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6树和喜鹊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三单元 6《树和喜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三单元 6《树和喜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三单元6《树和喜鹊》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树和喜鹊》。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了解树和喜鹊的故事,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领会故事中的主题,在生活中积极向美好事物学习。

二、教学重点1.能够朗读课文《树和喜鹊》。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略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故事领会“友爱和帮助”是美好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树和喜鹊》的PPT。

2.教学素材:图片展示树和喜鹊的形象。

3.教具:幼小衔接的益智拼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步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读《树和喜鹊》。

2.听读理解: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后回答问题。

3.画面理解:展示树和喜鹊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4.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喜鹊为什么要帮助树,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1.反复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理解。

2.讲故事:老师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听故事。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树和喜鹊的友爱精神,并写下感受。

4.创意表演:让学生小组合作,编排树和喜鹊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第三课时1.教学游戏:利用益智拼图,让学生拼出树和喜鹊的图案。

2.听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眼,感受故事情节。

3.诗歌朗诵:学生背诵喜鹊歌谣,感受歌谣的美好。

4.总结回顾:让学生分享课文学习感受,总结“友爱和帮助”。

六、课堂延伸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向父母讲述树和喜鹊的故事。

2.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和指导。

2.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回家作业,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

3.口头表达: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是重点,需要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6《 树和喜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6《 树和喜鹊》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6《树和喜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故事《树和喜鹊》,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感受其中的情感。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够认识并书写生词:树、喜鹊。

4.能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展现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生词树、喜鹊,理解故事情节,进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进行情感表达,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故事《树和喜鹊》的课件。

2.生词卡片:包含生词树、喜鹊的图片卡片。

3.画板、彩色笔、颜料:用于学生绘画。

4.道具:用于故事情节的表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10分钟)–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树是什么?喜鹊是什么?了解学生对生词的认知。

2.故事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故事《树和喜鹊》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学习(15分钟)–老师逐段讲解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情节。

–学生跟读故事,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1.生词教学(10分钟)–老师使用生词卡片展示生词树、喜鹊,并讲解生词意思。

–学生跟读生词,练习书写。

2.情感表达(15分钟)–老师询问学生:你对树和喜鹊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创意表达(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表演树和喜鹊的场景。

–老师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都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认识生词树和喜鹊,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优质教案

第6课《树和喜鹊》(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

(2)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3)会写“单”、“招”、“快”、“居”、“呼”、“乐”6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能够借助拼音,熟练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复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中,逐步学会和同伴一起学习。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有了朋友才会有快乐,与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的快乐、幸福。

【教学难点】学习按思考题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喜鹊吗?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喜鹊是一种常见的鸟。

无论是在荒野、农田、郊区、城市、公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民间传说喜鹊能报喜,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初读感知(一)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我会认,我会连。

wō gūdān lín jū jìng单邻窝孤静居(2)我来认生字。

dān zhāo kuài jūhū lè单招快居呼乐(3)我来辨字组词块(一块)快(快乐)呼(招呼)叫(叫声)招(招手)捉(捉虫)(4)一字多音来组词。

zhǐ(只有)zhòng(种地)lè(快乐)jiào(睡觉)只种乐觉zhī(一只)zhǒng(种子)yuè(音乐)jué(觉得)(5)我来组词。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树和喜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树和喜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树和喜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树和喜鹊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探讨、沟通等过程,感受课文情感。

培育学生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良好品质,体会人和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趣味以及体会鸟与树的友情。

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情意,体会鸟儿对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时,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讲一讲他们熟识或喜爱的童话故事,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爱好;另一方面是为了熬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实力。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一两个即可)2、学生朗读课文思索: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①写了一只鸟儿为了实现自己去年的诺言,去找寻好挚友“树”并为它歌颂的事情。

②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树与鸟儿是好挚友,鸟儿每天为树唱歌;其次部分(第2~4自然段)鸟儿离开树到南方过冬,答应明年春天接着为树唱歌;第三部分(第5~17自然段)写鸟儿飞回时不见树的踪影,四处找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1、这共出现四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鸟与树,约定明年春天相见时鸟再唱歌给树听,其次次对话是鸟与树根,鸟向树根询问树到什么地方去了,树根告知鸟“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了,拉到山谷里去了”。

第三次对话是鸟向门打听树的去处,门先生告知她树根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卖到村子里去了。

第四次对话是鸟与小姑娘打听火柴的下落,小姑娘告知她“火柴已经用光了”,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光。

这四次对话,分别就是本作者运用了“切、做、运、卖”四个动词描述了树的动向。

表达了作者对树变成火柴的不幸遭受的惋惜之情,体现出一种感伤。

3、“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喝”、“歌”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通过绘本、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树和喜鹊之间的关系。

2.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树的故事,树在四季中经历了生长、凋零、再生的过程,期间喜鹊也与树有了一段特殊的情谊。

2.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全面理解故事的情景和内容。

–利用图片或绘本展示树和喜鹊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3.教学流程–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出一些与树、喜鹊相关的词语,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树和喜鹊之间的友谊。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喜鹊为什么离开了树”等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总结: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寓意,体会生命的轮回。

