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与反思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与反思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诗意中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柳》相关的主题,如“春天中的其他植物”或“你心中的春天”。
2.创作实践:每个小组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模仿《咏柳》的修辞手法,赞美春天的美景。
古诗二首《咏柳》教案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咏柳》为本章节所选古诗二首之一,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围绕《咏柳》一诗展开,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咏柳》。
2.词语解析:学习生词,如“碧玉”、“妆成”、“垂柳”等,并理解诗句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3.诗意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柳树的赞美,体会诗中的意境。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背诵:《咏柳》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流利背诵,感受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词和修辞手法,如“碧玉”、“妆成”、“垂柳”等,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诗意理解:把握诗人对春天柳树的赞美,领悟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诗人背景了解:认识诗人贺知章及其创作背景,增进对古诗创作时代背景的理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咏柳》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及其在表达诗意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诗歌,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咏柳教学设计与反思

咏柳教学设计与反思

咏柳教学设计与反思导言:咏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以其丰富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被广泛使用。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咏柳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咏柳教学设计与反思为题,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咏柳的诗歌。

一、教学设计:1. 目标确定:通过咏柳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咏柳的意境和才情,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表达对柳树之美的感受和赞美。

2. 教学内容:咏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咏柳的历史背景、咏柳的常见表达方式和咏柳的写作方法。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一幅描绘柳树的图片或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2)对比分析法:选取几首不同时期的咏柳诗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对柳树的不同视角和表达方式。

(3)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自己撰写咏柳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的写作来体验和理解咏柳的技巧和魅力。

4.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柳树的图片,介绍柳树的特点和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对柳树产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传授:介绍咏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让学生对咏柳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分析欣赏:选取几首脍炙人口的咏柳诗,对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进行解读,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4)创作实践:给学生安排写咏柳诗的任务,并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

(5)展示交流: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通过互相欣赏和点评,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交流和作品,评价学生对咏柳的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来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二、反思:咏柳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作品,可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并能够运用咏柳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名称: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二、教学对象:大班幼儿三、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通过学习《咏柳》这首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幼儿了解柳树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四、教学内容:1. 学习《咏柳》这首古诗。

2.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柳树的特点。

3. 进行仿说、续编诗句等活动。

五、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教师展示一幅柳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柳树的特点。

如:长长的柳条、绿色的叶子等。

2. 学习古诗《咏柳》: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

3. 仿说诗句:教师邀请幼儿模仿诗句的格式,用自己的话描述柳树的美。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 续编诗句: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为《咏柳》这首诗续编后半部分。

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活动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在古诗学习、仿说、续编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柳树的观察力。

以此评价幼儿在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观察力等方面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咏柳》这首古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仿说和续编任务。

但在观察柳树特点环节,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对柳树的印象,进行绘画创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柳树。

2. 音乐活动:教唱与柳树相关的歌曲,如《绿柳》,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柳树的美。

七、家庭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柳树,观察柳树的特点,并拍照记录。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诗句的形式描述找到的柳树,并写下感受。

《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三篇

《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三篇

《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三篇《咏柳》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1、观察春天来了柳树的变化。

画一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

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

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等诗。

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

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1、初读古诗,了解大意(边读边出示ppt,边朗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师范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出示ppt,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认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咏柳》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美。

2.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咏柳》。

3.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咏柳》诗歌动画或图片。

2. 生字词卡片。

3. 录音机、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4. 诗歌表演道具。

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咏柳》诗歌的动画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认读。

4. 解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5. 背诵诗歌:教师播放录音或带领学生齐背诗歌,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6.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表演。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咏柳》诗歌,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检查诗歌背诵情况。

3. 观察身边的柳树,画一画柳树的图片,并简单描述柳树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3. 诗歌表演是否到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如何?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5. 针对本次教学,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六、活动延伸1. 创作活动:邀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以柳树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或手工艺品。

2. 户外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户外,观察真实的柳树,了解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拍摄一张与柳树相关的照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咏柳》诗歌的掌握程度,包括朗读、背诵和理解。

2.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诗歌表演的积极性及表演质量。

4.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绘画作品、手工艺品和户外观察报告。

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建议和展望。

九、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含义。

2.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准备:1。

柳条、丝绦、剪刀、碧玉的,以及表情。

2.录音机、磁带、视频。

3.水袖若干条。

活动过程:谈话导入提问1、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出示柳条:这是什么?柳树上面有长长的什么呀?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长长的柳条是怎样长在柳树上的?小结:又细又长的柳条是从柳树上垂下来的,你觉的又细又长的柳条像什么?3.柳条上面长着绿绿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小结:春天到了柳树、柳条、柳叶都变得非常漂亮,老师想到了一首关于柳树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咏柳》。

