时,防潮堤有十几处被冲垮,天津市码头上水,客运站、仓库被淹油田被浸,沿海鱼虾养殖业亦蒙受巨大损失。
9)地面沉降使浅层地下水位变浅,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城市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降落,改变了地质体的热容量,可能会造成热岛现象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地面沉降导致海水倒灌海岸线向内陆迁移,滨海平原潜水位相对升高,使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增强,同时扰乱地表径流,进一步加剧海水入侵灾害。
而这些因素又会使地下的建筑设施腐蚀化加快,增加了城市的建设成本。
此外结合上述几点不难发现,地面沉降将会大幅度削减沉降区的土地利用价值。
土地的盐碱化给工农业生产降低了效率,地面沉降引发的地裂缝会使城市的房地产用地紧张,而地面沉降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更是让城市的招商引资困难重重,土地价值的锐减将直接阻碍地区的繁荣发展。
2地面沉降的控沉措施
2.1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大量地面沉降案例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导致我国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减轻地面沉降灾害的措施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为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从而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扩展,减少水位降落幅度。
在地面沉降剧烈的情况下,应暂时停止开采地下水。
若条件允许,可开辟新的水源地。
2.2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和时间
力求达到城市用水供需平衡的同时,根据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位置,对生产井网在沉降区的分布进行调整,合理选择开采区,调整开采层次和开采时间,避免开采地区、时间过分集中,同时应尽量选择拥有充足补给源的含水层进行开采,适度开采更深层次地下水。
调整开采层次是减轻地面沉降的一种辅助性措施,调整开采井布局、开采层位和开采时间是合理进行地下开采的前提。
2.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
开采地下水后应及时回灌,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实际上是用人工灌水的方法补充地下水量,以提高地下水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向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灌注时,要严格控制回灌水源水质标准以防地下水被污染,并根据地下水的动态和地面沉降规律,制定合理的回灌方案,回灌可充分利用雨水多的季节蓄积的地表水和城市用水淡季自来水厂多余的水。
利用地下水的采、灌数学模型,既合理开发利用了地下水,又达到了基本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2.4引调客水
地面已经发生沉降或缺水的城市,应在减少地下开采的同时,规划建设饮水工程,想法引调远方的客水。
新建的城镇应尽量避开致灾区,先找到充足的水源后再规划城市,不得先建市后寻水。
3小结
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还应该引起政府机构和全社会的重视。
针对职能部门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地面沉降防治法规体系;2)保证地面沉降防治经费的投入;3)规范地面沉降防治的管理规划措施;4)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预测工作,此外,还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使公众了解并掌握防灾科学的常识和基本技能,充分调动全民力量,达到共同做好地面沉降防治的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和平,潘芳喜,等.地质灾害预防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2]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3]阎文中.西安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