四、教学延伸1.手工制作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制作树和喜鹊的立体模型,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2.创意绘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树和喜鹊的印象,进行创意绘画,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2.作业表现:布置相应的作业,考察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以及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1.需要引导学生细致品读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2.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以上是本课《树和喜鹊》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培养综合能力。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8篇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8篇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8篇树和喜鹊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小树摇曲》的内容,感受语言的美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正确认读“窝”等9个生字新词,熟悉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有朋友就有欢乐。

4、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独”、“邻居”等词语的意思。

5、积存aabb的词语,会用“,也。

”的句式说话,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力量。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只有”“也”等词语的学习,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力量。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独”、“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知道有朋友就有欢乐。

教学过程:一、学习诗歌《小树摇曲》。

1、导入:今日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金波爷爷的《小树谣曲》,看看诗中小树的是怎样变化的。

2、师范读:3、问题:会和它说什么呢?孩子们,开动脑筋想想吧。

看谁想到金波爷爷心里去了。

听听金波爷爷是怎么写的,师读诗结尾:等我长成大树,狂风也吹不倒;你就在我的枝叶间,筑一个暖和的巢。

4、生自由、指名读、邀请小伙伴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作读5、仿写诗歌(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爱鸟护鸟,在想象中培育思维力量。

) 6、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小树啊!小树也召来喜鹊,看看它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再来学习金波爷爷的一篇童话《树和喜鹊》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完成任务:过渡语:树和喜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1)标一标有几个自然段;(2)用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2、检查任务:课文有几个自然段?3、随文识字过渡语:我们班的孩子学习力量真不错,自然段标得又快又准,信任你们生字确定也读得很好了,我来检查检查。

4、指名读6个自然段。

5、出示词语:只有、鸟窝、孤独、种树、都有、邻居、宁静、6、儿歌稳固生字: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孤独单。

很多树,很多窝,很多邻居真欢乐。

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6.《树和喜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语,会用学过的词语把故事讲一讲,指导书写“快乐”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理过程,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孤单、邻居、快乐”的意思。

2、利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理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快乐。

(四)、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语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2自然段1、你发现一开始,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和一只什么样的喜鹊?2、学生交流: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1)、谁能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2)、你还能从图片和1自然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树和喜鹊的那种孤单?(3)、就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所以树很(孤单);就因为这里只有一只喜鹊,所以喜鹊也很(孤单)。

(4)、孩子,你有没有像树和喜鹊这样曾经感到过孤单的时候?3、现在看到树和喜鹊这么孤单,老师心里可难过了,你能帮他们出出主意吗?(二)、学习3、4自然段1、小喜鹊听了你们的办法,可高兴了。

咱们一起去看看,这里后来怎么样了?2、同桌互相读,说说这里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3、交流:树多了,鸟窝多了,喜鹊也多了。

4、谁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多好多”是什么词?你还能再说几个吗?5、有了这么多树,树就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我们还可以说:有了邻居,树就有了(朋友、伙伴),喜鹊也有了(朋友、伙伴)。

(三)、学习5、6自然段1、咦,谁会读?(出示:招呼、叽叽喳喳)放回文中,你还会读吗?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喜鹊,身边有了这么多邻居,每天天一亮,你会怎样跟周围的邻居打招呼呢?2、交流:(1)、伙伴们,咱们一起去玩儿吧。

(2)、我们一起去吃虫子吧。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只”“种”“乐”的字音并运用。

2、能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4、通过“只有”“也”“好多好多”等词语的学习,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只有”“也””好多好多”等词语的学习,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1、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看图导入课题(4)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知道了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忙,团结友爱。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的小伙伴,看——《喜鹊》。

2、师板书:“喜鹊”,鹊,右边是鸟字旁,看到鸟字旁,你知道了什么?(生:喜鹊是一种鸟、很多鸟的名字都带有鸟字旁。

比如:鸦、鸽、鹰......)3、师质疑,喜鹊住在哪里?(生:喜鹊住在树上)引出课题《树和喜鹊》二、初读正音,了解大意(10)(一)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32页,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标好自然段。

1、大家读得真认真呀!(语文书合上放左上角),大家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我可要从课文中挑几个生字来考考大家。

敢不敢来挑战呢?出示:从前、后来、喜鹊、鸟窝、孤单、快乐、邻居、只有、招呼、安安静静、叽叽喳喳(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3、生字中有3个多音字,大家找到了吗?学习多音字“只”、“种、“乐”。

多音字跑到长句中,大家能不能读好它呢?指导长句的朗读。

4、生字和句子大家都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图上都有什么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棵树——好多好多树;一只喜鹊——好多好多喜鹊;孤单——快乐)(二)我们之前学过通过看图猜故事,老师今天把课文的插图带过来了,请大家看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这个小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树和喜鹊
一、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

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

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教师)
2.学唱歌曲《找朋友》。

(学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种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生练习书写,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喜鹊孤单叽叽喳喳
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轻声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4.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
7.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8.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

(出示:远亲不如近邻。

)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
(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9.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指名朗读句子。

10.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

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三个字,学生观察。

2.学生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阅读与“友情”有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没有朋友
快乐有了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