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片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

忽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

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

使原来低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

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

叙事者少见。

而本篇则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

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述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而容若的这一阙《浣溪沙》,则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

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时光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

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

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落日的余晖宛若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

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

而我更倾向于这是容若写自己如何倚阑生愁的说法。

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译文|鉴赏《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

此篇抒发了出使万里荒漠,与妻子分离的痛苦之情。

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清代:纳兰性德万里阴山万里沙。

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戌,画图亲展玉鸦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没有楚天千里清秋。

没有执手相看泪眼。

只有阴山,胡马难度的阴山。

这里,猎猎的风,将你的寸寸青丝吹成缕缕白发。

岁岁年年,你望见的是连绵千万里的黄沙,人在天涯。

魂牵梦绕中,你将她翩翩的像打开。

一遍遍回想,她的温柔她的笑。

直到地老天荒,直到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发不出声音来了。

注释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绿鬓:谓乌黑发亮的头发。

古人常借绿、翠等形容头发的颜色。

斗,斗取,即对着。

霜花,谓白发。

强半:大半、过半。

金屈戌(xū):屈戌,门窗上的环钮、搭扣。

此谓金饰(即铜制)脚屈戌,代指梦中思念的家园。

玉鸦叉:即玉丫叉。

丫叉,本为树枝分叉之处,后泛指交叉形象的首饰。

这里谓“玉鸦叉”是借指闺里人之容貌。

生怜:谓看着画图上她那消瘦的身影而生起怜惜之情。

生怜,可怜。

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行吟咏叹的词,表达了词人在荒凉的异地对人生的哀怜,也透露出纳兰性德自身对于官场的厌倦。

这出使的几个月,纳兰性德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天之涯度过了,面对着连绵的阴山与漫天的黄沙,满头青丝怎能不迅速花白。

于是睡梦之中不免魂飞故里,重又看到了家中金碧辉煌的屈戍。

恍惚中,头戴玉鸦叉的妻子在缓缓地展开画轴(或许那上面正画着她日夜所思之人),那花容似乎因思念瘦损了很多,令人油然生出怜惜之情。

词中第一句中“阴山”一方面是实指,即是如今也能一睹的阴山,但古代诗词中经常使用这一形象,它已经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作者:刘素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3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是绝代才子纳兰性德沉痛悼念其妻卢氏所作,词中那溢满纸的追悔相思之苦,读来令人痛彻心扉,又感人至深。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

卢氏天生丽质,性情温顺,知书达理,学养颇丰,与出身名门的纳兰喜结良缘,实乃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之美。

婚后夫唱妇随,吟诗作对,恩爱有加,如意美满的生活更激发了纳兰诗词创作的热情。

然而,幸福惬意的生活仅仅三年,康熙十六年,多才多艺的卢氏便因难产离世,这无疑给沉浸于幸福之中的纳兰以当头一棒,使他猝不及防。

纳兰挚爱着卢氏,爱妻的离世令他几近不能自拔,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让他从此吟起“悼亡之音”,诗词中流露出浓郁的哀婉凄楚之意和对爱妻的无限怀恋相思之情。

《浣溪沙》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词的上片寫景,景中寓情,极言失去爱妻后的形单影只。

首句“谁念西风独自凉”,便已奠定了这首词悲凉哀伤的基调。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阵阵凉意袭来,词人独自一人倍觉凄冷,不禁触景生情:昔日爱妻为自己添衣叠被,嘘寒问暖,柔情蜜意的情景恍若眼前,有卢氏在身边的日子多好啊!然爱妻已逝去,词人明知这是一种奢望,却偏偏明知故问,生出“谁念”之诘问,这一问把词人无限期盼与失望的矛盾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痛,痛彻入骨,深入心髓。

一个“凉”字看似写景,实则是词人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如此“西风独自凉”,他怎能不悲从中来?这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次句“萧萧黄叶闭疏窗”更现凄凉之景: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零零散散,飘然落地,词人看在眼里,“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

伤心的词人不忍再看到这肃杀的一幕,也好暂时平息一下自己心头的孤寂,于是就有了“闭疏窗”之举。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引言: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自宋代以来,以浣溪沙为词牌名名篇有很多,其中就有清朝此人纳兰性德的所写的《浣溪沙》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纳兰性德《浣溪沙》两篇,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赏析】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

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

“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

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

“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

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

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_1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_1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解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

这里比方柳絮。

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

乍:初,刚。

池馆:池沼馆阁。

这里主要指池沼。

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他在《与徐勉书》中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意思是说因多病而腰围消瘦。

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称。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汉书·苏武传》: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

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请求匈奴归还苏武。

匈奴诈言苏武已死。

后汉派使者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沼泽中。

匈奴单于大惊,致歉汉使。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

鹧鸪,禽名,善啼。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

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思念妻子,作此词以怀念之。

一说此词是李璟的作品,见《李璟李煜词补遗》。

因明代所刊《类编草堂诗余》署为李璟所作,故《补遗》误收。

应据元刻本定为东坡词。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画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爽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豪放清远、情感真挚而著称。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浣溪沙》。

