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ppt
济南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2.3.2《细菌》课件(共29张PPT)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些人一提到细菌立刻就会想到细菌可以使人致病,认 为细菌是人类的“敌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一)有害的方面
1.夏天食物变质通常是细菌繁殖所致。
2.一些细菌能使人患病
3.使植物或动物患病,给人类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二)有益的方面
1.有些细菌能够帮助人体合成某些营养物 质、消化食物、抵御致病细菌的侵入。 2.部分细菌可以制成高效无毒的生物杀虫 剂。 3.用于食物发酵。 4.某些细菌产生抗生素。 5.净化污水、分解动植物遗体,净化环境。
争当小医生
你认为在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时,应该以能够杀
死( D )为球菌
知识应用
• 科学研究表明,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 的一类微生物。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说一说细菌的哪些 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吗
1.个体小,便于各种媒介携带 2.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 3.有些细菌形成芽孢,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落
保护 荚膜 6 运动 鞭毛 5
原核生物
基本结构
3 细胞质
4 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外没有核 膜包裹,也就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单细胞生物
牛刀小试
以下对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D) A.细菌的基本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 B.细菌极小,用肉眼难以看到 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D.细菌和植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大家来找茬
归纳、总结
结构 生物
植物
细菌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有
有
有
无
无
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
光能 二氧化碳+水
细菌的繁殖、代谢、培养、消毒ppt课件

细胞壁、膜有半透性 G+菌 20~25大气压 G-菌 5~6大气压
6
渗透压
2019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水 碳源:合成菌体成分,提供能量 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糖类 氮源:合成菌体成分 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胨等 无机盐:常用元素(K\Na\Ca\Mg\P\S\Fe) 微量元素(Co\Mn|Mo\Zn) 生长因子: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 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有助于细菌鉴别
2019
-
20
抗生素(Antibiotics):多粘菌素、杆菌肽
细菌素(Bacteriocins)
抗菌蛋白,只能杀伤有亲缘关系的细菌, 无治疗意义,用于细菌分型、流行病学调 查。
大肠杆菌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
维生素
某些肠道菌合成,如B族维生素、VK。
21
2019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 占细胞总重量75%-90%
有机物 碳、氢、氮、氧、磷、硫等
无机离子 钾、钠、铁、镁、钙、氯等 特有成分
2019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等
5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 表面积 带电现象 半透性 半透明 体积小、表面积大 G+菌 pI 2~3 G-菌 pI 4~5 中性环境 带负电荷
2019
-
9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营养物质充足 氢离子浓度(pH)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温度
多数病原菌最适37℃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2《细菌》(课件)(共28张PPT)

情境导入
喜马拉雅旱獭憨态可掬、惹人喜 爱,许多游客想方设法去接近它们。 然 疫而的大,细气旱菌污獭。染身上却可能携带可引起鼠
想一想:接近旱獭的行为有哪些 风险?
无保护性地接触旱獭,旱獭身上携带的细菌可能传播到人 体,引起鼠疫的传播。
学习目标
1.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 2.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巴斯德(L.Pasteur)
新课释疑
思维训练 作出假设,验证假设
请推测,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实验能够验证他 的假设吗?
