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教师招聘笔试《小学体育》运动解剖学:基本切面和基本轴
山西教师招聘体育备考资料:运动解剖学(三)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山西教师招聘体育备考资料:运动解剖学(三)
随着运动学科基础的比重越来越大,难度也逐步提高,那么我们就势必需要进行一些总结和调整,运动解剖学中教学运动系统是整个运动解剖学中的重点知识,那么运动系统就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下面中公教育王羽老师帮广大考生归纳了骨骼肌各部分知识。
成年人的骨骼肌约占人体重的40%(女性为35%),而四肢肌又占全身肌肉的80%,其中下肢肌占全身肌肉的50%。
骨骼肌是由数以千计的、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由于其形状成幼长的纤维状,所以亦称为肌纤维)组成,并且由结缔组织覆盖和结合在一起。
在光学显微镜下,肌原纤维纵向由明暗相间的区域构成一段段肌小节。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每一小段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一、骨骼肌的分类和命名
1.按肌肉形状分类
按肌肉的形状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梭形肌、羽状肌和轮匝肌等。
2.按肌头的数量命名
根据肌头多少可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
肌头是指肌肉的起点腱,大多数肌肉为单头肌。
3.根据肌腹的数量
可分为单腹肌、二腹肌、多腹肌。
肌腹与肌腹之间以腱相连,如腹直肌。
大多数肌肉为一个肌腹。
4.按机能命名
按机能命名的有屈肌、伸肌、展肌、收肌、旋前肌、旋后肌、括约肌、开大肌、提肌等。
5.按肌肉的起止点命名
如肱桡肌、胸锁乳突肌等。
6.根据肌肉跨过的关节分类
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称为单关节肌;跨过两个关节的肌肉,叫双关节肌;跨过两个以上的关节,称为多关节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中小学体育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体育之运动解剖学》必做30题(一)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体育之运动解剖学》必做30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旋转掷铁饼时,人体躯干的转动轴是( )A.冠状轴B.失状轴C.垂直轴D.额状轴2.侧手翻动作沿着人体哪条基本轴转动( )。
A.垂直轴B.矢状轴C.冠状轴D.额状轴3.人的上肢骨有( )。
A.60块B.62块C.64块D.66块4.骨生长的内因是( )。
A.食物B.机械力C.激素D.体育锻炼5.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接称为骨连结,下列连接中属于有腔隙骨连结的是( )。
A.纤维连结B.软骨连结C.关节D.骨性结合6.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的机体工作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步提高的,这是由( )造成。
A.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惰性B.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器官功能惰性C.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惰性D.人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7.人体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支点,运动的动力分别是( )A.关节,骨,骨骼肌B.骨,关节,骨骼肌C.骨,骨骼肌,关节D.关节,骨骼肌,骨8.仰卧举腿动作的原动肌是( )。
A.腹直肌B.髂腰肌C.肋间内肌D.股四头肌二、判断题1.人体3个基本的切面是矢状面,额状面和月状面。
2.关节的屈与伸是围绕冠状轴在矢状面进行的运动。
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旋转掷铁饼时,人体躯干的围绕垂直轴转动。
2.【答案】B【解析】侧手翻动作是在冠状面围绕矢状轴的运动。
3.【答案】C【解析】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共126块,其中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4.【答案】C【解析】骨生长内因:种族、遗传、激素等;外因:营养、维生素、机械力、体育锻炼等。
5.【答案】C【解析】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接称为骨连结。
按连结组织的性质和活动情况,骨连结可分为有腔隙骨连结和无腔隙骨连结。
有腔隙骨连结又称为关节,在骨连结中占大部分,是人体运动的枢纽。
6.【答案】D【解析】人体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其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只有在所从事的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逐步提高到最佳状态。
2019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指导(体育学科)

2019年山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指导(体育学科)考点·运动解剖学1.基本轴: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描述人体或关节运动时一般都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1)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3)冠状轴:或称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2.解剖学方位术语:(1)桡侧:指前臂的外侧。
(2)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3)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4)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3.关节的主要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关节)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
5.儿童少年骨的特性:儿童少年软骨成份、水份和有机物质(骨胶原纤维)较多。
无机物(磷酸钙和碳酸钙)较少,骨密质较差,骨有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骨折而易发生弯曲和变形。
6.骨的发生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例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儿童少年骨特点的是()。
A.易变形B.易骨折C.有机物多D.无机物少【中公解析】B。
儿童骨的有机物多无机物少,不易骨折易变形。
考点·运动生理学1.运动减肥:适宜运动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合理有效的防肥减肥手段之一。
2.按照速度素质在运动中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3.“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激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
4.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都能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减轻极点的反应程度。
极点出现时,应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强度,有助于减轻极点的反应和促使第二次呼吸的出现。
运动解剖学笔记

《运动解剖学》内容提纲绪论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学习目的和任务:1、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二)基本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发展史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常用方位术语: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1、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2、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
3、冠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额状面。
(四)人体基本轴:1、冠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额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和细胞间质一、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立方形、扁平形、菱形等人体最大的细胞如卵细胞;最小的细胞如小脑内的颗粒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功能:1、细胞膜结构:由双层脂类分子嵌入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称为单位膜。
功能:A、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B、选择性的通透作用。
C、调节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的胶样物质,叫基质;悬浮两种颗粒——细胞器和包含物。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器官。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
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
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
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脂肪组织。
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大纲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小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统一、公开的选拔性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
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突出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着重考查考生对体育与健康专业相关文件与课程标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应用的掌握程度;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备从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专业素养的能力。