这首词以其清新淡雅的词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一番赏析。

《浣溪沙》共八首,其中每一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青衫也。

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首词以“世事一场大梦”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人生几度新凉,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风吹雨,回忆起了往事。

铁马是你,青衫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情感的怀念。

最后一句“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更是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忆当时,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

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

这首词以“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情感的困惑。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迷茫和困扰,而这种闲愁更是如醉般让人难以自拔。

接着诗人回忆起了往事,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真情感和真挚情感的追求。

最后一句“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更是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首:不见,不散。

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

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

这首词以“不见,不散”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坚守和对于爱情的执着。

在这个世界上,情感的纠葛和离别的伤感无处不在,而诗人却依然坚持着对于真爱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

最后一句“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更是将诗人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对于真爱的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谁 念 ”之 诘 问 ,这 一 问 把 词 人 无 限 期 盼 与 失 望 的 矛 日平 常 的生 活 ,如 今 逝 去 了才 念及 它 的 美好 ,然 而 带
盾 心情 表 达 得 淋 漓尽 致 ,这 是 一 种 无 法 言 说 的 心 痛 , 来 的却 是彻 骨 的 冰 凉 。“当 时 只道 是 寻 常 ”这 句 看 似
的 无 限 怀 恋 相 思 之情 。《浣 溪 沙 》就 是 其 中一 首 。
茫 ”已 是无 法 挽 回 的 事 实 ,但 他 依 然 割舍 不 下 这份 至
这 首 词 的上 片 写 景 ,景 中寓 情 ,极 言 失 去 爱 妻 后 真 至 纯 的 情 感 ,回 想 与 爱 妻 相 处 的 美 好 情 景 ,今 后 这
能 不 悲从 中来 ? 这 正 如 近 代 学 者 王 国维 在 《人 间 词 “以 自然 之 眼 观 物 ,以 自然 之 舌 言 情 ”。
话 》中语 :“一 切 景 语 ,皆情 语 也 。”
全 词 从 上 片 的 “西 风 ”“黄 叶”“疏 窗 ”“残 阳”,到
兰喜结 良缘 ,实乃 门当户对 、珠联璧合之美 。婚后夫 举 杯 饮 茶 祝 兴 ,竞 至 乐 得 茶 洒 一地 ,满 室 溢 满 了 茶
唱 妇 随 ,吟 诗 作 对 ,恩 爱 有 加 ,如 意 美 满 的生 活 更 激 香 ,这 富 有 风 情 雅 趣 的 嬉 戏 ,与 当 年 李 清 照 和 赵 明 诚 发 了纳 兰诗 词 创 作 的 热 情 。然 而 ,幸 福 惬 意 的生 活 仅 “赌 书 泼 茶 ”的佳 话 一 脉相 承 ,令 人 难 以忘 怀 。 “赌 书
意 袭 来 ,词 人 独 自一 人 倍 觉 凄 冷 ,不 禁 触 景 生 情 :昔 情 ,犹 如 打 翻 了 五 味瓶 ,各 种 滋 味 杂 陈 一 起 ,无 以 言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诗词赏析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清代:纳兰性德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个七夕,其时纳兰性德身处牧场,有感于分离而作此词。

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纳
兰性德由司传宣改经营内厩马匹,常至昌平、延庆、怀柔、古北口等
地督牧。

赏析
此篇颇含怨情,深切表达出词人长期扈从天涯,有家不得归、有
妻不得伴的隐恨。

上阕开篇,“已惯天涯莫浪愁”,起句便情思精致。

词人十分厌
恶年年羁旅天涯的生活,这里故作反语。

他告诫自己,已经习惯了离别,便不必随便怀愁了。

“莫浪愁”三字恰恰说明他正在“愁”,“莫”字仅仅无力的安慰罢了。

“寒云衰草渐成秋”,眼见这凄清景色,又不禁使人愁思满眼。

“漫因睡起又登楼”,还是睡吧,不要因
为辗转反侧难眠又去登上小楼,以免遥望家乡,心中徒增悲伤。

纵然
登楼远望,隔着千山万水也是不可能望得到灯下的妻子的。

下阕烘托出“愁”,并点明“愁”之原因。

“伴我萧萧惟代马”,词人行役边塞,陪伴他的唯有代地的战马,故觉“萧萧”。

“笑人寂
寂有牵牛”,七夕佳节,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天河欢会,世间多少男女
执手遥望,而自己与妻子却天各一方,无法团聚,表现了词人有妻不
得伴的寂寂之情,连牛郎见了都不禁会发笑。

这两句刻画词人“寂寂”之心境形象生动而真切。

身边唯战马相伴,天上有牵牛笑窥,孤独寂
寞凄凉的心境就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末句的“劳人只合一生休”是一
句牢骚之语,表达了词人的埋怨之情。

这句全是牢骚与怨气,是全词
的*。

此词在自嘲的口吻中流露出对护卫生涯长期羁旅的厌倦,尤其是
结句,表达出满腹的牢骚与怨气以及羁旅的劳苦。

长年累月地奔波,
身心劳顿,又不得不与亲人离散。

这相思郁结之情让纳兰备受煎熬,
所以更烦闷于无休止的羁旅。

词中幽怨隐恨的情感溢满了全文,表达
了词人那时最真切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