假设: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 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 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 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 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实验得到了令人信服的 结论: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是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
颜色。 2.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①配制_培__养__基__,最常用的制 作材料是_琼__脂__;②高温灭菌,目的是_杀__灭__培__养__皿__和__培__养__基__上__ _原__有__的__细__菌__、__真__菌__,排除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冷却、接 种(冷却的目的是_防__止__高__温__杀__死__接__种__的__细__菌__或__真__菌_)。④恒温 培养,可在恒温的_恒__温__箱__中培养,也可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3.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_水__分__、_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__有__机__物__等____。
新课释疑
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人体的肠道中也生活着很多细菌,大部分属于正常菌群。有些 细菌还能够合成维生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课后问题1:请把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进行IMVC试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颜色变化)和结果(阳性“+”或阴性“-”)记录到下表中。
吲哚试验(I)
甲基红试验(M)
VP试验(V)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
现象
结果
现象
结果
现象
结果
现象
结果
大肠埃希菌
产气肠杆菌
毒素和侵袭性酶: 重要的致病物质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
速度: 20~30min/代
第1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细菌生长曲线
时间
活细菌数的对数
迟缓期
对数生长期
稳定期:产生芽孢、外毒素
衰退期
第2节细菌的代谢产物
临床意义:鉴别细菌举例:IMVC试验是吲哚试验(I)、甲基红试验(M)、VP试验(V)、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的合称,常用于鉴别肠道杆菌。
问题1:你自己曾经使用过的药物中有抗生素吗?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可以进行细菌分型
细菌素:仅对近缘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
如大肠埃希菌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中。
第3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复习提问
细菌分别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什么?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哪种细菌对青霉素和溶菌酶敏感?
复习提问
细菌的特殊结构中哪个结构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的休眠形式是什么? 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什么?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结构是什么?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细菌有没有年轻、年老之分?
回答:有,但是细菌的所谓菌龄和人的老年、 中年、幼年的概念不同。人是按出生之时算 起,年纪越小越年轻,越大就越老。细菌则 不然,细菌是以分裂法进行繁殖的,一般繁 殖一代的时间,只要20~30min,而且在一 大群细菌中也无法区分每个细菌的年老年轻。 因此细菌的所谓年龄是指一群细菌在一定的 环境条件下生长而表现出来的待征。换句话 说,描述细菌的生长往往用群体繁殖和生长 所表现出来的待征来代表。
如国标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
注意:作空白,取平行样(2~3组)均值,减小误差
2、液体计数法 液体计数法是根据统计学原理设计的一 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待测细菌样品作 10倍梯度稀释,然后取相应稀释度的样品分 别接钟到3管或5管—组的数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各管及各组中细菌是 否生长,记录结果,再查已专门处理好的最 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表, 得出细菌的最终含量。因此,这种方法又叫 最可能数法或MPN法。
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和特性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以后,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各种新陈代射反应,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 作用,则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表现在细胞 自身就是体积或重量的不断增加。这种现象 叫生长。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菌以二分裂的 方式形成两个子细胞,这就是繁殖,其特征 是细菌个体数增加。细菌的生长繁殖很快, 适宜的环境下每隔20~30 min分裂一次。
3
3
2
0
(4)统计-查表-计算
根据不同稀释度变黑试管 ①统计出数量指标 三位数及其中最低稀释度
②查表
表——MPN表
(取变黑的管数最多、稀释度又最低的生长管 数,为第一位数字,后面两个稀释度的生长管 数后两位数) 提问:上例情况而言统计数量是几? 320 10-4
细菌的繁殖、代谢与常见的致病菌(3)概要

第三章细菌的繁殖、代谢与常见的致病菌第一节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充足酸碱度:合适,参与代谢的酶发挥活性的最适PH温度:适宜气体:一定的气体环境碳源carbon source氮源nitrogen source无机盐inorganic salt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水water 营养物质1.碳源:合成菌体的必需原料,获取能量的来源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各种有机碳源中,容易被细菌吸收的是糖类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甘露醇等2.氮源:合成菌体蛋白(结构、功能)、核酸无机氮源(铵盐、硝酸盐)、有机氮源(氨基酸、蛋白质)和氮气大多数细菌利用前两种。
固氮菌有固氮作用,可以借助特殊的酶将分子态的氮转化成氨和其他氮化物。
