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纳兰容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生活、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
读完纳兰容若的诗词,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纳兰容若的诗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好的追求。
而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暂时不把春光留,赢得满街花醉人”,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些诗句给人一种清新、婉约的感觉,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其次,纳兰容若的诗词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题,通过对情感的表达,表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
例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且向天涯海角,觅得知音好处”,表现了他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而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中“露湿青苔漠漠烟,月儿弯弯照乱山”,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离别的感伤。
这些诗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人情世故,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最后,纳兰容若的诗词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这种清新、婉约、含蓄的风格,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纳兰容若的诗词,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也领略到了他的艺术魅力,对文学产生了更深刻的兴趣。
总之,纳兰容若的诗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人情世故。
同时,他的清新、婉约、含蓄的风格,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纳兰容若的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无常,也让人对文学产生了更深刻的兴趣。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篇一》读纳兰词,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幽微而又深情的世界,那是纳兰容若用他短暂而绚烂的一生编织的锦绣华章。
起初接触纳兰词,只是因为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就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瞬间泛起层层涟漪。
这词写得真是绝了,就像把那种初见时的美好和之后的遗憾一下子摊开在你面前。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和朋友或者恋人刚认识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清晨带着露珠的花朵,清新又美好。
可是时间一长,各种烦恼、矛盾就冒出来了。
就像我自己,曾经有个特别好的闺蜜,刚认识的时候,我们无话不谈,感觉能这样一直好下去。
可是后来因为一些小事,比如她总是放我鸽子,慢慢地感情就淡了。
这时候再回头看纳兰的这句词,就特别有感触,那种美好一去不复返的失落感被他写得淋漓尽致。
纳兰词里,处处透着一种忧伤。
他写爱情,“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这就像是在诉说一个无法圆满的爱情故事。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烛光下,眉头紧锁,思念着远方的爱人。
也许他的爱情就像一场美丽却易碎的梦,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不能和心爱的人长相厮守。
这让我想到现在的爱情,虽然没有那么多封建礼教的限制,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候两个人明明相爱,却因为现实的压力,像房子、工作之类的,而不能在一起。
纳兰容若要是生活在现代,不知道他的爱情会不会有个美好的结局呢?他写思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就像寒冷的风直接吹进心里。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去外地参加一个比赛,住在陌生的酒店里。
晚上外面下着雨,滴答滴答的声音特别吵,我就特别想家,想念家里温暖的床和妈妈做的饭菜。
那时候我就想,纳兰容若在冰天雪地的塞外,该是多么的孤独和难受啊。
纳兰容若的词,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或美好或忧伤的情感。
他的词里有太多的无奈、遗憾和深情,让人读着读着就沉浸其中。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这些词,却像星星一样,永远在文学的天空中闪烁。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纳兰容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含蓄而著称。
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清代诗坛第一”。
而他的诗词读后感也是让人感慨良多。
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后感,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花鸟、情感为题材,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诗词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读后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后感还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爱情的追求。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和对爱情的真挚表达。
读完他的诗词,不禁让人感叹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再次,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后感还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悲凉和对命运的无奈。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悲凉和对命运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抱怨。
读完他的诗词,不禁让人感叹他对人生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
最后,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后感还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关注。
读完他的诗词,不禁让人感叹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
总的来说,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后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生的悲凉和对命运的无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
他的诗词读后感让人感慨良多,对他的诗作也更加敬佩和喜爱。
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后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爱情的追求,对人生的悲凉和对命运的无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
他的诗词读后感让人感慨良多,对他的诗作也更加敬佩和喜爱。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1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 …他可悲但他完美。
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
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
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寂寞。
伴斯人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
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宰相府邸,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身满族名门的贵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
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失落,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
你并非贪慕权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
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
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隐逸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
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为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至情至性,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
与落拓不羁的汉族文士为伍,为救友人于边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释放,是何等重情重义!挚热忠恳地作赋首首《金缕曲》,尽诉浓浓金兰情。
渌水亭畔,听雨轩内,响着雅集联句、诗词唱和的豪迈之音。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1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他,拥有着当时百姓都想要却得不到的生活和荣华富贵,却讨厌极了这种孤独无味的皇室生活。
纳兰容若,清朝数一数二的词人,却被情所困。
他的词大多数是怀念表妹,悼念亡妻卢氏。
他的事情从词中透露出一种朦胧感,好多事都无从所知,仅仅三十一岁的他,拥有着所有人都不曾有过的那种深情,三年的相伴,仿佛是一生,那么深情。
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融情入景更为朦胧,不论写情还是写景,总让人无从所知。
他的词风更为独特:清丽婉转,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直指本心。
将自己对妻子的用情之深全部写入诗中,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思念。
他的词那样的温柔,温柔得入睡春心托付庄生晓梦;他的词是那样的干净,干净到碧海青天映照蜡炬成灰。
我最中意他的其中一首《浣溪沙》抒发人生的惆怅。
冷,在全词中起上下贯穿作用,残雪、画屏、月光的冷衬托出此时的心更冷,“落梅横笛已三更”一位三更难眠的人,在残雪未消的寒风中独自徘徊,忽然听见笛声,令人愁肠百结,不能自己,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引导读者联想自己的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
”容若的情深已经想去见最初他们相遇的地方,“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纳兰容若此生注定是一个多情的.人,三十一岁的他死于寒疾,更有对妻子的思念,对无味的富贵生活的厌恶。
容若的情之深,让我们又爱又恨,爱他的清新脱俗,缠绵雅致;恨他的痴迷多情,轻仇刻骨,好似风流墨客一般。
“当菩提跌入红尘,在某一个光明的拐角会蓦然遇见爱情……”纳兰词读后感2初读纳兰词,不禁感触,这位自小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才子望似得到了众人眼中所有的快乐,但,他真正快乐过几次?纳兰收留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
他多情而蜜意,风骚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引言概述:纳兰容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而闻名于世。