4、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咏柳,是赞美柳树,它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贺知章写的。

我们一起来听听,你最喜欢哪一句?)一、欣赏并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1.播放视频提问:你最喜欢那一句?(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加文)2.请小朋友朗读一次3.你知道诗句中的代表什么意思吗?(碧玉、丝绦、剪刀)4.“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小结:诗人从远处看到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5.那谁知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呢?小结: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的巧手剪出来的?最后诗人终于想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这首古诗的意境美不美?那这么好听的古诗怎样读就更美啦!二、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我们看看前两句,诗人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

贴表情图)2.诗人看见这么好的景色想到一个问题,这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剪出来的?这一句应该怎么读?(疑问、贴表情图)3.最后诗人终于找到了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恍然大悟、贴表情图)小结:诗人用古诗来赞美柳树,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赞美柳树?(唱歌,跳舞)三、游戏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柳树、柳条、柳叶。

幼儿园大班教案《咏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咏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咏柳》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咏柳》一、教材分析《咏柳》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柳树吐绿的美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适合幼儿园大班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诗歌《咏柳》,理解其中表达的意境。

(2)懂得基本的诗歌朗读技巧,能够流畅美妙地朗读诗歌。

2、本领目标(1)能够通过察看柳树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能够语音精准、节奏分明地朗读诗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情感目标(1)培育幼儿对大自然的酷爱,激发幼儿的自然探究意识。

(2)帮忙幼儿赏识诗歌,培育审美情趣,开拓幼儿的文化视野。

三、教学步骤1、导入——“柳树上的变化”引导幼儿察看柳树,让幼儿发觉柳树上的变化,提问:“你们发觉柳树上有哪些不同?为什么?”通过察看和思考,让幼儿探究柳树的生长过程。

2、朗读诗歌——“咏柳”引导幼儿朗读诗歌《咏柳》,老师先示范,在幼儿的搭配下逐句朗读,引导幼儿跟读,营造诗歌的良好氛围。

3、擅长发觉——“柳树的形态特征”让幼儿再次察看柳树,让幼儿感受树枝弯曲的姿势、柳叶柔嫩的触感等柳树的形态特征,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4、语言表达——“用诗歌描述柳树”分小组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结合本身的察看和体验,接着用诗歌来描述柳树。

5、反思——“我的进步在哪里?”老师在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总结幼儿在诗歌朗读、察看柳树、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并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和准备。

四、课后延长1.察看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赏识自然风光,培育审美情趣;3.自由创作,扩展本身的想象力和艺术本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朗读、察看、创作等,使幼儿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参加和表达,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喜好和热诚。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幼儿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本领的培育,引导幼儿在察看中思考,在表达中自由,培育幼儿的制造性思考和制造性表达本领。

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

大班教学活动《咏柳》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1. 了解《咏柳》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感受诗歌的美。

2. 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诗歌,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具:诗歌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材料:纸张、彩笔、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春天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柳树的外貌特征,如细长的叶子、柔嫩的枝条等。

3. 教师朗诵《咏柳》诗歌,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 教师引导幼儿跟读诗歌,注意发音和节奏。

5.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6.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诗歌创作,让幼儿发挥想象,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柳树。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柳树,感受春天的美好。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创作的柳树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大家欣赏。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2. 在朗读诗歌环节,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提高幼儿的朗读能力。

3. 在诗歌创作环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4.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3. 朗读指导法: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幼儿跟读,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

4. 创作教学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柳树作品。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教具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在朗读诗歌环节,注意调整音量,确保幼儿能清晰地听到教师的朗读。

3. 在创作环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4.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活动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

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

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

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
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朱熹的《春**》、杜甫的《绝句》(迟**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板书:
碧玉妆高
咏柳?——
唐。

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
丝绦垂万
《咏柳》的课后反思
在执教《咏柳》中,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

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

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
读……”,有的说:“请你来教教我吧!”全班30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动态教学过程。

1、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全班30个学生,难免有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后进者,老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你认为他(她)读的不如你,你就教教他(她)”,一句“不如你”,既保护了那些后进生同学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的善意关怀和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期待。

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习,这不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2、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潜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中,教师正是利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让生生互教互学,形成了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俨然成了耐心的小老师,而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也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学习的状况,很好地处理了教师的“教”与“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