3.无机盐:细胞生长必需的各种金属元素及微量元素包括磷、硫、镁、钾、钠、铁等◆酶或辅酶的组分◆调节酶活性◆调节胞内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特殊类型细菌的能源◆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4.生长因子:菌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需要外源加入的、微量即可的营养物质。
如:维生素、氨基酸等5.水:菌体重要成分,占70%~90%功能细胞组分、溶媒、参与代谢、适宜反应温度的保障、维持大分子构象稳定。
酸碱度依据细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分为:嗜中性菌:6.0~8.0,大多数细菌为pH6.8~7.4。
嗜碱性菌:可高达10.5,霍乱弧菌为8.4~9.2。
嗜酸性菌:低至3.0,嗜酸乳杆菌为5.8~6.6。
温度根据细菌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10℃~20℃(海洋,冷库的细菌)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50℃~55℃(火山口,温泉附近的细菌)嗜温菌:室温菌:25℃~32℃(腐生菌)体温菌:37℃(寄生病原菌)气体环境不同细菌对气体的要求不同。
根据细菌生长时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将细菌分为:◆专性需氧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氢受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如结核分支杆菌。
细菌学教学第三章细菌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其中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细菌遗传与变异的基础,包括点突变、 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类型。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细菌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方式之一,包 括转化、转导和接合等方式。
04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素
粘附素
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导致机体组织损 伤和功能障碍。
细菌学教学第三章细菌的结构与功 能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细菌的生理功能 • 细菌的致病性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细菌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细菌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以 及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细菌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细菌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总结与展望
细菌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细菌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 一,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
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 物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
持。
细菌学对于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在食品生产 和加工过程中控制微生物污染等。
未来细菌学的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细菌的基因组学、蛋 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揭示 细菌生命活动的奥秘。
和影像学检查。
诊断意义
03
及时确诊细菌感染,有助于早期治疗和控制病情发展。
细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
根据病菌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症 治疗。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幻灯片PPT

贮藏性能源 各种膜成分,细胞壁成分,
能源性物质 辅酶前体
脂类 结核分枝杆菌含量高(40%)
特有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吡啶二羧酸
二、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
碳源 carbon source 无机盐 inorganic salt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幻 灯片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运输 方式
简单扩散
浓度 方向
高→低
载体
—
动力
浓度梯度
构型 变化
—
营养 物质
水、脂肪酸
促进扩散 高→低 载体 浓度梯度
+
氨基酸、单糖
主动运输 低→高 特异性 渗透酶
能量
+ 离子、糖类、 氨基酸
基团转移 低→高 磷酸转 高能磷酸键 + 糖类、脂肪酸、
移酶系
核苷
四、细菌的营养类型
按照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差异分类
H2O2
氢的毒害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_生成
过氧化物酶_分解H2O2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多无性繁殖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 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一代 所需时间约20~30 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
如: 结核分枝杆菌代时 为18h-24h。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medium)
人工配制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 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穿刺接种 ❖ 有鞭毛细菌:
扩散生长,周围浑浊 ❖ 无鞭毛细菌:
沿穿刺线生长,周围透明
2021/3/16
13
半 固 体
有鞭毛 细菌
无鞭毛 细菌
培
养
基
混浊生长 2021/3/16
沿穿刺线生长
14
(3)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菌落: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培养一定时间后,
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2021/3/16
4
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系统
1.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 2.化学渗透驱使转运系统 3.基团转移
2021/3/16
5
三、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一 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营养物质 人工培养