纳兰容若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独特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
通过阅读纳兰容若的词作,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对他的词作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正文内容:1. 纳兰容若的情感表达1.1 纳兰容若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痛苦,对人生的无奈和迷茫。
1.2 他的词作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1.3 纳兰容若的情感表达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感受上,他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使词作更具有共鸣力和感染力。
2. 纳兰容若的人生思考2.1 纳兰容若的词作中常常融入对人生的思考,他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伤和对生命的珍惜。
2.2 他对人生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他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2.3 纳兰容若的人生思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思考,他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3. 纳兰容若的艺术表现3.1 纳兰容若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闻名,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3.2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对仗、排比、转折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3.3 纳兰容若的词作中的意象描写常常生动而富有想象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词作更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4. 纳兰容若的文化影响4.1 纳兰容若的词作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和借鉴的资源。
4.2 纳兰容若的词作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开创了词作的新风格,使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间翻开了一本《纳兰容若词传》,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世界。
纳兰容若,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的美感。
当我深入去了解他的生平,品读他的词作,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感动。
他出生于富贵之家,本应尽享荣华,却偏偏有着一颗敏感而深情的心。
他的词,不似那些为了迎合而作的华丽辞藻堆砌,而是从心底流淌出的真情实感。
记得书中提到他的那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初读时,只觉得这词句优美,朗朗上口。
可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生离死别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这词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纳兰容若在向我倾诉,他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失去的痛苦。
那种深情,让我这个身处现代社会,被快节奏生活打磨得有些麻木的人,也不禁为之动容。
还有那首《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简单的词句,描绘出的却是一幅如此生动的画面。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已深,营帐中却灯火通明。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纷飞,扰得思乡的人心烦意乱,难以入眠。
家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我仿佛能看到纳兰容若站在那风雪之中,望着远方,思念着家乡的温暖。
他的孤独、他的思念,就这样透过文字传递到了我的心中。
读着纳兰容若的词,我仿佛看到了他的一生。
他在官场中小心翼翼,却始终无法融入;他在爱情里寻寻觅觅,却总是遭遇离别。
纳兰容若的读后感

纳兰容若的读后感纳兰容若的读后感篇一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人间何处问多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红板桥空,溅裙人去,照旧晓风残月。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纳兰性德《咏笼莺》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独睡起来情静静,寄愁何处好。
——纳兰性德《谒金门·风丝袅》难怪春愁细细添。
——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拟把伤离心情,待晓寒重说。
——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珠帘四卷月当楼。
——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风声雷动鸣金铁。
——纳兰性德《忆秦娥·山重叠》絮己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谁怜散髻吹笙,天际芳草关情。
——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一)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
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月到西南更断肠。
”“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
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
《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
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
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
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爱其词,痴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
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
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
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着作,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怀。
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绵。
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
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
从顾
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
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
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
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
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场,不善于官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
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
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值得回味。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二)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一位重要的词人。
他的词风缠绵婉约,虽题材比较狭窄,只是反映其个人的感情和经历,但是,读起来情真
意切,感人至深。
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都歌颂过它,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更是风格独立,正如一首写初遇时的小词《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罩纹灯影。
这首词把男女暮然相遇,一见钟情的情景,通过暮春时节石阶上的片片落花,喻示了爱情只不过是一场虚梦。
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词人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渴望能和真心相爱的人双宿双飞,但是很无奈,在他们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词人只好在内心感叹道: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想望不想亲,天为谁春?浆成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其中下阙引用的典故有裴航蓝桥遇云英,常娥偷药奔月宫,由此可以理解为心灵相通,两情相知虽易,()若要有情人相聚,在当时是很难的。
于是在的三个典故中,纳兰性德想到要能象牛郎和织女一样在天上相见,得遂所愿,甘心舍弃功名利禄,清贫相守。
在我们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何况是位当时的高干子弟和“太子党”成员,他这种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又怎能不令感动?
人生的季节本应是绚丽多彩的,可纳兰性德在他短暂的三十一年里,过多的表现了灰色的情调: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
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些东西拥有时并不在意,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习惯了它的气味,淡漠了它的存在,不珍惜它带给你的每一缕温馨,只有当你失去了的时候,才感到它的重要和美好。
人往往重复着许多汪洋补牢的事情,感慨着许多曾经拥有的遗憾。
岁月如风,生命之树常青。
王国维对他的评价是“直追后主(李煜)”纳兰性德把内心的生活真切地展现出来,使人能通过琦丽的衣装,感受词人“自然之情,赤子之心”,通过他细腻的笔触,感觉词人“柔情一缕,感人回肠”。
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纳兰容若诗词读后感(三)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
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容若短暂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烟火,绚烂迷人而又无限伤感。
做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贵族公子,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郁。
他对汉文化的推崇深入骨髓,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汉人。
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
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
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
“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着书立说。
那个如烟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触手可及,但终究随风飘逝,唯独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欢的香气,弥久不散、渗人心脾,仿佛在倾尽生命的诉说着那曾经的、曾经的美丽与蹉跎!
纳兰容若诗词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纳兰容若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