考查具体目标如下:1.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
2.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目前使用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与测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对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考查考生对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等运动专项技能知识、竞赛的组织、裁判法的掌握和运用。
5.考查考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掌握和运用。
三、考试内容范围(一)相关文件与课程标准1.了解《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3.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与目标。
中小学体育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体育之运动解剖学》必做30题(二)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体育之运动解剖学》必做30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足球射门时,摆动腿膝关节伸的原动肌是( )。
A.股四头肌B.肱二头肌C.臀大肌D.股后肌群2.负重缓慢下蹲,股四头肌做( )。
A.向心收缩B.加固工作C.离心收缩D.固定工作3.负重屈肘,肱二头肌做( )。
A.等动收缩B.等长收缩C.超等长收缩D.等张收缩4.俯卧撑推起动作时,属于原动肌的是( )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竖脊肌D.腓肠肌5.引体向上可有效发展的人体肌肉是( )A.臀大肌B.背阔肌C.股四头肌D.腓肠肌6.人体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支点,运动的动力分别是( )A.关节,骨,骨骼肌B.骨,关节,骨骼肌C.骨,骨骼肌,关节D.关节,骨骼肌,骨7.挺身式跳远的腾空动作,腹直肌工作的形式是( )A.近固定工作B.上固定工作C.下固定工作D.无固定工作8.属于超等长收缩练习的是( )A.深跳B.仰卧起坐C.十字支撑D.提铃至胸9.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大B.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C.收缩速度慢,抗疲劳能力弱D.收缩速度快,抗疲劳能力强10.仰卧起坐中,上体由仰卧位至垂直位时,腹直肌进行的收缩是( )。
A.等长收缩B.超等长收缩C.向心收缩D.离心收缩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膝关节伸的原动肌是股四头肌,膝关节屈的原动肌是股二头肌、腓肠肌等。
故本题选A。
2. C【解析】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下蹲时,股四头肌在收缩的同时被拉长,以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使身体缓慢下蹲起缓冲作用。
因此,肌肉做离心工作也称为退让工作。
故本题选C。
3. D【解析】等张收缩(非等动收缩)是恒定负荷收缩,等动收缩是恒定的速度收缩,如自由泳的手臂划水动作,故本题选D。
4. B【解析】俯卧撑推起动作时,属于原动肌的是肱三头肌。
故本题选B。
5. B【解析】ACD都是下肢的肌肉,引体向上主要发展肱肌,背阔肌等。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绪论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
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保持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普通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保持牢固且有肯定灵动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外形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削减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颖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
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严重作用。
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损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脂肪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西教师招聘笔试:《小学体育》运动解剖学:基本切
面和基本轴
导语:在运动解剖学中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是教师招聘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单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考查在实际运动中和运动形式的结合应用时,仍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也是比较难理解的一类题型,也有不少考生在这一类的题型中失分,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患于未然。
首先对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描述人体或环节运动时一般都以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
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
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二、基本切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所做的切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与水平面及冠状面垂直。
若沿正中线把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正中矢状面,简称正中面。
冠状面:或称额状面,沿左右方向所做的切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横切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垂直。
三、关节的运动
关节的运动通常是指人体的某一环节(躯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在某一平面内围绕某一
运动轴所进行的运动。
关节面的形态决定运动轴的多少和方向,并决定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屈、伸: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相反,小腿向后贴近大腿的运动称为膝关节的屈,反之则为伸;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踝关节的伸,亦称为背屈,足尖向下垂为踝关节的屈,亦称为跖屈。
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或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9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
前运动为水平屈,向后运动为水平伸。
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的运动。
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手指则以中指为标志,远离中指为外展,靠近中指为内收。
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逆时针);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顺时针),在前臂则称为旋前和旋后。
四、习题练习
1.在卧推动作中,肩关节绕冠状轴进行的是( )。
A.旋内、旋外运动
B.外展、内收运动
C.屈、伸运动
D.环转运动
【答案】C。
解析:冠状轴(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二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
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作屈或伸运动。
屈、伸: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相反)。
3.侧手翻动作是沿着人体哪条基本轴转动( )
A.垂直轴
B.矢状轴
C.冠状轴
D.额状轴
【答案】B。
解析: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
绕矢状轴作外展或内收运动。
4.体侧运动是体育课中准备活动常用的一中运动形式,那么体侧运动的运动形式是( )。
A.是躯干在矢状面沿额状轴做外展运动
B.是躯干在额状面沿矢状轴做外展运动
C.是躯干在水平面沿矢状轴做内收运动
D.是躯干在额状面沿矢状轴做内收运动
【答案】B。
解析:额状面又称冠状面,是指沿左右方向所做的切面,将人体分为前
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外展、内收是指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的运动。
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手指则以中指为标志,远离中指为外展,靠近中指为内收。
故答案选B。
5.在排球运动中,起跳后落地时一般要求队员脚尖内扣,那么脚尖向前到脚尖内扣时髋关节所做的运动形式是( )。
A.绕矢状轴在水平面内的关节屈的运动
B.绕矢状轴在水平面内的旋内运动
C.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内收运动
D.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的旋内运动
【答案】D。
解析:回旋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逆时针);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顺时针),在前臂则称为旋前和旋后。
故答案选D。
总之,在做这一类的题型时,一定要把概念弄清楚,甚至写下来或者画出来,然后再
根据具体的运动形式来判断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运动。
以上介绍了教师招聘《小学体育》运动解剖学:基本切面和基本轴,希望对各位考生
有所帮助。
通过山西教师招聘网可以了解到2017年山西教师招聘当前的考试动态,一般山西教师招聘有笔试和面试两个重要环节,笔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以试讲、说课等形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