•酸碱度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温度 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
2021/3/16
1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一、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 占细胞总重量75%-90%
有机物: 碳、氢、氮、氧、磷、硫等 无机离子: 钾、钠、铁、镁、钙等
特有成分: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等
2021/3/16
2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 半透明
2021/3/16
22
阴性 阳性
(2)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色氨靛酸基质
霍乱弧菌
靛基红质色试剂的玫瑰吲哚
Kovacs试剂
2021/3/16
23
阴性 阳性
(3)甲基红试验
大肠杆菌葡萄丙糖酮酸 +
产气杆菌葡萄丙糖酮酸 +
PH≤4.5 红甲色基(红+) 乙脱酰羧甲基甲醇
甲基红 PH>5.4
橘黄色(-)
2021/3/16
20
(一)细菌对糖和蛋白质的分解
分为:1.对糖的分解
2.对蛋白质的分解
细菌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 营养物质分解和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分解代谢 ❖ 所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组分的合成-----合成代谢
2021/3/16
21
(二) 细菌的生化反应
❖
(1)糖发酵试验 大肠埃希菌分解 乳糖,产酸; 伤寒沙门菌不分 解乳糖。
10
二、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 (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 混浊生长--大多数细菌 沉淀生长—厌氧菌、链状生长的细菌 菌膜生长--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 枯草杆菌
2021/3/16
11
液体培养基中
沉 淀 生 长
混 浊 生 长
2021/3/16
表 面 生 长
12
(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
26
(6)尿素分解试验
变形杆菌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
(7)硫化氢试验
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分解胱氨酸产生硫化氢
2021/3/16
27
IMViC试验
I:吲哚试验 M:甲基红试验 Vi:VP试验 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大肠埃希菌:+ + - 产气肠杆菌:- - + +
2021/3/16
28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的物质。 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
首先,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 坏(121℃ ,20min),250℃ 高温干烤才能破 坏
其次,使用蒸馏的方法。
2021/3/16
29
(2)毒素和侵袭性酶
•气体 据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
分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
氧菌、专性厌氧菌
•渗透压 一般培养基渗透压适于大多数细菌。
2021/3/16
6
为什么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存?
1.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有氧培养基Eh 300mV 无氧培养基Eh<120mV 厌氧菌呼吸酶Eh 120mV 2.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O2-,H2O2)的酶
表面积 带电现象I 2~3 革兰阴性菌 pI 4~5 中性环境带负电荷 细胞壁、膜有半透性
渗透压
革兰阳性菌 20~25大气压 革兰阴性菌 5~6大气压
2021/3/16
3
细菌的营养物质
❖ 水: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
有水才能进行。
❖ 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 碳源:来源于糖类,提供能量。 ❖ 无机盐:钾、钠、钙、镁、磷、硫等。 ❖ 生长因子: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
2021/3/16
24
阳性 阴性
(4)V-P 试验:
大肠杆菌 葡萄丙糖酮酸 终止 +
产气杆菌 葡+萄丙糖酮酸
乙脱酰羧甲基甲醇
碱性环境
红色化合物 胍基化合物 二乙酰
2021/3/16
25
阳性 阴性
(5)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 碳酸盐 产气杆菌
铵盐 氨
溴麝香
培养基 变碱性
草酚蓝
淡绿为深蓝
2021/3/16
❖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 ❖外毒素: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 血浆凝固酶(金葡菌) 透明质酸酶(链球菌)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二)工农业生产:抗生素、 氨基酸、 酒
(三)基因工程应用:疫苗、胰岛素
2021/3/16
18
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及其意义
2021/3/16
19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
❖ 各种细菌有不同的酶,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不 同代谢产物各异
❖ 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代 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 细菌的生化反应
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触酶
2021/3/16
7
二 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 —— 二分裂方式
2.细菌的繁殖速度 -----多数细菌20-30分 钟分裂一次
* 3.细菌群体的繁殖规律 ——生长曲线
2021/3/16
8
③④ ⑤
迟缓期:适应阶段
①②
对数期:对抗生素敏感,细菌鉴定选此期
2021/3/16
15
菌落分类
1 光滑型 2 粗糙型 3 粘液型
2021/3/16
16
❖固体培养基用于
纯培养 菌落计数
2021/3/16
17
三.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和应用
(一)医学:
(1) 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
(2) 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细菌生理、遗传变异、致病性、耐药性等 (3) 生物制品的制备 菌苗、类毒素、抗毒素、诊断血清等
稳定期:代谢产物形成(如外毒素、抗生 素、芽胞等)
衰亡期:菌体细胞呈现多种形态
2021/3/16
9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 概念:由人工方法经灭菌后制成,专供微生物
生长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一般PH为7.2-7.6。
* 分类:
营养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2021/3/16